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一歲半小孩子喜歡敲東西

為什麼一歲半小孩子喜歡敲東西

發布時間: 2025-07-15 07:14:37

① 一歲半的小孩喜歡亂敲東西,亂摔東西,脾氣犟是怎麼回事

像小孩子有這種心理和行為是很正常的,要經常陪她多說話,抽空陪他玩之類的,應該可以減少他發脾氣的次數吧

② 如何引導孩子的行為不做「破壞王」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做「破壞大王」的經歷,孩子到了一歲以後,當他開始蹣跚學步時,就開始搞破壞了,在我們成人看來,他是在搞破壞,但對於他來說,破壞是一個 探索 世界的方式。

比如,他將玩具丟到地上,可以聽到清脆的聲響,但他發現這個奧秘後,就會不停地丟玩具,這是孩子在練習因果聯系,樂此不疲,可父母卻會被他丟滿地的玩具抓狂。

對於孩子的破壞行為,我認為應該分年齡段來教育,1—3歲是一個年齡段,3—6歲是一個年齡段,相對來說,大部分學前的孩子都會很規矩了,不會輕易地破壞東西。
1—3歲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跟他講大道理沒有用,比如,你告訴他不許亂丟東西,不許搞破壞,不許攀上攀下,尤其是1歲到2歲的孩子,你跟他說太多,只是對牛彈琴,他對成人世界的規則是不會遵守的。

那是不是就對熊孩子沒辦法了,任他聽之任之嗎?當然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強,你經常做某一件事,他也會跟著學,而且學得很快。

我家二寶每次看我掃地,都會跑到儲物間,將撮土用的工具給我拿過來;見我每天早晨給他除去尿不濕,將其丟到衛生間,他會學著我的樣子,將尿不濕丟到衛生間,現在這是每天早晨他都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代勞了,他會不高興,他現在正處於秩序敏感期,每一個步驟都得按他設定的程序走。

言歸正傳,當孩子將玩具或者書本丟得到處都是時,我們可以讓他和我們一起收拾,當然不是強硬地命令他,就想和他做 游戲 一樣,「快來,我們看誰收拾得快!」孩子會很願意和你一起 游戲 的。

有的家長說,孩子愛東西、亂塗亂畫怎麼辦?這些都對鍛煉孩子手指有一定的好處,那就盡情地讓他去做好了,拿一些廢舊的報紙讓他撕,喜歡亂畫,就給他准備一塊專門的小黑板,讓他盡情地畫吧。

3—6歲的孩子
孩子到了3歲,就應該給他制定一些規則,讓他知道什麼事情是允許做的,什麼事情是不允許做的,做得好表揚,做不好要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亂丟玩具,那我們就可以將他丟的玩具藏起來,讓他找不到,他下次想玩的時候,告訴他,因為你亂丟,所以才找不到玩具,現在你想玩,也只能等到三天後,這是規則,提前和孩子講好,那麼,下次他就會主動收拾玩具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我們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守規矩,然後再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一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教育也會變得簡單了。

想要引導孩子的行為,讓孩子不做「破壞王」,前提是要理解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目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有 探索 的需要,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需要會發生改變。在孩子可以站立移動,可以走路的時候,他的破壞行為就比較明顯了,他會把高處的東西丟到地上,也會把物品「藏」到相對封閉的空間,也會把東西拿到滿屋子都是。每當孩子「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大人可以帶領孩子一起把東西歸位,這個過程,不僅可以讓孩子的大腦有進一步的發展,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用完東西歸位的好習慣。

李群峰的兒童行為心理學里寫到: 孩子的破壞行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生理發育不完善

比如1歲左右的孩子剛學會走路,手腳協調能力,平衡能力還不太好,手上拿著東西走路時就容易把東西摔壞。

2.特定階段的年齡特點:

心理學認為,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破壞和攻擊的本能,尤其是2-3歲的孩子,男孩更是如此。

3.好奇心的驅動:

好奇心是幼兒時期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徵,對於一切事物都想要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所以你會經常看到他把東西放進嘴裡咬,看到東西有洞就用手指去摳。

了解了孩子破壞行為的原因,我們就知道你對他反復說教,大聲制止那都無濟於事,相反,我們要對他的「破壞」行為予以包容與支持,因為「破壞」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過程。

那麼,對於孩子的破壞行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為寶寶創造「破壞」的環境。

比如孩子喜歡撕書,就買撕不破的書讓他撕;他喜歡敲東西,就買打地鼠玩具讓他敲;家裡的餐具盡量都買敲不爛的不銹鋼的或者鋁的。

2.給寶寶買一些能拆裝的玩具。

比如積木,讓他能充分體驗把積木裝成不同造型再拆散的樂趣。

3.參與到寶寶的「破壞」行動中來。

比如有一次小寶把鑰匙塞進了電飯鍋導熱盤底下,我就帶著他拿來工具把電飯鍋拆開,把鑰匙取出來後再裝上4.嚴令禁止寶寶探究危險物品。

對於家裡的火,電插座等危險物品,盡量放在高處。電插座不用時就把電源關掉。用他可以理解的語言告訴他不能觸碰危險物品。

每天至少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半小時以上,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對他的關愛。全職寶媽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而且還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③ 為什麼一歲多的小孩喜歡拍頭,甚至拿頭撞牆,這是咋回事

為什麼一歲多的小孩喜歡拍頭,甚至拿頭撞牆,這是咋回事?

3.無意識發起:嬰兒很可能發起,因為他們喜歡模仿家庭成員或卡通人物。當家長發現這種現象時,要及時制止,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幫助寶寶改善這種習慣。身體不適:一般來說,當嬰兒帶頭時,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有顱內病變。一歲的寶寶因為語言功能沒有完全掌握,往往無法表達頭痛頭暈的感覺。他們只能用拍腦袋和劇烈哭鬧來提醒父母。這期間寶寶的模仿能力超強。看看有沒有你沒注意到的小動作,讓寶寶也能學會。寶寶的不良行為可以反復制止。時間長了,寶寶就會知道這是不對的。同時,我們需要語言教學。不要以為寶寶不會說話,就不用說了。時間長了,寶寶就明白我們的意思了。

④ 寶寶總是「敲頭」,家長又生氣又心疼,懷疑孩子身體出現問題

這樣的行為讓家長擔心孩子有自閉症或者有自虐傾向 ,然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用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會自行消失。

小月有一個一歲多的女兒,家長看著寶寶的一雙大眼睛 家長給孩子起名叫「小葡萄」 ,本來是一個很安靜的性子,到一歲之後孩子變得越來越淘氣。

最近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一個新愛好, 那就是拿手拍頭,剛開始的時候是模仿爸爸 ,後來怎麼也改不掉,總是在家長面前邊拍手邊笑。

小月越是管制,孩子越覺得有意思, 作為家長的很怕孩子被拍個好歹 ,家長更多的感覺是生氣,孩子這么小就不聽話。

後來孩子外婆出了個好主意,當孩子過來故意給家長看的時候,就裝作看不見, 寶寶看沒人搭理她,也不再拍頭,恢復正常。

通過敲頭來引起注意
有是時候孩子總是敲頭, 其實也是寶寶想贏得家長的注意 ,現在家長下班回家往床上一躺,手裡把著手機, 就讓孩子自己在旁邊玩

想要表達自己的清晰

孩子想要想要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情緒,但 是年級還小並不不知道該怎麼說話 ,就會拍頭、哈哈大笑,都是孩子情緒的一種表達。

但是家長還是要注意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很容易會抓破 ,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紀要及時注意孩子是否有會出現拍打頭部的現象,出現之後家長要及時制止。

用跟著這樣的方式實現自我放鬆

家長在觀察孩子敲擊頭部時候是有節奏的, 這樣的節奏運動,實際上是可以幫助寶寶安撫下來, 寶寶身上也有喜怒哀樂, 家長不要以為他們孩子還小 ,能有什麼煩躁的事情。

如果有沒家長是這樣想的那麼就是大錯特錯, 孩子的想法不像大人們那麼復雜 ,孩子沒有什麼負擔,孩子年紀太小, 沒有辦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說出來就 ,只能用肢體語言來告訴父母。

身體感覺不舒服

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或者是身體覺得不舒服的時候, 寶寶就會通過敲擊頭部的方式 ,讓自己感覺好受一些, 用這用這樣的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痛感轉移,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 ,只能通過肢體動作做來告訴家長,家長會很容易忽略寶寶的行為, 就會通過敲擊頭部引起注意力 ,但是還有一種就是由於自閉症和其它發育障礙才導致的敲頭。

1.家長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有很多孩子敲頭都是在家長面前敲, 只是希望家長能將目光移到自己身上 ,當家長將目光放到寶寶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孩子是或否還在敲頭,家長可以進行阻止。

家長有時將視線放在手機的時間太多了,孩 子得不到家長的關心,會想盡辦法在家長身邊尋找存在感 ,得到他們的注意力。

2.觀察寶寶的身體是不是舒服

寶寶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敲頭的現象 ,正處在出牙期的寶寶出現牙齦紅腫這個時候寶寶是十分痛苦的,家長需要注意最好能找到緩解的辦法。

還有想發燒、耳朵發炎孩子都有可能不舒服, 家長要及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讓孩子總敲頭,對孩子的身體沒有好處。

3.家長不要習慣性訓斥

家長看到孩子敲頭總是會習慣性訓斥和責罵 ,孩子是不會用言語去表達,但是能夠感覺到家長的情緒,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家長極度的責罵和訓斥,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 ,對於孩子後的性格發展影響會很大,家長要弄清楚原因,心平氣和的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4.父母要正確引導

孩子有的時候通過敲頭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但是孩子還小,力度是不能做放到自己掌握的,當家長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時候, 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

在平時肢體接觸的時候,是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好時機, 家長可以合理的支持孩子,將錯的地方耐心地告訴孩子,孩子最確實的便是安全感,作為家長應該多陪伴在孩子身邊。


首先,對於大腦會造成損傷 ,輕輕敲打頭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下手重的話可能會損傷腦細胞,等到以後智商也會跟著下降。

其次,家長一定不能小看么孩子敲頭的行為 ,敲打可能會給孩子的留下隱患,頭痛、耳鳴、記憶力下降已經算是輕的,重的導致性格會發生變化,智力也會出現障礙。

孩子的大腦十分的嬌嫩,在堅硬的顱骨裡面, 孩子大腦的動脈和毛細血管都還沒有發育完善 ,所以家長不能放任孩子這樣敲下去。

最後,孩子經常敲打很容易引發癲癇 ,孩子回事腦受到影響, 家長要採取合理的辦法 ,一旦收到一些誘因的影響就會引發癲癇。

很多的家長在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危險, 家長更需要的是耐心教導 ,而不是暴力解決問題,為了杜絕,家長要控制孩子敲打頭部。

【筆者寄語】

孩子年齡太小,發育也沒有完全,總是敲打頭部對於以後有很大的影響,家長要細心教導孩子該怎樣去改正,而不是暴力解決,對於孩子平時的關心家長還是要多點的。

孩子用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應該放下手機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今日話題:對於孩子敲頭的行為,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熱點內容
高湯顏色淡黃為什麼 發布:2025-07-15 12:18:11 瀏覽:857
導出的文件為什麼是空文件夾 發布:2025-07-15 12:00:37 瀏覽:228
20歲男生為什麼那麼容易流汗 發布:2025-07-15 11:42:29 瀏覽:58
染了頭發為什麼頭發沒有顏色 發布:2025-07-15 11:25:44 瀏覽:941
為什麼姨媽只到晚上疼 發布:2025-07-15 11:14:37 瀏覽:133
為什麼小米被稱為屌絲機 發布:2025-07-15 10:58:07 瀏覽:869
微信已經實名了為什麼還有風險提示 發布:2025-07-15 10:54:00 瀏覽:579
為什麼喜歡收集貴的東西 發布:2025-07-15 10:53:59 瀏覽:815
愛爾蘭男人為什麼喜歡女孩 發布:2025-07-15 10:48:12 瀏覽:620
手機上為什麼沒有流氓軟體 發布:2025-07-15 10:46:42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