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壓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的一下開朗

壓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的一下開朗

發布時間: 2022-05-15 17:05:26

1. 怎樣就可以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外向起來

孩子內向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他整天不愛說話,性格太過內向,那麼父母就要注意對他的引導了,讓他漸漸變得開朗起來。那麼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怎麼樣能讓他性格變得外向起來呢?

三、不要對孩子過於嚴格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也很大,很多父母就對他們期望很高,所以他們漸漸的感覺到壓力大就會變得內向。他們自己也要求也很嚴格,因為他們覺得某件事情自己如果達不到就不會去參加,因為害怕別人嘲笑他才導致了自己內向的原因,因此家長要給這些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在家庭中覺得不壓抑。

2. 如何讓孤僻的孩子變成樂觀的性格

性格孤僻的孩子,會因為對周圍的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而向父母、老師及同學關閉心靈之窗。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而任其發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麼如何幫助孩子糾正孤僻的性格呢? 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不和,經常爭吵,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培養,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就會因此而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從而養成了孤僻。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 當前,由於家居條件、家庭結構等原因,家長常常把孩子關在家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孤僻。家長應讓孩子從「自我」的小圈子走出來,讓孩子多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戲、生活。家長有必要利用節假日、業余時間帶孩子到游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場所玩,帶孩子去串門、走親戚,減少孩子對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強其交往需要與興趣,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 增強體質 孩子性格孤僻與體質弱密切聯系。孩子體質弱,就會缺乏活動的耐性和持久性。這樣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視,處於這種狀態的孩子會採取迴避社會、迴避人際交往,用孤僻來保護自己。所以,家長應多帶領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遊參觀、登山攀登、游泳、鍛煉等。一來可以培養孩子勇敢、樂觀的精神和持久性,二者可以增強孩子體質,使孩子能夠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同伴間的游戲、體育活動。 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自我封閉,無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會因此而產生孤獨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言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應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 注意評價和態度 家長經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甚至指責訓斥孩子,孩子就會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會感到自己很笨和行為不好,這種自我體驗幾經反復固定下來,就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都不行,誰都不如,從而一個人縮在一旁不敢出聲、心情壓抑。家長不妨採用一些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揚你,因為你已經努力了。」「你一直在努力,再加把勁,一定做得更好!」這樣注意評價和態度,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如愛撫、點頭、微笑、誇獎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開朗起來。 增加孩子「參與」意識 孤僻的孩子多著迷於一些缺乏社會交往、社會交流的興趣。如玩游戲機、看電視等,對周圍的東西不聞不問,對社會、周圍的人和事採取不參與的態度。家長有必要中斷孩子的這些著迷的愛好,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鼓勵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購、參與做飯或幫鄰居取報、取奶、送信等,以讓其與人進行交往及培養其助人為樂的品德

3. 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怎麼辦

孩子哭,是大多數父母難以接受,或者說是不知如何應對的一種狀況。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往往用簡單粗暴的「不」字訣來對待孩子,甚至呵斥、恐嚇乃至體罰。但父母們知道嗎?一再壓抑孩子的情緒會給他帶來6大危害!父母應細心體察孩子的感受,以4種巧妙安全的方式幫孩子釋放情緒,孩子才能很快變得輕松愉快。
孩子壓抑情緒的6大危害
一看到家裡的孩子哭,父母的第一反應常常是「別哭,你要做個勇敢的孩子」。如果孩子繼續哭,我們就可能恐嚇他:「再哭,媽媽不喜歡你了!」「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甚至是以呵斥乃至體罰待之。
在父母的重壓下,孩子不得不勉為其難讓自己安靜下來。可是,孩子如此壓抑自己情緒,找不到合適的出口釋放,情緒就會越積越多,引起情緒阻滯。當孩子情緒阻滯時,他往往糾纏於這些不愉悅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以至於出現以下狀況:
1、內心恐慌,失去安全感,變得退縮、封閉。
2、情緒越積越多,到了hold不住的那一刻,最終以父母不可預知的更具破壞力的方式爆發。
3、糾結在情緒之中,看不到其他,或者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妨礙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如好奇心削弱,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學習的熱情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變得膽小、黏人、脾氣暴躁……
4、從父母身上學到同樣粗暴的處理情緒的辦法,對他人及自身情緒缺乏了解,無法敏銳地察覺他人感受,或漠視他人的感受,情緒感受力弱,情商低。
5、迫於壓力,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很隱忍,試圖以此搏得父母歡心。一旦脫離父母,遇到合適的機會,則將負面情緒發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對象身上。如攻擊小夥伴,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面前表現得蠻橫不講理等。
6、壓抑自己情緒,習慣以「剛強」的假面具示人。當遭遇無法承受的挫折時,反而更缺乏韌性。

哭是孩子表達需求、釋放情緒最好的方式
實際上,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在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可以用來有效地表達他的各種需求。
1、在沒有掌握更多處理情緒的技巧之前,哭是孩子釋放情緒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如果我們用「別哭了」去阻止孩子時,等於在告訴孩子,哭不是一種好的行為,他的情緒不重要,他的感受不重要,他被一票否決了,想想這有多糟糕!
而如果我們不強求孩子止住哭聲,而是陪在他身邊,用簡單的一兩句話表達對他的理解,之後安靜地等待他哭一兩分鍾,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小傢伙的哭聲會越來越小,並逐漸歸於平靜。一旦平靜下來,孩子的臉上就會露出滿意的神情,甚至還可能破涕為笑,轉而開開心心去做別的事情。
2、孩子越大哭的幾率越低。允許孩子哭一會兒,孩子才會更加充滿力量,更堅強。
也許有些父母會擔憂:若不阻止他哭,他豈不變成一個小小「愛哭鬼」?實際上,這種擔憂是多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哭的幾率會逐漸降低。允許孩子想哭的時候哭一會兒,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內在才會更加充滿力量,他才能變得更堅強,愛哭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3、平和淡定地面對孩子的情緒,適度共情,適度安撫,並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左右。
當然,如果我們沒完沒了用言語去安慰孩子,或者給他講道理,這樣的方式相當於在不斷地將孩子拉回不愉悅的體驗之中。那麼,孩子越是被安慰,越是聽到各種道理,他就越難以安撫。因此,父母應適當地以情緒應對情緒,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雲淡風輕。
4大方式幫孩子盡情釋放情緒
除了允許孩子哭,我們還可以有所作為,引導孩子掌握更多處理情緒的技巧。當孩子反應激烈時,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1、塗鴉
跟孩子一起,用紙筆將他的不高興畫出來。為了更貼近孩子,我們也可以找一個令我們自己不高興的理由,跟他一起畫,一邊畫一邊講述,在這個畫與講述的過
程中,孩子的情緒很自然就流淌出來。事後,我們還可以將畫出來的不高興做個了結。如將它撕碎、燒掉,或者埋進土裡,關進黑屋子裡……
2、編故事
故事比說教更能打動孩子。找一些跟情緒處理相關的繪本,跟孩子一起閱讀、討論,他自然就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習得了更多處理情緒的方式。如果沒有合適的
繪本,可以隨口編一個故事講給孩子聽。甚至可以講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這些沒什麼大不了,總會有恰當的
方式可以解決問題。
3、設立情緒發泄角
給孩子買個塑膠不倒翁,或者准備一個大枕頭、廢棄的報刊等,放在某個角落。每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去這個固定的隱秘角落發泄一番。如果孩子能通過拳擊、踢打、撕扯等方式將情緒發泄出去,自然就不會通過傷害自己、他人與影響環境的方式釋放情緒。
4、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這些,我們還可以平靜地抱孩子一會兒,撫摸他的小身子,提供給他玩水的機會……許許多多的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釋放情緒。
總之,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我們應對外部環境刺激的必然反應,無所謂好壞。只要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細心體察他的感受,以他能夠接受,又安全的方式幫助他提供更多釋放情緒的技巧。面對那個脾氣暴躁,愛哭鬧的小傢伙,我們自可以氣定神閑,少了很多糾結。

4. 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

一, 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活潑開朗的性格與健康的體魄關系密切。精神飽滿、體魄健康是活潑開朗性格的體質基礎,因此要保證孩子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運動,使孩子擁有一個好體魄。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健康的時候情緒是非常好的,如果生病了就會影響他的情緒和活動,愛哭鬧,愛發脾氣。也有的家長說,怎麼孩子生了一場病,性格就變了呢,做事情不規矩了,還特別任性。

讓孩子對合理的要求有選擇的權利。當然,孩子年齡小,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都是很弱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他做選擇,這樣我們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很好發揮。這里特別要強調,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面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這樣,這種興趣才能成為孩子真正持久的愛好,為活潑開朗的性格提供精神動力。 要調動孩子積極的情緒,還要注意調整孩子的心態。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很弱,自我調節能力也很弱,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證孩子心情舒暢。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別忘了要引導他以積極的態度去克服。

5. 怎麼讓內向的孩子變開朗

如何使內向的孩子變開朗

平時,總見一些家長在抱怨:"我的孩子太內向了「。其實,內向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內向的孩子心思細膩,善於體貼人,內向的孩子有耐性。俗話說」百花使得園芬芳「嗎。不過,你的確想讓孩子稍微變得開朗些的話,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看能不能有所改善。
方法/步驟
1/7 分步閱讀
平時和孩子交談語氣要和藹,不要總用命令的語氣。這樣不利於孩子思考,久而久之思維會形成一種惰性,並會產生恐懼心理。還要對對孩子學會尊重,不要總拿家長的氣勢來壓制孩子,這樣容易使孩子對外界產生抵抗心理。要學會給孩子一個民主的環境。

2/7
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嚴格,不要企圖使他變得完美無缺。因為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會感到精神壓抑,還會對自己苛刻起來。如果某件事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或自己不能穩操勝券,就羞於去參與,或不與人展示。

3/7
平時要多與孩子交談,引導他把心裡的真實想法或感覺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並習慣於向你傾訴。從而自然而然地向周圍的同學傾訴。

4/7
如果有條件的話,周六日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玩。不要小看大自然的力量,孩子的性情很容易被大自然所陶冶。平時不願意在家裡交談的話題,也許會在這里主動向你傾訴。

5/7
不要忘了,平時多邀他的同學或小區附近的同齡人到家裡聚聚。在家裡畢竟和在學校不同,孩子們都能放得開,談論的話題也廣泛,感情自然而然會增進。從而使彼此心靈的距離縮短。

6/7
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帶上孩子回家探親,多走幾處親戚朋友家。這樣既能使孩子與親戚間變得熟悉起來,又能使孩子的人際交往得以拓寬。而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孩子的性格會不自覺的變得開朗起來。

7/7
我想,通過以上幾點,孩子的性格會不自覺的慢慢變得開朗起來。不用過分擔心,人的心境隨環境而變,孩子的性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周圍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最好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6. 怎樣就可以讓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起來父母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經常就會跟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太內向了,不愛說話,見到人也害羞。其實孩子內向並不是一件壞事,內向的孩子一般心思都比較細膩,也比較會體貼人,做事情的時候也比較耐心。但是一般內向的孩子確實不怎麼活潑,甚至有的時候會不合群,所以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的性格稍微變得活潑一些。

三、多帶孩子出門

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一般特別喜歡宅在家裡,家長如果想讓孩子的性格活潑起來,就要多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藉助大自然的力量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孩子在和大自然親近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很多,平時不願意在家裡和家長說的話,這個時候可能會主動的和家長說。家長平時也可以多帶孩子去和親戚朋友聚一聚,讓孩子和其他的朋友親戚之間熟悉起來,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在親朋好友融洽的氛圍下,孩子的性格也會自覺的開朗起來。

7. 如何讓性格內向的孩子變開朗

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性格內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用心陪伴和多加鼓勵,父母們應該對孩子多花心思,常與孩子玩他們所喜愛的游戲,可以給孩子挑選適合親子一起玩的玩具,玩具對每個孩子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父母可以在親子游戲中引導孩子與人互動和分享,讓孩子獲得其中的快樂,慢慢地就會喜歡上和小夥伴互動與分享。

2、多組織孩子間的活動
有空的時候,父母應該多給孩子創造條件,邀請其他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或者多組織小朋友之間的活動,讓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玩耍,增加小夥伴之間的友誼,讓孩子喜歡上集體活動,讓孩子習慣性融入集體,慢慢就會主動與人交往。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一個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是不會內向的,父母們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比如孩子喜歡看書,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讀,幫助孩子挑選有閱讀意義的書籍,如果孩子喜歡唱歌跳舞,可以給孩子報興趣班等等,這樣對孩子的積極樂觀起到很大的作用!

4、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不管是大人孩子,內向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對自己不認可,有自卑心理導致,在平時生活中,父母應該努力發掘孩子的優勢加以肯定,多多主動誇獎孩子樹立孩子的信心,切記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

8. 怎樣讓內向的孩子變得開朗一點

找准孩子的興趣點,找跟孩子喜歡的話題去聊。

在跟孩子交流時,一定要找到孩子喜歡的事情,那麼這一點需要家長平時多去觀察孩子,看看孩子先天對什麼感興趣。當孩子說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務必要多鼓勵認可,千萬不能把孩子的話給「噎回去」,否則孩子會害怕擔心,認為自己說錯,下次就不敢說了。在這里,是要排除孩子說一些消極的話題,例如「兇殺」「暴力」等話題。

在幼兒園里經常有老師會噎住孩子的發言權,導致孩子不敢說話,一說話總是要先看老師一下,這樣的孩子在我的授課中是很常見的,天性受到了一些壓抑。所以,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噎住孩子的發言權,要多傾聽多鼓勵。

桃花分割線

把自己當孩子,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很多孩子因為不敢和大人交流,是因為大人總覺得自己是大人,其實跟孩子最好的交流方法就是把自己當成孩子,這樣孩子會很喜歡和你交流,不會因為你是大人而疏遠你,那麼結合第一點,我經常和第一次見面的孩子也很能聊得來,就是聊他們的話題,找他們喜歡的事情。比如看動畫片,吃好吃的,去哪裡玩什麼的。少兒朗誦主持的授課中,讓孩子去表演小詩歌跟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很願意和你交流的。當孩子不把你當外人的時候,他自然會越來越喜歡你,也願意跟你交流。

多去擁抱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很小,給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就是抱著她,讓他覺得很安全,他的心裡才會踏實。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喜歡抱孩子,其實是不對的。多運用你的身體去接觸孩子,孩子也很願意和你親近。說道少兒影視表演理念,那麼所有的動作刺激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裡感受。不要讓孩子害怕和人接觸,總是躲得遠遠的看著別人,那麼這樣的孩子在家裡我敢肯定,家長絕對不喜歡抱她,或者總是以命令式的語氣去說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害怕,從此不願意和你親近。

9. 怎樣讓孩子性格開朗大方

這是因為孩子不適應外面的環境造成的,孩子會在自己認為安全的領域很放得開,由於外面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比較陌生,他會產生戒備心,所以會有點放不開,不過沒關系,只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家長放手給孩子信任,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孩子的狀況會慢慢改變的。 通常狀況下,在家裡活潑,到外面人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個,就是家長太過於關愛,照顧太多。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因為父母過於關注,照顧過於周到細致,並且對孩子的危險舉動限制太多,害怕孩子受傷。並且對孩子可能誇獎很多。這會想孩子傳遞兩個信息:一是,孩子還小,自己不能照顧自己,讓孩子不自信。還有就是外面是危險的,只有父母才能照顧好你,讓孩子對外界產生警惕心,畏懼感,害怕外面的人和環境。過於誇獎孩子,會讓孩子不自信,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自己失敗,父母不再愛自己。所以,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可能會很活潑,但是到了外面膽小內向,認生,不合群,不會主動交朋友。 要改變的方法就是要給孩子自主權,減少對孩子的限制,讓孩子慢慢學會承擔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於愛護關注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平時要擴大孩子的交友圈子,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跟多的人。要減少對孩子的誇獎贊美,對孩子的表現就事論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缺點。 此外,還有少部分孩子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過於苛刻,不太允許孩子犯錯誤,對孩子做事情的細節規定過多,造成的。不過我覺得你的孩子不是這個原因,應該還是過於關注造成的。 嚴格下長大的孩子,不善交流,不愛表達,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歡自己琢磨,記憶力好,遇到事情,會默默流淚,很少會大哭大鬧的爆發。這樣的孩子,容易出高考狀元。但是,他們的內心會比較壓抑,不太會和人打交道,對人對自己都很苛刻,不會放鬆。 這樣的孩子,也是要從家長改變,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容忍孩子的錯誤,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對孩子不要太苛刻,不要用誇獎綁架孩子的進步和提高。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哭鬧發泄出來,鼓勵孩子放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10. 從小壓抑長大的性格

性格可能就比較古怪 。
從小氣氛都是很壓抑的話,父母親都是那種暴躁嚴格要求的人的話,或是自戀的父母親不允許你跟他們不同,否則就攻擊你的本來獨有的特質,孩子想說話又怕被罵只能壓抑下去,在孤獨恐懼中度過,除了長大被壓抑出神經症,還能怎麼活,抑鬱、社恐、恐懼、焦慮,疑病,強迫的來源,原答案:長大以後會是討好型人格,過度壓抑自己,從小在很壓抑的環境下長大會喪失了真實的自己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真實自己,他的真實感受、意願,想法通通視而不見,只把他當成另一個人來對待(想像中的 理想中的)或只喜歡孩子的假我,

父母自認為有特權,中國自古以來很認為孩子要聽父母的話 父母的強勢壓制了孩子真我,孩子的真實自己一直得不到表達。
同時又伴有一些暴躁 急躁 ,以後的生活中會體現出來 。

熱點內容
黃瓜籽粉顏色為什麼有深有淺 發布:2025-05-14 07:47:35 瀏覽:883
叢台酒53度價格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5-14 07:41:44 瀏覽:452
為什麼電腦放了一段時間就壞了 發布:2025-05-14 07:41:34 瀏覽:743
朋友圈賣東西為什麼少了 發布:2025-05-14 07:40:55 瀏覽:970
一加8t為什麼軟體閃退 發布:2025-05-14 07:36:36 瀏覽:704
大海的顏色為什麼會反射到天空 發布:2025-05-14 07:32:18 瀏覽:183
為什麼關畢微信不接收視頻 發布:2025-05-14 07:27:46 瀏覽:775
為什麼眼睛有那個硬硬的東西 發布:2025-05-14 07:21:57 瀏覽:501
為什麼每個微信年限額不一樣 發布:2025-05-14 07:13:23 瀏覽:34
為什麼叫我不要和離婚的女人玩 發布:2025-05-14 07:12:26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