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細胞培養胰酶為什麼顏色變黃

細胞培養胰酶為什麼顏色變黃

發布時間: 2022-05-31 13:43:49

⑴ 胰酶在細胞培養中的作用

胰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細胞間的蛋白質,使被培養的細胞彼此分開,與培養也充分接觸,有利於培養。

⑵ 胰蛋白酶是什麼顏色

和胰酶的顏色沒關系,因為配試劑是用培養液,其中含有的指示劑有顏色,指示溶液的酸鹼度

⑶ 膠原酶和胰酶在細胞原代培養中的區別

  1. 酶的濃度 胰蛋白酶一般採用的濃度為 0.1%-0.25%(活力 1:200 或 1:250),但遇到難消化的組織時,濃度可適當提高,消化時間適當延長。濃度高對細胞有毒性,而較低濃度的胰蛋白酶在培養液中可促進細胞的增殖,若培養液中加入血清,其少量胰蛋白酶可被血清中抗胰蛋白酶因子所清除。

  2. 溫度 一般認為胰蛋白酶在 56℃時活性最強,但由於對細胞有損害而不能被採用,常使用的溫度為 37℃,通常在 37℃進行消化比室溫作用快。

  3. pH pH8~pH9 是胰蛋白酶活力適宜范圍,但隨鹼性的增加其活力也隨之減少,活性強分散快,細胞也容易被消化下來,消化分離細胞時 PH 只能選用 7.6~8.0 之間,否則對細胞有損傷。

  4. 無機鹽離子 若用含有鈣和鎂的鹽類溶液來配製胰蛋白酶時,可以發生抑制胰蛋白的消化作用。因此,在配製時應採用無鈣鎂離子的 PBS 配製。

  5. 消化時間 如果細胞消化時間過長,可以損害細胞的呼吸酶,從而影響細胞的代謝,一般消化時間為 20 分鍾為宜,冷消化時使用低濃度消化液,於 4℃過夜也可。

分離方法如下:

①過夜冷消化 將取得的組織用 Hanks 液洗三次,剪成碎塊大小為 4 毫米左右,用 Hanks 液洗 2~3 次以除去血球和脂肪組織,再加入 0.25% 的胰蛋白酶,搖勻後放 4℃過夜,次日再用 Hanks 液洗滌,棄去上清,共洗 2~3 次,然後,加入少量營養液吹打分散,細胞計數,按適當的濃度分瓶培養。

②多次提取消化法 多次提取消化法有以下三種:

熱消化多次提取 -- 將剪碎的細胞塊加入 0.25% 胰蛋白酶 37℃水浴中消化 15~20 分鍾,然後經洗滌後用營養液分散製成細胞懸液,按合適的濃度分瓶培養,然後將留下的未徹底消化的組織按上述方法操作,再消化提取細胞。

冷消化多次提取 -- 方法同上,只是消化溫度為 4℃。

先熱消化後冷消化 -- 將組織塊先用胰蛋白酶於 37℃下消化 20 分鍾經洗滌後用營養液分散,製成懸液,剩餘未消化的小組織塊經洗滌後用胰酶於 4℃下過夜,次日再提取細胞,分散成懸液,分瓶培養。

膠原酶(Collagenase)消化法

膠原酶是一種從細菌中提取出來的酶,對膠原有很強的消化作用。適於消化纖維性組織、上皮組織以及癌組織,它對細胞間質有較好的消化作用,對細胞本身影響不大,可使細胞與膠原成分脫離而不受傷害。該酶分離效果好,即使有鈣、鎂離子存在仍有活性,故可用 PBS 和含血清的培養液配製,即操作簡便又可提高細胞成活率,最終濃度 200u/mL 或 0.1~0.3mg/mL. 此酶消化作用緩和,無需機械振盪,但膠原酶價格較高,大量使用將增加實驗成本。

經過膠原酶消化後的上皮組織,由於上皮細胞對酶有耐受性,可能有一些上皮細胞團塊尚未被完全消化開。成小團塊的上皮細胞比分散的單個上皮細胞更易生長,因此不必要再進一步消化處理。

非酶消化法(EDTA 消化法)

EDTA 是一種非酶消化物,又稱螯合劑或 Versene, 全名為乙烯二胺四乙酸。常用不含鈣、鎂離子的 PBS 配成 0.02% 的工作液,對一些組織,尤其是上皮組織分散效果好,該化學物質能與細胞上的鈣、鎂離子結合形成螯合物,利用結合後的機械力使細胞變圓而分散細胞或使貼壁細胞從瓶壁上脫離,缺點是細胞易裂解或貼壁細胞從瓶壁上脫離時呈片狀,有團塊,常不單獨使用,但可與胰蛋白酶混合使用(1:1 或 2:1),不僅利於細胞脫壁又利於細胞分散,可降低胰酶的用量和毒性作用。

消化分離法的操作步驟:

(1)剪切 把組織塊剪碎,呈 1~5mm3大小的組織塊。

(2) 加液漂洗 將碎組織塊在平皿(或三角燒瓶)中用無鈣鎂 PBS 洗 2-3 次(採用傾斜,自然沉降法)。

(3)消化 加入消化液(胰蛋白酶或膠原酶或 EDTA)於 37℃水浴中作用適當時間(中間可輕搖 1~2 次),若組織塊膨鬆呈絮狀可終止,若變化不大可更換一次消化液,繼續消化直至膨鬆絮狀為止。胰蛋白酶消化時間不宜過長。

(4)棄去消化液 採用傾斜自然沉降或低速離心法盡量棄去消化液。

(5)漂洗 將含有鈣、鎂離子的培養基沿瓶壁緩緩加入,中止消化反應,採用漂洗法洗 2-3 次後,加入完全培養基。

(6)機械分散 採用吸管吹打或振盪法,使細胞充分散開後用紗網或 3~4 層無菌紗布過濾後分瓶培養,若要求不高可採用傾斜自然沉降 5~10 分鍾,吸上層細胞懸液進行分瓶培養。

注意事項如下:

(1)組織塊必須漂洗 2-3 次以除去組織中的鈣、鎂離子和血清對胰蛋白酶和 EDTA 的抑製作用。

(2)胰蛋白濃度不宜過高,作用時間不能太長,以避免毒性作用。

(3)消化後組織不僅要盡量棄去消化液,以避免毒性產生,而且動作要輕,以避免膨鬆的細胞隨漂洗而丟失。

原代細胞的培養方法

原代細胞的培養也叫初代培養 是從供體取得組織細胞在體外進行的首次培養,是建立細胞系的第一步,是一項基本技術。原代細胞因剛從組織中分離開,生物學特性未發生很大變化,仍保留原來的遺傳特性,也最接近和反映體內生長特性,適宜用於葯物敏感性試驗、細胞分化等實驗研究。

原代細胞往往有多種細胞組成,比較混雜,即使從形態上為同一類型(上皮樣或成纖維樣),但細胞間仍有很大差異。如果供體不同,即使組織類型、部位相同,個體差異也照樣存在,原代細胞生物特性尚不穩定,如需做較為嚴格的對比性實驗研究,還需進行短期傳代培養。

1、組織塊培養法

組織塊培養是常用、簡便易行和成功率較高的原代培養方法,也是早期採用培養細胞的方法,故原先被稱為組織培養。其方法:為將剪成的小組織團塊接種於培養瓶(或皿)中,瓶壁可預先塗以膠原薄層,以利於組織塊粘著於瓶壁,使周邊細胞能沿瓶壁向外生長,方法簡便,利於培養,部分種類的組織細胞在小塊貼壁 24 小時後細胞就從組織塊四周遊出,然後逐漸延伸,長成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生長暈,5~7 天後組織塊中央的組織細胞逐漸壞死脫落和發生漂浮,此漂浮小塊可隨換液而棄去,由組織塊周圍延伸的貼壁細胞也逐漸形成層片,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態和用於實驗研究。

其培養方法如下:

(1)按照前述方法取材,將組織剪成或切成 1mm3大小的小塊,並加入少許培養基使組織濕潤。

(2)將小塊均勻塗布於瓶壁,每小塊間距 0.2 cm~0.5cm,一般在 25mL 培養瓶(底面積為 17.5cm2)可接種 20~30 小塊為宜,小塊放置後,輕輕翻轉培養瓶,使瓶底朝上,然後於瓶內加入適量培養基蓋好瓶塞,將瓶傾斜放置在 37℃溫箱內。

(3)培養 2~4 小時,待小塊貼附後,將培養瓶緩慢翻轉平放,靜置培養,動作要輕,嚴禁搖動和來回振盪,以防由於沖動而使小塊漂起而造成培養失敗,若組織塊不易貼壁可預先在瓶壁塗一薄層血清、胎汁或鼠尾膠原等。開始培養時培養基不宜多,以保持組織塊濕潤即可,培養 24 小時後再補液,培養初期移動和觀察時要輕拿輕放,開始幾天盡量不去搬動,以利貼壁和生長,培養 3~5 天時可換液,一方面補充營養,一方面去除代謝產物和漂浮小塊所產生的毒性作用。

原代細胞培養 -2

2、消化培養法

該方法是採用前述的消化分散法,將妨礙細胞生長的細胞間質(包括基質、纖維等)去除,使細胞分散形成細胞懸液,然後分瓶培養。

某些特殊類型細胞,如內皮細胞、骨細胞等的消化手段和步驟,將在有關章節中敘述。

3、懸浮細胞培養法

對於懸浮生長的細胞,如白血病細胞、淋巴細胞、骨髓細胞、胸水和腹水中的癌細胞和免疫細胞無需消化,可採用低速離心分離,直接培養,或經淋巴細胞分層液分離後接種培養。

4、器官培養

器官培養是指從供體取得器官或組織塊後,不進行組織分離而直接在體外的特定環境條件下培養,其特性仍保持原有器官細胞的組織結構和聯系、並能存活,器官培養的目的和技術均與單層細胞培養不同,但可利用器官培養對器官組織的生長變化進行體外觀察。並觀察不同培養條件研究對器官組織的影響。器官培養可保持器官組織的相對完整性,可用於重點觀察細胞間的聯系、排列情況和相互影響,以及局部環境的生物調節作用。體外器官培養為臨床上的器官移植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器官培養的條件與細胞培養不同,要有特殊的要求。

1、器官培養的特殊的要求

(1)需要特殊的培養條件 因器官離體培養,其營養和氧氣僅靠自然滲透來供給,因此,培養時為了確保中心不發生缺乏氧和營養而造成壞死,其厚度或直徑不宜超過 1mm.

(2)器官內部細胞需要有足夠的氧氣滲入 常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a. 將器官組織塊置於培養基氣液面以利於氣體交換。

b. 提高培養基中的氧分壓,一般需加註純氧,提高氧分壓時仍需保持 5% CO2, 以維持 pH.

2、器官培養的方法

(1)將不銹鋼網做成的支架,放置於培養皿中,高度為 1/2 皿高,使其表面鋪上 0.5mm 孔徑的濾膜。

(2)將培養基加入平皿中,使培養液剛剛接觸到濾膜,但不要使濾膜浮起。

(3)將要培養的器官組織平放在濾膜上,一般厚度不要超過 200μm, 水平面積不超過 10mm2, 如為肝、腎不能大於 1mm2.

(4)將培養物置於 CO2培養箱內,並加註氧氣,調整氧分壓達 90%, 培養時注意使液面與膜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

(5)上述器官培養 1~3 周(每隔 2~3 天換液一次)後可用於實驗和檢測。

⑷ 如何防止細胞培養出現污染

防止細胞培養出現污染的方法如下:

1、從培養箱取放細胞前,用酒精清潔雙手(或手套),盡量縮短開門時間和減少開門次數。培養瓶放入培養箱前,用酒精消毒表面,並稍等至酒精揮發後再放入,以免培養箱內滯留過多乙醇蒸氣。

2、操作的時候防護服、口罩、手套缺一不可。操作前,准備好所有實驗所需物品,以減少走動,物品需有序擺放在超凈台觸手可及的地方,同時空留足夠操作空間。

3、操作時,試劑不用盡量及時蓋上蓋子,移至操作區外圍,盡量不要從開口容器上經過。

4、使用移液槍時,將容器傾斜以便於移液,切勿將槍桿碰觸瓶口及內壁。一旦發生倒吸情況,要及時用酒精棉球擦拭,以免液體殘留導致細菌滋生。

5、凍存細胞時凍存管蓋子需擰緊。復甦細胞時,從液氮罐取出凍存管,輕擰蓋子,以確認蓋子是否擰緊。



(4)細胞培養胰酶為什麼顏色變黃擴展閱讀:

1、細菌污染培養基的處理方法。可在培養液中加相應的抗生素處理。可以用四環素,慶大黴素,或者鏈黴素,前兩者的工作濃度是50 μg/mL;鏈黴素的工作濃度是100 μg/mL。

2、黴菌污染培養基的處理方法。細胞一旦被黴菌污染,很難挽救,兩性黴素B或制黴菌素都於事無補,建議果斷舍棄該污染細胞,將環境徹底消毒。

⑸ 細胞培養時,加入胰酶 需要稀釋嗎

一般細胞培養過程中(消化傳代或凍存)使用的胰酶的濃度為0.05%,而且很多情況下與EDTA一起使用,這是因為EDTA能夠螯合培養液中的鈣鎂離子,增強胰酶的作用。所以如果在有的情況下不能損失培養液或緩沖液里的鈣鎂離子的話需要適當提高胰酶的濃度,具體的濃度還是需要針對不同的細胞類型查閱相關文獻來確定,當然了,如果有條件還是盡量使用商業化的0.05%的胰酶-EDTA,這對大多數的細胞類型都是可行的。

⑹ 細胞培養 用胰酶消化後為什麼會出現絮狀

你說的消化後出現絮狀是細胞消化後跟瓶底脫離,但是細胞間連接並沒完全分開,聚集在一起就成絮狀了,貼壁細胞消化後一般都要吹打才能分成單個細胞的。

⑺ 請問各位大俠細胞染菌了是什麼樣子滴

如果染了細菌,細胞培養液會迅速變黃,而且你的細胞生長不快,因為你的細胞要和細菌競爭營養物質,而且細胞顯然競爭不過細菌。當感染細菌後,從視野里可以清晰看到黑色物質。你那些漂著的圓圓的亮亮的東西有可能是死細胞,也有可能是細胞分泌物,應該不是細菌。 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圓圓的亮亮的東西會不會動,如果動的話可能就是細菌。

熱點內容
電腦上掃碼為什麼掃不出來呢 發布:2025-05-14 10:40:11 瀏覽:711
回族女人結婚為什麼要戴頭巾 發布:2025-05-14 10:27:44 瀏覽:459
蘋果x音樂為什麼顯示未在播放 發布:2025-05-14 10:19:16 瀏覽:930
野生酸棗仁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4 10:15:15 瀏覽:590
為什麼晚上比白天排泄得多 發布:2025-05-14 10:15:07 瀏覽:719
南京晚上路燈為什麼不亮 發布:2025-05-14 10:11:57 瀏覽:228
為什麼到晚上睡覺前就心跳加快 發布:2025-05-14 10:07:19 瀏覽:630
為什麼樂歌e7比e5便宜 發布:2025-05-14 10:04:26 瀏覽:50
為什麼我喜歡看女生踩動物 發布:2025-05-14 10:04:26 瀏覽:145
現在為什麼買東西都在直播間 發布:2025-05-14 10:04:25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