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大便稀像西紅柿顏色

為什麼大便稀像西紅柿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6-01 13:09:55

⑴ 大便有紅色 呈條形(像西紅柿皮一樣) 很少 是怎麼回事

【糞便的形成】
食物在胃和小腸內進行消化、主要是各種消化酶的作用。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結腸內有多種細菌,大腸桿菌70%,厭氧桿菌20%,還有鏈球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乳桿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極少原生動物和螺旋體。腸細菌的重要作用是能產生生理需要的物質,如食物缺乏維生素時可在腸內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1、B2、維生素H、維生素B12、B6、蔚酸,葉酸和消旋泛酸。也能產生吲哚、糞臭素、硫化氫使糞有臭味。如長期用抗生素則不易合成維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維生素缺乏症。食糜通過回盲瓣到盲腸每24小時約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結腸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鈉,每日能吸收460毫當量的鈉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鉀、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膽酸和葯物。直腸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葯物。腸功能障礙、腸炎和感染時可影響吸收。腹瀉時腸蠕動增強,吸收減少,嚴重時可丟失大量維生素、水和電解質。如果正常則在乙狀結腸內形成糞便,等待排出。
【糞便的組成】
糞便的形成與食物無重要關系,禁食和正常喂養的動物糞便無顯著區別,只是糞量減少。糞便組成都一樣。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結締組織、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脫落的殘片,上皮細胞和細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類糞便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體。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50%,但大半細菌排出時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質,10~20%是無機鹽(鈣、鐵、鎂)。脂肪佔10~20%,有2種,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未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另有膽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維生素。正常糞便是圓柱形,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質的糞便為棕黃色或黃色,有臭味,硬而成塊,含有很多革蘭氏陽性細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糞便為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含有很多革蘭氏陰性細菌。正常糞便稍有棕色,這是因有糞膽素和尿膽素,糞便顏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葯物可改變顏色。正常便為鹼性,其高低與在結腸存留時間長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飲酒可引起肛門直腸反應性充血使痔瘡急性發作。
結腸內氣體約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氫和少量氧氣。氣味因食物和氣體組成而不同,如硫化氫過多可引起硫血紅蛋白血症,出現紫紺為腸源性紫紺。這些氣體的來源,主要是隨飲食和呼吸吞入的空氣,佔70%。另外是細菌對碳水化物發酵而產生的,豆類、白菜、蔥頭產氣較多。細菌發酵產生的氣體,有的能燃燒,氫高達20.9%、甲烷7.2%,電灼時可引起爆炸應注意。腸內氣體可使結腸輕度膨脹,幫助蠕動,氣體越多腸越活動,腹內有微細的噼啪腸鳴。氣體過多使腸壁擴張,牽拉神經從而致疼痛。繼續擴張可使腸壁血管受壓妨礙吸收進一步脹氣,形成惡性循環。腸氣向上打嗝由食管排出,向下由肛門排出,在腸內吸收到血循環內而感結直腸粘膜內有杯狀細胞,分泌鹼性粘液保護粘膜,滑潤糞便,幫助排便。越是遠段分泌越多,直腸分泌量就更多。化學和機械性刺激可增加粘液分泌,如直腸絨毛乳頭狀瘤,常排出大量粘液。肛腺也分泌腺液瀦留於肛竇內,當排便時被擠出滑潤糞便以利排出。有的細胞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腸肽,能刺激腸液分泌,鬆弛腸肌。
正常排出糞便是圓柱形,長10~20cm,直徑2~4cm,重量100~200g。正常糞便為鹼性,其鹼度高低與在結腸存留的時間長短有關,存留越長,鹼度越高;相反稀糞便存留時間短,常呈酸性, 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一般正常糞便呈棕色,這是由於糞內含有糞膽色素和尿膽素。因吃食物不同,糞便亦有改變,如吃含蛋白質豐富食物的糞便,有臭味、稍硬、成塊,色稍淡呈棕黃或淺黃色,含細菌以革蘭氏陽性為多;吃碳水化合物豐富食物的糞便,呈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細菌以革蘭氏陰性居多。某些葯物也可改變糞便顏色。
【排便】
糞便形成後,由於結腸蠕動使各部結腸收縮,將糞便推向遠段結腸,這種蠕動常由肝曲開始,每日2~3次,以每分鍾1~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進到左半結腸,到乙狀結腸貯留。但在進食後或早晨起床後由於胃結腸反射或體位反射而引起結腸總蠕動,以每小時10厘米的速度推進,如乙狀結腸內存有糞便可使糞便進入直腸內,蓄積足夠數量時(約300克左右)對腸壁產生一定壓力時則引起排便反射。
排便反射是一個復雜的綜合動作,它包括不隨意的低級反射和隨意的高級反射活動。通常直腸是空虛的。當糞便充滿直腸刺激腸壁感受器,發出沖動傳入腰骶部脊髓內的低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至大腦皮層而產生便意。如環境許可,大腦皮層即發出沖動使排便中樞興奮增強,產生排使反射,使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舒張,同時還須有意識地先行深吸氣,聲門關閉,增加胸腔壓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縮,增加腹內壓力,促進糞便排出體外。如環境不允許,則由腹下神經和陰部神經傳出沖動,隨意收縮肛管外括約肌,制止糞便排出。外括約肌的緊縮力比內括約肌大30%一60%,因而能制止糞便由肛門排出,這可拮抗排便反射,經過一段時間,直腸內糞便又返回乙狀結腸或降結腸,這種結腸逆蠕動是一種保護性抑制。但若經常抑制便意,則可使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逐漸失去其敏感性,對排糞感失靈,加之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水分被過多的吸收而變干硬,產生排便困難,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排便是可以隨意志而延滯的,所以應當而且能夠養成定時排便習慣。當人們早晨起床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飯後產生的胃結腸反射,都可促進結腸集團蠕動,產生排便反射。因此,早上或早飯後定時排便符合生理要求,這對預防肛管直腸疾患是有很大的意義。應該形成起床後或飯後排便的正常反射,除非環境不允許,就不應當有意識地抑制排便。當排便反射弧的某個環節被破壞,如切除齒線上4~5厘米腸段,腰骶段脊髓或陰部神經受損傷,肛管直腸環斷裂等,就會導致排便反射障礙,產生大便失禁。
正常人的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閾值,達到此閾值時,即產生便意。當100ml糞便將直腸充盈25%時,或者直腸內壓力達到約2.4kPa時,就可產生便意。要達到非排便不可的程度,直腸內容物和壓力須增加3倍。但是否排便最後還取決於排便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作用是抑制還是增強。
排便次數和習慣因人不同,一般每日1次,早飯後排便。也有的3~5日或更長排1次,卻不感排便困難。排便後有舒適愉快的感覺。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數多少確定便秘、腹瀉或排便的規律改變,應按各人的排便習慣來確定。
【排便是怎樣節制的? 】
由於人的排便反射受大腦皮層的控制,因此意識可控制排便。肛門部保持一定緊張力,使肛門緊閉,阻止糞便、液體、氣體漏出,這種作用叫排便節製作用。排便節製作用,由感覺、反射、肌肉活動共同完成,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反射活動。可歸納為兩種。
(1)儲存器節製作用(結腸的節制機能):
結腸的節制機能不依賴於括約肌作用。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具有適應反應,這種反應可調節腸腔內的容積和壓力,腸腔容積的改變壓力隨之改變, 有防止壓力過高,延遲腸內容物通過的作用。直腸乙狀結腸連接處的阻力、彎曲和皺折能延遲糞便進入直腸,保持直腸平時處在空癟狀態。左側結腸能蓄積一定量的糞便,如超過一定數量時,可刺激結腸,使糞便進入直腸。乙狀結腸造口術病人,如飲食調理適當,每日灌腸,可形成排便習慣,即是由於結腸的節制機能。
直腸是一種既有感覺又能擴張的貯器,對容量有最大的耐受性,能蓄積糞便和液體。直腸瓣能使糞便在直腸內螺旋形活動,使糞便壓力均等,避免了糞便堆積在直腸下部,並防止直行通過直腸,對排糞起到相應的節製作用。
(2)括約肌節製作用:
是肛門括約肌抵抗結腸蠕動向前推進力的作用。括約肌的收縮力必須勝過結腸推進力才有節製作用。如不能勝過推進力,則是肛門功能不良。內括約肌是抵抗排便的最重要因素,常處於持續緊張收縮狀態,控制排便活動;外括約肌也常處於收縮狀態,閉合肛管。外括約肌的緊縮力比內括約肌高30%~60%,因此能制止糞便從肛門流出。如外括約肌已失去緊張力,可發生肛門功能不良。
在節制排便活動中,隨意肌外括約肌、恥骨直腸肌和提肛肌功能與不隨意肌內括約肌和縱肌功能有相互關系,聯合作用。如對抗排糞和排氣要求,外括約肌收縮可抑制內括約肌對逼肌收縮的反射性鬆弛,稱為隨意抑製作用。同時提肛肌的底袢收縮牽緊和抑制縱肌收縮,恥骨直腸肌收縮使肛直角的角度變小,直腸下段壓力增加,阻止糞便進入肛管,起到控制排便的作用。
因為意識可控制排便,所以正常人對排便具有節制能力。如果環境條件不許可,有排便感覺而不能排便時,排便的高級中樞下傳沖動抑制低級排便中樞,使括約肌收縮增強,肛門象節制閘門一樣緊閉,並反射地引起乙狀結腸舒張,直腸內的糞便即返回乙狀結腸,使便意暫時消失。但如果經常或長時間抑制排便,可使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水被吸收過多而使其乾燥,可產生便秘。
【哪些因素能影響排便反射?】
影響排便反射產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進入直腸的糞便量過少,對直腸壁產生的壓力不足,致使直腸壁內的感受器不產生沖動,因而亦無排便反射產生。這種情況多見於進食過少及進食過於精細者。
(2)直腸對腸腔內的壓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不能產生沖動。這種情況見於長期不及時排便、經常灌腸或濫用瀉劑者。
(3)神經或脊髓受損,如多發性神經根炎、截癱等病,使傳導沖動的神經受損,不能產生排便反射。
【影響排便過程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排便過程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有兩種,首先是影響便意產生的因素,另外是影響直腸排空的因素,前者已在「影響排便反射產生的因素」一題中作了介紹,不再贅述,有關影響直腸排空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大腦皮層對便意的抑制,如工作緊張、外出旅行、生活規律改變、情緒抑鬱及過度勞累等均可使便意受到抑制,另外直腸的局部病變如痔瘡、肛裂會引起大便疼痛,從而使大便受到大腦的抑制。
(2)排便無力,如老年人、久病體虛者,由於膈肌、腹肌、腸平滑肌均收縮無力,缺乏推動糞便的力量。
【正常人的排便有何差異?】
正常人的排便差異很大,這與個體差異、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有關。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一次(只要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均屬正常),但大多數人(約佔60%以上)為每天排便一次。
中醫對正常人排便次數亦有論述:「胃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陳,一日一便,乃常度也。 」
【大便的不同性狀能反映什麼疾病?】
了解大便的次數和時間及大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症狀等,對診斷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義。
★大便秘結,伴見高熱煩躁者,為腸熱證;
★伴見面色蒼白、脈沉遲者,屬冷秘,為腸寒;
★老人便秘,脈細數者,屬脾陰虛;
★大便溏泄,納少腹脹者為脾陽虛;
★腹痛泄瀉,瀉後痛減,脘悶噯腐為傷食;
★情志抑鬱,腹痛作泄,排便不爽,為肝鬱乘脾;
★黎明前腹痛泄瀉,為脾腎陽虛;
★排便時肛門灼熱,屬大腸濕熱;
★里急後重,見於痢疾、脫肛,屬濕滯大腸或脾虛中氣下陷,大便下血,色鮮紅為近血,為病在大腸或痔瘡出血;
★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狀為遠血,多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出血。
★腸道易激綜合征表現為大便堅硬如羊糞狀,伴有陣發性腹痛,可在排便後暫時緩解,糞便中含有粘液無膿血;
★大腸癌糞便形狀持續變細,糞便表面可有鮮血;
★先天性巨結腸見於新生兒,表現為出生後排解胎糞減少,或者有持續性便秘、腹脹。
</b>
食物在胃和小腸內進行消化、主要是各種消化酶的作用。結腸不產生酶,只有細菌起消化作用。結腸內有多種細菌,大腸桿菌70%,厭氧桿菌20%,還有鏈球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乳桿菌、芽胞和酵母。另有極少原生動物和螺旋體。腸細菌的重要作用是能產生生理需要的物質,如食物缺乏維生素時可在腸內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1、B2、維生素H、維生素B12、B6、蔚酸,葉酸和消旋泛酸。也能產生吲哚、糞臭素、硫化氫使糞有臭味。如長期用抗生素則不易合成維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維生素缺乏症。食糜通過回盲瓣到盲腸每24小時約500~1000毫升。主要在右半結腸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鈉,每日能吸收460毫當量的鈉和350~2000毫升水。也吸收少量鉀、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膽酸和葯物。直腸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葯物。腸功能障礙、腸炎和感染時可影響吸收。腹瀉時腸蠕動增強,吸收減少,嚴重時可丟失大量維生素、水和電解質。如果正常則在乙狀結腸內形成糞便,等待排出。
糞便的形成與食物無重要關系,禁食和正常喂養的動物糞便無顯著區別,只是糞量減少。糞便組成都一樣。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結締組織、上消化道的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消化液、消化道粘膜脫落的殘片,上皮細胞和細菌。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類糞便組成常是一致的,即65%水分,35%固體。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50%,但大半細菌排出時己死亡。另外2~30%是含氮物質,10~20%是無機鹽(鈣、鐵、鎂)。脂肪佔10~20%,有2種,分解的脂肪是食物末被吸收的,中性脂肪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另有膽固醇、嘌呤基和少量維生素。正常糞便是圓柱形,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重100~200克。食用蛋白質的糞便為棕黃色或黃色,有臭味,硬而成塊,含有很多革蘭氏陽性細菌。食用碳水化物的糞便為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含有很多革蘭氏陰性細菌。正常糞便稍有棕色,這是因有糞膽素和尿膽素,糞便顏色因食物而不同,某些葯物可改變顏色。正常便為鹼性,其高低與在結腸存留時間長短成正比。稀便是酸性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而疼痛。食用辣椒或飲酒可引起肛門直腸反應性充血使痔瘡急性發作。
結腸內氣體約100毫升,60%氮、10%二氧化碳、25%甲烷、5%硫化氫和少量氧氣。氣味因食物和氣體組成而不同,如硫化氫過多可引起硫血紅蛋白血症,出現紫紺為腸源性紫紺。這些氣體的來源,主要是隨飲食和呼吸吞入的空氣,佔70%。另外是細菌對碳水化物發酵而產生的,豆類、白菜、蔥頭產氣較多。細菌發酵產生的氣體,有的能燃燒,氫高達20.9%、甲烷7.2%,電灼時可引起爆炸應注意。腸內氣體可使結腸輕度膨脹,幫助蠕動,氣體越多腸越活動,腹內有微細的噼啪腸鳴。氣體過多使腸壁擴張,牽拉神經從而致疼痛。繼續擴張可使腸壁血管受壓妨礙吸收進一步脹氣,形成惡性循環。腸氣向上打嗝由食管排出,向下由肛門排出,在腸內吸收到血循環內而感結直腸粘膜內有杯狀細胞,分泌鹼性粘液保護粘膜,滑潤糞便,幫助排便。越是遠段分泌越多,直腸分泌量就更多。化學和機械性刺激可增加粘液分泌,如直腸絨毛乳頭狀瘤,常排出大量粘液。肛腺也分泌腺液瀦留於肛竇內,當排便時被擠出滑潤糞便以利排出。有的細胞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腸肽,能刺激腸液分泌,鬆弛腸肌。
排便
糞便形成後,由於結腸蠕動使各部結腸收縮,將糞便推向遠段結腸,這種蠕動常由肝曲開始,每日2~3次,以每分鍾1~2厘米的速度向前推進到左半結腸,到乙狀結腸貯留。但在進食後或早晨起床後由於胃結腸反射或體位反射而引起結腸總蠕動,以每小時10厘米的速度推進,如乙狀結腸內存有糞便可使糞便進入直腸內,蓄積足夠數量時(約300克左右)對腸壁產生一定壓力時則引起排便反射。
排便反射是一個復雜的綜合動作,它包括不隨意的低級反射和隨意的高級反射活動。通常直腸是空虛的。當糞便充滿直腸刺激腸壁感受器,發出沖動傳入腰骶部脊髓內的低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至大腦皮層而產生便意。如環境許可,大腦皮層即發出沖動使排便中樞興奮增強,產生排使反射,使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舒張,同時還須有意識地先行深吸氣,聲門關閉,增加胸腔壓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縮,增加腹內壓力,促進糞便排出體外。如環境不允許,則由腹下神經和陰部神經傳出沖動,隨意收縮肛管外括約肌,制止糞便排出。外括約肌的緊縮力比內括約肌大30%一60%,因而能制止糞便由肛門排出,這可拮抗排便反射,經過一段時間,直腸內糞便又返回乙狀結腸或降結腸,這種結腸逆蠕動是一種保護性抑制。但若經常抑制便意,則可使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逐漸失去其敏感性,對排糞感失靈,加之糞便在大腸內停留過久,水分被過多的吸收而變干硬,產生排便困難,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排便是可以隨意志而延滯的,所以應當而且能夠養成定時排便習慣。當人們早晨起床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飯後產生的胃結腸反射,都可促進結腸集團蠕動,產生排便反射。因此,早上或早飯後定時排便符合生理要求,這對預防肛管直腸疾患是有很大的意義。應該形成起床後或飯後排便的正常反射,除非環境不允許,就不應當有意識地抑制排便。當排便反射弧的某個環節被破壞,如切除齒線上4~5厘米腸段,腰骶段脊髓或陰部神經受損傷,肛管直腸環斷裂等,就會導致排便反射障礙,產生大便失禁。
參考資料:
糞便的組成怎樣?
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其中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等被大腸粘膜吸收,經過細菌的發酵和腐敗作用 ,即變成糞便排出體外。糞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消化道脫落的上皮細胞,粘膜碎片和大量細菌,還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谷類食物,糞便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體35%。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總量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當排出糞便時,大部分細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質,10%~20%的無機鹽,如鈣、鐵、鎂鹽。脂肪佔10%~20%,一種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種是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中性脂肪,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嘌呤基和維生素。
正常排出糞便是園柱形,長10~20cm,直徑2~4cm,重量100~200g。正常糞便為鹼性,其鹼度高低與在結腸存留的時間長短有關,存留越長,鹼度越高;相反稀糞便存留時間短,常呈酸性, 可刺激肛門周圍皮膚。一般正常糞便呈棕色,這是由於糞內含有糞膽色素和尿膽素。因吃食物不同,糞便亦有改變,如吃含蛋白質豐富食物的糞便,有臭味、稍硬、成塊,色稍淡呈棕黃或淺黃色,含細菌以革蘭氏陽性為多;吃碳水化合物豐富食物的糞便,呈棕綠色,惡臭味,軟或半液體狀,酸性,細菌以革蘭氏陰性居多。某些葯物也可改變糞便顏色。
排便過程是怎樣完成的?
排便是一種神經反射活動。排便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直腸在正常情況下是空虛的,但當集團運動推進糞便進入直腸時,如容積達150~200ml, 直腸腔內壓力升至7.3kPa時,可刺激直腸壁內感受器及其附近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盆神經、腹下神經到達S2~4的排便低級中樞,由該中樞發出的沖動沿盆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傳出,引起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內括約肌舒張。同時由低級中樞神經傳出的沖動減少,肛門外括約肌舒張,使糞便排出體外。
正常情況下,低級反射中樞受高級中樞的控制。直腸感受器產生的沖動除傳給低級中樞外,還傳給脊髓丘腦束上行達丘腦,最後至大腦皮質進入旁中央小葉,丘腦下部及腦乾的排便反射高級中樞,並引起便意。排便反射的高級中樞可以加強排便低級中樞的活動,還可使腹肌、膈肌等收縮,增加腹內壓,幫助排便。然後,腹肌鬆弛,肛門括約肌收縮,夾斷一節糞便,因糞便重量自然下落。此後肛管再次閉合,肛門皺皮肌收縮清除剩在肛門周圍的糞便渣。糞便排出後,內括約肌鬆弛,肛門周圍皮折變淺,又可清除皮膚皺折內存留的糞渣。這一排便活動完畢後,可再開始另一排便活動。正常排便時可排空降結腸、結腸脾曲或更上部的結腸,也有人即便是直腸的內容物,也不能完全排空,至於能把全部結腸內容物排空的則屬罕見。
排便時大腸縱肌的收縮很重要。大腸縱肌收縮,可使大腸縮短,還可消除結腸遠端與直腸之間的角度,此時直腸內壓力升高,肛門內、外括約肌舒張,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可使腹內壓增高達13.3~26.7kPa,促使糞便排出。排便時盆膈橫紋肌支持腹腔內臟,並能防止直腸和肛門脫出。
排便感覺是由各種沖動引起,有精神的或機體的。另外有由外來對直腸壁壓力引起的假排便感覺,如前列腺腫瘤、膀胱結石、分娩兒頭壓迫直腸等。
正常人的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閾值,達到此閾值時,即產生便意。當100ml糞便將直腸充盈25%時,或者直腸內壓力達到約2.4kPa時,就可產生便意。要達到非排便不可的程度,直腸內容物和壓力須增加3倍。但是否排便最後還取決於排便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作用是抑制還是增強。
排便次數和習慣因人不同,一般每日1次,早飯後排便。也有的3~5日或更長排1次,卻不感排便困難。排便後有舒適愉快的感覺。因此,不能只按排便次數多少確定便秘、腹瀉或排便的規律改變,應按各人的排便習慣來確定。
排便是怎樣節制的?
由於人的排便反射受大腦皮層的控制,因此意識可控制排便。肛門部保持一定緊張力,使肛門緊閉,阻止糞便、液體、氣體漏出,這種作用叫排便節製作用。排便節製作用,由感覺、反射、肌肉活動共同完成,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反射活動。可歸納為兩種。
(1)儲存器節製作用(結腸的節制機能):結腸的節制機能不依賴於括約肌作用。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具有適應反應,這種反應可調節腸腔內的容積和壓力,腸腔容積的改變壓力隨之改變, 有防止壓力過高,延遲腸內容物通過的作用。直腸乙狀結腸連接處的阻力、彎曲和皺折能延遲糞便進入直腸,保持直腸平時處在空癟狀態。左側結腸能蓄積一定量的糞便,如超過一定數量時,可刺激結腸,使糞便進入直腸。乙狀結腸造口術病人,如飲食調理適當,每日灌腸,可形成排便習慣,即是由於結腸的節制機能。
直腸是一種既有感覺又能擴張的貯器,對容量有最大的耐受性,能蓄積糞便和液體。直腸瓣能使糞便在直腸內螺旋形活動,使糞便壓力均等,避免了糞便堆積在直腸下部,並防止直行通過直腸,

⑵ 十二歲女孩子拉稀屎是紅色的,這是怎麼了

是否是不消化的食物,如西紅柿……等,不過有了病,應該及時到醫院,化驗檢查才是正道,自己也應該有一個判斷能力,你自己能夠掌握第一手數據,別人是看不到的,只是瞎猜。也可以請旁邊的朋友幫助。

⑶ 前天晚上突然腹痛腹瀉昨天連著拉了10多次,不能吃東西,吃了拉的更厲害,大便呈蛋黃色和西紅柿糊糊狀。

病情分析:
你好:你這是由於在飲食上由於吃了不幹凈,或生冷,霉爛變質等食物引起的急性腸胃炎而導致腹瀉。
指導意見:
你可以口服慶大黴素碳酸膠囊,腸康片,必要時可以補液治療。注意飲食要清淡,忌辛辣,多喝水,注意休息。

⑷ 剛才我大便拉完發現大便上顏色都正常沒事,但躺在一片像西紅柿醬的東西上面,估計是血吧稠乎乎的,咋回

這個我有經驗。可能就是肛門淤血。治療一下,抹抹葯就沒事了!注意這兩天不能吃辛辣的食品。一休息就好了。真的!滿意請採納。

⑸ 為什麼大便像番茄醬一樣是紅色的

朋友你好,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門排除,便血可呈鮮紅、暗紅或黑色,一般有多種病因引起,比如胃腸疾病,比如全身性疾病,不排除痔瘡的可能,盡快前往當地醫院行具體檢查。;建議您前往當地正規醫院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必要時可查胃鏡或者腸鏡,明確便血的病因,及時有的放矢的對症治療,祝您早日康復,生活愉快。

⑹ 大便開始拉出來是西紅柿色的<應該是血>後半段就沒事了 就和一般的顏色一樣了

可能是大便乾燥引起肛裂所帶的血,
又或者是內痔,如果情況持續很長或者每次都是這樣的話,建議你到正規醫院做一下系統檢查。祝您健康!

⑺ 大便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大便的正常顏色為黃、褐色。黃色是膽汁中膽紅素產生的顏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鐵化合物的影響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葯,大便顏色也會加深。但食物及葯物也會改變大便的正常顏色,合葉綠素多的食物以及葉綠素制劑、鐵制劑(治貧血的葯)、碳末等,可使之呈綠色或黑色。所以根據大便的顏色判斷疾病也應參考其他因素。 紅色的稀便: 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大腸粘膜出血。這和未消化的西紅柿、胡蘿卜的紅色不同。褐色便與粘液、膿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徵。若紅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膿液,應檢查大腸粘膜有無炎症。 如肛門附近的直腸粘膜嚴重發炎時,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糞便,沒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醬樣的大便並伴有腐敗性惡臭。 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也會發生腸炎,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扁桃體炎後,突然出現血性腹瀉,就可能是菌群失調造成的。 還有一種非感染性的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樣的腹瀉症,但它的特點是病程很長。有時伴有腹痛。應該警惕的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出現紅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膿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有時有里急後重的感覺。此時極易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混淆,應及時找專科醫生檢查。 柏油樣便:柏油樣便見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時。便呈黑色並有光澤,奇臭。柏油樣便多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樣便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靜脈瘤出血、暴食後連續嘔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不能忽視的是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產生柏油樣便。 普通顏色的腹瀉: 睡覺著涼,傷風感冒,吃得過多或過冷,都會引起腹瀉,排出的多為黃褐色稀便。一般不發熱,腹痛也不嚴重。這些病症雖不嚴重,但也應進行必要的治療。 大便變細或變扁: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般直腸瘍後期,因腸腔狹窄可出現大便形狀的改變(變細、變扁)。此時患者多伴有腹脹、腹痛、消瘦、全身衰弱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腸腔出現炎性腫塊或大的息肉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⑻ 兩個月寶寶大便的顏色跟西紅柿湯樣是怎麼回事

: 「臭臭」是否正常,是寶寶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估計孩子來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沒少嚇著父母,

⑼ 大便不成形,這兩天糞便中有像辣椒皮和西紅柿皮一樣的

根據你的描述的情況,考慮應該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症狀。
建議你可以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性菌,平時注意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的食物,多喝水。

⑽ 為什麼大便會不同的顏色和形狀

就人而言:

大便的正常顏色為黃、褐色。黃色是膽汁中膽紅素產生的顏色,褐色是受吲哚和便中合鐵化合物的影響所形成。多食碳水化合物,大便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大便呈褐色。如服用某些中葯,大便顏色也會加深。但食物及葯物也會改變大便的正常顏色,合葉綠素多的食物以及葉綠素制劑、鐵制劑(治貧血的葯)、碳末等,可使之呈綠色或黑色。所以根據大便的顏色判斷疾病也應參考其他因素。

血液附在大便表面:

像香蕉那樣的有形便的表面粘著血液時,要考慮多半是痔瘡出血,出血嚴重時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較少時僅在手紙上發現血跡。這種出血一般為鮮血,無膿,且不伴有腹部疼痛。患直腸癌、乙狀結腸癌、腸息肉、直腸潰瘍等病時也可在糞便上看到血液。年歲較大沒有患痔瘡的人,如發現大便中帶血,應去醫院仔細檢查,以確定有無癌或息肉的可能。

紅色的稀便:

稀便有紅色,應考慮是大腸粘膜出血。這和未消化的西紅柿、胡蘿卜的紅色不同。褐色便與粘液、膿汁混合在一起是出血的特徵。若紅色稀便中混有粘液、膿液,應檢查大腸粘膜有無炎症。

如肛門附近的直腸粘膜嚴重發炎時,可伴有腹痛、排便次數增多。患細菌性痢疾的病人,可排粘液和血混合不均的少量糞便,沒有大的臭味。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多排出果醬樣的大便並伴有腐敗性惡臭。

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也會發生腸炎,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扁桃體炎後,突然出現血性腹瀉,就可能是菌群失調造成的。

還有一種非感染性的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發病初期也有像痢疾那樣的腹瀉症,但它的特點是病程很長。有時伴有腹痛。應該警惕的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出現紅色稀便,且便中混有膿及粘液,伴有特殊的臭味。患者大便次數增多,有時有里急後重的感覺。此時極易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混淆,應及時找專科醫生檢查。

柏油樣便:

柏油樣便見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血量至少有60毫升以上)時。便呈黑色並有光澤,奇臭。柏油樣便多為稀便,但也有成形的。柏油樣便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出血。此外,在食道靜脈瘤出血、暴食後連續嘔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處血管破裂出血時也能見到。不能忽視的是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產生柏油樣便。

普通顏色的腹瀉:

睡覺著涼,傷風感冒,吃得過多或過冷,都會引起腹瀉,排出的多為黃褐色稀便。一般不發熱,腹痛也不嚴重。這些病症雖不嚴重,但也應進行必要的治療。

大便變細或變扁: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般直腸瘍後期,因腸腔狹窄可出現大便形狀的改變(變細、變扁)。此時患者多伴有腹脹、腹痛、消瘦、全身衰弱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腸腔出現炎性腫塊或大的息肉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熱點內容
為什麼手機過熱微信閃爍 發布:2025-07-12 12:11:11 瀏覽:272
cad列印表格視圖為什麼沒有顏色 發布:2025-07-12 12:08:32 瀏覽:702
天蠍座為什麼老是訪問女生qq動態 發布:2025-07-12 12:06:19 瀏覽:855
為什麼眼睛總分泌酸臭味液 發布:2025-07-12 12:01:19 瀏覽:379
為什麼嬰兒要吃泥狀的東西 發布:2025-07-12 11:35:33 瀏覽:866
為什麼買車找不到賓士560 發布:2025-07-12 11:11:08 瀏覽:828
男人睡棉被子為什麼睡不著 發布:2025-07-12 11:11:06 瀏覽:12
冬天晚上為什麼要防火 發布:2025-07-12 11:03:37 瀏覽:744
為什麼吃了辣白菜吃不下東西 發布:2025-07-12 11:02:37 瀏覽:366
為什麼電腦充電電量走得少 發布:2025-07-12 10:55:55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