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古時候稱為什麼顏色
A. 求各種顏色的古稱!!!!!!!!!
各種顏色的古稱有粉紅的古稱:妃色、楊妃色、湘妃色、妃紅色;淡紫紅色的古稱:海棠紅;鮮紅色的古稱:櫻桃紅;淺藍紫色的古稱:雪青;大紅的古稱:絳色;淡黃色的古稱:鵝黃;足金顏色的古稱:赤金;翠綠色的古稱:青蔥;青黑色的古稱:黛色。具體介紹以下幾種顏色:
1、絳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即大紅色、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為傳統的中國紅。
2、鵝黃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指淡黃色,鵝嘴的顏色,高明度微偏紅黃色。像小鵝絨毛的顏色。
3、黛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青黑色。
(1)黃色古時候稱為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顏色的組成:
顏色是由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色料或顏料的三原色:黃、品紅、青)組成的,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即不同的顏色組成的。
1、綠色的組成:藍色+黃色。
2、橙色的組成:紅色+黃色。
3、紫色的組成:紅色+藍色。
4、棕色的組成:黑色+紅色。
5、粉色的組成:紅色+白色。
B. 古代是怎麼稱呼各種顏色的
1、櫻草色
櫻草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櫻草的顏色。櫻草花屬於報春花科,花瓣多花色,花心部分為黃色,因為含有綠色的成分,是一種偏冷的黃色,色彩感覺活潑單純。
2、天青
指深黑而微紅的顏色。 另指端硯名貴石品之一。
在端硯石中純潔而無瑕疵者叫天青,較為名貴而少見,僅見於水岩、和古塔岩的硯石中。
3、駝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一種比咔嘰色稍紅而微淡、比肉桂色黃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黃而暗的淺黃棕色。
和紅色、綠色等鮮艷的色彩一樣,駝色同樣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蒼茫的沙漠、堅韌的岩石。
4、翡翠色
翡翠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詞,代表物品是翡翠寶石,翡翠鳥羽毛。
5、松花色:
松花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淺黃色(帶點小綠,松樹花粉的顏色)。如松花般的嫩黃色。
6、松柏綠:
松柏綠: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松柏葉的綠。
7、玄色
漢代以前指青色或者藍綠色調的顏色,漢代以後指黑里帶微赤的顏色、黑色。
8、蟹殼青
蟹殼青,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河蟹殼的青色蟹甲青釉。此種釉色呈深青綠色,類螃蟹殼色,故而得名。
9、鴉青
鴉青:中國傳統色彩名詞,鴉羽的顏色。即黑而帶有紫綠光的顏色。
10、黛藍
黛藍: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深藍色。
C. 古代是怎麼稱呼各種顏色的
粉紅:即淺紅色。別稱:妃色楊妃色 湘妃色 妃紅色。
妃色妃紅色: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湘妃色,粉紅皆同義。
赭:赤紅如赭土的顏料,古人用以飾面。
赭色:紅色、赤紅色。
茶色:一種比栗色稍紅的棕橙色至淺棕色。
駝色:一種比咔嘰色稍紅而微淡、比肉桂色黃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黃而暗的淺黃棕色。
昏黃:形容天色、燈光等呈幽暗的黃色。
栗色:栗殼的顏色。即紫黑色。
(3)黃色古時候稱為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色彩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
很早就確立了色彩結構,以黃、青、赤、黑、白五色為正色,與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聯系,把中國人關於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多種觀念融入色彩中,形成獨樹一幟的中國色彩文化。
中國傳統色彩是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民俗風情,以及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反映,內涵豐富,應用范圍極其廣泛。中國的建築、服飾、繪畫、雕刻、瓷器、漆器、剪紙等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色彩的裝飾。
D.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其實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可以了解到古代人都是很有浪漫色彩的,甚至連顏色都會取個詩情畫意般的名字。不同的顏色名字與我們現代差異還是較大的,以下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1
在古代,黃顏色被稱為官黃,在當時黃顏色被受尊重,是尊貴的顏色。
黃顏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權的至高無上、代表著唯我獨尊,臣屬或百姓不可染指。
在先秦時期,黃顏色並不見得很高貴,比如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其龍袍是黑色。到汪孝隋唐年間的時候,黃色才被受到重視。
因為據古代陰陽五行之說,黃顏色代表著五行之中的土,而無行之中以「土為尊」,具有掌管天下,指揮四方的象徵,所以皇帝開始使用和推崇黃顏色。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就喜歡穿黃色袍子,到了他孫兒李治在位時,專門下詔,要求天下臣子和百姓都不許穿黃用黃。
在古代,黃色是被稱為尊貴的顏色
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此後這種思想又與儒家大一統思想揉合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一個處於「中央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邊的「四夷」,這樣「黃色」通過土就與「正統」、「尊崇」聯系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再加上古代又有「龍戰穗春於野,其血玄黃」的說法,意思是說:龍在打仗的時候,流的血是黃色的',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黃色與君主就發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這樣,黃色就象徵著君權神授,神聖不可侵犯。
黃顏色的各種顏色叫法如下:
金黃、姜黃、桔黃、深黃、淡黃、淺黃、明黃、嫩黃、鵝黃、焦黃、嬌黃、奶黃、深桔黃、淺桔黃、檸檬黃、玉米黃、橄欖黃、稻草黃、芥末黃、象牙黃、銘黃色、土黃色、麥稈色、古銅色、暗黃皮革色、亞麻黃等。
寓意
黃色代表的寓意是富貴、溫暖、光明、豐收和希望。在古代黃色象徵著權利,是高貴的顏色,只有皇帝和皇子才有資格穿黃色的衣服,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使用黃色布料的。黃色是三原色之一,其它兩個分別是紅色和藍色。黃色是由綠色和紅色混合而得來的,所以,紅光和綠光相互混合後,能產生黃光。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2
古代各顏色的別稱
歷史上對於各種顏色的稱呼與現在不同,都有哪些雅稱呢?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以這樣的問題也就有著很多種答案,筆者的說法也不會一定對,但是就這題給大家說說筆者自己的看法。
古人對於顏色的認知絕對不差於今天我們現代人對顏色的看法,但是比起今天所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這種說法外,古人對顏色的稱呼更像是一首詩。
比如說,關於梅花的顏色,古代人就稱作梅染,主要是用冬天的梅花天然染成的顏色。除了梅花的顏色之外,更讓古人高看一眼的就是梅花的氣節。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本身就是代表著淡雅素凈。
除了梅染外,還有一些荼白,就是像如荼一樣的白色。其實這個荼在古代就是一種菜,但是它花開之後就呈現了白色,比較清新,也比較自然。
除了白色,還有一種顏色叫做薄柿,像紅色又不全是紅色。薄柿這種顏色就是還沒有成熟的柿子的顏色,因為柿子是在秋天成熟的果實,所以這個顏色總給人一種秋天暖陽的感覺。
還有一種顏色叫竹月,這種顏色就像是在月光下面的竹子,說起竹子和月光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比較喜歡的意象,竹子不僅代表著清高,而月色又多了一些寂寥的顏色。整體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最後還有一個顏色叫做天水碧,這種顏色相傳就是李煜的一個妾發明的。當時在整個江南非常流行,顏色整體的感覺比較雋永,也比較蘇雅。很能代表江南女子的婉約的氣質。
古代各顏色的別稱?
1、「絳,大赤也。」本義是:「深紅色」
2、「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赤心木」,後用來指「硃色,大紅色」
3、「赤」本義是「火的顏猜陵耐色」,即紅色。
4、「丹」本義是「辰砂,硃砂」,後表示「紅色,赤色」。
5、「青」古代和現代都表示「藍色」
6、「蒼」的本義是「草色」,表示「深藍色」或「深綠色」
7、「碧」的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表示「淺藍色」或「淺綠色」
8、「藍」在上古漢語中只作為「蓼藍」的意思,是名詞,後來才具有「藍色」的意思。
9、綠 形聲字。本義是:「青中帶黃的顏色」後也用來表示「烏黑色 」
10、 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
11、 黃 象形字。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是:「蝗蟲。」後常指:「黃色」。
12、 褐 形聲字。從衣,曷聲。後表示「黃黑色」 ,
古代對黃顏色的叫法3
常識!史上最全顏色在古代的叫法。設計類必看!,需要技巧
鮮紅色在古代被叫做赤色。
暗紅色在古代被稱為胭脂。
硃砂是指黃色成分多於紅色的一種紅色。
花青是指藏青色,一般用於畫國畫中的葉子。
絳紫是說略帶一些紅色的紫色。
靛藍,是由一種名為靛藍的植物之中提取的藍色。
艾綠是指艾草一樣的綠色,也就是偏白一些的綠色。
秋香色簡單地說就是帶有一些黃色的綠色。
黛色,這是古代女子用來描眉化眼用的顏色,簡單說就是青黑色。
姜黃,這是一種中葯的名字,差不多就是偏白一些的黃色。
茶白-牙色-駝色-梨-黧-緇色-灰色-玄青-漆黑-黑
鵝黃-秋香色-琥珀-棕紅-棕黃-棕黑-褐色-秋色-竹青-棕綠-昏黃-枯黃
粉紅-嫣紅-海棠紅-棗紅-殷紅-胭脂-赤-緋紅-妃色-酡顏-銀紅-火紅-品紅-洋紅
縞-象牙白-精白-雪白-霜色-月白
橘紅-朱紅-炎-石榴紅-大紅-酡紅-丹-彤-橙色-黃櫨-赤金-鴨黃-絳紫-紫檀-栗色-檀-綰-赭-茶色-橘黃-杏紅-杏黃-姜黃-緗色-橙黃
藍-群青-靛藍-紺青-藏藍-寶藍-藏青
青色-松柏綠-青碧-碧色
石青-艾綠-青白-水綠-湖綠-蔚藍-碧藍-湖藍
蔚藍-碧藍-湖藍-藍-群青-靛青-靛藍-紺青-藏藍-寶藍-藏青-墨灰-藍灰色
烏黑-黛-黝-烏色-雪青-黛藍-鴉青-蒼色-蟹殼青
櫻草色-鴨卵色-柳黃-嫩綠-柳綠-蔥綠
油綠-綠色-綠沈-青蔥-蔥青-青翠-草綠-豆綠-松花色
魚肚白-水紅-藕色-紫醬-醬紫-丁香色-紫色-青蓮-紫棠-紫黛
E.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古代人的稱謂很多方面其實與我們現代都是有差別的,了解的人的就會發現其實古代人都很有浪漫色彩,就連顏色都會取個詩情畫意般的名字。以下黃顏色古代叫什麼。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1
在古代,黃顏色被稱為官黃,在當時黃顏色被受尊重,是尊貴的顏色。
黃顏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權的至高無上、代表著唯我獨尊,臣屬或百姓不可染指。
在先秦時期,黃顏色並不見得很高貴,比如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其龍袍是黑色。到隋唐年間的時候,黃色才被受到重視。
因為據古代陰陽五行之說,黃顏色代表著五行之中的土,而無行之中以「土為尊」,具有掌管天下,指揮四方的象徵,所以皇帝開始使用和推崇黃顏色。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就喜歡穿黃色袍子,到了他孫兒李治在位時,專門下詔,要求天下臣子和百姓都不許穿黃用黃。
在古代,黃色是被稱為尊貴的顏色
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此後這種思想又與儒家大一統思想揉合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一個處於「中央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邊的「四夷」,這樣「黃色」通過土就與「正統」、「尊崇」聯系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再加上古代又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說法,意思是說:龍在打仗的時候,流的血是黃色的,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黃色與君主就發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這樣,黃色就象徵著君權神授,神聖不可侵犯。
黃顏色的各種顏色叫法如下:
金黃、姜黃、桔黃、深黃、淡黃、淺黃、明黃、嫩黃、鵝黃、焦黃、嬌黃、奶黃、深桔黃、淺桔黃、檸檬黃、玉米黃、橄欖黃、稻草黃、芥末黃、象牙黃、銘黃色、土黃色、麥稈色、古銅色、暗黃皮革色、亞麻黃等。
寓意
黃色代表的寓意是富貴、溫暖、光明、豐收和希望。在古代黃色象徵著權利,是高貴的顏色,只有皇帝和皇子才有資格穿黃色的衣服,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使用黃色布料的。黃色是三原色之一,其它兩個分別是紅色和藍色。黃色是由綠色和紅色混合而得來的,所以,紅光和綠光相互混合後,能產生黃光。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2
古代顏色詩意的叫法
1、靛青:靛藍。藍草浸漚而成的液體,也指深藍色。
靛藍,有機染料深藍色,用蓼藍以及菘藍、木藍、馬藍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葉子發酵製成。
出自:宋應星《天工開物》凡藍五種、皆可為靛。
例句:美麗的靛青色和紫羅蘭色順時針均勻地旋轉打開。
2、絳:大紅色
出自:東漢·許慎《說文》絳,大赤也。顏色是絳就是紅色。
如:絳紫(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例句:纖細的雲朵暢游在絳色霞光里,就像魚兒遨遊在深海中。
3、紅褐色:赭石(礦物,土狀赤鐵礦,可做顏料)。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例句:兩點三點白鷗劃破了漸變為赭色的天空。
4、蒼:青色(包括藍和綠)、深青色,深綠色、灰白色。
如:蒼翠、蒼松、蒼天、蒼穹、蒼龍、蒼白。
例句:這是一個巨大的古宅,在蒼色的山岩的腳下。
5、碧:青綠色。
出自: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顏色是春草是綠色,春水泛起青綠色的波浪。
如:碧綠、金碧輝煌、碧空、碧玉。
例句:透過窗戶可見窗外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蓮。
(5)黃色古時候稱為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色彩是帶有中國傳統韻味的文化象徵,原始時代的人類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中創造了歷史性色彩最純粹的形式,中國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觀念。
幾千年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色彩觀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色彩觀始終貫穿於中華民族色彩審美意識之中,是中國人定義顏色的方式,更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顏色的背後,蘊藏著流傳了千年的東方審美和古老智慧。
以顏色為中華文明的觀察切口,將千百年來的建築、器物、服飾、繪畫等連為一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突出的文化瑰寶。
黃顏色古代叫什麼3
黃色,在我國古代那可是皇家專用的,但它還代表少兒不宜,為啥呢
黃色應該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喜歡的色彩之一了。因為,我們的皮膚就是黃色的,而我們的文明也起源於黃土漫漫的平原。但要說起黃色的寓意,你可能會聯想到它另外的兩個含義來。
一個是那些指代淫穢色情,少兒不宜的黃色刊物或者電影。另一個可能會聯想到古代皇室的那種金光閃閃的尊貴氣派。說起來,黃色還真是很有意思。既是高貴的皇家專用色,同時又代表色情行業。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黃色和中國古代文化的淵源。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皇帝推崇黃色這件事情。這還得從中國的五行說起。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鄒衍的,他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應該有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對應的品德。另外,因為五行還有各自對應的顏色,比如,金就對應白色,木對青色,水對黑,火就對紅,而土對應黃色。所以,一個國家有專屬的五行還不夠,該五行對應的那種顏色,帝王也會一並推崇。
像秦朝當時就奉行的是五行當中的水德,崇尚黑色。按照我們常說的五行相剋原則,土會克水,那麼推翻秦朝的漢朝就應該奉行土德,推崇黃色。但是,我們上面講紅色的時候說到,劉邦因為把自己包裝成「赤帝之子」,只能極力尊崇紅色,所以並沒有按照五行的路數來走。
但是劉邦不信奉的東西,別人就不一定了。等到漢武帝即位的時候,就正式承認漢朝就應該是土德,要崇尚黃色。但他並不是追隨五行相剋的原理,而是根據五行對應的東西南北方位,黃色位於中央。他認為,皇帝不就是一個國家的最中心么?所以,黃色就該是政治的象徵。於是,就把像龍袍這樣具有象徵意義的重大物件,都改成了黃色。所以,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穿上黃色龍袍的人。
後來的朝代也都基本上繼承了五行中央屬黃色的理念,進而推崇黃色。一直到明清時期,國家的中央集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黃色自然也就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尊貴地位,崇尚黃色的習俗也愈演愈烈。比如,只有皇帝們居住的紫禁城和城外的廟宇才能用黃色,其他的建築都不允許。唯一有例外的一次是在雍正時期,特別批准用來祭祀孔子的孔廟可以用黃色的琉璃瓦來鋪設屋頂,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這算是一個特許。
而且皇帝上朝的時候,也要穿黃色的龍袍,以示威嚴。另外,只要是皇家宗親,都可以在腰上系一個黃色的帶子,來表示自己的特殊身份。「黃帶子」也因此成了皇家直系子孫的別名。而至於一些功臣以及皇帝的侍衛,也都可以穿明黃色絲綢製作的褂子,俗稱黃馬褂。得到御賜的黃馬褂,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了,不僅如此,擁有黃馬褂還有一些特權,比如打官司時,身穿黃馬褂,就可以免卻皮肉之苦。
所以,皇帝對黃色的偏愛,可以說是滲透到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了。末代皇帝溥儀就曾回憶說:「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腦海里便浮起一層黃色:琉璃瓦頂是黃的,轎子是黃的,衣服鞋帽的里子、腰上系的帶子、吃飯喝茶的瓷製碗碟、包蓋飯鍋子的棉套、裹書的包袱皮、窗簾、馬韁,無一不是黃的。這種獨家佔有的所謂明黃色,從小把唯我獨尊的自我意識埋進了我的心底,給了我與眾不同的『天性』。」
好了,說完了黃色成為皇室的專屬色,我們接來下就說一說黃色為什麼會成為下流事物的代名詞。
一種說法是,可能與一本叫做《黃書》的書有關。傳說,東漢有一個道士張陵,他寫過一部名叫《黃書》的作品,裡面闡述了很多「房中術」,就是古代性科學。可能是為了增加些名人背書吧,這個張陵呢,就聲稱他書中寫的那些內容,都是遠古時期的那位軒轅黃帝創造出來的,這么一來,這個「黃」字便背了鍋,衍生出了色情這個含義。
不過,黃色代表色情,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受了西方的影響。當時極富盛名的英國劇作家王爾德,因為同性戀的罪名而遭到逮捕時,胳膊就夾著一本叫做《黃雜志》的雜志。
內容是一些憂傷的文藝青年寫的作品,雖然有點色情,但還遠遠稱不上淫穢。但後來有人爆料說,其實王爾德夾著的是法國作家比爾·路易的小說《愛神》。也是湊巧了,這本小說的封面也是黃色的。由於當時很多低級趣味的小說都用黃色紙張做封面,所以,黃色就跟色情產生了聯系。
F. 古代顏色尊貴順序
古代顏色尊貴順序是黃,紫,綠,青,藍,白
黃色代表皇家的顏色,是最高貴威嚴的。然而,被稱為皇帝專用色的黃色是從隋唐開始的。此後一直是皇帝的代表色,直到清朝末代皇帝。它象徵著太陽的顏色,皇帝是地球上的太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古代對顏色的雅稱
一、對紅色的稱呼:粉紅,即淺紅色,別稱:妃色、楊妃色、湘妃色;妃紅色;桃紅;海棠紅,即淡紫紅色、較桃紅色深一些,是非常嫵媚嬌艷的顏色。
二、對黃色的稱呼:姜黃色,緗色;橙色;茶色。
三、對褐深色的稱呼:深棕色稱棕黑;紅褐色稱棕紅;淺褐色稱棕黃;紅色、赤紅色稱為赭色。
四、對青色的稱呼:碧綠;鮮艷的青藍冊租色叫青碧;翡翠鳥羽毛的青綠色或者翡翠寶石的顏色稱為翡翠色;鴨卵青;深灰綠色為蟹殼青;鴉青。
古代顏色稱謂
妃: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湘妃色粉紅皆同義。
胭脂:
1,女子裝扮時用的胭脂的顏色。
2,國畫暗紅色顏料。
丹:也稱硃砂、鉛朱、硃色、丹色、比大紅活潑。
彤:赤色。
茜: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紅色。
赫:深紅,火紅。泛指赤色、火紅色。
嫣:鮮艷的紅色。
炎:引申為紅色。
赤:本義火的顏色,即紅色。
綰:絳色;淺絳色。
酡顏: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色。
橙:柑橘的黃色。
緗:淺黃色。
昏:形容天色、燈光等呈幽暗的黃色。
櫨:一種落葉灌木,花黃綠色,葉子秋天變成紅色。木材黃色可做染料。
秋:1,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古以秋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柳:像柳樹芽那樣的淺黃色。
沈:深綠。
碧:鮮艷的青綠色。
翠:1,翡翠鳥羽毛的青綠色。
2,翡翠寶石的顏色。
縹:綠色而微白。
艾:艾草的顏色。偏蒼白的綠色。
靛:也叫「藍靛」。用蓼藍葉泡水調和與石灰沉澱所得的藍色染料。呈深藍綠色。
藏:藍而近黑。
藏:藍里略透紅色。
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紺:純度州沒兆較低的深紫色。
蒼:即各種顏色摻入黑色後的顏色,如蒼翠、蒼黃、蒼青、蒼黑、蒼白。
縞:白色。
素:白色,無色。
霜:白霜的顏色。
瑩:晶瑩潔白。
玄:赤黑色,黑中帶紅的顏色,又泛指黑色。
緇:帛黑色。
黧:黑中帶黃的顏色。
黎:黑中帶黃似黎草色。
黝:本義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
顏色三要素
1.色調
是色彩的首要特徵,是區別各種不同色彩的最准確的標准。事實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顏色都有色相的屬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間色和復色來構成的。色相,色彩可呈現出來的質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無限豐富的,如紫紅、銀灰、橙黃等。色調即各類色彩的相貌稱謂。
2.明度
是眼睛對光源和物體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覺,主要是由光線強弱決定的一種視覺經驗。
明度不僅決定物體照明程度,而且決定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如果我們看到的光線來源於光源,那麼明度決定於光源的強度。如果我們看到的是來源於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那麼明度決定於照明的光源的強度和物體表面的反射系數。
3.飽和度
純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鮮艷度。從科學的角度看,一種顏色的鮮艷度取決於這一色相發射光的單一程度。人眼能辨別的有單色光特徵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鮮艷度。不同的色相不僅明度不同,純度察襲也不相同。此外化學試劑也有純度的劃分。
G.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早在千百年前,中國古人就已經把色彩透徹地研究了幾百遍,但是我們總認為從小到大學習的色彩,大多都來自西方的理論。以桐運下分享形容黃顏色的古語。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1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黃在古文里一般用作名詞。譯為:用赤碣色泥漿塗抹的醒目靶心。
黃者中也。——《禮記 郊特牲》
譯文:黃色是中間的顏色。
黃中之色也。——《左傳 昭公十二年》
譯文:中間的顏色,即為黃色。
黃為土色,位在中央。——《論衡 騐符》
譯文:黃色是土的顏色,位於中央。
字源解說
「寅」、「黃」在甲骨文中同源,後分化。黃,甲骨文是指事字,在「矢」的字形(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號,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來練習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用赤碣色的泥漿,在箭靶上塗抹出一圈赤碣色的靶心,使之醒目,便於瞄準。
有的甲骨文在表示靶心的圓圈指事符號內加一橫,寫成「日」,強調其為射箭者的准心所指。有的甲骨文為了與「寅」字相區別再加「口」(靶圈)。造字本義:名詞,古代箭靶上用赤碣色泥漿塗抹的'醒目靶陪輪賀心。
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誤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口」(靶圈)寫成不知所雲的「廿」,使字形復雜化。有的金文則誤將表示箭只的「矢」形寫成「火」形,導致「矢」形消失。篆文承續金文字形。
「黃」是古代箭靶的靶心,「廣」(廣)是古代射箭場。古人常以部落或聯盟首領的特長、或開創性的文明功績來敬稱他們的首領——最早推廣射箭習武的首領為「黃帝」。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2
黃在古文里怎麼說
黃 huáng
〈形〉
(1) (象形。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蝗蟲)
(2) 黃色 [yellow;sallow]
黃,地之色也。——《說文》
黃為土色,位在中央。——《論衡·騐符》
黃中之色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者中也。——《禮記·郊特牲》
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易·坤》
綠衣黃里。——《詩·邶風·綠衣》
綠衣黃裳。
千里黃雲白日曛。——唐· 高適《別董大》
地履其黃。——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得張黃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黃烘烘(形容金黃色);黃乾乾(形容很黃);黃騮(黃紅色的駿馬);黃蓋(帝王車上所用的黃色車蓋)
(4) 枯黃 [withered and yellow]。如:黃落(指草木的枯黃凋零);枯黃(凋零的草木);黃蘆(枯草的蘆葦);黃蕪(枯草);黃落(草木枯萎凋零);黃萎(枯黃衰萎);黃桑(葉子發黃的桑樹)
(5) 美好 [fine]。如:黃黃(形容美好);黃茂(豐美的穀物)
詞性變化
◎ 黃 huáng
〈動〉
(1) 垮掉,壞了事 [fall through]
薛蟠聽了蘆派這話,又怕鬧黃了 寶蟾之事,忙又趕來罵 秋菱。——《紅樓夢》
(2) 成熟 [ripen]。如:黃隴(莊稼成熟後的田壟);黃稼(成熟的稻麥)
◎ 黃 huáng
〈名〉
(1) 黃赤色的馬 [yellow horse]
有驕有皇,有驪有黃。——《詩·魯頌·駉》
路車乘黃。——《詩·秦風·渭陽》
(2) 金印 [golden seal]
懷銀黃,垂三組。——《漢書·酷吏傳·楊仆》
佩紫懷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3) 黃顏色的染料或顏料 [yellow dye]。如:酸性黃;鹼性黃;直接黃
(4) 黃河的簡稱 [Yellow River]。如: 治黃;黃泛區
(5) 黃帝的略稱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如:黃老(「黃帝」與「老子」的合稱);黃炎(「黃帝」與「炎帝」的合稱);黃唐(指「黃帝」和「唐堯」);黃神(指「黃帝」)
(6) 指色情的書刊、電影、錄像等 [porn;pornography]。如:掃黃
(7) 古國名 [Huang state],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
(8) 指酒 [wine]。如:黃公(賣酒之家);黃流(指美酒);黃封(泛指美酒);黃湯(酒的別名);黃嬌(酒的代稱)
(9) 指幼兒 [infant]。如:黃口孺子(年幼無知的孩子);黃口(指幼兒);黃吻(同黃口);黃頷(即黃口。指幼兒)
(10) 指老人 [old man]。如:黃者(指老人);黃耄(指老人);黃發(指老人);黃眉(黃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糞便 [excrement and urine]
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靈樞經》
(12) 牛黃 [bezoar]
牛有黃在膽。——宋· 蘇軾《格物粗談》
(13) 黃犬 [yellow hound]
左牽黃,右擎蒼。——宋·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14) 熱病 [fever]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熱黃。——唐· 李肇《唐國史補》
(15) 煙葉 [tobacco leaf;leaf tobacco]
茶黃互市,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形容黃顏色的古語3
古漢語中有哪些形容顏色的詞
1,黯 形聲字.從黑,音聲.本義是:「深黑色」.《說文》:「黯,深黑色也.」《廣雅》:「黯,黑也.」《史記·孔子世家》:「黯然而黑.」現在仍有「黯然」(黑暗的樣子)等詞語.常泛指黑色.
2,赫 會意字.從二赤.《說文》:「赫,火赤貌.」火赤.本義是「火燒的顏色」,泛指「赤色和火紅色」 .如《詩經·邶風·簡兮》:「赫如渥赭.」現在仍有「赫日(紅日),赫赤(深紅,火紅)」等詞語.
3,黛 形聲字.從黑,代聲.《說文》:「黱,畫眉也.從黑,朕聲.」「黱」也寫作「黛」.鍇本作畫眉墨.本義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後來泛指「青黑色 」,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現在仍有「黛黑」等詞語.
4,黑 會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囪」字,即煙囪;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燒出煙之盛.合起來表示煙火熏黑之意.《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本義是:「黑色」.《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後經常表示「黑色」.如「黑洞洞」「黑暗」等.
5,紅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工聲.《說文》:「紅,帛赤白色也.」本義是:「粉紅色.」段註:「按,此今人所謂粉紅、桃紅也.」《釋名·釋采帛》:「紅,絳也,白色似絳者也.」後來也表示各種紅的顏色.如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現在紅色使用極為普遍,結合其他表示紅色的詞語使用,如「緋紅」「絳紅」等.
6,緋 形聲字. 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非聲.本義是「(帛)紅色」.《說文新附》:「緋,帛赤色也.」後常表示「紅色,深紅色 」,如韓愈《送區弘南歸》:「佩服上色紫與緋.」現在有「緋紅」等詞語.
7,赤 會意字.甲骨文,從大(人)從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紅紅的.一說「大火」為赤.本義是「火的顏色」,即紅色.《說文》:「赤,南方色也.」《書·洪範·五行傳》:「赤者,火色也.」後指「紅色」,如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椒》:「色赤椒好.」
8,朱 指事字.小篆字形,從木,一在其中指出這種木是紅心的.《說文》:「朱,赤心木,松柏屬.」本義是:「赤心木」.後用來指「硃色,大紅色」 .如《韓非子·十過》:「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莊子·達生》:「紫衣而朱冠.」古代又稱「朱」為正色,如「朱門」「朱紅」等 .
9,丹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礦井形,里邊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表示那裡有丹砂.《說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本義是「辰砂,硃砂」.後表示「紅色,赤色」.《周禮·考工記》:「染羽以朱湛丹秫.」
10,藍 形聲字.從艸,監聲.本義是:「蓼藍」.《說文》:「藍,染青草也.」藍在上古漢語中並不表示顏色,一般都是表示染料「蓼藍」,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用來表示藍色的形容詞是「青」.「藍」表示顏色是後起義,指「暗藍色」.如杜甫《冬到金華山觀》:「上有蔚藍天.」現在仍有「藍天」「蔚藍」等詞語.
11,綠 形聲字.從糸(表示與線絲有關),錄聲.《說文》:「綠,帛青黃色也.」本義是:「青中帶黃的顏色」.如《楚辭·橘頌》:「綠葉素榮.」後也用來表示「烏黑色 」,如杜牧《阿房宮賦》「綠雲擾擾.」(綠雲:女子烏黑光亮的秀發).現在仍有「碧綠」「翠綠」「綠樹」等詞語.
12,白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從「白」的字多與光亮、白色有關.《說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古人還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本義是:「白顏色」.如《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
13,黃 象形字.金文象蝗蟲形.當是「蝗」的本字.本義是:「蝗蟲.」後常指:「黃色」.《說文》:「黃,地之色也.」《論衡·騐符》:「黃為土色,位在中央.」《易·坤》:「天玄而地黃,解得黃矢.」《詩·邶風·綠衣》:「綠衣黃里.」
14,褐 形聲字.從衣,曷聲.《說文》:「褐,編枲襪.」(枲:粗麻.)本義是:「用粗麻織成的襪子」.後表示「黃黑色」 ,如白居易《三適贈道友》:「褐綾袍厚暖.」現在仍有「褐煤,褐鐵礦」等詞語.
15,灰 會意字.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說文》:「灰,死火余燼也.」本義是:「火灰」.後指「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
16,絳(絳) 形聲字.從糸,夅聲.《說文》:「絳,大赤也.」本義是:「大紅色」,《廣雅》:「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纁:紅色)後表示「深紅色」.如《三國志·吳書·呂蒙傳》:「為兵作絳衣行縢.」(行縢:綁腿.)
17,紫 形聲字.從糸,此聲.《說文》:「紫,帛黑赤色也.」本義是「紫色」,也就是「藍和紅組成的顏色」.後常指「紫色」,如《論語·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現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帶紅的顏色)等詞語.
18,彤 會意字.從丹,從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裝飾.本義是:「彩色裝飾」.《說文》:「彤,丹飾也.」《荀子·大略》:「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來是動詞,後用作形容詞指「朱紅色」,如 《書·顧命》:「麻冕彤裳.」《詩·邶風·靜女》:「貽我彤管.」現在仍有「彤日」「彤雲」「紅彤彤」等詞語.
19,青 會意字.從生,從丹.金文字形上面是個「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變.「青」是漢字部首之一.《說文》:「青,東方色也.」本義是:「藍色」.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後也用來指「深綠色」,如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現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詞語.形容「黑色」的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聲字.從玉,從石,白聲.《說文》:「碧,石之青美者.」本義是「青綠色的玉石」.後表示「青綠色」,如《孔雀東南飛》:「綠碧青絲繩.」也表示「青白色,淺綠色 」,如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蓮葉無窮碧.」現在仍有「碧綠」「碧草」等詞語.
21,蒼(蒼) 形聲字.從艸,倉聲.《說文》:「蒼,草色也.」本義是「草色」.《廣雅》:「蒼,青也.」後引申為「深綠色」或「深藍色」 ,如《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耶?」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謝公行處蒼苔沒.」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H.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衡敏飢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咐返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拿凳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古代黃顏色的雅稱為官黃。即正黃色,亦借指正黃色的花。出自宋朝蘇軾《游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小詩》:一朵官黃微拂掠,鞓紅魏紫不須看;黃庭堅《出禮部試院三才元惠梅花三種皆妙絕戲答》:病夫中歲屏杯杓,百葉緗梅觸撥人。拂殺官黃春有思,滿城桃李不能春。
I. 古代是怎麼稱呼各種顏色的
1、銀紅,讀音是yínhóng ,解釋為中國傳統色彩名稱,指銀朱和粉紅色顏料配成的顏色 ,多用來形容有光澤的各種紅色,尤指有光澤淺紅。
2、赫赤:中國傳統色彩名稱,紅色中的一種,指深紅、火紅。泛指赤色、火紅色。
引證解釋深紅;火紅。
3、絳紫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暗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也形容女子性情的堅韌和倔強。
4、茶色
一解為中國傳統色彩名詞,一種比栗色稍紅的棕橙色至淺棕色;一解與茶葉有關。
5、橘黃
一般指橘黃色,代表著令人著迷和熱情,也指醫者閑休之時。比黃色略深如橘皮般的顏色。
6、秋香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淺橄欖色,由綠+黃調成,隨調配比例而顏色有所區別。秋香色是介於綠色和黃色之間的顏色,一種一般人看來既可以說是黃色又可以說是綠色的色彩。
《紅樓夢》第四十回:「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
J. 中國古代對顏色都是怎樣稱呼的
一、對紅色的稱呼
粉紅,即淺紅色。別稱:妃色、楊妃色、湘妃色、;妃紅色: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 、湘妃色與粉紅皆同義。
桃紅,桃花的顏色,比粉紅略鮮潤的顏色。海棠紅,淡紫紅色、較桃紅色深一些,是非常嫵媚嬌艷的顏色。
二、對黃色的稱呼
姜黃色:姜黃是中葯名。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又指人臉色不正,呈黃白色。緗色:淺黃色。
橙色:界於紅色和黃色之間的混合色。茶色:一種比栗色稍紅的棕橙色至淺棕色。
三、對褐深色的稱呼
棕黑:深棕色;棕紅:紅褐色。;棕黃:淺褐色。赭:赤紅如赭土的顏料,古人用以飾面
赭色:紅色、赤紅色。
四、對青色的稱呼
碧綠:鮮艷的青綠色;青碧:鮮艷的青藍色;翡翠色:翡翠鳥羽毛的青綠色或者翡翠寶石的顏色。
鴨卵青:淡青灰色,極淡的青綠色;蟹殼青:深灰綠色;鴉青:鴉羽的顏色。即黑而帶有紫綠光的顏色。
(10)黃色古時候稱為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色彩
鴨卵青:也稱鴨蛋青,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指淡青灰色,極淡的青綠色。
碧綠:詞語釋碧綠,漢語詞語,通常是指清澈、通透、呈綠色。也指翡翠的綠色之一。
古代色彩寓意
色彩可以指事物表面所呈現的顏色,也可以指一種思想傾向和某種情調,同時色彩表達著人們的信念、期望和對未來生活的預測。「色彩就是個性」、「色彩就是思想」。
傳統色彩是帶有中國傳統韻味的文化象徵,中國固有的包含建築、服飾、繪畫、雕刻、瓷器、漆器、剪紙等在內的傳統色彩藝術,使之了解傳統色彩知識,感受傳統色彩之美。
緋紅 (一種顏色):緋紅,中國傳統色彩名稱,紅色的一種,艷麗的深紅、鮮紅、通紅、深紅色 。緋紅色英文之語源是從梵語krmi-ja得來,「由蟲生產的紅色染料」的意思。
緋紅的文獻出處
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又寄百尺彩,緋紅相盛衰。」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聽了,臉就緋紅。」
在自然世界認為命名的動植物也多採用本身顏色命名。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