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不讓孩子上大學前出國

為什麼不讓孩子上大學前出國

發布時間: 2022-06-13 21:24:41

⑴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為什麼

引言:在以前的時候出國留學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不少家長都擠破頭讓孩子出國留學。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情況也變得有一些變化了。那麼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呢?為什麼?

⑵ 孩子高考成績未達本科線,要不要讓他出國或去港澳讀副學士

出國或去港澳讀副學士,是先讀一年預科班,之後通過考核,繼續讀四年。四年內修夠績點,即可畢業且獲得學士學位證書。因為對入學成績要求較低,近年成為成績一般的大陸學生和家長頗熱衷的選擇。

剛剛過去的高考,朋友孩孩子高中成績一般,向父母提出要填報了香港某大學副學士班。父母咨詢我意見,我當然建議他填報,理由很簡單:孩子有此要求,順其意願,先穩定考生心態,最後是否選擇再說。

高考成績公布,孩子果真達不到本科錄取分數線,父母糾結了,要不要讓孩子出去讀呢?繼續找我探討,這次不能簡單回答是否了,至少得綜合考量「經濟」與「壓力」兩方面問題再做抉擇。

這也是一個在外讀書孩子的家長的經驗總結,希望對有需要的父母有參考意義!

Lee&Jade

2021.08.02

⑶ 越來越多小孩出國留學,什麼小孩不適合出國留學

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選擇送孩子出國留學,但有一些孩子也不太適合出國留學。首先孩子的口語交際問題絕對不能出現問題,才能考慮給孩子送出國留學。如果孩子連最基本的口語交際問題都不會,再給孩子送,出國留學以後孩子會因為語言溝通的不便利,從而會受到影響。大部分的家長考慮給孩子送出國留學,只是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但是因為說話溝通交流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出國並非是一件好事兒

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家長都會考慮給孩子送出國,但是家長也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考慮。等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如果孩子有想出國留學的想法,家長在考慮把孩子送出國。但是因為孩子正式上小學或者是上初中的年齡段,給孩子送出國留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年齡太小,也不適合一個人早早的獨立。

⑷ 孩子沒有考上大學,出國留學是好的選擇嗎

序言:如果孩子沒有考上大學的話,那麼小編建議父母可以考慮一下讓孩子出國留學。但是出國留學的費用比較高,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小編不太建議讓孩子出國留學,我們可以讓孩子去上國內的大學。這樣就能夠讓孩子有所發展,對於孩子來說,考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可以讓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情。只要是孩子喜歡的,那麼父母都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支持。

⑸ 家長觀點:為什麼不讓孩子過早出國留學

我女兒剛滿8歲,讀小學二年級。幾乎從她出生至今不斷有人問:你打算什麼時候送她出國?

說實話,我一直不認為出國讀書是個必選項,尤其在初等教育階段。

對於像我們這樣中等收入、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有發財機會的家庭來說,孩子中學就去國外讀書,雖然說不上砸鍋賣鐵,但也要勒緊腰帶,還多半要一家人分居異處,最關鍵的是,為什麼呢?

因為工作關系,我和愛人曾經駐外兩年。在基本沒有經濟壓力和語言問題的異域,我們兩個成年人尚且覺得適應有困難,那種和身邊世界產生不了聯系的文化疏離感,讓我們任期一到就急急回國。我身邊也有在國外拿了學位並且有不錯工作機會的朋友,因為同樣原因選擇回國的。

很難想像,一個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心理和情緒都跌宕起伏瞬息變化的孩子,被丟進一個陌生、語言半通不通或者完全不通、學業壓力緊迫、遠離朋友的環境,要面對怎樣的心理風暴?當面臨危機和情緒崩潰時,他如何自處,是否了解何處求助,能否生發出自我調解的能力?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就替孩子作決定,我覺得不是負責任的父母。

國內教育的確有諸多問題,無可辯駁,然而正如國外教育也同樣不完美一樣,這並不是一個零分一個一百分的選擇。在舍棄一種選擇時,應該考慮各種而不是以優比劣。

復旦大學一位英語老師,曾給大一學生布置了一道考題:默寫十二星座英語單詞及音標,錯一處即10分全失。意在讓學生明白學英語不在IQ多高,而是要下死功夫的。他覺得這是一道送分題,結果拿到10分的同學寥寥無幾。

媒體如今對國內教育問題的某些批判,也多少有妖魔化嫌疑。沒有學習不需要付出努力,英語單詞就是要死記硬背,數學就要重復練習,語感只能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學習的必由之路。不惟中國孩子如此。真正優秀的國外中學,學習壓力絕不會比國內輕松。如果只是沖著國外教育的「輕鬆快樂」而去,那多半是想得太簡單了。

更有不少孩子對國內學校教育的適應不良,根源恐怕還在自己,在家庭。

父母與孩子親密接觸,建立起良好親子關系的時間窗口,大約也就十來年。在尊重天性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意志、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才應該是父母之責的重中之重。機會窗口錯過了,再做修補,即便費更多時力也未必能挽回。

而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與養從小缺課,在愛的名義下或者控制或者高壓,或者放任自流溺愛縱容,或者覺得是為他好而替他安排一切……從小一步步埋下的「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暴露出「果」:

喪失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找不到對探索自我和這個世界的興趣。從來不被尊重意願與選擇的人,生發不出內在的自我價值感和責任心。沒有內在動力,不是出於自由意志選擇下的道路,遇到困難,就難有堅持的自信和意志。

體現在學習上,成績自然難如人意。而這些因素不僅對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有莫大影響,在成年人也是需要持續修煉的功課。以為換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會一切不同,也只能說是一廂情願。

任何學校教育都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天賦異稟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送孩子出國讀書都不是小事,作出這個決定的父母,勢必都經過種種考量。於我,當孩子建立起基本的身份認同,性情、心理相對穩定,擁有起碼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力,模糊感覺到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方向時,才是孩子出國學習的合適時機。

為什麼孩子要出國讀書?不是因為不能適應此處,被迫的逃避,而是體驗更豐富更廣闊世界的路徑(只為鍍一層金粉不知騙誰玩的三流野雞學校不在此討論之列)。和我們小時候一本英文課外讀物也難覓不一樣,網路時代,只要有興趣和目標,以及為此努力的意志力,最不缺的就是學習的方式和途徑。

父母之責任,我覺得始終是幫助孩子認識發現自己喜歡的,鼓勵他把喜歡變成擅長的努力,支持尋找相應的社會機會,安身立命。這個過程,應該從小開始,至他離家獨立,像一株植物,依據種子特性,配合恰當的土壤陽光水分,適時修剪,開花結果,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硬要讓橘子長成蘋果。

教育的終極問題,要指向的其實是作為人的本質:你從哪裡來,你是誰,要到哪裡去。父母涉及的種種選擇,歸根結底,涉及的也是父母的人生觀,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否尊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和意義,是否尊重他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並不是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出國讀書,只是漫長成長過程中的一環,前因,後果,環環相扣,決定著這一步為什麼要走,怎麼走。

每個孩子的天性個性不同,生長際遇不同,家庭的資源不同,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是各有不同甚至天差地別,而這種種,都是論及「教育」發生作用時的必然因素。當泛泛的規則和原理運用在每個家庭,以及每一件具體的事情時,常常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所以,在這個題目下的結論,不同家庭各有不同,只不過作出結論的價值坐標都有哪些,權重如何,卻可互相借鑒參考。

⑹ 有能力為什麼不選擇讓孩子去國外求學

1.美國名校申請早班車 到美國讀高中,給學生創造了更多進入美國Top50大學的機會。知名的高中有麻省的PhilipsAcademy-Andover,新澤西州的PeddieSchool,康州的TaftSchool,加州的Cate和Thatcher等等。優秀高中就好似美國頂級本科院校的預科班,進入一所好的高中,等於一腳已踏入美國頂尖院校的大門。 2.語言能力的提高與融入 中國應屆高中生入學美國本科院校後,因語言問題和學業繁重,很多學生無法在短期內適應美國教學和生活環境。到美國讀高中,從小接受正統的美國教育,為基礎課程和應試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美國大部分高中向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開設ESL語言課程,並且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分為高、中、低級課程,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同時選修AP課程(大學預備課程)或IB課程,進入大學後直接轉為大學學分。 3.優秀的教學品質 美國高中因材施教,注重誠信培養,小班授課,互動教學。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課,學校輔導員指導安排課程。到美國讀高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合作調查、撰寫論文和報告等的學習能力。 4.豐富課餘生活和培養社交能力 美國本科申請除學術能力外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考察申請者的個人才能、社會能力、交際能力。美國高中學校為學生自由開展與參與各種社團提供便利。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奉獻個人愛心,培養個人社會責任感成為美國高中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些高中還將社工活動制定為學生的必修課程。 5.寄宿生活鍛煉獨立能力 美國私立高中一般採用全日制寄宿制,學生在宿舍管理老師的監管下科學作息。封閉式的住宿生活,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助,使得國際學生在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的同時更快地適應美國的生活方式。 6.早期職業素質的培養 美國高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個人實踐能力並給予職業方向的指導。到美國讀高中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質的同時,也促使他們能夠獨立開展工作。據美國教育部統計,目前,幾乎每一位美國高中生(96.6%)在畢業前都會修習一些職業課程,45%的高中生平均修習至少3個學分的職業課程。美國大約一半的高中生和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把職業課程作為他們學業的主要部分之一。高中職業課程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術天賦較好的學生。 綜上所述,到美國讀高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自立能力。就讀美國高中也可以為將來申請美國大學打下基礎。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年齡太小,去美國高中讀書可能會很不適應,其實任何人的成長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輔之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所造就的,有些人實際年齡30歲,但可能心理年齡只有20歲,做事卻總是不成熟;有些孩子可能只有17歲,但思考問題卻比大人還成熟。什麼時候該出國與年齡無關,而是與孩子的性格、英文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悉悉相關。宋氏三姊妹也都是小留學生,魯迅、郭沫若、鄧小平也都是小留學生,他們大都是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漂洋留學。尤其是最近兩年網路聊天工具的普及,使得很多海外求學的中學生與家長的相互交流變得比較簡單使得家長依然可以與孩子進行親情、價值觀的交流。在留學期間,只要家長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只要孩子的英語准備好,只要家庭的經濟狀況較好,其實留學的年齡並不是問題。 因此,中國家長如果不想讓孩子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擠得頭破血流,甚至因為高考的強大壓力而導致孩子性格和各方面綜合素質發展受到限制,在家庭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孩子出國留學,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家長可以在平日里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英文的電影、電視或是看一些簡單有趣的英文書籍。此外,日常生活中應多鍛煉孩子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開朗大方的性格以使孩子在到美國後能快速地適應美國的生活和學習,並盡早度過適應期。

⑺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出國留學的好處是什麼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出國留學的好處是什麼?

3.獨立性和做事能力。很多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和工作,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要自己做很多事情。他們脫離了以前國內很多家長幫忙做事的現象,不得不自己動手做事,鍛煉了自己做事的能力,增強了相對獨立性。對留學生來說也是一種人生體驗和鍛煉。高中生適應性強,學習能力強,尤其是出國留學,會讓孩子迸發出無窮的動力,挖掘潛力。而且國外的教學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和實踐課程,不像國內的高中課程都是往「深」走,忽略了知識的寬度。國外的課堂不一樣。他們不僅在課外活動中考察學生各科知識點和作業,還安排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人生、生存和未來發展有清晰的認識,全面提高綜合能力。

⑻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出國留學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沒有必要讓孩子出國留學,可能在過去幾十年裡面,大家對於出國留學是比較的追求的,覺得國外的教育資源就比國內好。但現在國內以及國外的前景以及發展趨勢是不一樣的,出國留學的人回來不一定比國內的學生混得好。

國內的教育資源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真正優秀的人在國內一樣是可以取得很優秀的成績的,而且在國內學習的話,對於國內的經濟發展是更加的了解的在畢業之後出來找工作也是更加的具有優勢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我直播零錢找不到直播音浪 發布:2025-05-23 01:08:49 瀏覽:315
為什麼說女人太強家敗人亡 發布:2025-05-23 01:08:47 瀏覽:409
為什麼有人都找不到工作 發布:2025-05-23 01:08:43 瀏覽:426
為什麼電腦上睡眠點不動 發布:2025-05-23 01:03:56 瀏覽:815
小孩子8歲為什麼腦子亂想事情 發布:2025-05-23 00:47:20 瀏覽:927
得物的鞋便宜一半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23 00:35:28 瀏覽:528
龍井為什麼會變顏色 發布:2025-05-23 00:17:35 瀏覽:436
為什麼打哈欠眼睛會看得更清楚 發布:2025-05-23 00:05:48 瀏覽:831
晚上睡覺前為什麼頭腦有叫聲 發布:2025-05-22 23:58:20 瀏覽:510
為什麼看東西有幾條橫線 發布:2025-05-22 23:53:11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