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都怕孩子輸
『壹』 孩子的人生路可以自己選擇,為何一起步家長就怕他輸
不久前,一位孩子寫了一封“指控”他的父母在網上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討論。過度的關心成了這種抱怨的主要內容,這種怨恨發生在父母和兒子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愛和被愛之間有多少情感黑洞?父母喜歡說他們的孩子沒有經驗,但他們只是想讓他們的孩子少走彎路。最後,這個孩子去了一所著名的大學,走了一條我們認為是直的路,但卻指責我們。那麼父母在孩子的生活選擇中扮演什麼角色?
由於個性。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因此,對挫折的反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外向、粗心、大膽且不拘小節,因此他們更容易面臨挫折。然而,一些敏感、焦慮和苛求的孩子是不同的。一旦他們犯了錯誤,他們要麼抱怨別人,要麼變得非常焦慮、憤怒或不開心。
『貳』 中國式家長總怕孩子輸,又怎麼能讓孩子長大
很多家長都會出現這種狀態。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害怕孩子輸在一定的階段。
實際上也不要那麼緊張。因為孩子只有經歷了才會成長起來。
『叄』 為什麼總有家長害怕自己孩子吃虧,跑去幫孩子打架
因為愛之深,護之切。每個家長對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十分愛護的,在外面總怕他們收到欺負。在家裡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們,希望他們能過最好的生活。這種愛會讓有些家長放不開手,當發現孩子受到欺負到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孩子受委屈了。自己放在手心裡疼的孩子,怎麼能受別人的委屈呢?這一定是不能容忍的,無論怎麼樣都不能容忍。
另外有些家長是因為面子問題。打架輸的孩子心裡會特別難受,特別希望有天可以贏回來。而有些家長就為了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幫孩子打架,讓孩子可以贏一場,不再受到大家的嘲笑。
『肆』 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只在乎孩子的成績呢
因為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害怕丟了面子,更害怕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求學之路,影響孩子的人生規劃,所以很在乎孩子的成績。
一、家長擔心孩子輸給其他的孩子各個行業都存在著內卷,同樣孩子在學校的讀書也存在著競爭。孩子們的競爭激烈,往往一分之差就能超過很多孩子,所以家長很在乎孩子的成績,也說明家長非常在乎孩子的未來。不想讓孩子因為成績影響到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所以家長對孩子管理的很嚴格,現在很多小孩上了很多課外班,每天負擔很重。
結語正是因為孩子處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氛圍,所以才使家長們非常在乎孩子的成績。同時在學校里老師也會以成績論人,最終現實壓垮了家長們,家長們就會非常在乎孩子的成績。
『伍』 為什麼很多父母會過分擔憂孩子
「直升機父母」無疑是過度關心孩子的典型代表。他們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盡一切可能的為孩子安排好衣、食、住、行,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1、缺乏獨立性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經過家長精心策劃安排,孩子只是一味的接受,不需要動腦思考,久而久之依賴性會越來越強,遇到事情就會找父母解決。就像鳥巢里的小鳥,只會張開嘴等待家長的投喂。2、不知如何面對挫折
在孩子還沒遇到困難前,或剛要遇到困難時,父母就過早地出現替孩子解決困難,剝奪了孩子感受悲傷、焦慮的機會。
當孩子長大後,即使面對正常的困難,也會以為發生了嚴重的錯誤,而不知所措。3、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會讓孩子覺得:「一定是我不好,不能自理,所以父母才會這么照顧我。」
這會讓孩子陷入恐懼和焦慮中,常常懷疑自己,進而出現消極、悲觀的情緒。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1、讓孩子嘗試挫折
孩子遇到挫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例如,當經過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家長提醒孩子可能會摔倒,但是他仍然想嘗試,最後真的摔跤了。
那又怎樣呢?站起來,怕拍塵土,還能繼續向前。可是孩子如果真的聽話,安穩的推車過去,體驗不到挫折的感覺,就無法發展「心理上的免疫」。
就像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一樣,只有不斷的接觸各類病原體,才能讓身體產生免疫,越來越強壯。2、讓孩子有更多自主權
隨著年齡的增長,讓孩子逐漸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從最簡單的自己選擇喜歡的衣服,自己整理、裝扮房間;到學習時,自己選擇喜歡的興趣班等。
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而不是強硬的為孩子做選擇,父母退一步,孩子就往前進一步。3、換位思考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關愛,是因為對孩子給予很高的期望,但是父母不能用這些期望來控制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不能代替父母完成夢想。
只要孩子要做的事情,不妨礙別人,不傷害自己,沒破壞環境,家長都可以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4、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不會時刻在父母身邊,父母要做的不是遠程監控孩子的動態,而是教會他自我保護。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意外發生時的應急措施、提高自控力等。
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自己可以把事情應付的很好,父母要學會相信孩子。
人生的路,孩子總要學會自己走,讓孩子多去做就好。收起你的過度干預,只需在他們受傷無助時,無條件的給予堅實溫暖的懷抱,用接納與支持來陪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