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在家在幼兒園不一樣

為什麼孩子在家在幼兒園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8-29 21:31:08

⑴ 為什麼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簡直判若兩人呢

1.老師給孩子塑造了清晰的規則,而父母並沒有

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會在一日保育主題活動中為她們造就優良的常規教育氣氛,並正確引導幼兒培養各種各樣基本習慣性,例如念書不晚到、看到老師問聲好、講究衛生、多飲水、井然有序清靜地午睡、學習培訓自身整理衣服、依據標志了解自己的浴巾和杯子等。

而有的父母在這方面很有可能做得些許缺乏,看手機、看電視劇、熬夜等,假如不可以給孩子塑造一個楷模,孩子是不容易乖乖聽話的哦~

⑵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表現完全不同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使孩子的行為有了「兩面性」,幼兒在園與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幼兒之間有榜樣作用,而且,每個孩子自尊心很強,同伴在一起,誰也不甘落後,尤其是當教師表揚某個幼兒時,就會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現慾望,在教師的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下,又有同伴的影響,孩子們在幼兒園表現的都很出色。在家裡就不一樣了,有父母教養、教育方式的不當等,使孩子在家時任性、撒嬌,家長說什麼也不聽。相反,有的孩子由於內向、不善交往、集體面前就不敢講話,而在家裡同父母一起時,有說有笑,好像變了個人,其實這都與孩子生活的環境有關。
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原因。很多時候,行為發生在孩子身上,問題卻在家長身上。家長的教養態度、教育行為影響著孩子的發展。有的家長要求孩子8:30睡覺,自己看電視卻看到很晚;家長要求孩子不挑食,自己卻挑三揀四,類似的現象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卻做不到;或家長的態度、方式不恰當,導致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
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怎麼辦呢?
1、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兩面性」行為是很正常的,家長應以平常心來對待,對於孩子來說,家是他們可以撒嬌、任性、霸道的地方。在幼兒園有教師、有小朋友、有秩序、有約束,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自由,回到家裡,面對的是父母、是親情,孩子的兩面行為不是很正常嗎?
2、家長要懂得在家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處處給孩子做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家長就可以說話不算、或只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⑶ 為什麼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呢

常會有很多家長在與老師閑聊時就會發現,孩子在園的表現和在家的表現完全不一樣,在幼兒園彷彿一下變懂事了,會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而在家卻是事事依賴於家長,這就讓家長開玩笑說「老師的話是聖旨」,其實這只是家長一些不全面的熟悉,沒有熟悉到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低估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能力,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缺乏適宜的方法,有的家長甚至認為教育本就是老師的責任,當老師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一副將自己置身事外的姿態,反問老師該如何解決。其實寶貝的教育有我也更需要你的參與,孩子的不良習慣的出現只有你我配合好才能更好更快的改掉。如今,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所以適當的疼愛是理所當然的,但當家長的一定要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以科學的方法重視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我們在園的教育,也更需要的是家長你們在家的支持!而首先第一步就是走出寵愛過度的家庭教育誤區。對於家裡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千方百計的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正如家長開放日那天,家長所有的目光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當孩子盥洗時,都陪在孩子身旁幫著脫褲子,捲袖子等等,其實,我想說的是,親愛的家長,請相信的自己孩子的能力,這些他自己都可以做到的,只有適當的放手,寶貝的成長才會更好的更快!而溺愛過分只會讓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遇到更多的荊棘,僅半天的開放日,不僅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也讓我們老師從另一個側面見證了寶貝的家庭教育環境。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學齡前兒童建立良好的常規,是為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這些規矩的建立和習慣的養成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的完成,絕不是僅僅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所以保持「園規」和「家規」的一致性是我們家園共育的重要體現。幼兒園對孩子又比較規范的常規要求,比如一日生活常規、作息制度、包括吃、喝、便、睡等;活動的常規,有游戲活動、教學活動、戶外游戲,在家中肯定沒有幼兒園要求多,而且,家庭成員與孩子的親近關系也不同於老師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這就使幼兒更自由、放鬆和無拘無束,家長和孩子是一對一或是幾對一的關系,於是,家長的「願意幫助」和孩子的「依賴成性」,使那些原有建立的規矩在家中不攻自破了。而這正是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保持一直的地方。 「立規矩」並不是限制孩子的發展,而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能有序的生活、學習和游戲,使孩子產生自律行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所以 ,親愛的家長,請適當的放手,相信您的孩子自己的事情真的可以自己做的!疼愛的包辦一切,不如疼愛的教會他們基本的自理能力!縱容不良習慣不是寵愛孩子,而是在為孩子成長之路增加"路障"! 正如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所說:「習慣養的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所以各位家長,請有原則的愛孩子,縱容和溺愛都不是我們良好的教育的方式。保持家庭教育和園所教育的一致性定會受益頗多! 看完這篇老師放在班級中的文章,感觸很深,自己擁有雙重身份,也經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反映,某某孩子在家很不聽話,常常愕然,因為家長口中孩子的劣跡在學校都沒表現出來過。現在自己的孩子也是同樣的情況,在外特別是在老師面前表現出最好的一面,而一回家就原形必露,同在學校判若兩人,常常恨不能一天24小時放在幼兒園。現在看來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如何讓孩子在家表現和在學校一樣好呢,目前本人能想到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父母自己教育,二是在家中制定和學校一樣的「規章制度」。原因是由於大部分家長忙於工作,孩子的生活照顧基本都是委託父母或親戚,孩子與他們之間感情再深厚都不能代替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這里不僅是愛的問題,很多隔代親甚至超過了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問題,大部分的爺爺奶奶都是上一輩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對孫子都是百依百順,另外就是教育時也不嚴格或不敢嚴格,怕孩子生氣等等,只有父母不論怎麼嚴格要求孩子都會喜愛父母,渴望父母的關愛,父母不擔心孩子會和自己產生隔閡。第二點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的問題。特別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不能做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當然,實施起來會有難度,比如恬寶有兩天吃飯我們都要求不能講話,自己首先不講話,她就很快把飯吃完了,但是家裡畢竟事情多,吃飯時也會涉及到飯菜的問題總要交流一下,所以這個規定總是不能嚴格執行,只實行了兩天便不了了。雖然如此,還是要尋求方法解決。

⑷ 孩子在家與在幼兒園為什麼表現不一樣

對於孩子在家與在幼兒園肯定表現不一樣的,因為在家只有一個人,再有也是兩個,其他就是大人,有人慣著而且有依靠,在幼兒園不同有老師教,還有很多小朋友夥伴,一起學習,一起玩,通過集體的學習生活,慢點的就養成了習慣,所以在幼兒園老師教的是正能量,自然就不一樣了

⑸ 孩子為什麼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不一樣求解答

幼兒園里聽話,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裡卻變得任性、嬌慣、自主性差,事事讓父母代替,處處依賴父母,出現了與幼兒園大相徑庭的行為。究其原因: 1、 由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對家長有強烈地依賴心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行為有所制約,與家裡的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孩子在家時,心理上產生放鬆的感覺。已有了榮譽感,需要在集體中獲得一定的認可。 2、由家長自身的原因造成。溺愛孩子,對他們放鬆要求;保護過多,對孩子包辦代替;教育方法不得當;忽視了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表現一樣好呢? 1、 正確地愛孩子。溺愛孩子,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從家長本意來講是愛孩子,可實際上卻害了孩子。由於溺愛,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孩子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卻讓父母代替,養成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氣。因此,家長既要愛孩子,更要負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2、 家長不要事事都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年輕的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能力差,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切代勞;或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出麻煩,為了省時省事,就事事包辦。這樣做一方面影響了孩子應有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滋長了他過分的依賴心理,使他缺乏進取心。家長應注意,孩子能做的事,決不包辦代替,信任孩子,放開他們的手腳,積極創造條件,鍛煉孩子的能力和自覺性。 3、 採用正面教育的方法,鼓勵孩子,讓其感受父母對他的期望。 4、保證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密切聯系,是保證孩子教育一慣性的重要方法。家長要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規,孩子回到家以後,不能放縱,應盡量按照幼兒園的紀律來約束孩子,持之以恆,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師、家長的要求變為自覺的行動,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5、利用孩子的心理特點,請老師幫助教育。 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是權威的象徵,孩子期待著老師和夥伴的認可。家長可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客觀地反映在給老師,如孩子在家表現不好,要求老師幫助教育;孩子有進步時,則請老師及時鼓勵,在集體中給予表揚,使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有利於孩子養成在家裡和幼兒園中一慣性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品格。

⑹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表現不一樣

如果是在學校比較聽話,因為小孩子還小,他在學校有一種緊張和陌生感,下意識地去害怕老師。或者老師的教育方法得當,孩子很喜歡老師。如果在學校很調皮,一是可能抗拒不想去上學,或者是不喜歡老師,或者哪個同學,這時候家長就要細心觀察,建議帶去游樂園玩,待他心情好了,就好好問問。

⑺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家一個樣在學校又一個樣

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好像都會有這樣的矛盾經歷:在家總是不好好吃飯,連哄帶騙也吃不了幾口,一頓飯總是要拖拖拉拉吃上幾個小時;可是到了幼兒園,孩子不僅吃飯不用人哄,還吃得又快又干凈,簡直像變了一個人。

總結:

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表現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在這兩個環境中他們被賦予了不一樣的角色,對他們行為的期望和他們的角色義務也就不一樣了。

⑻ 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表現不一樣,在幼兒園不敢說話,這是怎麼了

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在家表現不一樣,爸爸媽媽就應該鼓勵一下孩子在幼兒園裡面敢於展現自我。大多數的小孩子在進入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基本上都會唯唯諾諾一段時間,因為在這個時候這些小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而且本身小孩子就有一種怕生的經歷,突然間進入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遇到一群陌生的人,對於這些小孩子而言是一種很大的考驗,所以大多數的小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都不敢說話了。

爸爸媽媽應該給自己的孩子充足的信任,不要覺得小孩子在幼兒園裡面一定就生活不好,如果爸爸媽媽有了這樣想法的話,那麼小孩子很有可能也會出現這樣的想法。甚至就此對幼兒園產生了一種抵觸的想法,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陷入思想的誤區。

熱點內容
為什麼鎖屏就下載不了東西 發布:2025-05-21 02:02:56 瀏覽:702
為什麼有的人的微信有主題 發布:2025-05-21 02:02:53 瀏覽:622
為什麼說鄉下的土東西越來越珍貴 發布:2025-05-21 01:54:44 瀏覽:893
為什麼微信解封獲取配置失敗 發布:2025-05-21 01:54:06 瀏覽:947
為什麼淘寶在登錄的時候需要注冊 發布:2025-05-21 01:48:21 瀏覽:806
為什麼蘋果手機拍著照片會變暗 發布:2025-05-21 01:43:01 瀏覽:493
男人為什麼愛剪光頭 發布:2025-05-21 01:42:58 瀏覽:417
為什麼電腦軟體安裝在c盤上 發布:2025-05-21 01:34:17 瀏覽:592
為什麼青條魚這么便宜 發布:2025-05-21 01:29:49 瀏覽:75
為什麼突然想在晚上寫作業 發布:2025-05-21 01:29:12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