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曲靖年夜飯不一樣
㈠ 了解南北兩地年夜飯的不同
蘿卜阿妹::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之一。辭舊迎新的除夕對於中國人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一天,年夜飯也是一年之中最特別的一頓飯,寄寓著團圓的喜悅,新年的祝福。如今的春節,攜妻帶子出門旅行漸成新時尚,享受不一樣的年俗,品嘗特別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 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南方人吃米團子、水磨年糕, 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不一而足。和家人一起,用舌尖去旅行,讓味蕾記住美好的生活滋味。
江南 一杯元寶茶的味道
從年少時對肆無忌憚享受美味的期待,到年華漸去對山珍海味也厭倦之時,年夜飯幾經變味,卻始終是許多饕餮之徒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
說到除夕夜,揚州人董先生說,年夜飯最能體現揚州人對食物的熱情與講究。各種燒、煮、煎、炸的食物,花樣繁多,香味誘人,但無論如何餐桌上不能缺的 就是雞。象徵吉祥如意,「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肘子象徵榮華富貴,豆苗象徵平平安安,這些好意頭的菜年夜飯一般都會 有。年夜飯揚州人也很講究吃水芹菜,意味著路路通;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藉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春節里喝「元寶茶」,從字面上理解,它帶有「富貴」、「財富」之意。上海人在正月初一的茶杯中放一兩枚橄欖,名曰「元寶茶」。過去茶館中跑堂還會討個吉利口彩,說道:「吃了元寶茶,一年四季賺元寶。」茶客聽後大悅,加倍付茶錢。
為何要在茶中放橄欖?據說以前人們為了在豐盛的年夜飯後消膩,巧用橄欖,因其有清熱生津、清肺利咽、消食化痰、恢復體力的功效。於是,便將其泡茶,而後廣為流傳。
而今在江南一帶,尤其是上海,他們用「元寶茶」來款待登門拜年的親友,放入橄欖,有時再加入一兩顆金桔,寓指「恭喜發財」之意。
湖北 一碗排骨藕湯里的親情
湖北人喜歡拿藕和肉骨頭煨湯,文火煨到肉爛脫骨,藕塊吃起來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絕的湯喝上一口,香濃清甜,不禁要感嘆藕香與肉香的搭檔簡直是天下絕配。
年三十的團圓飯,湖北人的餐桌上,「三全」宴可吃得相當講究。年夜飯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雞、全魚、全鴨,還要有「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
雞在年夜飯中並不算什麼新奇的菜式,不過湖北人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比如他們習慣在過年的頭一餐喝雞湯,這象徵著「清泰平安」之意。雞的哪個部位歸誰 吃也十分講究。據說家中主要的勞力則要吃雞爪,意味著來年可以「抓財」,而年輕的學生則需要吃雞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飛,而剩下的人則要吃雞骨頭,表示「出 人頭地」。
除此之外,在荊州、沙市一帶,人們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雞蛋。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們能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
如果有客人登門拜訪,則需要准備幾個又嫩又滑的荷包蛋,這樣他們便可以在來年中「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四川 麻辣團圓飯
四川人即便不在家過年,通常也會收到來自家鄉自製的臘腸,在他們的年夜飯中,可以沒有雞鴨魚,但是不可沒有川味香腸。和廣東一帶的臘腸不同,四川過年必備的香腸多半是麻辣味的。
來自四川的王小姐說,無菜不辣,香腸也不例外。四川人將購買的豬肉切成肉丁狀放入盆子里,放入花椒粉、辣椒粉、鹽、味精、白糖、白酒等調料。腌制 4~6個小時,待味入肉丁里。然後再將腸衣洗干凈,將一頭打死結,將肉丁灌入腸衣里。大約10厘米的時候,用麻繩打一個結,接著繼續灌入肉丁,在10厘米 處又用麻繩打結,一直循環,直至腸衣用盡。最後將製作好的川味香腸懸掛在通風的地方,待7天左右,便可放入沸水中蒸煮。而其中最大的區別莫過於調味料的掌 握,麻辣味才是其精髓。
四川傳統年夜飯很豐富,有涼拌雞、臘肉香腸拼盤、鑲碗、甜燒白、咸燒白、粉蒸肉、紅燒什錦、豆瓣魚、壇子肉、八寶飯等,還要加上俏葷菜、炒時蔬、銀 耳羹等。傳統川味年夜飯,由於四川人多地廣,東西南北中不同地域有細微差別。如川南風味,就以煎、炒、蒸、燒居多,味道偏甜酸,名菜有東坡肘子。川東風 味,則擅長咸鮮味,顏色深味道濃,名菜有達州的燈影牛肉。
東北 小雞燉蘑菇的鄉土情
雪村的一首歌,讓許多人認識了豬肉燉粉條,在東北人的年飯中,豬肉燉粉條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條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制而成的。而趙本山的小品讓更多人認識了小雞燉蘑菇。
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小雞燉蘑菇里用的小雞,是用鄉下的笨雞。由於笨雞吃五穀雜糧和蟲子長成,其味也純,其 余香也濃;燉雞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桿小薄傘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蘿卜兼職。大學生最好的兼職平台。
㈡ 中國南北各地團圓飯的風俗
團圓飯一般指農歷大年三十晚上的家宴,又稱「年夜飯」、「年飯」等,北方多吃餃子,寓「更歲交子」之意;南方多吃魚類,取「年年有餘」之意。
除夕守歲,吃團圓飯,喜氣洋洋,辭舊迎新,是中國民俗的一大特色。北方餃子南方魚是南北除夕年夜飯的差別。北方守歲不可以沒有餃子。餃子,形如元寶,音同交子,除夕子時進食,有招財進寶和更歲交子雙重吉祥含義。明時餃子叫扁食。《明宮史》說:「正月初一五更起」,「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現在還有在餃子中包硬幣卜吉祥的習慣。南方守歲必備年糕和魚,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意。魚含「連年有餘」和辟邪消災雙重含義。唐人丁用晦在《芒田錄》中說:「門鑰必以魚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因為魚眼無眼皮,死不瞑目,人稱能監察鬼魅,助人守歲。在一般情況下,除夕上魚不可隨便進食。湖南有些地方端上的是木魚,防止小孩犯忌。江蘇有些地方端上魚後,全家齊說:「余啊!余啊!」立刻撤下,放在對大門的桌上守歲。
㈢ 年夜飯和平常的晚餐有什麼不同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㈣ 網友們紛紛曬照年夜飯,南北方年夜飯會有何不同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而且春節又稱過年,有著辭舊迎新,闔家歡樂的寓意。而除夕是春節整個節日中中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需要好好的和家人待在一起,團團圓圓。家人們聚集在一起吃年夜飯也是這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年夜飯的寓意是非常重大的二,人們通過豐盛的美味佳餚和家人一起共享美食,一起度過新年最重要的一天,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因此,在中國,每個家庭對年夜飯是非常重視的。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有著34個省級行政區域,每個地方對於年夜飯,對春節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和飲食習慣。最常見的就是網友們經常會在各個節日時討論各地的習俗和飲食習慣,通常會分為兩大陣營,就是常說的南方北方。
雖然南北方對於飲食有很多區別,但是對於年夜飯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夠團圓在一起,能夠一起開開心心地過年,享受家人一起過節的氣氛,一家人在一起,有時候吃食就顯得不是很重要了。所以年夜飯除了好吃的菜,最重要的作用是讓一家人歡樂地在一起,享受家的溫暖和好。
㈤ 南北年夜飯因地域不同導致差異太大,都有什麼差異
年夜飯內涵十分豐富,包含了中國飲食文化、年俗文化和禮儀文化。古代人有除夕驅逐惡人的說法,所以,吃年夜飯也是家人一起驅除疾病,強身健體的意思。後來,我們才知道,除夕夜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也有一起守歲的意思。
一般來說,南方人習慣吃年糕,北方人更注重吃餃子。年糕也滲透到了北方,但是比較單調,只有南方人才能做出無數的圖案。北方人習慣在過年的時候吃餃子,意思是“年紀小生孩子”。餃子諧音,就是互相交叉,運氣好,發大財。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元寶,象徵著團圓和財富,所以桌子上的上菜鍋象徵著“新年發財,元寶滾滾”的意思。
㈥ 年夜飯在南方和北方,都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不可否認,南北方確實飲食會因為有著地域和飲食傳統文化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作為一個北方人,對南方也不大了解,這邊就只能來談談我說知道的北方與南方年夜飯有所不同的地方。單從食材選擇來看:北方因為氣候原因缺少新鮮食材。除肉類是鮮殺的外,蔬菜基本使用儲存菜類,比如土豆,大白菜,蒜苗,韭菜等。而南方比較多使用鮮菜類,鮮魚類。同時,如果從製作手法看:北方比較常用燉,且是提前燉好很多,因為有正月給女人放假的習俗,春節之前一般做好很多菜餚放在室外。
三鮮湯示意新的一年三陽開泰,吃年糕,節節高!而且,在南方,他們菜品現在過年吃的都相當豐富,除了普通的哪些雞鴨魚肉等等,還有海鮮等比宴席還豐富,但必吃的菜好像記憶中相對沒有哪個概念了。豐富的菜品,也是大家日子紅紅火火,蒸蒸日上的象徵,說明大家的生活好了!更多的菜名稱也是同樣寄有著更多好的意願!
㈦ 南北兩地年夜飯的不同
南方的年夜飯在南方五月份可謂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臘魚臘肉雞腿豬腳的滿滿一桌子吃都吃不完南方的年夜飯菜譜中一定會有年糕年糕的形狀多種多樣主要是方形和塔形的方形的年糕取四分之一像真一家人團圓又有四方勁寶之意他新的年糕象徵來年日子蒸蒸日上生活節節調高年糕通常是麵粉做的的裡面的主要成分是紅糖糖象徵來年的生活美滿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抽滿升級年糕的顏色通常是黃色白色象徵黃金白銀北方的年夜飯北方人過年習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餃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金元寶一排排端然正著新年發大財元寶滾進來所有人包餃子還會包景沒硬幣即食吃到這意味著細雨能掙很多錢
㈧ 不同地方的年夜飯有哪些不一樣的風俗
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餃子中有的餡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餡里放花生(稱長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有一個餃子餡中放一枚制錢,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新年裡面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
重慶人過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為了准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里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南大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㈨ 年夜飯的不同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年夜飯的目的並不光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互相之間近距離的交流。
關東年夜飯:保留古風俗漢滿互影響
中國知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年夜飯在除夕的夜晚又稱「團年」或「合家歡」,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還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通常是舊時關東農家中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餘錢、余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曹保明介紹說:「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關東老百姓始終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說,餃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圍繞餃子的起源,民間產生過不同的傳說和故事,但關東人一直崇尚春節的第一頓餃子在除夕夜子時(零點)吃,此風俗遍布關東城鄉,並世代相傳至今。
如今在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依然保持著古時的許多風俗,如吃飯前祭祖,放鞭炮,吃餃子等。但由於近年來年夜飯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學認為:「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它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和溫情中。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重慶土家年夜飯:「扣肉」「灌海椒」不可少剛進臘月,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鄉紅杏村農民許文旭家就忙開了。為了准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許文旭說,「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里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許文旭介紹,土家人之所以重視這兩道菜,是因為以前一年到頭難得吃上幾回肉,糯米也是稀罕東西,因此家家都把這兩道菜當作年夜飯展示手藝的機會,同時也是為了犒勞辛勞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帶還曾一度成為土家年夜飯的主菜。因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區吃鹽巴都困難,醫療條件也差,經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為了給家人補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飯上一道海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碘。在當時的條件下,海帶對土家人來說,真可謂「山珍海味」,經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飯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帶早已退出年夜飯的「舞台」。
土家人吃過年夜飯後,各家都會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達對田地的熱愛。
朝鮮族:「歲酒」和「德固」占據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主要聚居地區,春節也是朝鮮族的傳統的和最重要的節日。朝鮮族的年夜飯有著自己傳統的食品和特色。
民俗專家曹保明介紹說:「朝鮮族的年夜飯非常豐富,大大小小的盤子七八十個,有的人家甚至達上百個。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歲酒』和『德固』二種。」
春節前夕,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各鄉村,很多朝鮮族村民都在釀造「歲酒」。今年52歲的金真實是琿春市密江鄉的村民,她介紹,朝鮮族在年夜飯有喝「歲酒」的習俗。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多味中葯材,是一種葯酒。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他們認為飲用此酒可以避邪、長壽。
金真實說,「德固」是一種湯餅,就是將大米面和好蒸熟後,搗成大粘團,再搓成橢圓形圓條,切成薄片,倒入雞、野雞、牛肉湯鍋中,吃時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據了解,在年三十那天,朝鮮族婦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大多數家庭從一大早就開始做打糕。「盡管現在有賣做打糕的機器,但我們還是喜歡用打糕槌自己動手做,因為感覺味道還是不一樣。」朝鮮族村民朴英子說。
金真實說,除夕夜自己一家十幾口都圍在一起吃年夜飯,是非常幸福的時刻。他們全家都會守歲通宵達旦。與漢族不同的是,朝鮮族大年夜這頓飯會載歌載舞,伴著朝鮮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簫樂曲迎接新年的到來。
㈩ 不同地區的年夜飯有什麼特點
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在安徽南部僅肉類的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讓人垂涎欲滴。
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指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指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至16個菜不等,但必須是雙數,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道菜。江西南昌地區一般10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菜二湯。在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意為安樂菜;黃豆芽,寓意如意菜;芹菜,意為勤勤懇懇。在湘中南地區,年夜飯必有一條1000克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000克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
安徽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菜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
安徽省安慶縣農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被稱作「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進財進寶、年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