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光為什麼產生顏色

光為什麼產生顏色

發布時間: 2023-04-15 21:42:35

㈠ 為什麼有光才有色呢

我們之所以能看見周圍物體的顏色,是因為有光,光與色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光是色產生的原因,所以有光才有色。 雖然光有多種來源,如燈光、火光、月光等,但我們一般是將太陽光作標準的發光光源並以此為標准來解釋世界上一切光與色的物理現象。 早在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棱鏡將太陽光分離成色彩的光譜,即一條連續的標准色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這種試驗發現並明確了色枯春與光的關系。 色彩是由光產生的,那麼,光是什麼?現代科學證實,光是一毀嫌種電磁波形式存在的輻射能。通常,電磁波譜中波長在380nm-780nm之間的這段波譜,能引起人的視覺及色彩感覺,這段波長的電磁波叫做可見光(見圖1)。 正是這些不同波長的光作用於人們的視覺,才產生了各種不相同的色彩感覺,使人們得以從物理、化學等方面對色彩的產生找到理論依據。 從理論上講,世上物體並不存在色彩,色彩是光在物體上的反映。物體由於內部質的不同,受光線照射後,產生光的分解現象,一部分光線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或透射出來,成為我們可見的物體色彩。如我們看到一件紅色的沒余耐大衣,是因為它吸收了光的其它所有色彩,而僅僅反射了紅色(紅色波長的光)。 光的物理性決定了振幅和波長的兩個因素,而色彩的區別直接受這兩個因素的左右。

㈡ 光為什麼會表現出不同的顏色

在我們周圍,各種各樣的物質都具有一定的顏色,黃色的土壤,綠色的樹林,紅色的血液,藍色的海洋……不同顏色的各種物質,組成了這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不難想像,沒有顏色,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呆滯死板;沒有顏色,我們的生活也將會多麼枯燥無味!顏色,不僅裝飾了地球、宇宙;顏色,同時也給予我們人類無限生機,無窮快樂! 顏色不僅裝飾著整個世界,而且用途越來越廣泛。 人類—開始,就已注意對顏色的應用。例如,我國古代的漆畫、瓷器等.就是我們祖先巧妙運用色彩的很好例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常藉助顏色以區分各種物體。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們飲食也不再只局限於溫飽,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僅要好吃,還要好看,等等這些,顏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學中,還常根據物質顏色深淺來確定物質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學家常藉助於顏色進行組織研究;葯物學家則利用顏色鑒別葯物,一種被稱為高溫塗料的構料可以 通過受熱後發生顏色變化來指示物質表面的溫度,彩色電影,彩色電視,彩色攝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顏色的廣闊舞台。顏色與人關系這么密切,可是,面對這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顏色的物質,如果有誰問:物質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物質的顏色是怎樣產生的?物質的顏色與某結構有何關系?這些卻都不容易解釋。 顏色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質還需要許多方面的知識。顏色是由人的視覺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況下,物質的顏色才能為肉眼所見,如果在沒有光線的密閉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裡,物體的顏色是看不見的。 所以,顏色與光是密不可分的,顏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光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也不會陌生,但認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 隨著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光是一種可以引起視覺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電磁波,既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個電磁波譜中,波長范圍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視覺稱為光(可見光),一般來說,可見光波長范圍大約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長不同,就會引起不同的視覺,即感覺到不同的顏色。只有一種波長的光稱為單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長的單色光組成的光稱為復合光。 ?? 日常見的白光就是一種由多種波長的光混合而成。每種顏色 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長范圍,可見光中,紅光波長最大,范圍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圍400 430nm。不同波長的光能量不同,波長越大,能量越小。 另外,將兩種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這兩種顏色就稱為互補色。如藍光和黃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藍色的補色為黃色。互補色可用一個顏色環表示,環上任何一個顏色的互補色即為該扇形對頂的另一扇形所對應的顏色。 兩種或多種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種色光。如左面顏環上任何一種色光都可用其相鄰兩側的兩種單色光混合而製得出來。典型的是黃光可由紅光和綠光合成。這一種現象被利用在彩色電視屏幕上,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屏幕上黃色畫面是由數百個緊密相間的紅色和綠色斑點組成。當觀眾接受了從熒光屏上發射出的紅光和綠光後,在眼睛中混合,兩種有色光疊加,產生了黃色的感覺。事實上,彩電中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種基本顏色混合而成。 自然界很少有純的單色光,我們周圍接觸到的大多數顏色大多是通過減色混合過程產生的。我們已經知道,一對互為補色的光混合後給人白色感覺。反過來,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種補色,則可以觀察到另一種補色,例如日光(白光),如果讓它通過一個濾色片,除去藍綠光,眼睛觀察到的將是紅光。這種從白光中除去部分色光,得到另一種色光的過程即為減色混合o 物質之所以呈現出某種顏色,一般是由於物質有選擇地吸收了白光中的某種波長的光,從而呈現出與之互補的那種光的顏色。例如硫酸銅因吸收白光中的黃光而呈現藍色,高錳酸鉀因吸收白光中的綠光而呈現紫色。如果白光照到物體上無任何色光被吸收,我們看其為白色,反之,如果入射光全被吸收,則物質為黑色。 物質呈現不同顏色是由於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反射程度不同。那物質為什麼又能選擇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長的光呢?這主要就與組成該物質的分子、離子的內部結構有關系。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有許多能量不同但有個確定值的狀態,電子可以從一種狀態跳到另一種狀態,在跳躍的過程中 同時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或者釋放出一定的能量。這一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提供(吸收)或輻射出來(放出)。 不僅原子,物質的分子或離子也有這種類似的確定的能量狀態,分子中電子可在不同狀態間躍遷,引起對光的吸收或輻射。物質吸收光後主要就是發生這種躍遷。 由於各種物質分子的能量狀態不同,因而對可見光中不同波長的光吸收便不同,這種差異,便直接決定著物質的顏色。 簡單地說,物質之所以能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就是因為物質在光源(太陽光或其他燈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中電子選擇性吸收一定波長的光從低能量躍遷到高能量狀態,或者由某一高能量狀態躍迂迴低能量狀態,並發射出特定波長的光,從而顯示其特有的顏色。 ??? 為什麼光要選擇性吸收子主要是一個能量匹配的問題,因為物質分子或原子中電子能量狀態的能量是個確定值,因此在兩個不同狀態發生躍遷,需要的能量值就是兩個狀態能量值的差值(設E1,E2分別代表不同狀態能量),另一方面,一定波長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E hc/ r ,E為光能量,C為光速,r為光波長,h為常數),要發生躍遷,就必符合E=IE1一E21=hc/r條件,由於特定物質E1、E2值固定,因此r也只能是某個值。當然由於能量狀態復雜性,事實上選擇性吸收或放出的光波長並不只是單個數值,而有一個狹窄的范圍。 事實上,顏色的產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除了主要取決於分子或離子的電子層結構外,還與其他多種因素如物質聚集狀態、溫度等都有關系,這些都有待我們去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資料:http://www.jmyz.cn/yjxxx/2005/139/

㈢ 光與色產生的原理是什麼

1、光

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後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態到達穩定態,電子就不動了。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並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2、色

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顏色具有三個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顏色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可以用三度空間的顏色立體來說明。

(3)光為什麼產生顏色擴展閱讀

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還有影子的形成都證明了這一事實。

撇開光的波動本性,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及物體成像規律的學科,稱為幾何光學。在幾何光學中,以一條有箭頭的幾何線代表光的傳播方向,叫做光線。

幾何光學把物體看作無數物點的組合(在近似情況下,也可用物點表示物體),由物點發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遞方向。幾何光學中光的傳播規律有三:

1、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已如上述。大地測量也是以此為依據的。

2、光的獨立傳播規律。兩束光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互不幹擾,仍按各自途徑繼續傳播,當兩束光會聚同一點時,在該點上的光能量是簡單相加的。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傳播途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折射定律。

㈣ 光源發出的光為什麼會有顏色

光有顏色,是因為它們所傳波的波長不一樣而造成的賀梁,每一種光源在發光時都會發喊拍鎮出不同的波長,所以發鄭粗出光的顏色就不樣了.

㈤ 光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色的感覺有色調、亮度輪扒耐、色彩度(飽和度)三種性質,正常人色覺光譜的范圍由400nm紫色到約760nm的紅色,其間大約可以區別出16個色相.人眼視網膜錐體感光細胞內有三種不同的感光色素,它們分別對570nm的紅光、445nm的藍光和535nm的綠光吸收率最高,紅、綠、藍三種光混合比例不同,就可形成臘春不同的顏色,從而產生各種色覺此悶.紅、綠、藍三種顏色稱為三原色,彩色電視機就是根據這一理論研製成的.
換句話說就是人眼對可見光很敏感,對不同波長光有不同感覺,大腦把不同的感覺解釋成不同的顏色.光顏色實質是光波長

㈥ 光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

光是一種電磁波,白光色散後形成7種不同顏色光,由於這7種電磁波振動頻率不同而分散成7束,人眼的視覺神經(可能有交感神經系統的復雜作用,生物我不是很了解)對不同頻率有不同感受作用,從而在大腦皮層形成對不同顏色的感知

㈦ 光的顏色由什麼決定

光的並圓顏色由波長決定,當介質不變時,也可以認為是由頻率決定。因為對於描述光的性質來說,頻率和波長是一樣的。光速=光的頻率×光的波長,而光速是一個常數,所以光的波長和光的頻率是一一對應的。
同種光在不同的介質中波長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光在不同的介質中會有不同的光速。顏色是通過絕型塌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光進入了不同的介質,不能被我們的大腦所感知,所以也就沒有顏色,而我們的眼睛只能呆在空租隱氣中,所以只有在空氣中的光才有顏色的概念。

㈧ 光為什麼有顏色

光是電磁波,人眼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感覺不同,有感覺的叫可見光,沒感覺的叫不可見光,感覺發紅的叫紅光,感覺發藍的就叫藍光,人不同感覺不同,但是你拿一個紅光告訴小孩子,這就是紅色,那孩子就會記住,這種感覺叫紅色!

㈨ 光為什麼會有色彩色彩都代表著什麼成分

可見光可分解為七色光,七色光即物體的顏色是由於其反射光線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體是紅色的那麼這個物體就反射紅光,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見光由七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它們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光)。
不同顏色的光的其『成分』都是電磁波。
光的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讓眼睛產生「視覺」,然後你的大腦就會對這些視覺刺激產生反映並告訴所謂的「顏色」到底是「紅色」還是「綠色」,通常情況下(不是色盲或色弱等情況)讓你的大腦產生「紅色」刺激的光波長大概是620~760nm,而讓你的大腦產生「綠色」的光波長大概是520~560nm。

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
可見光顏色對應的波長:

顏色 波長范圍
紅 770~622nm
橙 622~597nm
黃 597~577nm
綠 577~492nm
藍、靛 492~455nm
紫 455~350nm

熱點內容
為什麼茶涼了顏色深還苦 發布:2025-05-15 20:52:34 瀏覽:188
為什麼血液的顏色很重 發布:2025-05-15 20:49:19 瀏覽:751
煮的小米粥為什麼有生米的感覺 發布:2025-05-15 20:47:18 瀏覽:10
為什麼耳機帶耳朵時間長了耳朵疼 發布:2025-05-15 20:44:00 瀏覽:643
登錄共享文件夾為什麼是來賓 發布:2025-05-15 20:43:58 瀏覽:35
超過5千年時間為什麼叫大約時間 發布:2025-05-15 20:43:49 瀏覽:137
為什麼軟體沒有後台運行 發布:2025-05-15 20:43:09 瀏覽:613
為什麼運動後眼睛有血絲 發布:2025-05-15 20:42:59 瀏覽:385
孩子嘴角為什麼有一道青筋 發布:2025-05-15 20:35:27 瀏覽:535
為什麼找不到地鐵模式 發布:2025-05-15 20:35:26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