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和菜籽粕顏色為什麼不同
A. 豆粕是什麼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又稱「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
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蛋白質含量,從而直接關繫到豆粕的質量和使用;溫度過低會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則會影響儲存期內豆粕的質量。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中國國內目前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中文名
豆粕
獲取方式
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
提取方法
浸提法壓榨法
用途
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
。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在家禽和生豬飼養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才會被考慮到使用。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
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還被用於製成寵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簡單混合食物與使用高動物蛋白製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價值。豆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製作飼料
豆餅和豆粕中粗蛋白質含量高達30~50%,是動物主要的蛋白質飼料之一,但未經處理的豆餅、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尿毒酶、皂角苷、甲狀腺腫誘發因子等,對動物及飼料的消化利用會產生不良影響。將菜籽餅、棉籽殼、豆粕等用飼料發酵劑除毒脫毒發酵成飼料的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剔除霉爛變質的原料,並將棉籽殼、菜籽餅、豆粕等宜切碎或粉碎,菜籽餅棉籽殼豆粕等蛋白質型飼料不宜單獨發酵,應添加部分玉米粉等能量飼料共同發酵;再將豬寶貝飼料發酵劑(千分之二)用米糠、玉米粉、麥麩等稀釋後再全部撒入到物料中,確保物料混勻;然後再加水拌勻,物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判斷辦法:手抓一把物料能成團,指縫見水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水多不易升溫,水少難發酵;加水拌勻後隨即裝入缸、筒、池、塑料袋等容器中,物料應完全密封但不能壓緊,當使用密封性不嚴的容器發酵時,外面應加套,可扎緊密封的塑料袋,注意密封過程中不能拆開翻倒,在自然氣溫下密封發酵2~3天,等有酒香氣或泥土味時表明發酵完成,即可飼喂。發酵好的成品在每次取料飼喂後應注意立即密封。[2]
優點
1.易吸收利用:豆粕經益生菌發酵水解,產生大量具有獨特生理活性功能的活性肽。分子量低於5000的小肽混合物為產品的主要成分,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有效刺激腸道內有益菌的增殖,調節體內微生態菌群的結構,增加整個消化道對飼料營養物質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發酵豆粕中大量的高效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保持腸道內微生態環境處於平衡、穩定狀態,避免腸道疾病發生。
3.提高飼料利用率:發酵豆粕富含多種微生物酶類如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可補充機體內源酶不足,加強了營養物質的消化,提高動物對飼料蛋白質和能量的利用率。
4.促生長:發酵豆粕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乳酸、維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長因子等,具有特有的發酵香味,適口性好,增加動物的採食量。乳酸還可調節幼畜腸道PH值,節省飼料中酸化劑的費用,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
形態特徵
編輯
豆粕一般呈不規則碎片狀,顏色為淺黃色至淺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豆粕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40%~48%,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抗營養因子
編輯
人們把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產生不利影響以及使人和動物產生不良生理反應的物質,統稱為抗營養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ANFs)。人們很早就發現直接攝入豆科籽實會導致人和動物產生胰腺腫大、過敏反應、生長緩慢、日糧養分利用率下降以及一些不良生理反應的現象,這些生理反應是由大豆中含有的多種抗營養因子共同介導。從二十世紀初期,人們就開始了對大豆中抗營養因子的研究,並隨著物理學、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相關研究技術的發展逐步深入,成為動物營養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多年來,人們對大豆中各種抗營養因子使動物產生的生理反應進行了大量研究,其效應會因抗營養因子的種類、含量以及動物的種類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根據對飼料營養價值和動物生物學反應,將大豆中抗營養因子分為以下六類:
(1)降低蛋白質消化率和利用率的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等);
(2)降低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因子(酚類化合物如單寧和寡糖等);
(3)影響礦物質利用率的因子(植酸);
(4)影響維生素活性或增加動物維生素需求量的因子,包括抗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B12等因子;
(5)刺激免疫體系的因子(抗原蛋白)以及其它一些抗營養因子(致甲狀腺腫因子、皂甙、異黃酮和生氰糖甙等);
(6)飼料中具有毒素作用的因子(凝集素)。
B. 為什麼菜粕會緊跟豆粕變動
因為菜粕和豆粕都是飼料廠的原料,都還有蛋白,只不過含量不同,豆粕主要用於生產豬飼料和禽飼料,菜粕主要用於生產水飼料。但是通過修改飼料配方,他們又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具有很大的關聯性。
豆粕的優點:
1、易吸收利用:豆粕經益生菌發酵水解,產生大量具有獨特生理活性功能的活性肽。分子量低於5000的小肽混合物為產品的主要成分,易消化、吸收快、抗原性低,有效刺激腸道內有益菌的增殖,調節體內微生態菌群的結構,增加整個消化道對飼料營養物質的分解、合成、吸收和利用。
2、防病:發酵豆粕中大量的高效益生菌在動物體內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保持腸道內微生態環境處於平衡、穩定狀態,避免腸道疾病發生。
3、提高飼料利用率:發酵豆粕富含多種微生物酶類如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可補充機體內源酶不足,加強了營養物質的消化,提高動物對飼料蛋白質和能量的利用率。
4、促生長:發酵豆粕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乳酸、維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長因子等,具有特有的發酵香味,適口性好,增加動物的採食量。乳酸還可調節幼畜腸道PH值,節省飼料中酸化劑的費用,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生長。
C. 棉粕,豆粕,菜粕類型的飼料有什麼區別
1、 豆粕是大豆經過提取豆油後的一種副產品,一般成不規則碎片狀,顏色為淺黃色或淺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按提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兩種。一浸豆粕是指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二浸豆粕是指先經過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的副產品。一浸豆粕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含量高,是目前國內現貨市場流通的主要品種。
2、 菜粕是以油菜籽為原料,經過提油後的產物。壓榨取油後得到菜子餅,浸提或預榨浸提後得到菜粕。
3、 棉粕是棉籽經過壓榨取油後得到棉餅,在經過浸提工藝將裡面的殘油分離出來後得到的一種微紅或黃色的顆粒狀物品。
二、物理成分
1、 豆粕是一種高蛋白原料,無需脫毒即可用作飼料。其中蛋白質含量為40%-48%,賴氨酸含量為2.5%-3.0%,色氨酸含量為0.6%-0.7%,蛋氨酸含量為0.5%-0.7%.
2、 菜粕的粗蛋白含量在34%-38%之間,特點是蛋氨酸含量高(僅次於芝麻餅、粕),賴氨酸含量亦高。而精氨酸含量低,是餅、粕飼料中含量最低的。菜籽粕的有效能值偏低(澱粉含量低、菜籽殼難以消化利用)。礦物質中,鈣和磷的含量均高,硒和錳的含量亦高。特別是硒的含量是常用植物飼料中最高的。
3、棉粕蛋白質含量一般為44.32%,僅次於豆粕的蛋白質含量48%,而高於菜籽粕的蛋白質含量36.04%。精氨酸含量高達3.6%-3.8%,而賴氨酸含量僅有1.3%-1.5%,只有豆粕的一半。
D. 豆粕是什麼東西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又稱「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
在加工過程中,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蛋白質含量,從而直接關繫到豆粕的質量和使用;溫度過低會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則會影響儲存期內豆粕的質量。
(4)豆粕和菜籽粕顏色為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可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
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豆粕可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
E. 如何鑒別配合飼料的品質好壞_
配合飼料的品質優劣直接影響肉鴨的生長發育。高質量的配合飼料能夠確保肉鴨正常生長。因此,選擇好飼料直接關繫到養鴨能否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鑒別鴨飼料好壞應重點考慮以下問題:_ (1)肉鴨養殖企業不應使用無標簽的飼料產品。飼料生產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飼料標簽標准(GB10648-1999)和飼料衛生標准(GB_13078-2001)。養鴨戶應根據自己飼養肉鴨品種的生產性能特點及營養需要量指標,檢查所購買的飼料產品的標簽標識,確定該飼料產品的營養品質是否能達肉鴨的營養要求。該飼料生產企業應確保產品的主要營養物質含量與標簽標注的含量一致。_ (2)打開飼料包裝後,應認真觀察飼料外觀品質,要求無結塊發霉現象、無異味、不潮濕、流動性好、有純凈飼料的香味。_ (3)細心查看飼料的顏色是否正常。正常飼料的顏色為新鮮的淡黃色,與飼料添加色素產生的黃色顯著不同。飼料中玉米、豆粕的含量高,飼料顏色黃,品質一般較好。如果發現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的顏色發黑發暗,表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低品質蛋白質飼料如菜籽粕、胡麻粕、血粉等。配合飼料中使用的低品質的雜粕越多,顏色越暗,飼料的品質越差,鴨的採食量越大,飼料的轉化效率越低。_ (4)較重的飼料,石粉、貝殼粉等含量高,品質一般較差。_(5)肉鴨採食低品質的飼料後,生長速度降低,而採食量增加。
F. 豆粕 怎麼回事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種。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蛋白質含量,從而直接關繫到豆粕的質量和使用;溫度過低會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則會影響儲存期內豆粕的質量。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國內目前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分級標准
按照國家標准,豆粕分為三個等級,一級豆粕、二級豆粕和三級豆粕。從目前國內豆粕現貨市場的情況看,國內豆粕加工總量(不含進口豆粕)大約為1000萬噸,其中一級豆粕大約佔20%,二級豆粕佔75%左右,三級豆粕約佔5%,三個等級豆粕流通量的變化主要與大豆的品質有關。從不同等級豆粕的市場需求情況看,國內少數有實力的大型飼料廠使用一級豆粕,大多數飼料廠目前主要使用二級豆粕(蛋白含量43%),二級豆粕仍是國內豆粕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三級豆粕已很少使用。
形態特徵
豆粕一般呈不規則碎片狀,顏色為淺黃色至淺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豆粕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40%~48%,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在家禽和生豬飼養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才會被考慮到使用。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還被用於製成寵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簡單混合食物與使用高動物蛋白製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價值。最近幾年來,豆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檢驗標准:
1感官性狀
淺黃色不規則碎片狀,色澤一致,新鮮,有豆粕的特殊香味。無發酵、霉變、結塊、蟲蛀及異味異臭。不許摻入大豆粕以外的物質,若加入抗氧化劑、防霉劑等添加物時應做相應說明。
2質量指標
水分:≤13.0%(南方)水分:≤13.5%(北方)粗蛋白質≥43.0%粗纖維≤5.0%粗灰分≤6.0%蛋氨酸≥0.6%賴氨酸≥2.5%0.05Nmg/分鍾.克≤尿酶活性≤0.3Nmg/分鍾.克70%≤蛋白質溶解度≤85%3
3衛生指標
DDT(mg/kg)≤0.02
G. 一般豆粕和膨化豆粕的主要區別是哪啊
膨化豆粕是在大豆粉碎後加了一道膨化工藝,主要目的是提高油脂的浸提量,同時也提高了豆粕的質量(尿酶活性較低),而且味道比較香。膨化豆粕是大豆榨油後的副產物,大豆膨化後可提高出油率,同時還可破壞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提高營養物質消化率,普通豆粕的顏色為淺黃色至淺褐色,彭化豆粕的顏色為金黃色。豆粕膨化後,水分降低,脲酶活性降低,蛋白、粗脂肪等升高,但膨化豆粕較易粉碎,粉碎不是問題。
豆粕,又稱「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在家禽和生豬飼養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才會被考慮到使用。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
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還被用於製成寵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簡單混合食物與使用高動物蛋白製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價值。豆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膨化大豆粉和豆粕的區別:
1.顏色不同:
膨化大豆粉呈現金黃色,豆粕呈現的是棕灰色。
2.營養成分不同:
膨化大豆粉含營養成分:10-12%水分、≥35%粗蛋白、≥16%粗脂肪、≤7%粗纖維、≤6%灰粗粉、70-85%蛋白質溶解度、0.02-0.25mg/g.min脲酶活性、3.77Mcal/kg豬代謝能、3.75Mcal/kg雞代謝能。
豆粕含營養成分:蛋白質40%~48%、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3.加工方法:
膨化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干法膨化、濕法膨化。
豆粕主要加工方法:熱處理方法、機械加工方法。
H. 怎樣判斷飼料質量的好壞
配合飼料的品質優劣直接影響肉鴨和蛋鴨的生產性能發揮。高質量的配合飼料能夠確保肉鴨正常生長、蛋鴨正常產蛋,是取得養殖經濟效益的關鍵。因此,選擇好飼料非常重要,直接關繫到養鴨能否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鑒別鴨飼料好壞應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肉鴨和蛋鴨養殖企業不應使用無標簽的飼料產品。飼料生產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飼料標簽標准(GB10648—1999)和飼料衛生標准(GB 13078—2001)。養鴨戶應根據自己飼養的肉鴨、蛋鴨品種的生產性能特點及營養需要量指標,檢查所購買的飼料產品的標簽標識,確定該飼料產品的營養品質是否能達到鴨品種的營養要求。該飼料生產企業應確保產品的主要營養物質含量與標簽標注的含量一致。
第二,打開飼料包裝後,應認真觀察飼料外觀品質,要求無結塊發霉現象、無異味、不潮濕、流動性好、有純凈飼料的香味。
第三,細心查看飼料的顏色是否正常。正常飼料的顏色為新鮮的淡黃色,與飼料添加色素產生的黃色顯著不同。飼料中玉米、豆粕的含量高,飼料顏色黃,品質一般較好。如果發現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的顏色發黑、發暗,表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低品質蛋白質飼料,如菜籽粕、胡麻粕、血粉等。配合飼料中使用的低品質的雜粕越多,顏色越暗,飼料的品質越差,鴨的採食量越大,飼料的轉化效率越低。
第四,較重的飼料,石粉、貝殼粉等含量高,品質一般較差。
第五,肉鴨和蛋鴨採食低品質的飼料後,生長速度降低,產蛋性能迅速下降,而採食量可能增加。
I. [image]100 魚飼料的好比,發黃的是一個廠子生產的飼料,發黑的又是一個廠子生產的,請問哪好
飼料原料中,豆粕用量大的偏黃,雜粕(菜籽粕、棉籽粕等)用量大的偏黑。豆粕與雜粕相比,更好消化,氨基酸更平衡,所以通常來講顏色偏黃的飼料會好一些。
另外也可以參考一下價格與品牌,品牌越大,價格越高的飼料,質量都會更穩定。
J. 什麼是菜子粕什麼是棉粕什麼是玉米胚芽粕什麼是豆皮什麼是玉米蛋白質
什麼是菜子粕?
菜子粕含有抗營養因子,是由菜子精製而成!菜子粕主要用於肥料及飼料。產品成分:N>5.6%,H2O<8% 顏色:棕黃色.是肥料飼料的好原料。
以油菜籽為原料,用壓榨法或土法夯榨取油後的副產品稱為菜籽餅(rapseed meal-exp.),用浸提法或經預壓後再浸提取油後的副產品稱為菜籽粕(rapseed meal-sol.)。油菜系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有3種類型:
1.芥菜類型(Brassical Juncea) 中國的大葉芥油菜(B.juncea Czern.et Coss),細葉芥油菜(B.cernua Forbes et Hemsl.),黑芥(B.nigra Koch)等皆屬這類型。
2.白菜類型(Brassica campestris) 中國的油白菜(B.campestris var.Chinensis Makino);印度的黃籽沙遜(B.campestris var.yellow sarson Pain)均屬這一類型。
3.甘藍類型(Brassica napus) 歐洲油菜(B.napus L.),日本油菜(B.nepella Chaix),瑞典春油菜(B.napus var.oleifera F.annua)等均屬這類型。
目前有兩類型產品,一類是土榨,常叫做菜籽餅、油枯;另一類是機榨,常叫做菜籽粕,也有人叫油枯。機榨生產RSM又分兩種,一種是95型機榨生產的RSM;一般鄉一級都使用此機生產;另一種是200型機榨生產的RSM。後者生產的菜籽粕質量更好,但量較少。我國生產的RSM基本上都都屬於高毒RSM范圍,其中白菜型菜籽生產的餅粕比甘蘭型菜籽生產的餅粕毒性低些。RSM使動物致毒,主要是引起肝、甲狀腺損害。RSM適口性差,多用影響採食量。
產品加工方法:1、原料:四川本地出產的油菜籽。2、加工:(1)榨油、將油菜籽用榨油機進行第一次榨油,通過機榨後餘下的就是菜籽餅(其中還有10%左右的殘油);(2)、將菜籽餅放進溶解池中加入溶解將殘余的油進一步侵出後餘下的渣就是菜子粕;(3)、烘乾。3、包裝:用雙重塑料袋包裝(即外塑料編制袋、內薄膜袋,或者是在塑料袋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件凈重量可根據客戶需要而定有20、30、40、50、800公斤。
什麼是棉粕?
棉粕系棉籽去油後的一種加工副產品,約占我國年產各種餅粕總量的 30% 左右。
棉粕中的有毒物質種類、含量及中毒機制:
1. 棉酚與游離棉酚。 棉酚屬於一處多酚色素,含量約占棉粕干物質量的 0.03%-2.0% ,並以結合、游離兩種狀態存在。通常將棉酚和氨基酸或其他物質的結合稱結合棉酚,把具有活性羥基和活性醛基的棉酚稱做游離棉粉。結合棉酚無毒,游離棉酚對動物可產生毒害作用。豬游離棉酚中毒表現為貧血、不育或流產、呼吸困難,應限量使用。乳豬、斷奶仔豬及種豬不宜使用。當肥育豬用量在 10% 以下時,雖然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但宰後能見病理損害,肉質下降,肝腎等內臟無商品價值,所以即使肥育豬飼糧中棉粕量也不能超過 5% 。
2. 環丙烯脂肪酸( CPFA )。存在於棉籽油中。當棉粕含殘油 4%-7% 時,環丙烯類脂肪酸約為 250-500mg/kg ;而含殘油 1% 的棉籽粕中,環丙烯類脂肪酸含量僅在 70mg/kg 以下。該脂肪酸除可改變雞蛋卵黃膜的通透性,使蛋黃 PH 值不斷升高,蛋白 PH 下降,導致因蛋黃鐵向蛋白轉移,蛋白變紅,質變現象更加明顯外,還可以降低母雞的繁殖力和產蛋性能。
3. 植酸和單寧。我國棉粕的植酸含量平均為 1.66% ,單寧含量為 0.3% 。植酸有礙於動物對飼料中鈣、磷、鐵、錳、鋅等礦物元素的利用;單寧則主要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什麼是玉米胚芽粕?
(一)概況
玉米胚芽粕(corn germ meaL-so1)以玉米胚芽為原料,經壓榨或浸提取油後的副產品。又稱玉米臍子餅,在生產玉米澱粉之前先將玉米浸泡、破碎、分離胚芽,然後取油。分干法與濕法兩種,取油後即得玉米胚芽粕,除極個別品種屬於蛋白質飼料外,大部分產品屬於能量飼料。
(二)玉米胚芽粕的營養特性
玉米胚芽粕中含粗蛋白質18%~20%,粗脂肪1%~2%,粗纖維11%~12%。玉米胚芽粕中的氨基酸組成與玉米蛋白飼料的水平相似。雖屬於餅粕類,但按國際飼料分類原則大部分產品屬於中檔能量飼料。從蛋白質質量分析,雖高於能量飼料,但從各種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低於玉米蛋白粉及棉、菜籽餅粕中的含量。
干法玉米胚芽粕較濕法玉米胚芽粕中的粗蛋白質含量和粗纖維含量均較低,兩者的有效能值近似。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因加工工藝而異。
什麼是豆皮?
豆皮是一種湖北武漢的著名民間小吃,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型大小飯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製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
豆皮的做法:先用雞蛋、麵粉和水,加些調料,和成稀糊;鍋底抹上油,把麵糊均勻地攤在淺底兒鍋里,形成一張如鍋般大小的圓形蛋皮。把蒸熟的米飯均勻地鋪到蛋皮上,用一種小鏟子壓實,米飯壓實後約有2厘米厚。之後,在這層白米飯上放上切得細碎的蔥花、豆腐熏干、燉熟的瘦肉和肉皮、梅菜、筍,把這一層碎丁也用鏟子壓實,讓它們粘在米飯層上。待到馬不停蹄地把這些工序完成,最下面的蛋皮也已煎至金黃,這時,把這一鍋豆皮整個地翻過來:熏干肉丁兒筍丁兒等在下,貼著鍋底;金黃焦香的蛋皮在上,至此,一張豆皮已煎炙熟了。
至於豆粕,是大豆經過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種。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對溫度的控制極為重要,溫度過高會影響到蛋白質含量,從而直接關繫到豆粕的質量和使用;溫度過低會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則會影響儲存期內豆粕的質量。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國內目前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按照國家標准,豆粕分為三個等級,一級豆粕、二級豆粕和三級豆粕。從目前國內豆粕現貨市場的情況看,目前年國內豆粕加工總量(不含進口豆粕)大約為1000萬噸,其中一級豆粕大約佔20%,二級豆粕佔75%左右,三級豆粕約佔5%,三個等級豆粕流通量的變化主要與大豆的品質有關。從不同等級豆粕的市場需求情況看,國內少數有實力的大型飼料廠使用一級豆粕,大多數飼料廠目前主要使用二級豆粕(蛋白含量43%),二級豆粕仍是國內豆粕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三級豆粕已很少使用。
豆粕一般呈不規則碎片狀,顏色為淺黃色至淺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豆粕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40%~48%,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氨基酸適合於家禽和豬對營養的需求。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在家禽和生豬飼養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單位蛋白成本遠低於豆粕時才會被考慮到使用。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
在奶牛的飼養過程中,味道鮮美、易於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還被用於製成寵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簡單混合食物與使用高動物蛋白製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價值。最近幾年來,豆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什麼是玉米蛋白質?
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3%,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後在體內主要用於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繫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玉米蛋白質指的是從玉米中提取的蛋白質。
還有:
花生仁餅
(一)概況
花生仁餅是以脫殼後的花生仁為原料,經取油後的副產品。花生(peanuts ground-nuts)豆科蝶形花亞科,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落花生,長生果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將未脫殼的花生稱為花生果(peanuts in shell),而將脫殼後的花生稱為花生仁(peanut kernel),均按純仁率分為5級,前者為71%~63%,後者為96%~88%。
一說原產印度、爪哇等熱帶地區;另一說原產於安第斯山麓以東,亞馬孫河南部和拉普拉塔河北部。花生屬有22個種,其中一個栽培種,即今日之落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栽培種,起源於南美玻利維亞。16世紀由西班牙探險者從南美洲傳人歐洲。喜溫、耐旱。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後子房柄迅速伸長,鑽人土中,發育成蠶繭狀莢果,可供食用或取油。90年代中期,全世界帶殼花生果產量約為2 600萬t。1998年,中國總產量為1 187萬t,居世界首位,印度其次,僅次於中國,依次為美國、奈及利亞、印尼等國。
花生在中國種植范圍南至海南省、台灣省,北至黑龍江富錦,西至新疆南部均可種植。50年代初期,中國花生總產量僅127萬t,至1956年總產量約翻兩番,但以後一直下降,及至80代年中期恢復到50年代水平,嗣後一直保持增長勢頭,1995年,中國帶殼花生總產量為1 187萬t,花生含殼佔33%,花生純仁率約為67%(63%~71%),其中食用、留種約佔30%,取油約佔70%。花生仁出油率為35% (27%~43%),出餅率為65%(64%~70%),即每l00kg花生(帶殼)中經去殼、取油除取食用後可得花生餅l00kg×0.67×0.7× 0.65=30.5kg。若按此比例推算,20世紀末期中國實際可生產花生仁餅(粕)總產量約為360萬「在中國按花生種植制度大體可分為黃河流域花生區、東南沿海花生區、雲貴高原花生區、東北花生區及西北花生區等種植區,其中黃河流域花生區的種植面積及產量最多,約佔中國的一半以上,其次為東南沿海、長江流域等區。若按花生的生態類型可分為多粒型、珍珠豆型、中間型、龍生型及普通型5個類型。多粒型生育期較短,其他生育期多在126~160天。
(二)花生仁餅(粕)的加工儲存
花生脫殼取油的工藝可分浸提法、機械壓榨法、預壓浸提法及土法夯榨法四大類。土法夯榨及機械壓榨取油後的副產品稱為花生餅(peanut meal-expeller);經預壓一有機溶劑浸提或直接有機溶劑浸提取油後的副產品稱作花生粕(peanut meal-solvent)。一般出油率為35%(27%~43%),出餅率為65%。土法夯榨工藝落後,隨著油脂工業技術的改革,這一工藝基本被淘汰。 80年代以前花生多供取油,改革開放後,直接食用比重可增到30%以上。
(三)花生仁餅(粕)的營養特性
花生仁餅和花生仁粕中的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約含45%和48%,高於豆餅中的含量約3~5個百分點。但從蛋白質的質量分析,則不如豆餅。如賴氨酸含量僅為豆餅的一半。除精氨酸的含量較高外,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低於豆餅。不帶殼的花生餅中粗纖維的含量一般在4%~6%,但目前許多花生原料中均或多或少帶殼。花生殼中含有將近60%的粗纖維,居粗飼料之首。已知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與有效能值成強負相關。因此,測定花生餅中的粗纖維含量可作為監測花生殼摻人量的手段。用機榨法或用土法壓榨的花生餅中一般含有4%~6%的粗脂肪,高者可達11%~12%。花生餅中的殘留脂肪可供作能源,殘脂容易被氧化,不利保存。而殘脂量少的花生餅一般多經過高溫、高壓處理,其蛋白質多發生梅拉德反應,引起蛋白質變性,利用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