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晶元為什麼跑分高
① 為什麼蘋果處理器和安卓對比蘋果跑分高如果蘋果處理器用在安卓上會很卡是不是真偽後台原因
蘋果處理器單線程跑分比安卓機處理器的快。在加上iOS系統的優化性能,所以比安卓機快。真偽後台事系統的事。
② 蘋果晶元的頻率比英特爾酷睿低得多為什麼跑分差不多
兩者設計架構不一樣,蘋果的設計人員更加牛逼,所以頻率低但是跑分很好。
③ 為什麼蘋果A晶元,能夠比同期的華為、高通晶元領先一代
隨著麒麟990發布,以及蘋果的iPhone11發布,大家拿起了A13晶元和麒麟990來做對比,最後基本上能夠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麒麟990遠不如A13,最多能夠和A12去相比。同時比高通最強的855+也要領先一代。
其實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畢竟一直以來,蘋果的A晶元在性能上就舉世無敵,比同時期的華為、高通晶元都要領先一個時代。
當然,華為和蘋果是有差距的,這個大家要承認,不要揣著明白裝糊塗,聽不得半句壞話。但這個差距體現在手機上,並不是晶元,而是體驗,那是蘋果的最大的優勢,是蘋果以iOS為基礎,再加上晶元、質量、設計等等各方面形成的,不僅僅是晶元。
④ M1的跑分那麼高是ARM架構的原因嗎
是。
M1的大核心Firestorm,別看是一個低功耗設計的產品,但是M1的架構設計規模是非常暴力的,8 發射解碼的M1在架構設計上的聊堆的比5發射解碼的Willow Cove,Sunny Cove這類高到不知道哪裡去。比如你看ROB,Icelake-SP也就352,而Firestorm 大約630,總體上就是無論前端還是後端,M1都胖多了。
M1的特點
M1晶元由蘋果開發和設計,採用5nm製程,晶體管數量多達160億。在CPU方面,M1晶元採用8核設計,有四個高性能核心和四個高效小核;在GPU方面,同樣採用8核設計,宣稱擁有同級別處理的最強性能。
從蘋果發布會現場來看,蘋果對於M1晶元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稱其為Mac開創了一個新世界。但在目前,三款搭載M1晶元的產品尚未上市,關於這顆晶元的具體性能和跑分情況,還不得而知。
⑤ 為什麼蘋果的晶元在性能上總能領先1年左右
SB,領先個B,因為它系統的封閉的,應用軟體是針對晶元開發的,又不能修改軟體,又不能修改系統,當然快了,領先就呵呵……,記住,晶元領先的只有inter
⑥ 如何看待蘋果M1晶元跑分超過i9這樣的結果意外嗎
這個結果不算意外,因為蘋果公司本身的研發實力就很厲害,雖然這是蘋果第一塊電腦晶元,但顯然蘋果已經准備了很長時間,所以M1晶元跑分超過i9並不算特別意外。隨著蘋果發布第一款電腦晶元M1,其性能參數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雖然這只是一款入門級的電腦晶元,但畢竟是蘋果出品,大家還是非常期待的。所以近期有人使用了搭載M1晶元的MacBook參與了Geekbench CPU跑分,跑分最後的結果為,單核1700,多核7500,這個成績超過了去年安裝了英特爾i9處理器的MacBook Pro,這個結果還是令果粉們很興奮的。
而有網友調侃道,蘋果M1晶元,算是把英特爾的擠牙膏之路給堵死了,未來英特爾的晶元之路,也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了。
⑦ 為什麼蘋果m1那麼強 高通和三星
前幾天蘋果發布了搭載了自研的ARM架構的M1晶元的三台新電腦,當然還是那句話,我也關注不起蘋果,不過最近天天看到和M1晶元相關的新聞,說對比上一代運算性能提升了3倍,圖像性能提升了5倍,同時功耗竟然也大幅下降,我就查了查這個事,要知道英特爾處理器這些年每年的性能提升的幅度大概也就是兩三成,蘋果的M1直接幹了好幾倍,所以我就在想這個量級性能提升是通過哪些具體的方式實現的?剛好最近看了一些與晶元相關的資料,於是就斗膽聊聊這個M1晶元。
CPU的發展
蘋果自研M1晶元為啥這么強?我認為這四點尤為重要
這個圖表達的就是這幾十年間CPU的發展情況,黃色曲線指的是晶體管的數量,可以看到逐年上漲,基本符合摩爾定律的預測,對比過去幾十年的這種爆炸式的發展,這幾年可以看到晶體管的數量漲幅慢慢降低了。
青色的線表達的是CPU的單核的性能的漲幅,可以看到從2005年開始,單核心的性能就已經展現出了疲軟的狀態,核心的頻率受限於發熱、工藝、設計、還有量子隧穿這些效應等等,這些問題已經達到了瓶頸了。同期的頻率提升的曲線也可以看得出來同樣的情況,基本上制約單核性能的最大因素就是頻率。
與此同時下面的黑色曲線,也就是核心數量爆發式的上漲,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CPU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單核心提升瓶頸,只能通過提升核心數量同時優化應用層軟體來充分利用到這些多核心多線程來提升CPU的執行效率。
嚴重被低估的M1晶元
蘋果自研M1晶元為啥這么強?我認為這四點尤為重要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場發布會發布的M1晶元嚴重被所有人低估了,幾年之後你回顧這場發布會你就會意識到M1晶元是個不亞於當年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或者是iPad開啟了平板電腦時代的這種意義。
這場發布會命名為OneMoreThing,從喬布斯時代每次這個口號後面都會接上一個有市場戰略意義的產品,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蘋果自己對於M1晶元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發布會發布的Mac電腦現在還沒有人收到貨,但是M1晶元的跑分情況已經泄露出來了,無論從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嚴重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性能表現甚至超過了2019年的MacPro的IntelXeon至強處理器,無論跑分是否能夠代表實際的性能表現,M1晶元展現出的強大的潛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M1晶元高能低耗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ARM架構精簡指令集的優勢
蘋果自研M1晶元為啥這么強?我認為這四點尤為重要
⑧ 為什麼蘋果的晶元這么強
蘋果的「強」主要在於系統,蘋果和安卓的運行機制是不同的,安卓就像是運行在linux上的一個虛擬機,這樣的虛擬機運行效率當然沒有IOS高了,所以網上的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的跑分我個人認為可比性不太大
⑨ 為什麼10納米的處理器跑分可能會比7納米高
一台是 2018 款的 iPad Pro,內置 A12X 晶元
一台是啥也不能告訴你的『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這貨按照發布會上的說法使用的是 A12Z 晶元
在你們發出對我視力的質疑之前,我先說明一下:A12X 和 A12Z 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准確的說 A12Z 就是 A12X 把隱藏的那個核心打開之後的新 CPU 命名,而所謂的隱藏核心,按照蘋果發布會上的說法主要是用來做 AI 計算的,所以兩者在 CPU 和 GPU 上的能力差別幾乎不存在[1]
這里我們選擇性忽略掉 iOS 和 macOS 的系統區別,默認蘋果在自家系統上把晶元性能都發揮到了極致
在 iPad Pro 上,《文明 6》(加滿了 DLC)在使用 iPad 解析度(10.2 英寸,2160x1620)下有時候會存在一點點卡頓的情況,隨著游戲進程的增加這種卡頓出現的概率會不斷上升,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之後開始比較明顯,在 8 個 AI 的情況下,文藝復興時一個平均一個回合需要 25 秒左右的 AI 思考時間(國王 AI)
在『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上,《文明 6》使用 Rosetta 在 4k 顯示器(3840x2160 60Hz)上運行,卡頓的情況在大後期(現代+)才會出現,文藝復興時 8 個 AI 的思考時間大概在 15 秒左右
從《文明 6》這種大型游戲上,可以看出『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比 iPad Pro 還是存在一定的性能優勢的,畢竟 iPad Pro 作為一個移動設備,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耗電和散熱問題。
在iPad Pro 上運行《文明6》的時候,雖然插著充電器,但除了整個機器不斷地發熱之外,電量上並感受不到多少充電器在工作的感覺,事實證明我的 iPad Pro 需要換代了……錯!事實證明蘋果的 CPU 在運行游戲滿負荷運行時電量消耗還是很大的。
這台『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相對於 iPad Pro 一個是加了風扇,有了一個更好的散熱環境,再一個是沒有電池,直接供電時不用考慮電池充電發熱導致的熱量增加,所以可以以更好的狀態全速運行。並且由於一些不知道為什麼的原因,『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本身的風扇並不會隨著 CPU 溫度增加而加速,CPU 也並不會因為溫度增加而降頻,這點優勢後面要是發售了 ARM 版的 mbp 不知道還會不會保留
總結一下,通過『非 Intel CPU 蘋果電腦設備』和 iPad Pro 的對比,蘋果的晶元在當前設備上沒有辦法發揮跑分那麼強大性能的因素,主要就是受制於熱量和電量,在拋棄了電池加上了風扇之後,晶元性能完全釋放的情況下,蘋果的 CPU 已經可以媲美桌面級晶元
⑩ 堪稱地表最強芯,蘋果A系晶元為什麼如此強悍
蘋果的a系列的晶元性能有多強,相信大家都清楚,因為蘋果的a11晶元就和驍龍845的跑分差不太多了,可能多核跑分上相同有優勢,但是單核跑分跑不過人家,現在蘋果12據說將搭載a14處理器,這裡面差了很大很大的空間。
蘋果的晶元這么強,顯然是人家不斷鑽研的結果,人家有足夠多的專業技術有完整的資本運作,再加上相應的政策引導肯定差不了,現在國產手機確實在不斷的進步,但是我們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我們想要和蘋果持平,或者說完全超越對方,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