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小孩子為什麼告訴你自己受傷了

小孩子為什麼告訴你自己受傷了

發布時間: 2022-05-17 08:52:23

A. 告訴你為什麼說3歲決定孩子一生

中國有句民諺:「三歲看大,七歲至老。」意思是說,小孩子三歲時候的脾氣稟性,可以預測他老年時的心理、行為表現;而到七歲左右可以預測他一生的狀況「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人的性格在其7歲之前就已經大致成型了。

B. 武漢小朋友受傷後冤枉老師,為什麼小朋友要這樣說

最近一武漢小朋友受傷後冤枉老師的新聞被網友們熱議。一般家長問起受傷的情況小朋友都是如實描述,那為什麼這個小朋友要這樣說呢?

除這兩方面的原因,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家長對於說謊行為缺乏覺知和引導。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自己也經常說謊,所以覺得小朋友說謊是很正常的現象。受家長的影響,小朋友也有了說謊的習慣。

以上只是基於現有資料的,對於說謊原因的可能性分析,非常主觀,所以很可能非真實原因。

C. 為什麼孩子在家說小朋友打的他,在幼兒園說自己摔倒的

這真要認真解決,不然可能會給他造成童年一些陰影。
先自己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別人犯錯了,這種錯是不允許犯的。要面對面解決問題,問他是打他的是誰?叫什麼名字?為什麼要打他?小孩打架理由有時很不充分,大人看來太扯,但總是有理由的。然後再去跟老師聯系共同解決此問題

D. 教師怎麼向家長解釋幼兒自己摔傷問題

我也是今年剛出來的老師,第一次比你更慘,是孩子打架,結果,沒有處理好,弄得家長意見很大。後來碰上兩次,也就覺得見怪不怪了。 一般來說,碰上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先找孩子了解情況,說的更准確點,如果孩子是自己摔傷的,那他會自己承認,這個必須在家長來之前給他做清楚,以防孩子碰到家長越說越不清楚,那家長會起疑心,更麻煩。說白了,也是先給孩子的事故定個調,把不是自己的責任給推掉,要不明明是孩子不小心,等會兒還變得所有責任都得我們自己背。 第二,碰上事故,一知道情況,先送醫務室處理,然後馬上打電話給家長,先給家長一個心理緩沖的機會,省得見到孩子摔成那樣,心疼,到時就什麼難聽的話都來了。另外,你必須親自領著孩子見家長,說明你對這件事很重視。然後再清楚地說明情況,當然說的時候,要先道歉,因為我們都是剛剛出來的,家長首先就是帶著一種懷疑的眼光來看我們的,所以姿態低一點,先道歉,然後,告訴他們,再說明事故過程,當然,最後,再說清楚,老師只有一個,孩子有那麼多,老師不可能一個時間裡面面面俱到,希望家長體諒。另外,也希望家長回家一起配合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接下來是善後工作,如果孩子摔的厲害,沒有來上課,那第二天就要打電話慰問表示關心,告訴他們落下的功課不要擔心,老師會幫忙補上。並叮囑家長一些比如注意發炎之類的話,讓家長覺得老師對孩子的傷很關心。 當然,最後的最後,要以此為鑒,在班上給孩子們做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

E. 為什麼 孩子在外面受傷了回家不肯告訴媽媽還有,她做錯事情也不肯告訴大人,總是偷偷地自己處理掉

你對你的孩子要求嚴嗎?如果是那麼他不肯告訴是因為怕你,你平時除了關心她的學習以外會和他聊天嗎?他在想什麼你知道嗎?其實小孩子有很多煩惱的,家長不要總是一大人的口吻和他們說話,他們做錯事了不要一味的打罵你要教他,你不是要他怕你 而是要他理解你 有事情了他想到的不是會挨打,而是怎麼解決,你和他溝通他才會和你溝通,還有家長不要在小孩子面前吵架,還有你要讓他們明確的知道你愛她,關心她。

F. 如何讓孩子主動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你

如果想要讓孩子主動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你,那麼在生活中你一定要讓他學會信任你,讓他能夠在心理上依賴你。這也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和孩子打成一片,要學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能夠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

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比較信任和依賴自己的父母的,只要我們對他不是太過的嚴厲,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那麼當他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尋求父母的幫助,就會選擇把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

當然我們也要培養孩子學會和他人溝通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讓孩子開朗一點,因為當孩子開朗的時候,他才會和別人分享他的事情,而不是選擇把什麼事情都埋在心裡。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和我們分享他的心情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要表現的很開心,這樣子孩子才會期待下一次和我們分享事情。

G. 為什麼小孩受傷了卻不願意給父母知道

有承擔,你體諒到父母的不易的孩子,一般不會告訴父母自己受過傷。喜歡一個人獨自承擔,或者找朋友述說並且想辦法解決事情。小一點的孩子不願和父母說自己受過傷,壓根不在乎,屬於那種特別調皮搗蛋的孩子。以前受過傷跟父母說過,父母的反應是先批判孩子沒出息一頓,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心裡更加受傷。以後,自然不願意和父母訴苦。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孩子,說明有好的家庭關系,很難得。大多數大一點的孩子是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的。當然除外那些特別懦弱的孩子,沒有一點處事能力的孩子。其實,孩子懦弱與父母的關系相當重大。有能力的父母會引導孩子強大起來。

H. 為什麼教育孩子要懂得自我負責

雖然孩子在法律意義上還沒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但是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同樣要向孩子傳達一個概念:要對自我負責。

所謂對自我負責是指對和自己有關的事情負責,比如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言語負責、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只有孩子懂得自我負責,才會懂得對他人負責,才會懂得對這個社會負責。相反,如果一個孩子連對自我都負責不了,他憑什麼對別人負責?憑什麼對這個社會負責?這一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

1.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毫無疑問,好動、調皮的孩子總是會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舉動。很多時候,家長都將這些舉動帶來的傷害給彌補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行為已經造成了傷害。所以,聰明的父母會通過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來告訴孩子:在這一點上,你做錯了。

法國男孩約翰踢球時不小心打破了鄰居家的玻璃,他的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鄰居家道歉,並用他自己的錢賠償人家。約翰一時拿不出自己的錢,父母便借給他,讓他日後靠自己課余打工掙錢還上。約翰的父母認為,這樣做有利於對孩子權利與義務以及自我負責精神的培養。

確實如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僅僅有利於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非常有幫助。因為孩子在負起責任的同時,感受到了凡事應該以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承受,這正是很多孩子所缺少的。

2.對自己的想法負責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有對也有錯。但是很多孩子在有了錯誤的想法之後,並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乃至於一錯再錯。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第一次出現錯誤想法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對自己錯誤的想法負責。

毛毛的同學在學電子琴,他跑過去和同學待了一天,跑回家來便要媽媽也給自己買一台電子琴。可是媽媽考慮到電子琴並不便宜,買一台將近要花掉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便沒有立刻答應,他想看看毛毛是不是真的喜歡學電子琴。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毛毛一直都在嚷嚷著要讓媽媽給自己買電子琴,考慮到孩子的前途,媽媽最終決定給毛毛購買電子琴。不過在購買之前,媽媽和毛毛協商了一下:決定利用毛毛的壓歲錢購買,如果不夠,媽媽再用自己的錢補上。

為了能得到電子琴,毛毛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媽媽的要求。

第二天,媽媽帶著毛毛買回了他夢寐以求的電子琴。可是,果然不出所料,毛毛在玩了幾天之後就發現練琴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漸漸地,也就對電子琴失去了興趣。後來,他竟然耍賴,讓媽媽將他的壓歲錢還給他。

對於這樣的要求,媽媽嚴詞拒絕,並且告訴毛毛,要對自己的想法負責。他現在不僅拿不到壓歲錢,而且還得好好練琴。媽媽甚至「威脅」毛毛:如果做不到這兩點,以後任何玩具、任何零食他都得不到。

至此,毛毛雖然後悔不迭,但是迫於媽媽的威脅,還是乖乖地接受了媽媽的要求。不過,讓毛毛媽媽欣慰的是,從此之後,毛毛在購買東西的時候學會了思考,因為他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要對自己的想法負責。

3.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孩子的安全是做父母的最為擔心的事情了,所以有的父母恨不得寸步不離地保護孩子,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家長應該清楚一點:你不可能保護孩子一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你的孩子: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如果自己都不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那麼就沒有人會對他們的安全負責了。

鵬鵬是一個6歲的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學騎自行車,便嚷嚷著也要學。可是考慮到孩子還小,鵬鵬爸爸並沒有答應鵬鵬的要求給他買自行車。可是不甘心的小傢伙竟然和自己的小朋友商量好,借他的自行車一個星期。

借到自行車的第二天,鵬鵬就開始在自家門前的小路上學了起來,因為剛開始學車,並且沒有別人的幫助,不一會兒的功夫,鵬鵬就滿臉傷痕地回家了,很明顯,在他的眼角上還掛著兩滴淚痕。鵬鵬原以為回到家就會受到媽媽的寵愛,至少會給自己擦葯。可是讓他失望的是,媽媽似乎沒看到鵬鵬受傷一樣,埋頭在做自己的事情。

這時鵬鵬有意靠近媽媽,並且對媽媽說疼,沒想到媽媽頭都沒回,只是對他說了句:「誰讓你出去騎車的?你自己摔傷了你自己負責,自己去找葯水自己塗。」

無奈的鵬鵬只得照做,並且第二天就將自行車還給了小朋友。

4.對自己的言語負責

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說話不算話的壞習慣,和他們從小不懂得對自己言語負責有著密切關系。所謂對自己的言語負責是指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說過什麼,就一定要做到什麼。切不可說話不算話,失去信譽,否則以後將沒有人再相信他。

新新是個7歲的小男孩,雖然還沒有上小學,但是父親對他的教育卻非常嚴格,從小事到大道理,父親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說,希望他能負起自己的責任。有一次,爸爸和他說起要為家人負責任,新新問爸爸:「爸爸,什麼是對家人負責任啊?」爸爸告訴新新:「幫家裡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種為家人負責的表現。比如說幫爸爸媽媽擦鞋、幫媽媽收拾家務……」

聽了爸爸的話,新新覺得很好奇,於是就對爸爸說:「從今天開始,我幫媽媽洗碗。」爸爸很高興,對新新說:「說到一定要做到,否則我可對你不客氣哦!」新新滿不在乎地對爸爸說:「沒問題。」

可是第二天,爸爸回家的時候卻發現,家裡人已經吃完晚飯,媽媽在洗碗筷,新新已經睡覺,爸爸知道,新新食言了。於是他勒令媽媽放下碗筷,讓新新起來洗碗。正在睡夢中的新新自然不願意起來,見此情景,爸爸就把碗筷端到了新新的房間,並且用筷子使勁地敲碗,讓新新無法入睡。

鑒於爸爸這種「變態」式的行為,無奈的新新只得邊流著眼淚,邊洗碗。自此,他明白了什麼叫對自己的言語負責。

要想讓一個孩子具備責任感、責任心,首先就應該教育他們對自我負責,只有對自我負責,才能對他人乃至這個社會負責。

熱點內容
用蘋果12自拍背景為什麼是糊的 發布:2025-05-12 17:36:58 瀏覽:624
小米燈開關為什麼不亮 發布:2025-05-12 17:01:46 瀏覽:273
為什麼沒加微信好友還能聊天 發布:2025-05-12 16:26:40 瀏覽:577
為什麼紅米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5-05-12 15:34:31 瀏覽:949
為什麼血小板顏色會不一樣 發布:2025-05-12 15:34:27 瀏覽:99
為什麼酶活力保存時間長而降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468
為什麼長時間玩手機臉起痘 發布:2025-05-12 14:29:04 瀏覽:191
顏色越深分度值一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2 13:40:08 瀏覽:299
15歲男生為什麼會高血壓 發布:2025-05-12 12:47:09 瀏覽:579
韓國簽證為什麼找不到信息 發布:2025-05-12 11:56:49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