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宇小兒艾灸為什麼孩子脾氣大
㈠ 孩子脾氣大不聽話怎麼辦
對付不同的壞脾氣有不同方案 以下的場景,你碰到過嗎?也許對於家中的那個壞脾氣的「小皇帝」,許多父母都會感到頭痛不已。 場景一:「小女孩在街心花園里開心地玩了一個多小時。天色漸晚,媽媽告訴她必須在5分鍾內回家。她斷然拒絕,媽媽試著抱起她,女孩一把抓住滑滑梯的欄桿,大喊大叫起來。媽媽嘗試著掰開她的手指,...女孩竟然像殺豬似地尖叫……媽媽尷尬得無地自容。」 場景二:「下午時分,剛剛帶女兒從公園回來。媽媽讓女兒卧室里玩,自己去廚房准備晚飯。幾分鍾以後,卧室轉來尖叫聲和摔東西聲,『媽媽!』女兒跑向母親,『洋娃娃的小辮子不聽話,扭來扭起,欺負我,哇……』」 場景三:「每次只要你一接電話,孩子就會千方百計地找借口打擾你,扯你的襯衫。如果你忽略他,或是讓他等你通完電話,他就勃然大怒,大叫大鬧,讓你聽不見對方在電話中說些什麼……他現在就只要你的關注!」 場景四:「孩子想到外面花園里去玩,但是他感冒剛好,你不想讓他玩得太厲害而大量出汗。一聲『不行』,他頓時歇斯底里地大哭起來,雙手亂揮,還亂扔東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場景五:「帶孩子去超市或者商店時,他硬是要買某樣東西,大人一旦拒絕,他馬上大發脾氣,坐地踢腿、抓什麼扔什麼,還大哭大鬧。大庭廣眾之下,爸爸媽媽覺得尷尬、沮喪又無助……」 其實不同的壞脾氣有不同的對付方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是一個好方法。以上的情況分別可以用幾種不同的心理策略來應付。 1、對於場景一中的那個「不肯回家的小賴皮」,你如何解決——轉移話題和注意。 這個年紀的孩子是不會了解和體諒大人的處境的,他們只知道找到機會來發泄他們的憤怒,表達他們的失望,而且常常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說理、解釋都不能解救這位母親的尷尬處境。但是,試試以下的方法: (1)保持冷靜——不要擔心別人怎麼想。他們如果有孩子的話,自然會明白你的苦衷。 (2)媽媽不妨離開幾步,或者坐一邊,讓孩子單獨待一會兒,讓她有機會發泄她的情感。但要確保她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 (3)當最糟的階段過去後,將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她感興趣的東西上。「乖,想看看家裡那隻可愛的小蝴蝶嗎?」或者「我們今天還沒有看動畫片呢,回家去看好不好?」通常對於媽媽這類建議,孩子馬上都會接受。 2、對於場景二中的那個「疲倦以後蠻不講理孩子」,你如何解決——讓她休息安靜下來。 小孩子累了,就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似乎貓咪甩動尾巴都能招惹她敏感的神經。以下是一些有效方法: (1)留意一下一天中有哪些時段,或是哪些特定的事情容易引起孩子發脾氣,盡量避免。 (2)你可以心平氣和地對孩子提起一些具體的建議,鼓勵她做一些別的事。如:「要不要聽你喜歡的兒歌?」「看電視,怎麼樣?」你建議的應該是孩子輕而易舉就能做、而且喜歡做的事。 (3)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就將她帶到房內別的地方,讓她一個人呆一會兒(2_3分鍾),然後馬上回來問她:「現在聽話了嗎?」。如果不行,再試一次。 (4)當她恢復平靜了以後,找一件事讓她做,如塗色,直到你做完午飯。 3、對於場景三中的那個「電話干擾者」,你如何解決——讓孩子明白,干擾大人打電話會有什麼結果。 孩子發這樣的脾氣通常只是為了故意看看,他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父母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允許和不允許的界限在哪裡。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表現。重要的是讓他明白:什麼是父母可以接受的行為。 (1)和孩子坐在一起,明確告訴他父母打電話時他是不可以打擾的,他必須等一下。 (2)發現接到一個比較長的電話,立即告訴孩子,「媽媽要打電話,寶寶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譬如,塗顏色。」這樣,孩子在你打電話時就會全神貫注地做他自己的事。建議你在電話機旁邊放一個玩具箱。你通電話時,如果孩子很安靜,你一定要記得表揚他。 (3)如果沒有這樣好的效果,就重復教他一遍。你該明確地讓孩子知道,大人通電話時他發脾氣會得到什麼結果,譬如:今天你不可以玩你最喜歡的小汽車玩具了;晚上,你不能看電視…… (4)每次說完了,你都要問他,「記住了嗎?你還有什麼問題嗎?」然後立即就去打一個電話,看看他的反應。 (5)所有的孩子都會不斷地試探大人。如果吵鬧和干擾依然發生,你一定要明白,這是孩子的試探,你的態度要堅定,不要對孩子生氣。向電話的另一方解釋,告訴他你一會兒會回電。掛上電話之後,你要嚴肅地對孩子說,「記得我們說過些什麼嗎?」將你們的約定再向他重復一遍,然後就實施「懲罰」。不管他哭鬧或是求情,千萬不要心軟。 4、對於場景四中的那個「感冒以後的小難弄」,你如何解決——擁抱。 父母通常心疼剛剛病癒的孩子,於是,孩子就一病三嬌。遇上這種情況,許多家長會手足無措,馬上同意孩子的要求。但是,最佳的解決方法是找到一種能控制孩子發怒行為的方法。試試以下的方法: (1)保持冷靜。移走那些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小物件,防止孩子用東西砸人。 (2)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媽媽來抱抱你,好不好?」 (3)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用雙手抱住他,千萬要溫柔一點!如果必要的話,用你的雙腿夾住他的腿,防止他亂踢。輕輕撫摩他,讓他安靜下來。 (4)當他坐定後,輕輕對他說:「媽媽喜歡你,所以不希望你再感冒了,我們明天再去玩,好嗎?」記住,許多發脾氣的小孩子在受到身體愛撫後,往往很快會停止哭鬧。 5、對於場景五中的那場「超市裡的戰爭」,你如何解決——事先提醒、說服和當場冷靜帶離。 (1)在去超市之前就先給孩子「打預防針」,談談過去發生的事,以及你希望他的表現。「上次在超市,你要吃紙杯蛋糕。這次不能吵,要等到晚飯以後再吃。記住了?」 (2)理解孩子的需要。可以帶一些孩子喜歡的零食、餅干。「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你可以吃餅干,紙杯蛋糕等回家吃過晚飯再吃,好不好?」 (3)盡量鼓勵孩子幫助你尋找你要買的東西,別讓他閑著,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挑選和購物上。做得好,一定要多加贊揚。 (4)今天可能不為紙杯蛋糕,但為小水槍而發火。孩子就是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依然可能吵鬧。將他帶到一處比較安靜的走廊,抱抱他,安慰他,讓他安靜下來。可以試著問他為什麼發火,鼓勵他表達他的憤怒。 (5)如果你的孩子在幾分鍾之內不能控制他的脾氣,建議你最好帶他到超市或者商店的外面。等他冷靜下來,和他說話,鼓勵他說出發火的原因。 幾種錯誤的方法: 輕易放棄:這樣容易使孩子認為,他想要什麼,只要不停地吵鬧便會得到什麼。 細語請求:這樣容易使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力的一方,從此脾氣會越來越大。 取笑孩子或是過分責備:這樣做往往會使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 威脅:千萬不要說諸如「如果你再哭,媽媽就要……」之類的話。這樣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沮喪,使他變得倔強。
㈡ 三歲的孩子為什麼易發脾氣
有時候因為一件事就能引起她的不滿,比如一天早上她就不讓我吃飯,我吃她就鬧,非得把我的碗扔了,還得讓我蹲在她面前,我當時就非常生氣,但我強壓住火把她領到裡屋,費勁的和她講道理,用了半個鍾頭才安撫了她;還有一次,因為她姥爺不小心吃了口她的餅干,她就哭鬧了一個鍾頭,渾身上下哭的都是汗,嗓子也啞了,誰也勸不下;這樣的事很多很多,我不明白一個三歲的孩子,為什麼性格會發生這樣大的轉變,為什麼變得這樣愛發脾氣?我從網上也查了許多資料,可能和家裡老人從小溺愛她,任何事都順著她有關系,唉,我真是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做,幫女兒渡過這樣的一個階段了? 摘錄: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獨生子女任性、愛發脾氣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如:自己的要求沒能滿足,就大哭大鬧,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滾,頗有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式。 任性,愛發脾氣是幼兒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反映,與他們身心發展的水平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成人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有關。教師和父母如果平時對這類兒童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糾正,使幼兒無所控制地發展自己的這種行為,成為他們要挾老師和父母,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一種手段。 3歲以後,幼兒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增強,他們力圖擺脫成人的幫助,自己獨立地做事情,但是由於能力的關系,再加上幼兒這時候思維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點,會出現所謂的「三歲危機。」因此,這時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時候,比如,生病、疲勞時易引起發脾氣暴躁,這和大人是一樣的,只不過大人會表達自己的意志,幼兒大都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感覺。有經驗的母親善於結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緒狀態判斷孩子的身體狀況,盡可能地避免孩子發脾氣。 有時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時也會發脾氣,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媽媽玩會兒,或者很渴望家長的表楊,可媽媽卻毫不理會,照舊干自己的,孩子就會發脾氣以示心中的不滿。聰明的父母若能主動給孩子放鬆環境,溝通感情,了解孩子的願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緒不佳而發脾氣。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是由家長的溺愛和遷就造成的,家長就要注意嚴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應。 孩子愛發脾氣,也是有個過程的,當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的家長一看孩子亂喊亂鬧,就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哄勸,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應百應,過分遷就。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這樣鬧,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把發脾氣,胡鬧作為治眼大人的手段,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壞習慣。有的父母把問題看得很簡單,解決方法也簡單,一個字「打」。其實,打的結果更壞,孩子或是表面屈眼於棍棒,或是越鬧越凶,對父母產生敵視心理。 那麼,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第一次發脾氣呢?家長應該持不予理睬的態度,專心於其它事情。或是告訴他,「什麼時候安靜下來,我才跟你講話。」漸漸地孩子會由大哭變小哭,由閉眼哭叫到睜眼看父母的反應如何,他的注意力也就會轉移到父母身上來,靜靜觀察父母做事情,漸漸忘記了撒潑。當他的情緒穩定以後,家長一定要告訴他那樣做不好,並說明為什麼不好。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第一次發脾氣就能被制止。在處理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這可以說是一場「意志與毅力」的較量。如果作父母的心軟,以後就很難再奏效。 當幼兒心情焦躁,亂發脾氣時,成人在指出他的錯誤以後,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理睬他,讓他知道發脾氣,不講道理是行不通的,是無效的。當幼兒由於某種要求未能滿足而大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態度,非要把幼兒制服。這樣就如火上加油,幼兒的脾氣會更大。成人應該態度冷靜,方法靈活,有時要適當給孩子留點面子,找個台階,讓他自己下。 大人都會任性、亂發脾氣了,何況是小孩。發脾氣從發展學上來說是「合理」的,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有(或很少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的。它和先天的氣質也有關系,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發起脾氣來比別的孩子大的緣故了。
㈢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1、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由於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發脾氣,家長決不能讓步和遷就,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
①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作短暫的隔離,冷落他一會兒,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反復幾次,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哭鬧都毫無意義,得不到家長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慢慢地就不再亂發脾氣了。
②發作平息後,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及時進行教育。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採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是達不到目的的。
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
④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願以償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⑤每次發作平息後,要嚴肅地教育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發現孩子在哪一次能剋制自己沒有發作,應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
2、沒有受到足夠重視
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於自己的事情,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麼孩子會十分惱火的。
①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並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②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洩內心的緊張。比如: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盪鞦韆游戲等。
寶寶脾氣暴躁怎麼辦
寶寶脾氣暴躁,家長無需太著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一定會讓寶寶有個好脾氣的:
方法一: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當你們精心准備好大餐,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後再做,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東西卻哭個沒完……你得拚命壓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待你的寶貝。
你必須這么做,因為仔細想來,這些都不是他的錯。但你能做到嗎?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嗎?
父母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樣的態度對他,這種態度也會潛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畢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讓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會告訴他,我正忙著,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方法二: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後也被他騙。
我不騙孩子。我還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也不會,爸爸說到做到。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
舉個小例子:最初給孩子穿衣服,讓他把手裡的東西先放下,他總是哭鬧著不肯,或許他認為我要把東西拿走。經過我慢慢和他交流,並且幾次穿好衣服,立刻把東西還給他,從此他便很放心地把東西放到自己旁邊或主動交給我。
方法三:始終如一
盡量做到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准,如果你今天允許孩子這么做,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就會造成混亂。
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絕對不會忘。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方法四: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願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裡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㈣ 請問小孩子脾氣大怎麼辦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他們不願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對父母的包辦或擺布產生反感。當大人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泄出來。另外,孩子只不過剛剛具備了一些初步的簡單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借大世界個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還不能理解,他們要獨立,卻又做不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發脾氣。 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能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宣洩其壓抑的情緒。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同時,嘗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兒童,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於火上加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製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鍾,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過脾氣過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孩子病後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後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無原則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後,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東西,讓他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後再講清道理。千萬不要在對孩子願望不了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火,更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㈤ 孩子脾氣暴躁,總是發脾氣,這是為什麼
孩子脾氣不好,一般情況是因為情緒得不到釋放,長期得不到滿足,情緒就會出現問題,調整這方面可以去李凌雲兒童自由繪畫心理樂園試試。
㈥ 小孩適合艾灸嗎
非常適合 特別是一些虛寒性疾病,脾胃虛弱的孩子更適合。 小兒脾胃虛弱的症狀:孩子消瘦或過胖、臉色發青或黃、易流口水或口水過多、舌苔白厚或黃厚(黃為有熱)、口唇乾或裂(多為脾虛有熱)、易出現濕疹(濕疹的病根在於脾胃虛弱、生濕化熱)、厭食或飲食過多(無節制)、腹部脹大或腹脹有氣、排氣多或放屁有味、腹瀉(包括大便次數多,大便質地不好如蛋花樣便或便水或水便分離)、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狀、大便幾天一次、大便頭干後正常、排便困難,多為有熱,也有單純脾虛的)、尿床頻繁或小便偏多等。以及孩子主訴的腹痛等。 艾灸治療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闕,胃俞,四縫等。 小兒常灸大椎,身柱可提高免疫力,促進孩子生長發育,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身柱在背部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採取俯卧位或者俯伏坐位,先定大椎穴,然後定身柱穴。 身柱,身體的支柱之意,適用於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中氣不足出現的喘息,大氣下陷出現的脫肛,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疼痛等症,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被認為通治小兒之病。 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患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醫學界被譽為「小兒百病之灸點」孩子們艾灸身柱一個月,大多是孩子食慾和體重都有明 顯增加。我在臨床喜歡用中脘和神闕治療脾胃虛弱也經常會收到很好的療效。 很多家長更注重給孩子的施灸時間,這個沒有一定的時間,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齡,配合程度。 2歲的以內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鍾左右,熱度溫溫的即可,就是用溫和灸,3-5歲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 5-10分鍾,也可以大椎和身柱迴旋灸一共10-15分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艾灸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關於時間,不要看得很死,要靈活運用,如果寶寶配合的很好,那麼我們就多灸一會,如果寶寶不配合,那麼我們就只能少灸一會。少灸了,熱度還不夠,效果肯定會打折扣,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等到寶寶睡覺的時候,我們可以抓緊時間,幫助寶寶施灸。 如果你想用協助治療快速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那麼可以配合捏脊。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 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為宜,務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還可以提捏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這些手法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有不明白的可再聯系 祝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