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男孩子長大後就不跟家人一起出門了

為什麼男孩子長大後就不跟家人一起出門了

發布時間: 2022-12-15 06:06:15

『壹』 孩子長大了就會和父母疏遠了,這是為什麼呢

1.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過度嚴厲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過於嚴厲,在孩子眼裡變成為了一個霸道強悍,做什麼都是對的人,孩子必須要唯命是從,不然面對的不是一臉怒容就是責罵。當然,孩子在懵懂無知的年齡時會覺得爸爸媽媽的話十分有道理,不認真聽會犯錯吃虧,當然在心裡認為父母是值得崇拜的。

殊不知,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會逐漸反感甚至反抗父母的嚴厲,會發現自己一直無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溫暖和安慰,會發現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言談舉止並不是永遠都是對的。如果嚴厲的父母本身一直親近孩子,那麼彼此之間就不會太生疏,相反的孩子會丟掉對父母的欽佩,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越走越遠。

其實,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完全能夠抽出來時間去主動的跟孩子聊天溝通,聆聽孩子說一說每天經歷了什麼事情,也與孩子共享一下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創造出親子時光和尋找共同語言。同時盡可能不要當孩子犯錯事情時就會責怪和斥責,要立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想要對父母打開心扉把心裡話說出來。

『貳』 為什麼我長大了就不願意和媽媽一起逛街

因為長大後有自己喜歡的不同樣式的衣服,而媽媽眼光已經和我們不一樣了

『叄』 孩子長大了就會和父母疏遠,這是為什麼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跟自己無話不談,隨著年齡長大了之後,卻逐漸和孩子走向疏遠。孩子經常對自己愛搭不理,對於家長的要求也是反其道而行之,每天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好像是仇人或者是陌生人,雙方也都非常難受。

二、結語

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鴻溝大多數都是由於雙方的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疏遠自己的話,就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多去理解孩子,善於傾聽孩子,關心孩子。

『肆』 為什麼有的孩子長大後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漸行漸遠,可能是80後一代內心最不願揭開的一塊。

跟娃爸聊天,我說很奇怪,為什麼我在咱家小朋友臉上看不到那種,天真的笑容?

我把時間軸拉到了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我已經有了完整的記憶。

我記得母親經常說的話就是:

我現在特別想找到這位先生,咱們好好聊一聊。

坦白講,讀高中以前,我確實比較快樂,因為可以輕松地完成作業,輕松地獲得獎勵,小夥伴也多,跳跳皮筋、丟丟沙包,活潑開朗是期末學生評價表的常用字眼。

所以,我已經忘記,從哪一刻開始,變得不那麼愛說笑。

可能是從高一開學第一周的某個課間,地理老師拿起我的胸卡,念著我的名字說:

那一刻,可能是我整個求學生涯中,第一次羞紅了臉。

我能回憶起的第二件事,就是高中第一次的化學考試,滿分100分,我考了93分,倒數第三。

我環視一周,發現周圍被學校從各個縣里掐尖掐來的狀元們,都是滿分。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是學霸,我只是擠進了學霸之中。

也是那個時候,我開始變得沉默,因為沉默可以讓我專注,專注可以讓我盡快地趕上去。

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我在之前的舊文中提到了很多。

但是我得到了什麼?

得到了習得的能力、清晰的邏輯、吃苦的精神

失去了什麼?

我很難獲得快樂感,以及獲取後很難持久。

高中時,班裡有一位學霸,他後來去了劍橋,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學習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讓人的內心

一邊得到,一邊失去。

工作後,回家的次數更少。一方面時間確實緊張,另一方面,每次回家,也是帶著愧疚和不安。很多時候的自責都是潛在心底,不願揭開,更不願去碰觸。

就像《目送》里的那段話:

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獨立,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與自己越來越疏遠,內心很孤獨也很失落,其實想想自己,不也是如此長大的嗎?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的父母總是不能理解,認為孩子不孝順,自己命苦。很多孩子從不願與父母交流,寧願與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快樂,究其原因,除了有些代溝之外,還有孩子在成長時期父母未給予孩子需要的溫暖、理解和支持,所以與父母越來越疏遠,也不能只怪孩子!



1.缺少好的方式方法

父母可以反思自己,孩子曾經興沖沖的告訴父母自己的成績時,父母可曾肯定過孩子,誇贊過孩子,是否覺得孩子還不夠優秀,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更進一步,但是太過嚴厲,讓孩子開始否定自己,認為自己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種下了自卑的種子!

2.缺少溝通

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有時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標准去做事,但是父母忽略孩子的想法,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便強加給孩子自己的意志,希望孩子按父母要求的做,孩子內心很壓抑,但說什麼父母也不會聽,時間長了,漸漸不願與父母說話,只願早一天離開父母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3.不理解和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逆反心裡,尤其是青春期,如果父母不懂得改變方法,不懂得理解孩子的內心狀況,總是從自己的主觀去看待孩子,認為孩子不聽話,橫加指責批評,孩子很可能破罐子破摔,反而更令父母失望!



每個孩子都渴望與父母聊天,如果能多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孩子的每一個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內心會得到很大的支持,也會擁有安全感!

4.很少陪伴

很多父母總是很忙,沒有多餘的時間陪伴駭子,孩子很孤獨,曾提出想要父母陪伴自己,都被父母以各種理由回絕,孩子還小,不能理解父母,但是父母更是無法理解支持孩子的想法,於是孩子便迷上了手機,或是沉迷於 游戲 不能自拔,成績下滑嚴重,而父母此時並沒有審視自己,而是嚴厲批評孩子甚至摔了手機,這些反而更激起孩子的反判心理,其實就是孩子的需求未被滿足,而父母卻怪孩子不好好學習!



孩子不能被理解從便內心開始與父母疏遠,缺乏共情能力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與自己越來越遠,不是孩子不想與父母親近,而是多年來父母種下的因,如今又無法接受自己的果!父母一直認為自己掏心掏肺的愛孩子,可是可曾想過這份「愛」卻傷了孩子的心!做為父母也不要因此氣餒,要認識到問題並不全在孩子,沒有哪個孩子不愛父母,也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現在只需讓自己活的健 健康 康,充分去理解孩子長大後的一切行為,相信努力和堅持,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懂得父母的苦心,會懂得感恩!

謝問`、為什麼有的孩子長大後和父母越來越疏遠、因為現在的孩孑長大後、正趕上新時代步法潮流、都是家庭的寶貝、沒有受過半點委氣、和做各種家務的鍛煉、家家都是福生兒女、長大後進入社′會上、跟受新風氣的引響、,都不願受在父母身旁聽父母的咾叨過去的舊觀念思想、聽多了起逆反做用、時代變了、,隔輩的思維方或觀念變了、∴隔輩人也沒有共同的語言交流了、老輩人的思想落伍了、.不是過去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曖的窮苦歲月了、你講你的 歷史 、孩子們沒有親身同感身受、孩子們是聽不進去的`、∴現在的孩子們都談如何享受、父母們淡的都是如何存錢`如何節約、所以說兩代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敬請網友多提見解、謝謝

因為從孩子記事起,就把爸媽的點點滴滴都看在眼裡,六歲以前孩子對父母寸步不離的依戀,父母的言行在孩子眼裡都是對的,認為爸爸媽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當跨入小學的門檻,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和同學們交往中也會談論自己的父母,因為孩子們單純善良和同學有啥說啥,根本不像大人那麼復雜,大人這不能和外人說,那不能讓外人知道,孩子們簡單實在,在和同學們的交流中漸漸地對自己爸媽的某些不妥行為就有分辯能力,在孩子的意識里就有了爸爸不好或媽媽不好的觀點。

到了十歲以後,孩子們的分辯能力更強了,爸爸媽媽如果不檢點自己,還像以前一樣強迫性的干涉孩子某些事,不懂得和孩子交流談論,只是一味地命令,甚至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等到十四五歲徹底與家人對立,在孩子幼小的心裡爸爸媽媽說什麼他(她)們都會極力反對,到那時想改變親子關系已經很難很難,因為孩子的潛意識里已經給爸媽加上「萬事錯」的標簽,所以不和爸媽溝通,天天唱反調,有的孩子可能會加倍努力學習,想著好好學習是為將來自力更生離開父母;有的孩子相反會不學習,玩 游戲 ,與學習不好的孩子為友,學習各種陋習……

此時的大人如果還是不低頭,不與孩子平等交流,那麼孩子一天天長大,想離開原生家庭的意願一天比一天堅定,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長大後肯定會和爸媽有些疏遠。

人的成長都會經歷一個過程, 從依賴到叛逆到疏遠再到反哺 ,我認為 孩子的疏遠不是因為和父母的關系淡了,是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知道父母一直會是後盾,所以走的時候忘了回頭看看。

從出生到上中學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衣食住行處處需要照料,因為他這個時候還是無意識的,會出於生理本能的對爸爸媽媽有很強烈的需要感。



也是在這個時期父母會經歷養育的艱辛,成長的喜悅,看著襁褓里的小嬰兒慢慢地長成了小棉襖,會帶她去認識世界,教育他明辨是非。

小時候,孩子會把父母當成超人,當成心目中的英雄,對他們充滿了崇拜 感。

叛逆期的小孩讓人頭疼,主要是從初中到高中的階段,整天和家長、老師對著干,對外面的一切充滿好奇,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總想躍躍欲試,很多家長會被孩子氣哭,氣的沒辦法。

湖南衛視的《變形計》節目里有很多這樣叛逆的少年,逃課、大家、沉迷 游戲 ,家長束手無策。這個時候是親子關系最緊張、最生疏的時候,父母恨鐵不成鋼,孩子總想逃離。



記得我家一親戚,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打罵都不管用,讓人實在沒招。

其實疏遠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孩子離家的緣故,讓父母覺得身邊空落落的。成年後,孩子外出讀書然後走向 社會 參加工作,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選擇把所有的苦和累咽在肚子里,報喜不報憂。

和父母的聯系也因為工作忙沒時間而逐漸減少,可能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打一次電話,父母也怕打擾孩子工作忍著不去聯系。



一年到頭也就春節會回家,回到家就變成了補覺、休息,也不會像小時候一樣什麼都要分享。

這些都讓父母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也會覺得孩子大了和自己生疏了, 其實只是因為他們覺得在父母面前最放鬆最有安全感。

人會在什麼時候開始理解父母呢?是當他們成為父母之後 。

那些對父母的抱怨、不理解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化,會後悔年少時的沖動、任性,會願意慢慢的和父母去聊一聊,把以前那些讓自己哭的事兒再笑著說出來。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有父母在就覺得是一件老天眷顧的事情。

好不容易有時間有能力去好好盡孝,就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能更好,讓自己即使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仍然是個孩子。

總之, 孩子的疏遠是一個成長必定會經歷的過程,他們其實是在逐漸豐滿自己的羽翼來為父母遮風擋雨。 如果你覺得孩子疏遠了想念了就多多聯系他們,也呼籲大家多多去關心父母, 想要看世界固然是你的追求,但也別忘了常回家看看。

我覺得這個問題太片面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父母給了他足夠的愛和陪伴,這樣的孩子以後跟父母肯定相處的好,孩子是一個個體,相當於是一顆樹苗,是一個需要從小到大慢慢呵護長大的。

李玫瑾教授講的,1-6歲,是孩子脾氣性格養成時期,這個期間良好的親子關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孩子的性格是從後天形成的,也就是從出生開始,孩子的性格慢慢在形成,建議大家看看李玫瑾教授的合集,裡面有1-6歲,6-12歲,12以上,各個時期孩子的心裡狀態,性格變化以及怎麼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

我家兩個寶寶,從小到大都是我自己帶,吃喝拉撒玩樂都是我自己,孩子爸爸除了上班,有空了我也要求爸爸帶孩子,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去上課外班 ,陪孩子運動或者去 旅遊 ,跟孩子聊天,討論問題,開家庭會議。只有真心,真正,正確的養育孩子,以後孩子自然跟父母很親,而且這樣的孩子以後進入 社會 ,會很順暢。

1,看個人性格、修養、關系親密程度

2,有些孩子如果不是在父母身邊養大的,自然會沒那麼親,

加之平時互動的比較少,漲到後自然會疏遠

3,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本來就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的,

或者不太跟父母交流的,久而久之,自然會疏遠

4,一般來說,當孩子長大後都會有自己的交際圈了,

如果他在成長的過程很少與父母保持互動、溝通,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長大了就很難改。

5,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父母一直保持與之互動,教育的好的話,

懂事的孩子一般會一直保持和父母的互動,就算成家立業了,

也會與父母保持聯系,關系會一直很親的。

這個是需要情商、好的修養的

6,雙方的關系是需要彼此經營、維護的,不管是親子、友情、愛情,

都是需要雙方自願去維系,才不會容易疏遠

很高興認識回復這個話題,拿我自身的經歷說事。走入 社會 之後呢,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理想和追求,所以要離開原生家庭。要投入到新的環境,勢必會影響到你舊有的 情感 精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同人際關系的排序會發生變化,年齡越小時與父母的親密黏著度越高,年齡越長同伴關系的重要性逐漸加大,其後變為戀愛關系/夫妻關系佔有更大比重,到升級為父母時親子關系顯得更為重要,與自己原生家庭父母的關系越顯疏遠。

這是他慢慢走向獨立的必然,不再依附父母,所以,不是有的孩子,而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關系沒有什麼改變,只是成長而已。

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天,在父母的幫助和愛護下從一棵幼苗長成大樹。小時候遇到任何的小風小雨都要躲到父母的大樹下去,隨著自己的慢慢長大,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越來越來,獨立能力越來越強。這不是親子關系的疏遠這是成長所決定的固有模式。

孩子長大了都希望自己可以不再受制於人,森林裡的獅子長大了還要獨自去打獵呢,何況是人呢?空間的疏遠不代表心理的疏遠。

一、孩子長大了,自然需要更大的空間。就象像緊靠著大樹的小樹是長不起來的一樣。

二、家長不懂得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他。

三、家長過於挑剔,孩子在防著父母。

『伍』 為什麼孩子長大了不和父母親近

孩子長大了不和父母親近,大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控制欲過強父母對孩子控制欲過強的話,會導致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時,經常感覺喘不過氣。孩子年齡較小,有些想法比較簡單幼稚,會聽從家長的安排擺布。可當孩子年齡大了,...
2.缺少和孩子的溝通陪伴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和孩子的溝通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
3.經常責罵孩子經常責罵孩子的家長,會導致孩子從心底里疏遠父母。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對自...
4.父母關系不好家庭氛圍是會影響親子關系的,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會導致孩子產生恐...。

『陸』 孩子成家後,漸漸的跟父母聯系少了,這是什麼原因

孩子成家後,就像雛鳥長大了,再不需要餵食了,它們可以自由飛翔了,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成大人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業,為了孩子妻子,父母,他們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他們肩負重任,慢慢地和父母的聯系漸漸少了,做為父母,我們應該理解孩子,保重自己身體,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忙,千萬不要添亂,孩子有出息了,父母才能跟著享福,畢竟,一家人,和為貴。

提問者想想自己成家後,還能跟沒成家之前一樣,跟父母經常聯系嗎?孩子的角色轉變的非常好,婚前父母最親,婚後是媳婦最親。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獨立,立足 社會 。孩子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忙於工作家庭,怎麼還能跟沒成家之前一樣經常跟父母聯系呢?

孩子知道努力工作賺錢養家,照顧好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用父母操心,還會抽時間跟父母聯系一下,只是不能跟沒成家之前那樣頻繁罷了,這是多好的孩子,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有主有次。這是一個正常男人該做的事情,是父母不適應孩子的獨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辛苦養育,當孩子需要父母時,就會經常與父母保持聯系溝通,隨著年齡增長,又成家立業了,就要承擔起養兒育女的責任,作為父母不但要支持幫助孩子的成長過程,更要適應孩子不經常跟父母聯系的過程,我們把孩子養大,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最終就是想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孩子還能繼續努力的生活下去,而不是讓孩子離不開父母。

所以應該恭喜你把兒子培養很優秀,成家立業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作為父母應該改變自己的思想,適應孩子不經常聯系自己的方式,這是好事,說明孩子長大了,獨立了。

"雛鳥羽漸豐,離巢終有時。自此不復返,老鳥空自悲"。

這是動物界的自然規律,大多如此。即便做為高級生靈的人類也免不了俗。

孩子長大成家立業後,大部分離開父母"老家"分出去單過,去建立和經營自己的小家。

年輕的夫妻都有自已的工作,早出晚歸,即便是到了雙休日,還要把家中清掃歸置一番,能空閑的時間不多,尤其是有了孩子更顯得身心疲憊。這可能是子女和父母漸漸聯系少的原因,但卻不是和父母漸行漸遠的理由。

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現在卻成了"空巢老人",子女可曾意識到父母的寂寞和思子之心。

其實老人的奢望並不高,一次見面,一聲問侯就能溫暖老人的心。

十多年前春晚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一夜走紅傳遍了大江南北,就是他道出了眾多老人的心聲。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父母追求的不是你給他多少錢,圖的是能和子女見上一面,吃頓團圓飯。

人都有老的時候,父母健在就是福,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再忙一個電話一聲問安,父母瞬間就會感到欣慰,而不再孤單。

1.成家後,人才算正真的成人成熟了。

一個人成家後,才真正的全是成熟了,養兒育女,親戚來往, 社會 角色,使一個人真正成熟起來。成熟後,一個人就不是感情用事了,說話做事就考慮的比較全面,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就不做,和父母也是一樣。自然,和父母的交流就少了。

2.成家後,一個人的重心就放在小家庭里。

一個人成家後,結婚生孩子,養兒育女,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重心在小家庭,和父母的來往就少了。

3.成家後,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和 社會 責任。

成家後,需要賺錢養家,需要照顧孩子,需要承擔丈夫父親和 社會 角色,要努力掙錢,要爭取更好的 社會 角色,精力和時間放在事業上。

4.成家後,孩子和父母的共同語言少了。

孩子成家後,走入 社會 ,隨著自身的能力和閱歷的提升,慢慢就和父母拉開了距離,共同語言就少了。

我覺得多方面原因吧,孩子成家了以後事情會變多,就好像我沒結婚的時候天天給家裡人打電話,聊天,結婚以後,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後,晚上帶孩子,孩子不會那麼老實的等你打完電話再陪他玩,等收拾好孩子了,一看手機已經晚上10點了,爸媽已經都睡了,每天都是這樣,慢慢的聯系就少了。

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小家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本來孩子長大了,和父母的關系就會漸行漸遠,這是最終結果!孩子有孩子的事情,我們有我們的圈子,兩不幹涉,多好!偶爾相互問候一下,看望一下,相互知道各自安好,就行了!我覺得這是正常現象!

孩子成家了與父母聯系少了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成家了就脫離了原生態家庭,形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不要以父母為主,日常生活中考慮更多的應該是自己的小家,特別是處理一些事情不要讓父母攪和其中,做父母的也不要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攪和孩子的事情。個人覺得適當保持距離是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你需要我幫助,不需要我遠離。

市場經濟,大家都忙於工作,家庭工作不能兼顧,還有家風問題。當然,生育和教育不在同一起跑線,可生育,但是不能教育。

孩步入 社會 ,成為了 社會 人,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忙不過來了!

『柒』 為啥孩子長大之後都不願意和我一起出門了呢

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很啰嗦,和父母一起出去會覺得特別的煩,再加上更年期的父母是更容易拿孩子說事的,孩子受不了自然就不想和你一起出門了。

『捌』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出去旅遊

現在的老一輩的人也想出去旅旅遊,出去看看風景散散心,但是都不捨得花錢,而且就喜歡從家裡呆著,父母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考慮的事情也很多,跟父母出去他們總是不捨得花願望錢,也擔心花孩子的錢,特別是在景區這種高消費的地方。他們總是隨身攜帶保溫瓶、水果、干糧,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一些年輕人覺得這樣很「丟臉」。

很多老人出去遊玩都是喜歡散散心,我覺得還是應該帶上老人,和家人一塊出去玩,畢竟都是一家人,沒有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以上就是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跟父母去旅行的原因,其實長輩為下一代辛苦一輩子,在年輕人有能力的時候,反而應該多帶爸媽出去旅遊,雖然與他們旅行有各種說不到一起的習慣,但是能帶父母出去旅遊,是自己的福氣!

『玖』 長大以後不喜歡和父母出去玩是怎樣的心理

大家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小夥伴之間就像一個小團體一樣,每天湊在一起。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心理發育的成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會比較喜歡和年齡段相仿的夥伴在一起,和父母在一起就會覺得些許不自在,這都是正常的,體諒孩子,同時也要感到驕傲,你的孩子長大了。

『拾』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成年後基本都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因為年輕人與老年人有代溝,消費觀念不一樣,而且年輕人都喜歡過二人世界,所以他們成年後都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年輕人覺得和老年人住在一起不方便。大部分的年輕人特別是剛剛結婚的年輕人,平時睡個懶覺,老人看不慣,晚上多玩兒一會兒,老人也看不慣。作為老人有老人的觀點,他們認為生活要有規律,不能過顛三倒四的日子,其實出發點是好的。但年輕人覺得誰還不趁年輕多瘋狂幾年呢,要不再瘋狂我們就老了。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分開住比較好,當然,老人是很不理解的

熱點內容
有些手機為什麼打不開任務中心 發布:2024-04-30 19:50:23 瀏覽:875
為什麼淘寶還這么多人 發布:2024-04-30 19:35:03 瀏覽:48
為什麼下載的東西老是停運 發布:2024-04-30 19:24:00 瀏覽:861
蘋果手機為什麼前期充電更快 發布:2024-04-30 19:23:01 瀏覽:470
微信支付為什麼只能刷一次 發布:2024-04-30 18:53:00 瀏覽:911
都是惡魔為什麼我的命不一樣 發布:2024-04-30 18:52:58 瀏覽:247
為什麼華為手機管家沒有100分 發布:2024-04-30 18:41:20 瀏覽:934
為什麼小米手感不一樣 發布:2024-04-30 18:36:06 瀏覽:253
蒸包顏色為什麼發暗 發布:2024-04-30 18:20:27 瀏覽:752
微信還不是好友為什麼可以發消息 發布:2024-04-30 17:59:23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