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有兩種顏色的道袍

為什麼有兩種顏色的道袍

發布時間: 2022-05-15 11:18:00

① 宋朝的道服是怎樣的,有什麼顏色

道士的服裝主要有道冠、道巾、黃道袍等。

道冠,通常用金屬或木材製成,其色尚黃,故稱黃冠。冠以束發,同一般人戴者相似,如黃冠、金冠、芙蓉冠、五嶽靈形圖冠、二儀冠等。後人常以黃冠代指道士,

道巾有九種:混元巾、九梁巾、純陽巾、太極巾、荷葉巾、靠山巾、方山巾、唐巾、一字巾。

道士常服為黃道袍,也叫大小衫,大多交領斜襟。多穿草鞋。宋代道士保持著古代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這種外衣和內衣,大致同一般人相似,如道教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即系青結巾,穿黃道服,皂絛,草履,手持椶笠的裝束,是同普通人們所穿者差不多的。道士服飾的另一個特點即頭上所戴的冠、巾,不同於僧侶們源由天竺的佛教的服飾,而道服是源出於本土的服飾,所以《學齋占畢》載:「然冠、履兩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竊其所以,堅執不變,凡閑居則以巾覆冠,及謁見士大夫並行科升章則簪冠而徹巾穿舄,是三代之制,尚於羽士見之。」也就是說宋時道士還保持著古人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戴巾也是道家的首服,巾即是指如純陽紫陽巾、幅巾、混元巾又名玄巾等,有邊緣,垂帶。

法衣是道教法師舉行儀式、戒期、齋壇時穿的衣著。僧道也穿直裰,又稱直掇、直身、以素布製成,對襟大袖,衣緣四周鑲有黑邊。道家的法服服色有褐、青和緋。

② 道袍顏色的七大等級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道袍有兩種含義:
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後在清初「剃發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點是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有暗擺,為漢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之一。

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2)為什麼有兩種顏色的道袍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③ 道教白衣和藍衣的區別

早期道教服飾,並無嚴整規范,自南朝陸修靜之後,開始形成制度。《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四說:「修靜立道士衣服之號,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絕靈幡,於此著矣,」說明道教服飾自陸修靜起有了定製。《太平御覽》卷六十五引《傳授經》說:陸先生「對上下接,謂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披,即披肩,又作「帔」。褐,《玉篇》作「袍」解。此後,道教服飾便逐漸定型。

《三洞法服科戒文》規定:「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或四面兩葉,褐用三丈六尺,身長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長二尺四寸,袖領帶,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條,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紗三十六尺,長短如洞玄法,以青為里,袖領帶,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條,里一十四條,合三十九條,飛青華裙,蓮花寶冠,或四面三葉,謂之元始冠,女子褐用二丈四尺,長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條,兩袖十六條,合三十九條,作青紗之裙,戴飛雲鳳炁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雲霞,山水袖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板,師子文履,謂之法服。」將道士服飾分為初入道門、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講法師七種品第,並以不同的巾、冠、褐、裙、帔等加以區別。


大體與清代同,其名目如《清規玄妙》所載。平時,「道士一般著白布襪、雲履或青鞋。」

④ 道教為什麼偏愛黃色、青色、紫色

道教是一個非常喜歡黃色的宗教,道士古代又叫黃冠,早期道教形成教團組織後喊的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那時農民起義的道教徒頭上也都綁著黃巾,在道教修煉中更有不少帶黃的名詞,為什麼道教這么喜歡黃色了?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簡而言之道教喜歡黃色是因為炎黃子孫的繼承,為道教對健康和傳統的繼承,道教喜歡青色象徵了道教貼近世人卻又閑雲野鶴的一面,道教崇尚的紫色是老君爺和世俗富貴的象徵。

⑤ 道教的道袍的顏色有等級之分嗎

法衣有講究,平時的道袍沒有區分。 法衣是在法會時候傳的彩色道袍。

⑥ 道袍顏色的講究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6)為什麼有兩種顏色的道袍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⑦ 道教衣服的不同顏色各代表什麼

教服飾

道服 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
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法服有戒衣、法衣、花衣等。戒衣袖寬二尺四寸,長短隨身,黃色,受戒時用;法衣是道教做
齋醮法事時,方丈、高功、經師等職司所穿戴的;對襟,長及踝處,無袖披,長短隨身,根據職司的不同,所綉圖案或顏色也不同;花衣,是持誦經典的高功、經
師做日常功課時所穿戴的服裝,素凈不綉花,只是衣與襟、領有顏色間配。??
道巾 道士所戴帽子的總稱。有九種: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道冠 道士所戴的「冠子」。通常有五種: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
鞋襪 鞋有青布雙臉鞋、青布圓口鞋和青白相間的「十方鞋」等。襪多為白布高筒襪,褲管裝在襪筒內,不能敞著褲管。

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
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
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師在齋醮儀式中所穿服飾的名稱。道教法服源於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服飾規定,又與道教教義思想和服飾的時代流變有關。
道士諸巾
混元巾:象徵混元一炁。是以黑繒糊制而成,硬沿圓帽。頂之正中留有一圓孔,以露發髻,現全真道士多戴此帽。
莊子巾:象徵如莊子一樣,無拘無束,超凡脫俗。亦稱沖和巾,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徵品性端正。
老年道士多戴莊子巾。
純陽巾:明朝《三才圖會》稱:「純陽巾,又名樂天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
九梁巾:類似純陽巾。前頂平斜如尾面,排有九疊,九縫。道教奉九為極陽之數,一切修行最終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徵道徒們對大道的嚮往。
浩然巾:清代道士閔一得在《清規玄妙》中說:「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中有雪巾的記載:「以玄色紵絲為之,以天鵝皮為里,
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可見浩然巾即是雪巾。此巾象徵道士的浩然正氣。
逍遙巾:亦稱荷葉巾,全真年輕道士多戴此巾。用塊大方巾將挽好的頭發包紮起來,留有兩角虛於後背。走路時隨風飄動,顯示出道士逍遙自在。
三教巾:應該是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思想時所縫制。體現了道教的包融性,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道士受了中極戒就可以戴此巾。
一字巾:舊稱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帶,端頭用優質木雕成太極八卦扣相互銜接。平時為了固定頭邊沿的短發所戴。該巾扣上為「混元圈」,散開為「一」,正
體現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教義思想。
太陽巾:形如現代的太陽帽,主要是遮擋夏日陽光。不同的是,太陽巾是用藍布做成。因全真道士挽發後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間隆起的部分為三角形。
此巾在湖北使用者較多。
道士諸冠
黃冠: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三台冠,受過中極戒者可戴;五嶽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必須受過天仙戒者方可戴;五老冠,蓮瓣形,中綉五老像,
晚間做超度法事時,高功所戴;元始冠,是洞真法師、太洞法量和三洞講法師所戴;芙蓉冠,大羅金仙所戴。
道士諸衣
法衣:道教科儀中高功法師各種穿著的統稱。懺衣,道士在科儀中念經拜懺時所穿的一種法衣;絳衣,在大型齋醮法會中,高功法師所穿的一種法衣,穿時里襯
海青,其制兩袖寬大垂地,雙臂展開時,兩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兩袖和衣身均綉有金絲龍紋;海青,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簡單製作而成寬袖道袍。現今為了
穿著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對襟和斜襟兩種道衣,多數以棉綢製做。
道人鞋襪
道人平時穿雙臉鞋或十方鞋,用青布製做,鞋邊沿剪有孔,再用白布將孔縫上或不縫,多為夏天穿。用高筒白襪套住褲管繫上,以便進入殿堂避免體垢落地。

⑧ 道袍的顏色和等級分別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⑨ 道袍顏色的七大等級是什麼

道袍顏色的七大等級如下: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

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

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

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

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

黑色:斗部著。

白色:冥司著。

道袍含義

一種源自國內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後在清初「剃發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點是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有暗擺,為漢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之一。

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熱點內容
南寧萬匯華府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4-05-02 09:53:20 瀏覽:220
手機輸入簡體字為什麼顯示繁體 發布:2024-05-02 09:42:47 瀏覽:792
為什麼熏香時眼睛酸 發布:2024-05-02 09:15:39 瀏覽:162
為什麼創建了文件看不到後綴 發布:2024-05-02 09:11:16 瀏覽:976
小米洗衣機為什麼水很少 發布:2024-05-02 09:08:15 瀏覽:139
兩種縫合的邊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4-05-02 08:57:24 瀏覽:758
為什麼電腦的乙太網老斷 發布:2024-05-02 07:47:24 瀏覽:445
微信字體為什麼很奇怪 發布:2024-05-02 07:42:27 瀏覽:580
為什麼生完孩子後腰會變硬 發布:2024-05-02 07:08:09 瀏覽:955
查克拉為什麼戰斗時間長 發布:2024-05-02 07:06:04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