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家長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聽不進去

家長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聽不進去

發布時間: 2022-08-31 15:50:01

① 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講道理孩子為何聽不進去

很多“暴脾氣”的家長會說:“打!”,可是打完之後不僅家長心疼,孩子也還是沒學會怎麼控制情緒。

還有一些家長會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聽進去了嗎?多半是繼續哭、繼續鬧甚至會更大聲的哭喊,企圖用哭喊聲蓋過父母的聲音吧!

② 家長的說教為什麼孩子總聽不進去,要注意哪些方式

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家長往往總是不得要領,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喜歡扮演管理者或者是長輩的角色。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就會不自覺的居高臨下的管理孩子,經常出口的就是教訓的話,甚至只是一味的找出孩子的錯誤然後懲罰他們。

難道孩子出了問題之後只能懲罰和教訓嗎?其實這些方式往往並非解決的最好方式,家長通過非打即罵或者是訓誡,羞辱嘲笑,這些比較“刺激”的手段希望能夠讓孩子改正,但是對自尊心是一種沉重的打擊,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問題不僅得不到改善還有可能越來越多。

面對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上來就想著怎麼責備孩子,而是運用傾聽的原則,與孩子溝通,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很多時候家長苦於自己的說教孩子不聽,其實想要讓孩子聽進去首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而尊重的前提就是家長能夠耐心傾聽。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能夠傾聽他們建立了好的溝通基礎,到了青春期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隔閡。

3. 及時反饋

當孩子敘述的間隙,家長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對事情的感受及時反饋給孩子,這樣即可以讓孩子知道家長正在全神貫注的傾聽,又可以幫助孩子解答疑惑,讓他們知道家長是在關心自己,有利於父母和孩子進行更加深刻的交流。同時還能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

4.訴說完成發表意見

在孩子訴說完成之後,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回應,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在很認真的考慮自己說的話,還給自己出主意,會對父母更加的信賴,以後孩子再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將自己的事情告訴給父母,同時也會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見。

③ 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因為當孩子不聽父母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善於自己思考了,並且認定的事情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他們覺得父母不對,就算是父母好心勸說也不會聽的,因為這就是長大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孩子,叛逆心和拒絕心特別的強烈,父母的勸說只會讓孩子覺得很反感,很麻煩,我們都是從這個叛逆的時期過來的。

首先,我們必須尊重她的愛好和想法。她越是被迫,就越不平凡。事實上,許多孩子為了反抗而叛逆。然後,在她理解你對她的尊重之後,多交流,而不是用教育的方式。你可以先說點別的,也可以適當地告訴她一些你自己的秘密,這樣雙方都可以信任對方。然後你可以告訴她一些關於你的家庭或工作的事情,讓她為你做決定,讓她真正體會到你對她的尊重和信任,同時讓她感受到家人的存在。

④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聽不進去父母應該怎麼辦才好

我們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夢想自己能夠擁有一個“開關鍵”,只要把這個開關鍵一按,孩子立刻就能夠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卻忽視了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總會出現各種狀況,在這些問題前,父母總是試圖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但有些問題父母說話,孩子能聽進去,有的卻怎麼也聽不進去。

總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家庭是給孩子溫暖和愛的地方,我們只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同樣,針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模型”來教育孩子,而是要學會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徵,適合孩子才是最好的。

⑤ 道理講了很多,孩子為什麼聽不進去呢

其實,根據心理老師的分享:太小的孩子根本就聽不懂道理,也理解不了道理的涉及的影響、關系。

因為他們的腦部還沒有發育到擁有長久儲存記憶的能力,大腦中基本難以形成長久的記憶,問問7歲之前的小孩就會發現,他們基本上很少記得幾年前發生了什麼事,到過什麼地方。

因此,他們的意識只能停留在眼前的事物上,對眼前的顏色動態有所反應,而無法連接到過去發生的事。


不過,孩子有了零花錢之後,家長也要時常關心孩子們都買了些什麼,並且給出改正的意見。在孩子教育中,家長不要害怕他犯錯,孩子的問題盡早暴露出來,家長也就可以更早解決孩子的疑惑,讓他在今後的成長中少走彎路。

3.和孩子有分歧,要學會引導,不要強制對抗

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善於傾聽,只有了解到孩子的意圖,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如果只是一味地與孩子爭論,試圖說服他們,往往只能是徒勞,因為孩子的思維根本與你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經常與自己分辯,說話一套一套的,看似有些道理,不過深究看來往往幼稚可笑。孩子稍微長大一些,都會喜歡表達,為了達成自己的意願進行分辯。

通常而言,這場辯論很快就會演變成令人煩惱的、完全無益的爭論。實際上,他們的思維只能支撐形成這些毫無道理的觀點。

家長費盡心力與之辯駁,甚至配上強制性的態度和行為,大多無用。其實,家長站在一定高度看待事情,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問題,不要妄圖讓孩子的思維與成人保持一致。

正確的做法是,在和孩子出現分歧時,不要取笑孩子,不要責備,也不要蠻橫,而應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的思維。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希望各位家長,能盡到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職責,正確引導孩子。

⑥ 跟孩子講道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其實呢,如果說是有小孩的家庭的話,那麼一定都會對如何教育孩子都感到十分的苦惱,因為有很多時候他們作為小孩子的話天性就比較調皮,所以說可能並不會認真的聽你的話。那麼有時候在教育孩子上呢,孩子就會不聽你的道理,並且有時候還會大哭大鬧的,也會影響家長的心情。

那麼有很多家長也就會反思說,這到底是我的問題呢,還是我孩子的問題。

我覺得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對教育孩子呢都是要有針對性的方法的。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意思,所以說教育不同的孩子,我們都要有針對性的方法。

如果說有時候孩子沉不下心不願意聽你說教的話,那麼用行動來教育就是最好的,像那些比較文靜內斂的孩子,我們教育他們的時候就要溫柔一點,用不斷啟發引導的方式。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到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⑦ 給三歲孩子講道理,為什麼總是聽不懂呢

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家長講道理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有時家長講再多的道理,孩子都不聽,也聽不進去,是什麼原因呢?又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對此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孩子終究是孩子,講道理這樣的事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會過於無趣,可能還比不上掉在地上的某個小東西來的有吸引力。哪怕是成年人,對於上班時老闆無休止的責罵也會覺得反感,。所以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的道理融匯到有趣的事情中去,讓孩子在玩耍、聽故事、做游戲的過程中去明白道理,要比反反復復的念叨有用的多。

實踐是讓孩子明白並且記住道理最好的方式之一。讓孩子親身體會視線模糊和戴眼鏡的不便,可以讓孩子有更深刻的印象,讓孩子學會給小玩具找到自己的家會讓孩子更加的喜歡將玩具放好,讓孩子明白看到做某件事的好處和壞處會比單一的對孩子說不能夠、不可以要好得多。

熱點內容
為什麼晚上早睡第二天沒精神 發布:2025-05-23 11:27:08 瀏覽:698
流浪到淡水家的表為什麼便宜很多 發布:2025-05-23 11:22:13 瀏覽:301
白天手機為什麼發熱 發布:2025-05-23 11:21:32 瀏覽:36
為什麼手機無法讀取證書文件 發布:2025-05-23 11:18:41 瀏覽:870
為什麼nex只能晚上2點充電 發布:2025-05-23 11:11:39 瀏覽:71
閑魚上雙立人刀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23 11:11:29 瀏覽:876
為什麼手機儲存空間一直在載入 發布:2025-05-23 11:02:14 瀏覽:511
為什麼壓縮文件都是亂序 發布:2025-05-23 11:01:24 瀏覽:770
小米藍牙耳機為什麼聲音那麼小 發布:2025-05-23 10:58:49 瀏覽:451
為什麼會發愁晚上睡覺呢 發布:2025-05-23 10:55:28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