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要學道術
『壹』 怎樣學道術
『貳』 欲學習茅山道術
嘿嘿。要是因為興趣就可以習得道術,這世上不知有多少道士。而且,別的不說,就你拜茅山一脈就不可能。三清觀還好說,茅山早就融入世間,屬於一脈傳一脈的家族派系了。而且每代最多三個茅山傳人,爺爺,爸爸,兒子,外人根本別想介入。
『叄』 學道術對家人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學道術,是你學嗎,是家人影響你,還是你影響家人,這要看你的能力與口才了。這又不會有什麼危害。我們家人都信佛我奶奶,和我媽媽也都學這些東西
『肆』 自學道術有沒有作用
要拜師,且師傅是協會成員,這樣你才被國家認可。道術講自修長持,本該自修,前輩加持只使進度較快。注重心境,莫入歧途。
『伍』 什麼人適合學道
所有人都適合學道 ,但是從嚴格來說, 只有那些天性善良、不喜歡害人、喜歡幫助 別人,厭世,內向,不喜歡追求 物質,喜歡追求精神上超脫的人,才適合學道 !!! 從佛教講, 一個人想學佛,想求道,是因為 這個人的罪業比較輕,有善根,要出離苦海了!!如果一個人的罪業很重, 是不可能學佛、學道、求道的!!!一個罪業很重的人, 表現就是對 佛教、佛學、學道 等等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甚至鄙視、惡語 相向!!! 這些人都是要在六道循環 中,輪回很多世的!! 佛經說, 一個人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佛祖又說, 這個世界上的人,(死了以後在 六道輪回中)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手上土!! 所以人身難得,要趕快修行,這是 佛教的 一個 基本 道理!!!!
『陸』 學茅山道術是為了什麼
問的好,等人回答
沒有人答啊。。我是學佛的,我答些吧,但是不一定對。
道教教派眾多,茅山道術道術很是出名,南茅北馬,一詞更是響亮的很。
道教主張行善,我想茅山派也是如此,雖然好像有的法術是整人的,但是用的合情合理,用的對位,誰能說用的不好呢。休息茅山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積功累德,到時位列仙班,這就是目標吧,也許。另外,畫符做法等等,對心性的要求也很高,都是成正比的,所以算是好人好報吧。
『柒』 學習道術有什麼後果
以道教的宗派劃分來看,茅山派當時傳承的是上清道法,屬於今天我們說的正一道(與全真道相對),重視符錄齋醮。
道教的齋醮活動中,存在一些念咒畫符、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儀軌。所以,茅山派作為自然也有一些法術運用。
但是,道教這些念咒畫符、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法術靈與不靈,要看做法的人自己有沒有修行的。而且,嚴格來說,只有擁有正統的道教傳承的人(一般是道人),才有資格施行法術。
現在有些對道教感興趣的朋友喜歡鑽研法術神通這些,其實是捨本逐末,吃力不討好的做法。
從道教立場來說,自己不修德,不積功,就想學法術,往往會落入邪道。比如,有些人請的「神」其實是一些鬼怪精靈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屬於陰質,會對人造成傷害。
道教的法術,是有?是無?是否真的具有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功能?
如果沒有親眼見識過,最好存而不論。
『捌』 怎麼才能學習道術
道有兩種一種神通是自身的,一種神通是借來的。好比封神演義里的闡教截教,闡教是金仙,截教是很多是法術仙
恕我直言,直接奔著術法去,真有本事的道長很少有願意搭理你的
道永遠在術、法前面,真懂道術的人傳承嚴謹的你無法想像,或者會讓你覺得老古董,絕不可能你一開口要學就收錢教你
另外可以像 玄奇閣 收藏的很多道家和道術相關的古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學道術的地方
學道術前必看書豐富理論知識以及磨練心性,心不靜,練功非但難以進步,而且也易出現問題。
《修真九要》《通關文》《清靜經》《太上感應篇》這些基礎經典必讀,可以讓你對修道有一個大概認識。
學道術最好還是要去尋師,要看機緣。如果你是善人向道心誠,那麼容易找到明師。如果心術不正,則易遇到邪師,所以需要你自己端正德行。
『玖』 「道」的管理學之三:為什麼要學習道家思想
為什麼要學習道家的思想?記得我的一個朋友在其微博上寫了這么一句話: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領導叫我學儒家,他去學道家。什麼意思?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道家是領導者的學問,是當將軍的學問,是個人成功的不二法則。當上級深刻領會了「君人南面之術」後,顯然是不願意讓自己的下屬也具備這個智慧的。而作為組織的中層,每天大量的工作就是與上下左右各個方面的「利益群體」進行溝通,協調,顯然,儒家那一套「規矩」是再合適不過的「魔方」,因此,領導人自己一定要學道家,而自己的下屬一定只能學儒家。在先秦諸子百家當中,道家思想可以說是獨樹一幟。這個獨樹一幟主要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道家思想絕不空談大道理,而是從競爭和發展的角度指出人生的成功法則。道家既講理論,也講實踐,如果把理論比喻為天上的東西,實踐比喻為地上的東西,那麼道家思想就是既能上天,又能入地。正如蕭天石先生所講:《道德經》不僅為一哲學書,而且是最理想主義與最高實用主義合一書。也就是說,《道德經》是理想與現實的最完美結合。中國歷代文人賢哲一向崇尚並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道德經》及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就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知行合一」。又比如,道家崇尚守弱謙退,以退為進,以弱克剛,以弱勝強,告訴我們在起步階段不要操之過急,而要像「潛龍」那樣等待時間。黃石公的《素書》就講:「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明重於後代。」這段話告訴我們,人要懂得進退的道理,時機不成熟時,萬萬不可逞強好勝,而要等待時機,夯實基礎。時機一到,抓住機會便可「或躍在淵」或「飛龍在天」,成就功名。如果時機不到,繼續潛水而已。再比如,道家講辯證法,強調物極必反。《道德經》第九章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這段話就是教導我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因此做人做事要學會拿捏,掌握分寸,懂得適可而止和自保的道理。此外,道家還崇尚以「虛」立世,反對以「實」示人。老子講:「道蠱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其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蠱又作沖,指不滿,不盈,即虛之意。虛則大,能夠包容;虛則活,以無示人,才能安全;虛則神,處世微妙玄通,他人才摸不透底;虛則智,不鋒芒畢露,而是以愚示人,這樣才能避開風險,以智取勝。肖天石先生認為這是道家的「虛用之功」,並高度評價道家貴「虛」不貴實和「以虛藏萬用」的意境。他批評說:世之英雄豪傑,多不能自處於虛,而處人以實;不能自處於無,而處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鋒、自藏其用。他指出,聰明的人應該以無鋒為鋒,以不用為用,以無才為才,以無功為功也。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的大智慧。以上只是簡要的從幾個方面論述了道家思想與眾不同的思想及觀點。在本講座中,將對道家思想進行詳細的闡述。一句話:讀懂了《道德經》,就讀懂了人生,讀懂了怎樣做人和怎樣做事,讀懂了成功與失敗的道理。(連載三)
『拾』 學習道術對後代有沒有影響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白一個前提,即:什麼是茅山派?
茅山派並不是如香港鬼片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是一些擅長畫符抓鬼、念咒作法的像巫師一樣的道人。
茅山在江蘇句容縣,是道教名山。歷史上的確有茅山派。
茅山派何以成為一派呢?
茅山派的開創人是南北朝的陶弘景。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歷史書上介紹過他,他是一位大醫學家,當時的皇帝梁武帝很尊重他(雖然後來梁武帝信奉佛教,但依舊尊崇他),待之以師禮,國家有事必向陶弘景資訊,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不僅受到皇公貴族的禮遇,同時他也是道教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理論家。
他的徒子徒孫中高道輩出,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道教理論家和思想家。在隋唐兩代,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吳筠、李含光等高道,他們因為自己的修為、思想等,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贊譽,進而被皇帝禮為老師。王遠知為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待以師禮,潘師正被唐高宗和武則天待以師禮。司馬承禎、吳筠為唐玄宗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承禎、吳筠兩人都與詩仙李白為友,李白能成為翰林,就與吳筠的推薦有關。
後來被道教譽為「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晚唐五代時期的道教大師廣成天師杜光庭,據學者考證,也是茅山這一系的後代弟子。
到宋朝時期,茅山派的一些宗師也是很有成就和名望的高道,也因此得到了宋朝皇帝的禮遇和尊崇。當然,他們的理論成就相對小一些。
因此,茅山派之所以為道教大派,實在是由於數百年來歷代大師對道教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而不是因為什麼法術高明之類的(尤其是我們看茅山宗師們的著作和他們與皇帝問答的一些記錄,基本上沒有談及法術神通之類的東西)。
當然,以道教的宗派劃分來看,茅山派當時傳承的是上清道法,屬於今天我們說的正一道(與全真道相對),重視符錄齋醮。
道教的齋醮活動中,存在一些念咒畫符、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儀軌。所以,茅山派作為自然也有一些法術運用。
但是,道教這些念咒畫符、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法術靈與不靈,要看做法的人自己有沒有修行的。而且,嚴格來說,只有擁有正統的道教傳承的人(一般是道人),才有資格施行法術。
現在有些對道教感興趣的朋友喜歡鑽研法術神通這些,其實是捨本逐末,吃力不討好的做法。
從道教立場來說,自己不修德,不積功,就想學法術,往往會落入邪道。比如,有些人請的「神」其實是一些鬼怪精靈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屬於陰質,會對人造成傷害。
道教的法術,是有?是無?是否真的具有役鬼使神、召神請將的功能?
如果沒有親眼見識過,最好存而不論。
就在下的經歷來說,法術是真實的。
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