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蟲為什麼會有翅膀顏色
① 竹節蟲的資料
網路中:
竹節蟲
有翅亞綱的1目。因身體修長而得名。有翅或無翅。體長大。前胸節短,中胸節和後胸節長,無翅種類尤其如此。有翅種類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多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幾乎所有的種類均具極佳的擬態,大部分種類身體細長,模擬植物枝條,少數種類身體寬扁,鮮綠色,模擬植物葉片,翅寬扁,脈序排成葉脈狀,腹部及脛節、腿節亦扁平擴張。此蟲常可營孤雌生殖,雄蟲常較少,未受精卵多發育為雌蟲。當受傷害時,稚蟲的足可以自行脫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竹節蟲植食性,可以危害植物,尤其在大洋洲有幾種竹節蟲往往大批發生,食害尤加利樹葉。中國亦有為害櫟類樹木,致成災害的報道。
圖:
http://ke..com/pic/5/1145881230233169.jpg
其他網頁:
竹節蟲是最善於偽裝,具有高超隱身術的昆蟲。當它爬在植物上時,能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裝扮成被模仿的植物,或枝或葉,惟妙惟肖,如不仔細端詳,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濕度、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使鳥類、晰踢、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而安然無恙。竹節蟲奇特的隱身生存行為,又比其他善擬態的昆蟲技高一籌。此項隱身術之桂冠當然亦為竹節蟲所擁有。 這樣一來,「雙料冠軍」的桂冠送給竹節蟲便是當之無愧的。
竹節蟲目昆蟲通稱為竹節蟲,體形較大或中等,一般體長體長3~30厘米,最大可達51厘米,為現生昆蟲中體長最大的種類。身體延長呈棒狀,看上去很像竹節(如竹節蟲)或闊葉狀,看上去很像竹葉(葉修)。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頭小,下口式。觸角長絲狀,多節,亦有短形的。口器為咀嚼式,復眼小;單眼為2一3個,或缺。
體形竹節狀者,前胸短小,中、後胸極長;葉狀者則中、後胸不特別伸長。前翅短,皮革質,鱗片狀,為覆翅,發達或有時退化或全缺,後翅膜質,寬大,臀域大,呈扇狀褶迭。溫帶種類常無翅,而熱帶種類前後翅常發達,也有退化或無翅者。雌雄異型,體形竹節狀者,雌蟲多短翅或無翅,雄蟲則反之;而體形如竹葉狀者卻相反,雌蟲覆翅發達,成葉片狀,後翅退化,雄蟲前翅退化,後翅發達。足細長,或扁寬,跗節5節,少數3或4節。
腹部細長或扁寬,10節,環節相似,第1節常與後胸癒合。產卵器不發達,尾須1節。
變態類型為漸變態,由卵孵化後,幼蟲與成蟲之形態和生活習性都差不多,只是幼蟲的翅發育不完全,生殖器官尚未成熟,每經脫皮後其翅和生殖器官逐漸發育生長,此類幼蟲稱若蟲。雌蟲產的卵散落在地上,卵包於堅實的囊內,形似種子。卵期長,溫帶種類常以卵越冬,經過1一2年才孵化,若蟲發育緩慢,完成1個世代常需1~1.5年,經3一6次脫皮,始變成蟲。亦有能行孤雌生殖者。
竹節蟲多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棲息於高山、密林和生境復雜的環境中,有典型的擬態和保護色,與其棲息環境相似,不易被敵害發現。其中竹節蟲極似樹木的細枝,而葉蟎極似樹木的葉片。平時生活於草叢或林木上,以葉為食。成蟲也能越冬,多不能或不善飛翔。
竹節蟲目已知有2總科、5科、2500多種,我國已知有100餘種。
② 竹節蟲(有翅亞綱竹節蟲目昆蟲)
竹節蟲,竹節鞭,屬直翅總目下的有翅亞綱,因身體修長而得名,有翅或無翅。體長而大,為中型或大型昆蟲,一般體長在6厘米至24厘米。最大的62.4厘米。[1](也是世界最大的昆蟲,發現在我國[1])前胸節短,中胸節和後胸節長,無翅種類尤其如此。當竹節蟲6足緊靠身體時,更像竹節,喜愛灌木和喬木的葉片。有翅種類的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分布中國湖北、雲南、貴州等省。
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此蟲常可營孤雌生殖,雄蟲常較少,未受精卵多發育為雌蟲。當受傷害時,若蟲的足可以自行脫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竹節蟲植食性。
竹節蟲簡稱「蟲脩」(合成一字,xiū)。如瘦蟲「蟲脩」、棉細頸桿「蟲脩」和東方葉「蟲脩」等。
③ 竹節蟲是如何善於偽裝的
在世界上有一種長得很像竹子枝的昆蟲,也有的長得很像竹葉或樹皮,這種昆蟲就是竹節蟲。它們有著纖細的腿和長長的觸須。
竹節蟲算得上著名的偽裝大師,當它棲息在樹枝或竹枝時,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難分辨。竹節蟲這種以假亂真的本領,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裝死也是竹節蟲的本領之一,在受到驚嚇時,它們會立即墜落在草叢中,以假死來逃避災難。
在白天,這些以細瘦狹長的身材為典型特徵的竹節蟲,憑借自身良好的偽裝安全地潛伏在棲息的林地、叢林或花園中。事實上,有些竹節蟲可能就潛伏在你家花園的樹木或草叢中長達數年之久而從未被你察覺。一到夜間,竹節蟲們憑著一雙如炬的亮眼變得異常活躍,它們在棲息地四周巡遊並伺機進食。許多竹節蟲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是一種醜陋而令人生厭,像一截枯樹枝般了無生氣的動物。恰恰相反,有些種類的竹節蟲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系列行為,包括一旦偽裝失靈被天敵發現便使用多刺的節肢進行頑強的自衛和抵抗,包括會分泌及噴射化學物質以擊退來犯之敵,等等。
大多數竹節蟲沒有翅膀。有翅膀的那些竹節蟲當中,有的翅膀色彩非常亮麗。當它受到侵犯飛起時,突然閃動的彩光會迷惑敵人。但這種彩光只是一閃而過,當竹葉蟲著地後收起翅膀時,它就突然消失了。這也是許多昆蟲逃跑時使用的一種方法,被稱為「閃色法」。
變色並不是變色龍的專利,竹節蟲的體色也可以隨著環境而改變。它體內的色素可以因光線、溫度、濕度不同而發生變化,由綠色、棕色變為其他顏色。當溫度與濕度下降時,它的體色變暗;溫度較高,空氣乾燥時,竹節蟲則變為灰白色。依靠這些巧妙的護身法寶,使得竹節蟲可以巧妙地躲過敵害的追擊。
竹節蟲偽裝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動時才會被發現。
竹節蟲產卵的方式很特別,一粒粒卵就像小手榴彈一樣被撒播在樹枝上。這些卵要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會孵化。有些雌竹節蟲不需要與雄蟲交配就能產卵,生下沒有父親的後代,幼小的竹節蟲也就沒有爸爸了。
竹節蟲產的卵很大,看上去像種子,有時甚至像是竹葉蟲吃的樹或灌木的種子。一隻北美洲竹節蟲產的卵如此之多,以至下卵的聲音淅淅瀝瀝,密如雨聲。
變色龍
變色龍又名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少數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南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是它們的天堂。變色龍通過變換體色來傳遞信息,和同伴溝通。與其他爬行類動物不同的是,變色龍能夠變換體色完全取決於皮膚表層內的色素細胞,變色龍皮膚有三層色素細胞,最深的一層是由載黑素細胞構成,其中細胞帶有的黑色素可與上一層細胞相互交融;中間層是由鳥嘌呤細胞構成,它主要調控暗藍色素;最外層細胞則主要是黃色素和紅色素。
④ 請問竹蟲是什麼可以吃嗎
盡管有良好的擬態偽裝,但竹節蟲的天敵諸如鳥類和獸類,仍能發現並吞食處於所有發育階段的竹節蟲,因此雌性竹節蟲的產卵量往往都很大,有些種類的雌性竹節蟲一次的產卵量能超過2000枚,是「廣種薄收」戰略的典型代表,因為自然界物種的競爭畢竟慘烈。
我們知道,竹節蟲目昆蟲是一種植物食性昆蟲,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擬態生物,經常模擬樹枝、竹節或是寬闊的葉片。竹節蟲不像它的近親直翅目昆蟲如蚱蜢、蟋蟀等,有一對強健而適合跳躍的後腿,因此它不是憑借出色的彈跳能力,而是仰仗惟妙惟肖的擬態來迷惑天敵,求得生存。
竹節蟲目昆蟲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共有2總科、5科、2700多個種類,其中兩種巨型竹節蟲最引人注目,這就是世界上身體最長的分別產於印尼婆羅洲(即加里曼丹島)及馬來西亞的巨型竹節蟲。由於統計的方式不一樣,兩種巨型竹節蟲難分伯仲,均堪稱世界第一:如果僅包括從頭到尾的長度,產於婆羅洲的巨大竹節蟲有 32.8厘米長,超過產於馬來西亞的巨型竹節蟲身長27.8厘米的紀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但如果統計的指標包括伸展的四肢長度在內的話,則後者超越前者,最大的紀錄為55.5厘米,前者為54.6厘米,兩者均超過半米!位列第三的,是產於馬拉維的一種巨型竹節蟲,其從頭至尾的長度為26.3厘米,相當於男子41碼鞋的長度——如果你不是在動畫片《昆蟲總動員》中而是在野外驟然遇見一隻這么大的昆蟲,應該是駭得夠嗆吧。
在白天,這些以細瘦狹長的身材為典型特徵的竹節蟲,憑借自身良好的偽裝安全地潛伏在棲息的林地、叢林或花園中。事實上,有些竹節蟲可能就潛伏在你家花園的樹木或草叢中長達數年之久而從未被你察覺。一到夜間,竹節蟲們憑著一雙如炬的亮眼變得異常活躍,它們在棲息地四周巡遊並伺機進食。許多竹節蟲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是一種醜陋而令人生厭,像一截枯樹枝般了無生氣的動物。恰恰相反,有些種類的竹節蟲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系列行為,包括一旦偽裝失靈被天敵發現便使用多刺的節肢進行頑強的自衛和抵抗,包括會分泌及噴射化學物質以擊退來犯之敵,等等。竹節蟲噴出的有毒氣霧的確切化學成分,目前科學家們尚不清楚,但有化學家曾形容說,假如吸入這種氣霧,其難受的感覺類同於吸入胡椒粉或辣椒粉。由於不少西方人喜歡將竹節蟲作為寵物養在家裡,因此專家告誡兒童及哮喘病患者不要接觸能噴射毒氣的竹節蟲。
另外,有許多種類的竹節蟲都會隨時准備斷足求生,假如負傷逃脫的竹節蟲尚未成年的話,這只斷足一般都會再長出來。還有相當一部分竹節蟲甚至長有翅膀,至少是其中一個性別(無論是雄性或雌性)長有翅膀。竹節蟲的翅膀通常色彩鮮艷且平時收斂於體內,一旦天敵進犯且形勢危殆時才突然展現出來,以給天敵一個意外震懾。
在缺少雄性配偶的情況下,許多種類的竹節蟲都能通過所謂「孤雌生殖」的方式(即卵子無須授精就能自行發育)順利繁衍後代——這顯然是在嚴酷的環境下進化出的特別方便有效的一種生存方式。
竹節蟲的卵在外觀上很像植物的種子,通常散落在地面,有些種類的竹節蟲的卵表面有瘤狀的突出,能吸引某些種類螞蟻的注意,結果螞蟻便成為了幫助它們擴散卵子的義工。有些竹節蟲則喜歡把卵子膠固著在樹枝上或散落在土塊、岩壁的縫隙中。
⑤ 竹節蟲的形態特徵
竹節蟲算得上著名的偽裝大師,當它棲息在樹枝或竹枝時,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難分辨。竹節蟲這種以假亂真的本領,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有些竹節蟲受驚後落在地上,還能裝死不動。
竹節蟲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它的生殖也很特別,一般交配後將卵單粒產在樹枝上,要經過一兩年幼蟲才能孵化。有些雌蟲不經交配也能產卵,生下無父的後代,這種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竹節蟲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剛孵出的幼蟲和成蟲很相似。它們常在夜間爬到樹上,經過幾次蛻皮後,逐漸長大為成蟲。成蟲的壽命很短,大約只有3—6個月。
竹節蟲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大約有20多種,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是森林的害蟲,有的種類還危害農作物。
竹節蟲在夜間活動,進食植物。白天,它們只是靜靜地呆著。由於它們看上非常像小樹枝,所以不會被敵人發現。大部分竹節蟲生活在東亞的熱帶森林裡。它們的體形各不相同,最大的長度可超過30.5厘米,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蟲。
大多數竹節蟲沒有翅膀。有翅膀的那些竹節蟲當中,有的翅膀色彩非常亮麗。當它受到侵犯飛起時,突然閃動的彩光會迷惑敵人。這種彩光只是一閃而過,當竹葉蟲著地,收起翅膀時,它就突然消失了。這被稱為」閃色法」,是許多昆蟲逃跑時使用的一種方法。
竹節蟲偽裝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動是地才會被發現。
竹節蟲產的卵很大,看上像種子,有時甚至像是竹葉蟲吃的樹或灌木的種子。一隻北美洲竹節蟲產的卵如此之多,以至下卵的聲音淅淅瀝瀝,密如雨聲。
⑥ 竹節蟲為什麼會有顏色這么鮮艷的翅膀
竹節蟲,學名 Gongy10pus adyposus Brunner,無脊椎動物,屬有翅亞綱,因身體修長而得名,有翅或無翅。體長而大,為中型或大型昆蟲,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260毫米。前胸節短,中胸節和後胸節長,無翅種類尤其如此。當竹節蟲6足緊靠身體時,更像竹節,喜愛灌木和喬木的葉片。有翅種類的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分布湖北、雲南、貴州等省。
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此蟲常可營孤雌生殖,雄蟲常較少,未受精卵多發育為雌蟲。當受傷害時,稚蟲的足可以自行脫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竹節蟲植食性。
⑦ 我發現竹節蟲會發光
7月13日星期六晴
地理學家魏格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們都在觀察中有所發現,我也想和他們一樣,觀察昆蟲的特點。
為了找到少見的昆蟲來觀察,我特地在公園轉了一大圈,卻什麼也沒找著。忽然,我發現一翠綠的「竹葉」,想把它摘回家當書簽,一碰,「竹葉」竟飛了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竹節蟲,我趕緊把它放在隨身攜帶的盒子里。
這只竹節蟲身體呈翠綠色,腦袋有瓜子殼那麼大,前胸很短,後胸和中胸長長地伸展出去,它還有一對罕見的`翅膀,又窄又長的薄翼上布滿一道道脈絡 ,密密麻麻 的形成網狀,彷彿兩片乾枯的樹葉。
我本想從小孔里給竹節蟲喂一點食物,可驚奇的發現裡面有「燈光」,昏暗的盒子里時暗時明,我趕緊把盒子打開,發現它那亮麗的翅膀,展開時像蝴蝶的翅膀一樣 燦爛奪目 ,所以才會有了這么 絢麗的光彩 ,原來這是它逃命時用的絕招,這種方法叫「閃色法」呢!
7月14日星期日晴
竹節蟲還是當之無愧的「偽裝大師」它們的「隱身術」連「日本忍者」看了,也要自愧不如。
當竹節蟲靜靜地俯卧在竹子上時,它能做出和植物形狀完全吻合的形態。無論是彎曲的細枝,還是修長的翠葉,都能 惟妙惟肖 地模仿出來。
我發現竹節蟲還有變色龍似的本領,它能把自己偽裝的天衣無縫,也許它的天敵經過的那個地方,它正在竹葉上偷笑呢!
這個能變色的本領讓我非常驚奇,其實,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⑧ 竹節蟲的形態特徵是怎樣的
竹節蟲的形狀很奇特,活像一小段竹枝,身體外形分成一節一節,呈綠色或褐色,它們生活在與竹子混雜在一起的灌木叢中,以樹葉為食?竹節蟲是世界上最長的昆蟲,一般長度為10~20厘米,最長的達33厘米?
這種行動並不迅速?繁殖力也不高的昆蟲,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它們怎麼能夠躲避各種敵害,從而代代相傳不被淘汰的呢?這與它們的形狀像椴竹枝有極大關系?在長有竹子的灌木叢中,有「一小段竹枝」掉在樹葉上,誰會去注意呢?若非定睛細看,是很難發現它們的?擬態這一特點保護了它們,使它們生存至今而不被淘汰?所以竹節蟲是說明生物進化和擬態的好材料?
⑨ 是什麼決定了竹節蟲的顏色
生物為適應環境一般會產生連續的形態變化,但還會出現不連續的性狀突變。據一項發表於《科學》的論文,科學家研究了7種竹節蟲(Timema),其中Timema chumas 能在多種顏色中變化,包括綠色、棕色、黃、紅或藍色等,而其他竹節蟲都是綠色或棕色。他們分析了這些竹節蟲的基因組,發現相比於T. chumash,其他竹節蟲存在約百萬鹼基對的缺失突變,也就是超突變(supermutation)。而這種大型突變和基因組結構重排,使得其他竹節蟲只具有單一的綠色或棕色。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生物在連續的演化過程中出現的巨大的性狀改變,並最終形成不同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