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為什麼討厭人
㈠ 熊孩子為什麼惹人反感討厭
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例如,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帶有破壞性的事情時,可以嘆一句:「這熊孩子」。當然孩子小不懂事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一稱呼來源於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也有昵稱的意思,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被網友們界定為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的孩子。
他會刪掉你的存檔,摔壞你的模型,劃爛你的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團糟,甚至還死乞白咧地要搶走你心愛的漫畫、游戲、玩偶……他們的叫喊聲回盪在每一家飯館和每一節車廂里。有人說,「熊孩子」不只指可愛的小孩,還指討厭的小孩。這種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大人們面對著自己屢教不改的小孩子搗蛋後的戰場也會帶著一臉無奈笑容說一句「熊孩子」,畢竟頑皮是一種天性,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只會「胡攪蠻纏」的。小孩子嘛,調皮不要緊,任性就是師之惰、父之過了。
㈡ 為什麼熊孩子很讓人反感
為什麼很多人對熊孩子有深深的怨念
這位知友,近些年來我們的社會網路上,對熊孩子的怨恨,簡直是比山高,比海深。那些教訓熊孩子的文章,就是那種不聽話的闖禍壞孩子如何招人討厭,終於被某個大人出手收拾了一番的故事,大家都齊聲叫好,也可以稱為「爽」文。
有些故事還算合理:比如十多歲的大孩子故意把懷孕的親戚推倒,看會不會流產,然後被大人用擀麵杖狠揍一頓;有的大孩子把表兄一屋子昂貴的手辦都故意損壞,他爸還蠻不講理,結果被表兄告上法院,要賠一筆巨額。這些都是罪當所罰的,三觀沒有大問題。
不過,即便這些故事,我總感覺,寫手編織的痕跡太重了,假的。就像天涯社區上無數的關於鳳凰男、拜金女惡人有惡報的「真人秀」一樣,都是故事會。熊孩子「惡人自有惡人磨」,大快人心,所以才有人專門編這種令人心情愉快的「爽文」;「打得好」,這樣就能夠吸粉。
但真實世界裡,你要聽那些人傾訴他們遇見的熊孩子,大多數都限於小孩跑來跑去、大聲哭、很吵、不禮貌;甚至有些人連一兩歲的幼童的哭喊,也能氣得發飆,覺得孩子沒教養,欠揍,爸媽沒教育好。
他們彷彿忘了,情緒不夠穩定、無法理性地判斷場景,是所有的智人幼崽的特性;不然怎麼叫孩子?
真像「爽文」里那種,既有自主意識、又帶著明顯反社會人格的「熊孩子」,沒幾個。
我就不明白了,他們對小孩這么普遍、又這么強烈的恨意,是從哪裡來的?
除了「熊孩子」,你知道我們這個社會還有哪一種人誰討人厭嗎?老人。「老人變壞了」,是社會版新聞的高頻詞。他們搶坐位、插隊、跳廣場舞、公交車上強迫孩子或女孩讓位,還碰瓷。甚至,經常上當受騙,也是老人被厭棄的原因。
這些事情當然是有的。但這也是一種聚焦效應:當你是孕婦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街上孕婦特別多;那是因為你的關注焦點集中在孕婦身上的。而類似於「碰瓷」這樣的事,要是媒體總是關注,就覺得到處都是老人在碰瓷:「你不想碰瓷的話,你為什麼會摔倒?」
實際上,真正「碰瓷」的,不是老人,不是真實摔倒並受傷的老人,而是專門碰瓷訛詐錢財的一夥犯罪分子,他們是團體作案,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或幾十人,快,准,狠。危害程度,要大很多倍。
可惜,媒體覺得老人摔倒碰瓷,比犯罪團伙碰瓷,有新聞性得多。
作為媒體的從業者和研究者,看公眾對新聞的關注點,能夠號出這個社會的病脈。這個時代是很糟糕,老人怎麼這么壞,小孩怎麼這么熊;但這些,都沒有暴力狂和為暴力狂鼓掌歡呼的人一半這么可怕。
那些狂歡的鍵盤俠們骨子裡深深有著「慕強」意識,「欺軟怕硬」已經刻進了他們的DNA里:一旦看到弱者、特別是不夠完美的弱者倒大霉,他就開心,這已近乎一種本能反應。
這個社會真正的大惡,層出不窮的殺人放火、各種惡性事件的製造者,天天都出現在新聞上,99%都是壯年男性;那些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犯罪分子,給這個社會帶來不幸的,絕大多數,也都是壯年男性。
他們有強力,有暴力,在不同層面上擁有相對的權力。但誰敢DISS這些人?他們是不會被污名化的一群人,因為他強任他強呀。
當然,這個案例當中,這個小男孩有錯,所以大家理直氣壯的鄙夷他,覺得打他是對的。
但是,不要忘了,大量的新聞當中,尤其是跟女性相關的新聞當中,被殺害的女性沒有任何過錯,也一定會被捏造出「接受求愛了/劈腿了/收禮物了/吊著他/不懂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子虛烏有的情節,來證明殺她、強奸她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而且你能明白,這些造謠者沒有收過兇手的錢。
自動站在強者、兇悍者的一方,恃強凌弱,就能天天在鍵盤上過狂歡節了。有的,是想像著自己也能感受欺凌與毀損他人的快感;有的,則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與弱勢者劃清界限,好讓自己相信,自己不可能成為受損者、受害者。
這有意思嗎?
一個民族對女人和小孩的態度,就能看出它的文明的程度。我們何時才能文明起來?
㈢ 熊孩子之所以目中無人,是不是因為家長過度溺愛導致的
其實大多數的熊孩子真的就是家長過度溺愛導致的,因為很多的家長在孩子生出來之後。他們覺得如今這個社會擁有一個孩子就應該好好的愛自己的孩子,可我們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愛也是要有度的。現如今很多的女性都只想要獨生子,而很多的家庭也是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孩子上面的話,那麼這個孩子肯定是能夠照顧的很好。
也能夠讓這個孩子在有所為,也不會給家長太多的壓力。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如家長所料的,就比如說如果獨生子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變成熊孩子變得十分的自私。同樣也是目中無人,因為在小的時候他們經常的被自己的父母溺愛,做錯了事情,父母也是會幫助他們去解決。所以說在孩子的心目當中就目中無人,他們覺得不管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都沒有要緊的事情。其實熊孩子真的是會遭受到別人的討厭的,因為很多的人大多數都是不太的喜歡孩子。
還有就是父母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總是捨不得批評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還小。在這個時候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去原諒的,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再去教育孩子。可我們要知道的是,如果從小沒有把孩子的教育改過來的話,那麼孩子在長大了之後也是很難改變的。很有可能在長大了之後,孩子也不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再這樣的話,你覺得父母還去管理孩子會有用處嗎?
㈣ 熊孩子為什麼這么惹人討厭
因為這樣的孩子其實非常的喜歡打破常規,所以總是讓人感覺到有點惹人討厭,但是對我們來說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去讓自己好好的了解一下才是最好的,這樣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㈤ 孩子生氣把別人裙子撕爛了熊孩子為什麼這么討厭
孩子生氣把別人裙子撕爛了,有時候孩子所出現的不良行為,沒有教養的行為,都是因為家長教育存在問題。
㈥ 熊孩子為什麼這么惹人討厭扒皮
1、熊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但是也不能這么默默忍受,就算再討厭熊孩子,如果他們來時你在家裡,一定要陪他們玩!寫作玩耍,讀作監視,千萬不要在熊孩子與你共處一室時將視線離開他!一定要借著一起玩耍的名義盯緊他!在熊孩子的邪惡觸手伸向你的寶物之前,迅速用糖果零食分散他的注意力!
2、熊孩子其實你了解他的心情的話,他也一樣會聽話,關鍵是你用的方法對不對了,熊孩子很少獨自登門,一定會有熊父母帶領,讓熊孩子就站在客廳中間,不停地說「幼兒園老師教你什麼了?給我們表演一個好不好呀?」「期末考試多少分呀?會不會唱英語歌?給我們唱一首吧!」「真厲害,再來一個!」,總之就是別讓熊孩子閑著,一定要讓他表演節目
㈦ 為什麼現在的熊孩子很討厭
我個人覺得不能把熊孩子的產生歸結為一個家長溺愛就敷衍了事。
出現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從八零後(父母多事六十年代之後的人)九零後(父母多是七零年代的人)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缺失的。而教育子女的一些相關經驗很多都是父輩們言傳身教來的。而八零九零這批人的祖父輩有很多都經歷過五六十年代國家的那些動盪。在人格養成上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問題。在教育他們父母時觀念上有很大的偏差。
再加上我們推倒了我國自古以來的一些優良傳統(比如教導孩子溫良恭儉讓),給孩子灌輸的都是功利思想(本身獨生子女就很多沒有競爭,不懂得分享。)導致很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平時家裡面不會去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你們都是這么過來的等等)。孩子雖然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形成什麼樣的後果,但他們心裡清楚自己無論犯什麼錯都會被原諒或者被父母擋下來。
所以我不認為是家長在溺愛孩子,而是家長們的父母和祖父母們傳達給他們的錯誤觀念才是主要原因。
㈧ 「熊孩子」的「熊事」惹人煩,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熊孩子真的是越來越多,總是給他人帶來各種困擾。其實,正是家長的教育不當造就了現在的這些「熊孩子」。
一、「熊孩子」在別的家長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5、做孩子的好榜樣
家長要做孩子的優秀榜樣,為孩子制定的規則,家長也要遵守,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好示範。否則孩子會產生不平衡心理,我不可以做,你們卻可以做,這一點都不公平,孩子當然會排斥。
家長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可能是熊孩子,也不要驚慌失措,孩子可能只是貪玩、好動而已。真正的熊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卻是他人眼中的熊孩子,這也說明了熊家長的教育失職。家長一定要努力教育好自己家的孩子,不要讓他成為下一個熊孩子。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