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孤獨症孩子為什麼喜歡搖頭

孤獨症孩子為什麼喜歡搖頭

發布時間: 2022-06-13 08:07:56

⑴ 自閉症早期的5個症狀標志,你知道有哪些嗎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不過在有好的未來之前,父母們更希望孩子們能健康成長。隨著網路的普及,人們的交友方式逐漸變得豐富多彩,不過與此同時,也多了一些自閉症患者。甚至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小學,就已經有了自閉症的前兆。

自閉症的表現主要有五個,分別是不看/少看、不應/少應、不語/少語、不動/少動和不當。為人父母,我們要時刻關心孩子的表現,看看他們平時有什麼變化。只有多關心孩子,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

3、不當行為

和普通的孩子普通,患有自閉症或者自閉症前期的孩子,在感知能力上要稍微差一些。比如說拿一個東西,正常的孩子會正著用,而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可能就會反著用。對物品的排列、旋轉、使用方法,有自己的看法。

這幾種症狀,都是比較明顯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時,可以明顯看出來。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去改變現狀。有些東西,不是小孩子故意裝出來的,情緒不好,也不會長時間保持一種狀態。早日就醫,避免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造成影響。

⑵ 自閉症兒童幾種問題行為的有效處理方法有哪些

自閉症兒童的問題行為歸咎起來,都是一種「自我刺激」。

自我刺激行為是自閉症兒童在沒有特定環境誘因的情況下,一種重復性的、刻板性的行為,這些行為似乎並無目的,但其主要還是為自己提供感官刺激,例如長時間反復不斷的旋轉物體、擺手、拍打身體、玩弄生殖器、凝視、上下跳躍、轉頭、揮舞手臂、前後旋轉等。通常這些行為和外界刺激原因沒有關系,都是患兒內在刺激的反應。而這些有別於普通兒童的奇怪行為,雖然不一定對患兒產生傷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卻足以妨害患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會干擾生活技能的獲得,因而,它同樣是極令人困擾的問題行為。

我們從自我刺激行為產生的原因、種類及矯正干預三方面來認識自我刺激行為與相應的干預。

1. 自我刺激行為產生的原因:

產生自我刺激的行為可能與病源有關,使患兒生理或心理功能缺陷所致。即患兒試圖以各種機械性行為,引導身體不斷地、反復不停的節律動作,以補充或替代心理或生理活動不足的一中功能性需求。

以自我刺激的方式來滿足個人達到逃避任務的目的。

由於社交技能缺乏,於是大多用自我刺激行為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正常兒童,在缺乏父母或老師關懷的情況下,同樣會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或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父母或老師的注意。

純屬利用自我刺激來滿足個人的感官刺激需要。

2. 自我刺激行為的種類 :

頭部自我刺激:不斷的搖頭、點頭、轉頭、抓頭發等。

臉部自我刺激:盯視、痴笑、伸舌、玩口水、舔物、扭轉嘴唇、牙齒發出聲音、用手貼口部及耳部、玩弄舌頭等。

手部自我刺激:扭轉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動、將手指做成其它形狀、擺動雙手、雙手手指對敲、用手敲身體某部位等。

身體自我刺激:身體向前或向後不斷搖晃、左右搖動身軀、旋轉身軀、激烈跳動、緊抱身體、扭轉雙手置於耳後、怪異的跳動(或跑動)等。

其它自我刺激:尖叫、聞自己或他人身體氣味、呆望天空、強迫性寫筆記、大量時間的計算等。

3. 自我刺激行為的矯正干預:

自我刺激行為雖然與外界環境刺激無關,但是它與患兒訓練時間、活動內容等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活動程序。

當患兒沒有事情可做而有太多的空閑時間或結構化的活動日程太少時,便會有太多的自我刺激。如:給孩子制訂一個忙碌的結構化的活動日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有時間和活動安排要顧及患兒身體狀況和活動能力。如果活動太多或活動本身太困難,同樣會導致自我刺激,患兒以自我刺激來做為逃避手段。如:適當給孩子安排休息時間和低起點小步子的活動。

不強調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但是要求兒童用另一行為覆蓋自我刺激行為。如:對玩弄舌頭的患兒,讓他張開嘴巴進一步指導兒童做舌體操練習,配合發音訓練;對搖晃手指的患兒,讓他把手指張開放在桌上或膝蓋上等。

在獎勵患兒時,必須要告訴他為什麼會得到獎勵。最好是在良好行為出現的同時提供特定的獎勵。獎勵辦法應更多的使用有形獎勵,同時也可使用表揚、贊美等方式。(如果使用強化物,則需充分考慮強化的時間、形式和應強化的行為,切忌亂用。)

出現一種新的自我刺激行為時,在不知新行為產生的原因時,我們需要先觀察,以免增加矯正的難度,這時就需要陪伴者適當妥協。

不予理睬。患兒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對於這類行為,最好辦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讓其自然消退。

呼應訓練。呼應就是回應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單純反應。當患兒出現自我刺激行為時,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為。經過反復訓練可以使患兒顧及外界刺激而逐步改變其內在刺激反應。

在進行訓練活動之前,對患兒給予特定的口頭指示。即讓患兒明白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好了該做的事或少做甚至不做不該做的事會得哪些獎勵等等,而且指導者(家長或老師)在活動中要抓住機遇充分贊揚其良好行為,這樣就可以預防自我刺激行為。

適當選擇訓練課題,訓練內容需要多種多樣。如:生活自理訓練、認知功能訓練、運動訓練、語言訓練等等。但是,訓練中一定要針對患兒實際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訓練課題,讓患兒通過訓練課題學習刺激—反應—強化三者的關系,從而起到由課題集中心理的作用。自我刺激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這里的「社會」不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社會」的含義。它泛指孤獨症兒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環境。即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讓患兒學習與家庭成員相處原則和習慣、待人接物禮儀、飲食起居等;讓患兒學習學校課堂常規、教育教學活動規范、集體行動規范等;讓患兒學習社會公共場所行為規范等。這些行為的學習,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因此,在抗拒自我刺激行為的基礎上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是矯正患兒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導方法。

自閉症兒童行為較為固執。自我刺激行為也是一樣,需要花大力氣,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得到矯正。在矯正過程中,特別是在教育場合中,一定要細化觀察孩子的行為,不要急於解決行為問題而解決,要以心理學為背景來分析兒童的具體行為。

自閉症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

⑶ 七歲自閉症兒童的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又被稱為孤獨症,是一種生理性精神類疾病。自閉症的表現突出為以下四大方面:

一、感知覺障礙:孤獨症兒童對其他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任你如何呼喊其名字,他都不予理睬,對身邊的人像是沒有看到一樣,自顧自樂。對於來自外界刺激或疼痛難有反應,感覺麻木,如外界突然一個聲響,對於普通兒童來說會嚇一跳,對於自閉症兒童則若無其事。但是對於某些聲音刺激又會特別敏感,如汽車鳴笛聲、吸塵器工作聲、狗叫聲,放置玻璃杯的聲音等等,常常會引起孤獨症兒童的驚覺或煩躁,所以感知覺的麻木與敏感在孤獨症兒童身上是同時存在的。

二、語言溝通障礙:絕大多數都伴有語言方面及溝通方面的障礙,如無語言、語言發育遲緩、音量不適合、發音不清晰、音調異常、說話不含情感等等。據自閉症機構的調查研究,重度自閉症患者約有50%終身沒有語言,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快捷方便的溝通工具,沒有語言或語言障礙就會給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帶來一定的困難。有的自閉症兒童雖然可以發出一些聲音,只是一些簡單重復的聲音,所以根本無法獨立完成情境的溝通與交流;有的自閉症兒童發音不清晰或者因為氣流氣息的問題說話聲音小,只有父母或者常和孩子在一起的人才能懂得他說話的意思;有的自閉症兒童跟同齡兒童正常發育出語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語言功能退化,有的甚至退化到喪失語言功能;有的自閉症兒童可以模仿別人的說話,不會提問和回答問題,不會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不懂得把模仿到的話變為自己的語言和別人進行交流;與人交流時,總是對人說話,而不是與人說話;常常尖聲喊叫,用來進行需求或情感表達;從不主動與人交談,喜歡自言自語或哼哼唧唧,不斷重復某個詞或某段話,自得其樂;機器人式說話,說話聲音平平淡淡,不含任何感情色彩;常會混淆人稱代詞,分不清「你」、「我」、「他」等。

三、興趣狹窄,生活模式喜歡固定不變和重復及刻板的動作:自閉症兒童對事物的興趣比較單一,對物體的興趣要比對人的興趣大;對同齡大眾孩子喜歡的事物缺乏興趣,卻對一些通常不能作為玩具的事物感興趣(如風扇、車輪、瓶蓋、鍋蓋等圓形或者可旋轉的物體和方磚、玩具的零件等奇怪的東西);喜歡把物品按照自己喜歡的固定的位置擺放或者排列;還有在生活中,自閉症兒童習慣門是關著的,看到家裡的門只要打開就會給關上,對家裡開關亦是如此。對物品依戀性較大,如果硬將喜歡的物品拿走,孩子則會煩躁發脾氣;外出只走固定的路線,只吃固定的飯菜,吃飯時只坐固定的位置,還有喜歡洗手的自閉症兒童,不管在家還是出門在外,任何地點都要求有水洗手;在看電視時喜歡看廣告或者天氣預報,對大眾兒童喜歡的動畫片和少兒節目毫無興趣;只喜歡玩具的某個部件等等。

智能發育不均衡和認知障礙:孤獨症兒童外貌與普通兒童沒有差別,但是在智力絕大多數與同齡兒童相比存在差距,其中有50%的孤獨症兒童伴有智力水平中度和重度低下,智商測試低於49,25%的孤獨症兒童智力水平為輕度低下,智商測試為50至70之間,另外25%為正常智力水平。不管這些孩子處於哪一個智商等級,主要症狀特徵表現十分接近,只是缺陷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在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孤獨症兒童具有「孤獨性才能「,在機械性記憶、運算、音樂、畫畫等等方面具有超天才能力,如有的孤獨症兒童特別喜歡識字,見到不認識的字就主動問怎麼念,而且問一次就會記住,還可以流利的閱讀幼兒讀物,這也說明這個孩子掌握非常多的字和詞彙,但是當要這個孩子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存在明顯的困難,這說明只是機械性記憶,對於理解和運用還是存在很大的障礙,所以孤獨症兒童又被稱為」**天才「。

四、社會性能力:不會與人主動交往,沒有與人交流的意願,這一特徵一般在嬰兒時期就會有所體現,如不喜歡讓人抱,平時不注視著大人,沒有好奇感,6個月大的時候,對親人和陌生人無法分清楚,也不主動模仿大人進行咿呀學語,愛哭或者特別安靜等等。在一、二歲的時候,不會用語言表達,需要什麼只是拉著父母去拿,對誰在身邊毫不在意,不與人對視。在小朋友聚集的環境中,則不主動理睬小朋友,自玩自地,沒有交流傾向,小朋友們玩的游戲也吸引不了他的興趣,看人時常常眯起眼睛、斜視或用眼角餘光,很少正視,很少展現微笑,不會與人打招呼,不會與小朋友建立友誼,強迫其打招呼時,則面部不帶任何錶情,軀體動作、姿勢等。

⑷ 自閉孩子的特徵有哪些

1.社會交流障礙。這是孤獨症患兒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也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2.缺乏學習與模仿的能力。「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過模仿學習說話,學習運用無聲的身體語言、手勢和表情進行溝通的。但是孤獨症患兒不懂得模仿。
3.語言障礙突出。大多數兒童言語很少,甚至嚴重者終身不語。即便有的患兒會說話,也寧願用手勢來代替語言,或者只會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並且常常分不清你我。
4.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對環境要求嚴格,不容許有絲毫改變。兒童通常會較長時間地專注於某種或某幾種游戲,經常重復一些固定刻板的動作,甚至有自殘行為。5.大多智力發育落後或不均衡。70%的兒童智力落後,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表現為對音樂、美術等十分敏感或者記憶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即便兒童能毫不費力地閱讀或背誦,但他無法用他掌握的語言與人正常交流。
6.多數兒童存在感覺異常的問題。比如對某些聲音、圖像有特別的偏好或恐懼,或者痛覺遲鈍等等。自閉症的孩子不能與人正常的溝通,不愛說話,將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多家長會在剛開始的時候將孩子此類特徵當成內向,需要注意區分。並且自閉症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局限在一個事情上,興趣比較狹窄,活動刻板、重復。

⑸ 兒童自閉症有哪些表現如何判斷

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時要當心自閉症!世界上有一群小孩,在本該與朋友快樂玩耍、躺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紀中,卻由於一種病的侵襲,導致他們不願接觸小朋友,也令他們與父母「形同陌路」,讓他們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而這種令他們的天空黯然失色的疾病,就是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的、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往往會有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以及行為方式刻板等現象。對於自閉症的病因,目前醫療界尚未定論,但通常都與遺傳、免疫系統異常、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等因素有關。
自閉症的出現,可伴隨小孩的一生,對其健康、學習、生活等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早期通過辨別小孩的身體異常,及時發現自閉症,有利於孩子疾病的治療,改善孩子的與家庭的生活。那麼,從哪些方面可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自閉症呢?
孩子出現這7個症狀,當心自閉症!
1、逃避目光交流
普通的嬰兒,已經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譬如,他人向嬰兒扮演鬼臉時,嬰兒會對其凝視、微笑、或哭泣,而自閉症兒童表情貧乏,與他人無目光對視,甚至還會逃避與人發生目光交流。
2、不說話、學語晚
語言障礙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之一,一般來說,嬰兒到了6-7個月後,是會「咿咿呀呀」發音的,如果小孩到了2-3歲後,仍然沒有學說話的跡象,或者說的話讓人難以理解,家長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3、不理人
當嬰兒5、6個月大時,聽到自己的名字一般都會出現條件反射,並對人予以回應,而如果孩子明明聽到自己的常用名,卻充耳不聞時,就要當心自閉症了。除了不理人外,自閉症兒童還分不清親疏關系,不管是對待父母、親人還是陌生人,都是一臉陌生。
4、不會比劃手勢
一個正常的小孩,如果他想要擁有某樣東西,他會用手指劃,如果他不需要一樣東西,它會搖頭或擺手。而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由於肢體語言發育障礙,因此大都不會指物,不會通過比劃手勢來表達意願。
5、不玩游戲
自閉症患兒通常難以與他人建立友好的夥伴關系,在幼兒園,他們往往喜歡獨處,而不願意與旁人玩耍,對於過家家、模仿大人行為等游戲,他們也更喜歡在旁觀看而不會參與。
6、不表達情感
對於自閉症兒童,家長往往很難捕抓到他們的情感,不清楚他們是否開心,也不了解他們的情感訴求,這主要是因為自閉症兒童不善於表達情感,不哭、不鬧、不笑、不互動,為人冷漠。
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時要當心自閉症!以上就是自閉症兒童可能會表現出現的異常症狀,如果家長發現小孩有以上行為的,最好要及時帶孩子到兒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做相關檢查,及時干預治療,及早改善患兒的語言、社交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⑹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表現

有個孩子,大約有3歲半左右,自幼由祖母及保姆帶,雖跟父母同住,但因父母工作較忙,平時很少有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祖母怕孩子出門摔跤或與小朋友打架、受欺負,也很少帶他出門。

當3歲時,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讓他去適應集體生活,剛去了3天,幼兒園老師就反映他根本不與小朋友玩,也不聽老師指導,總是一個人躲到一邊玩或不停地獨自旋轉。如果強行讓他與小朋友玩,他就大發脾氣,大聲尖叫或跺腳。他自幼就不纏父母,小時候就不喜歡讓大人抱,而且很少看大人的眼光。長大一些後,父母下班回來也好像無所謂,無任何親熱感,像是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惟獨只有他自己。

他自幼喜歡看旋轉的輪子,如汽車輪子、旋轉的風扇等,看得很入迷,幾乎一兩個小時不動。近半年來,父母逐漸發現他常常一個人自言自語,無意識地說些詞不達意的短語或重復父母過去說過的話。父母先後帶他去多家醫院診斷,做過CT、腦電圖,結果都正常。

父母又帶他看精神科醫生,根據他父母提供的病史,與孩子接觸後,醫生診斷為兒童狐獨症。此病通常發生於幼兒期(3歲左右),是一種病因不清的精神障礙。該病的主要症狀為:缺乏與人及社會交往的能力,語言遲緩,對別人的語言缺乏情緒反應,自己不會用語言表達情感及要求,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呆板行為及動作,約3/4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遲緩,臨床上有時易診斷為智力發育遲滯。此症的發病率為2~4人/萬,一般多見於男孩,男女之比為3∶1。此症發病年齡小,如不早期診斷矯治,多數患兒預後不佳。

故若發現孩子早期有上述症狀,應及早到精神科就醫,以便及時診斷、治療、矯正。

⑺ 小孩搖頭是什麼原因

你好,寶寶搖頭晃腦的情形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覺得搖頭晃腦是件有趣事,可以引起別人注意,或神經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產生的動作;另外則可能是病態的,具體有以下方面: 一、寶寶睡覺時不停的搖頭,可能是室內的溫度太高,或是被子蓋的太多,引起寶寶太熱。此種情況就要注意寶寶睡覺的環境溫度要適宜,不可過熱。 二、病態的便有很多的可能性,最常見的便是中耳炎或外耳炎,由於耳朵不舒服,便會讓寶寶想要用搖晃腦來改善,時常還會伴隨著抓耳朵的動作,有時臉部的異位性皮膚炎。有濕疹的寶寶自己不會用手抓,也會搖頭來蹭癢,表現出寶寶喜歡搖頭。其他的可能疾病便是一些神經學上的問題,例如所提到的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妥瑞式症等。 三、寶寶喜歡搖頭,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缺鈣所致。如果寶寶有缺鈣情況,有的也會表現為搖頭,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多汗、夜啼、睡眠不安、枕禿等情況,如果有的話最好去醫院做個骨性鹼性磷酸酶的檢查,排除缺鈣的可能。 四、4-6個月這個階段要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寶寶對新食物不接受時,會出現抗拒用搖頭、手推開表示不吃。這個只需要慢慢讓寶寶多次嘗試。 五,此時寶寶喜歡搖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寶寶前庭功能的自我鍛煉。只需要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寶寶去練習。到七八個月時,寶寶對模仿很感興趣了,有時成人教導寶寶「不要」會用搖頭表示,寶寶剛學會這個動作時會很樂意不斷重復模仿。還有寶寶對音樂的喜愛逐漸顯露,一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寶寶通過搖頭表明對音樂的節奏韻律的感受。如果是單純性搖頭,寶寶精神狀況也很好,沒有其它方面異常的就不用擔心,和這一時期寶寶對這一動作比較感興趣有關,隨著寶寶的長大就不會再做這個動作了。 如果寶寶喜歡搖頭頻繁,建議家長去兒童醫院,檢查腦部發是否正常。父母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最好到醫院進行鑒別診斷後,對症治療。

⑻ 小孩子為什麼喜歡搖頭

根據發病過程和然堂把抽動症分為6級。第一級,頻繁眨眼,容易治癒。第二級,面部抽動、清嗓子,需要治療幾個療程,基本可以治癒。第三級,搖頭,肩膀、肚子抽動。需要治療一段時間,大多數可以治癒。第四級,手抽動。有點難治,有可能治癒。第五級,腳抽動。比較難治,有可能治癒。第六級,手腳控制不住的抽動,走路不穩。屬於晚期抽動症的表現,很難治。有的患兒一上來就是第二級。有的患兒眨眼自己好了,再次復發就進入第二級。甚至跳級。手腳抽動有可能造成患兒殘疾。因此家長需要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避免向嚴重程度發展。
在網路搜索文章「兒童抽動症治療指南」,解答了你的問題。

⑼ 輕度自閉症兒童有什麼表現

輕度自閉症兒童的表現為輕度社會交往障礙,輕度語言障礙。和嚴重自閉症患兒不同,輕度自閉症患兒雖然也很少說話,但是他們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言語理解能力也沒有明顯受損,可以聽得懂他人說話,也會做出一定的反應,經過教育培訓、康復訓練後,癒合效果較好,可以融入社會。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在日常的行為表現中有交流障礙,應及時帶孩子到專門的醫療機構做一下詳細的評估並及時進行干預。推薦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專注為2-18歲有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干預需求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包括孤獨症(自閉症)、多動症在內的「醫療+教育」一體化銜接的助診、評估、干預、融合康復教育服務與培優服務。在北京有四家中心分校,師資團隊專業,訓練干預場地面積大,回歸正常的孩子佔比達到43%,在家長中口碑好。

⑽ 自閉症孩子有什麼表現特徵

小孩自閉症有什麼表現?兒童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神經發育障礙,核心表現歸結為幾種症狀:
第一、社交障礙,就是社交能力受損;
第二、交流溝通能力受損,患者言語,還有眼神、表情等交流能力和同齡人相比都會有明顯的損害;
第三、典型的表現就是會出現一些比較反復、刻板的動作或者行為,或者某種興趣,比如說頑固的喜歡某一個玩具,或頑固的將生活中的某個物品按一定模式進行擺放等等,這三個是兒童孤獨症比較典型的表現。
兒童孤獨症作為一種發育障礙,也就是孩子從出生以後就相當於患病。因為在嬰幼兒期觀察可能表現不那麼明顯,一般在一歲多以後就能逐漸體會到孩子的眼神接觸,或者某種興趣特點,或者和家長交流的這種表現和意願,都和一般孩子有不同就會有所感覺。如果有這種體驗,盡早到精神專科就診接受系統的評估,早期診斷、早期進行培訓系統的訓練,會延緩病情的發展改善患者將來整個的功能狀態。

熱點內容
金錢橘為什麼越大越便宜 發布:2025-05-22 16:27:08 瀏覽:449
為什麼女人喜歡跟狗 發布:2025-05-22 16:24:57 瀏覽:67
為什麼手機電量只能充到78 發布:2025-05-22 16:24:56 瀏覽:317
微信為什麼不能直接打開頭條 發布:2025-05-22 16:18:29 瀏覽:540
手術前為什麼不能吃東西呢 發布:2025-05-22 16:18:21 瀏覽:411
晚上對蝦為什麼會在水面游 發布:2025-05-22 16:09:27 瀏覽:448
為什麼晚上一睡覺就覺得頭疼 發布:2025-05-22 16:02:59 瀏覽:598
為什麼我們考不好原因 發布:2025-05-22 15:56:29 瀏覽:884
為什麼蒲公英晚上綠 發布:2025-05-22 15:55:43 瀏覽:578
女人在戀愛時為什麼會胡思亂想 發布:2025-05-22 15:41:20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