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都讓孩子去練琴

為什麼都讓孩子去練琴

發布時間: 2022-06-11 03:19:12

⑴ 從小就讓孩子練琴,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哪些好處

為什麼學鋼琴比學其他樂器有更廣泛更深刻的意義?以下是鋼琴和其他樂器的優點。

5、學鋼琴可以提高記憶力

在美國一家養老院,醫護人員播放了曾流行於老年痴呆症老年人身上的歌曲,讓他們想起年輕的回憶,發現了治療記憶力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6.學鋼琴使孩子們懂得學習方法,善於總結經驗

學鋼琴要把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結合起來。不知道摘要學習方法,不知道靈活的分析方法,鋼琴很難學。鋼琴是聰明勤奮的孩子學習的藝術。可以讓聰明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同時提高思維能力和判斷力。在學鋼琴的路上不順利。

⑵ 從小讓孩子練鋼琴的家長,都是出於什麼考慮

很多學生他們在小的時候也是去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或者是一些特長,尤其是對於一些家長們來說,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能去多學習一些技能。這樣的話他們也會在上學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特長,也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起來。

有一定的修身養性

所以一些家長們他們也是卯足勁兒想把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培養這種音樂方面的素養,但是很多家長們他們讓孩子再練鋼琴的過程中,可能也是發現有些孩子們他們對於這方面的一些特長並不是特別的感興趣。而一些家長他們也會發現很多家裡面條件比較好的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些培訓班裡面,讓他們學習鋼琴。並且家裡面也會備一台鋼琴,像這樣的一個技能也是彷彿是有錢人的象徵,所以這也是一些家長們,他們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去學習鋼琴。

⑶ 為什麼很多家長都讓孩子學鋼琴

很多家長在孩子初學鋼琴的時候都會面臨同一個問題:孩子開始學習鋼琴 需要每天練習,如果從開始學習就購買鋼琴,會不會因為一些不確定因素為時過 早?因為對於初學的孩子來說,今後能否長久地堅持學習還不能肯定。一來鋼琴 購買的費用不低;二來買回來之後,擺放也確實需要佔用一定的空間,那麼究竟 是從開始學習就購買鋼琴?還是要等孩子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如果願意繼續學習 下去再購買?究竟什麼時候買琴比較合適?

對於這個問題通常建議大家,才開始學琴的琴童家長不要急著買琴。因為剛 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能否堅持學習下去還是未知數,倉促買琴之後一旦孩子因 為某些原因不能堅持學習,買回來的鋼琴就會成為一件佔地的昂貴擺設,既沒有 實用價值,又需要花時間再進行處理。在買琴之前還是應該先觀察一段時間,看 看孩子在正式學琴之後,初期學習過程能否較順利地進行,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是 否還有一定的學習興趣,是否還有進一步繼續學習的打算。這樣經過一定時間的 綜合考慮和實際觀察之後,如果孩子在這幾方面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再決定買 琴就是比較合適的。

這時有的家長又會問:「家裡如果暫時不買琴,而孩子又需要進行練習,這 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這里有兩點建議,各位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建議一:如果在您家附近開設有琴行,而琴行又有租練鋼琴的業務,那麼去 琴行練琴就可以成為您的首選。您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空閑時間,定時去琴行 進行練習。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從一開始學習就接觸鋼琴,既能夠保證孩子每天的練習時 間,又有助於孩子盡快熟悉鋼琴鍵盤和彈奏感覺,還不需要為購買鋼琴和放置鋼 琴花費太多心思。

建議二:如果您家附近沒有琴行,或者孩子不方便到附近的琴行練習,那麼 家長還可以選擇先購置一架普通的電子琴,暫時代替鋼琴讓孩子在家進行練習。

雖然從開始學習是否使用電子琴?以及電子琴代替鋼琴使用的利與弊,目前 有很多的爭論,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初期短時間用電子琴替代練習,並不會對 今後的鋼琴學習造成太大影響。這是因為雖然鋼琴鍵盤和電子琴鍵盤在彈奏手感上有明顯的不同,比如:琴鍵的寬窄,鍵盤的深淺,彈奏的力度等,但是最初學 習鋼琴的主要內容,是以認識五線譜、掌握基本節奏、調整手型和坐姿等理論知 識為主,而對於實際彈奏力度和彈奏技巧並沒有太多的要求,所以為了保證不間 斷的練習時間和學習效果,電子琴的短暫使用也可以作為一種備選。

但是要注意在使用電子琴練習的同時,最好能保證每周至少彈奏一次鋼琴, 以幫助孩子逐步熟悉鋼琴鍵盤和彈奏感覺。

⑷ 為何現在家長讓孩子學樂器,基本都是鋼琴和吉他

當考慮讓孩子學樂器時,擺在父母們面前的選擇很多:個性的吉他、優雅的小提琴,甚至民族風的古箏……但最後大多數父母都選了鋼琴。

百里挑一,為什麼是鋼琴?

首先,選擇鋼琴的「性價比」並不高,鋼琴只能在固定地點彈,不像很多輕便的樂器隨時隨處都可以拿出來秀。但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鋼琴彈起舒服,就安靜地坐在那兒,不傷手不費氣而且入門簡單。

其次,說得更深層一點,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表現力最強的一種樂器,而且還是多聲部樂器,對孩子理解旋律、和聲和曲式結構有天然的視覺聽覺優勢。

鋼琴是學其他樂器的基礎,越早學獲益越多——鋼琴是最佳的啟蒙樂器。沒有任何一件其他的樂器能夠像鋼琴一樣提供如此豐富的音樂發展。

即便是您的孩子以後選擇其他的樂器,他對於音樂旋律、節奏以及和聲的感覺將永遠都不會消失。

⑸ 很多人都喜歡讓小孩子去學習鋼琴是為什麼

鋼琴入門沒有音準的困擾。樂器之王,學過鋼琴再學別的樂器更容易上手。學過鋼琴的孩子音準好,耳朵靈。也許真的是可以延長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期,意外的收獲就是學英語不費勁。女兒4歲開始學鋼琴,現在11歲,不論是英語課文還是英語演講稿,課內課外,就靠耳朵反復聽,聽過就能背。基本上沒有看她花過時間去背英語,預習的時候先不打開書看,就聽音頻,預習完已經差不多背下來了。單詞也是靠拼音的,平時也沒有看她專門背過,但是默寫從來都是滿分。對聲音特別敏感,很多英文電影的台詞都能背出來,而且模仿的語音語調語氣惟妙惟肖。給兩個角色同時配音,完全聽不出是一個人的聲音。其它的就不說了,學英語很輕松,真的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⑹ 讓孩子學鋼琴是為了什麼

小孩子對形狀各異、能發出不同音色的樂器遠不就充滿了好奇心的,樂器學習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發的熱情與興趣,但是這種好玩的興趣很快被樂器學習中家長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轉移。大多家長將樂器學習的關注點放在結果上,不斷地要求孩子學會演奏曲子,於是孩子漸漸地在枯燥、機械的訓練中甚至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對樂器學習失去了興趣。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學樂器的熱情呢?

方法1:興趣

在樂器學習中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利用孩子喜愛的故事游戲,如一首樂曲在練習之前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孩子在練習中彷彿走進故事情節,讓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練習。樂器能發出奇妙的聲音,帶給孩子快樂與好奇心。

方法2:激勵法

家長和老師要認識到,樂器學習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會彈多少樂曲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樂器學習增添孩子對音樂的喜愛,甚至是保持一生的愛好與興趣。在樂器學習中善於運用鼓勵與激勵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對樂器學習的興趣。

方法3:游戲法

樂器學習要講求方法與策略,不要讓樂器學習變成機械式的訓練,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在游戲中去嘗試與體驗。如家長和老師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讓樂器發出聲音。也可以一起即興玩奏創編新的節奏等,在積極地探索中獲得更多的音樂經驗。

方法4:因材施教

1.對性格倔強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家長和老師可能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家長和老師要與孩子共同商討決定建立學習的規則,什麼時間練習,練習多長時間,並且嚴格執行。

2.對於好動的孩子,引導他學習樂器時,要仔細發現他們在樂器學習中的長處,並進行具體的鼓勵,如:這一小節演奏起來很難,你卻練得很好,很認真。要經常鼓勵他們的長處,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欣賞。性格好動的孩子玩性太大,學習樂器的時候,很難長時間堅持,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經常陪同孩子進行樂器學習。

⑺ 為什麼讓孩子學鋼琴都有哪些好處呢

‍‍一是作為將來的專業就業方向來培養,讓孩子把鋼琴演奏作為未來的職業,這樣的話,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天賦,而且家庭環境要與音樂有關系,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要要花大量的時間練習,還需要鋼琴造詣高的琴師指點。另一個原因,就是僅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一門才藝而已,這應該是現在孩子們學習鋼琴的主要原因。‍‍

⑻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孩子要學鋼琴

1、大環境越來越重視學業之外的素質教育。身邊的孩子們都會至少選一兩個興趣班當特長,而女孩多數會選一門樂器,男孩也有不少學鋼琴、吉他或薩克斯的。

2、鋼琴是樂器之王。不論最後選哪種樂器,學過鋼琴都沒壞處,可以打好樂理基礎,彈鋼琴的孩子擅長識譜。

3、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5歲時我帶她嘗試接觸各種樂器,她對鋼琴最感興趣,盡管最初我希望她學古箏,最後還是尊重孩子意願選了鋼琴。

4、練習鋼琴獲益良多。有心人可以留意一下最近幾年的高考狀元,有不少都是鋼琴十級的學霸。練鋼琴可以鍛煉孩子的專注力、意志力,培養孩子能吃苦、坐得住、敢於不斷迎接新挑戰的品質,還能開發左右腦,這些對於課內學習也是一種良性循環。

5、可以使孩子在以後的漫長人生里,無聊時不至於無所事事,至少還有音樂相伴。畢竟人生的主旋律就是孤獨,花時間在彈鋼琴自娛自樂上總比看電視刷手機強[可愛]

我想但凡能把學鋼琴堅持下來的孩子,用這種精神去做別的事一樣能做好。學其他樂器也是同理,貴在長長久久的堅持。這需要孩子和大人的共同努力,互相理解和支持。

⑼ 為什麼讓孩子學鋼琴

孩子5歲半時,我開始考慮是否上興趣班、上什麼興趣班的問題,器樂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我思來想去,不知該如何判斷。因為我的思考始終局限在:別人都在學,不學不太好吧;將來長大了填履歷表也是一個資本啊;陶冶一下情操了等等這些問題上。而這類問題恰恰無法說服自己。別人學,你就學嗎?別人還學書法、武術、芭蕾,你是不是都要跟著別人學呢?為了將來長大了填履歷表,那可以學個別的啊,比如舞蹈、聲樂啊;陶冶一下情操的話,最好的辦法不是多讀書嗎?

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擾,我咨詢了一些琴童家長。答復基本是一樣的,大家當初滿懷期待的把孩子送到音樂的大門前,大部分因為天天練琴,家裡大呼小叫,堅持下來的也就這么過來了,無法忍受的就中途放棄了。我自己也專門買了一些琴童家長、鋼琴老師寫的書看。

對鋼琴學習的粗略調查,使我最終了解到:

學習鋼琴是一件專業的事情。它是我們平時課本之外的知識和技能,很多家長從小沒有接觸多少這方面的內容;

一個過了啟蒙階段的琴童,每天的練琴時間大約在1-1.5小時之間;

鋼琴學習很不容易堅持,因為許許多多的琴童中途放棄了;

如果無法做到一周有效練琴時間,學琴自然會放棄。無法進步使孩子和老師都很痛苦;

關於練琴這件事,許許多多的琴童和家長每天幾乎都會出現爭吵,而這恰好是琴童和家長最終選擇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陶冶情操、藝術修養這件事情似乎在彈琴頭幾年談不到。如果連堅持個3、5年都談不上,音樂的大門沒邁進去,何談陶冶情操;

練琴存在機械的肌肉、基本功訓練,可能有人會認為枯燥;

好聽的曲子彈出來的時候,孩子不知道在琴上練多少遍,哭多少遍了。

這些背景資料,使我對家有琴童這件事情得出兩個基本結論:

首先,什麼陶冶情操,什麼優美動聽都是美好的藍圖,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那都是水中花,鏡中月。

其次,學習鋼琴就是大人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個任務,任務期限是無期,任務難點是雙方協作配合每天完成練琴作業,任務推進的關鍵是長期堅持。

有了這個認識,我重新回到要不要學鋼琴這件事情上。

首先,我摒棄了過去一些模糊的鋼琴學習的理念。我和千萬家長一樣,曾經希望通過學器樂達到陶冶情操,有一定藝術修養的目的。經過了解,我發現,這個目標有點大、有點模糊。判斷一個小孩有藝術修養的標準是什麼?情操是否被陶冶了的標準是什麼?在我的能力范圍,我還沒有找到答案。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目標,那又如何帶著孩子去努力呢?

其次,我重新思考了我養育孩子的目標中是否有和鋼琴學習一致的東西。我發現有,那就是堅韌不拔。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了有一項品質,那就是面對任何困難,都能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而鋼琴學習,從小孩5、6歲開始,日復一日的練琴,機械的動作,而且這項學習是一對一教學,一個人練習,互動很少。那種孤獨、機械、枯燥是必須一個人經歷的。試想一個小孩,他從小進行這樣的訓練,他的身心經過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這種磨礪,是不是對堅持、努力會有不同的認識呢?

再次,我結合自己,是否可以陪練,是否能夠堅持進行了一一對照。最終,我決心試一試,用自己的堅持,讓孩子也堅持下來。

最後,我問自己,親子關系重要還是鋼琴重要?我選擇親子關系。任何事情、任何問題都不及親人之間的親密無間。不論孩子長大了擁有什麼樣的品格,我希望她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媽媽的懷抱,這比其他重要。親子關系是我為孩子選擇鋼琴,堅持彈琴的一個原則和底線。當這個底線被觸碰時,我就需要不斷調整。

這是我當初為孩子選擇鋼琴的心路歷程,我讓孩子學習鋼琴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學會堅持。學習過程中的原則就是不能破壞親子關系。

目前彈琴任務仍在執行中,堅持的還可以,親子關系尚可。因為這一任務得到的副產品就是,能時時聽到動聽的曲子了,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著名的曲子了。

⑽ 在諸多樂器中,為什麼家長首選讓孩子學鋼琴

其實這就是一種跟風起勢,也是家長無知的表現,我們都講究因材施教,一個猴一個拴法。但家長不是這樣的,看見別人家孩子學鋼琴,他馬上就給自己家孩子報一個,然後看見別人家孩子學畫畫、跳舞、武術一類的,他索性全報了。讓所謂的”興趣班“變成了家長炫耀的東西,而從來不是孩子的興趣。

家長們總愛左右孩子的興趣,所謂的天賦讓多少無知的家長埋沒了,但是家長不懂,還揚著臉認為是為孩子好,當孩子有一天鬧情緒的時候,他們也只是指著孩子鼻子罵道:供你吃,供你穿,你還想上天不成。

熱點內容
為什麼originos找不到主題了 發布:2025-05-19 18:55:10 瀏覽:57
晚上睡了口乾喉嚨干不知道為什麼 發布:2025-05-19 18:52:43 瀏覽:29
咸鴨蛋為什麼顏色很深 發布:2025-05-19 18:42:47 瀏覽:386
為什麼越對孩子大聲吼 發布:2025-05-19 18:41:19 瀏覽:720
為什麼男朋友的社交軟體都搜不到 發布:2025-05-19 18:40:26 瀏覽:305
為什麼女人那裡很熱 發布:2025-05-19 18:38:07 瀏覽:555
台式電腦夜間模式為什麼是黃色的 發布:2025-05-19 18:20:31 瀏覽:434
掃描的文件紙張大小為什麼不讓選 發布:2025-05-19 18:18:43 瀏覽:172
為什麼金槍比三文魚便宜 發布:2025-05-19 18:04:06 瀏覽:967
為什麼我們有記錄東西的習慣 發布:2025-05-19 18:03:11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