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三座山的天氣不一樣

為什麼三座山的天氣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7-08 21:11:01

⑴ 為什麼同一座山溫度會不同

太陽照到地面後,由於土壤保溫的作用,土壤溫度會越來越高,地面空氣的溫度也越來越高。但是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會越來越低。這是一天當中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高山的情況有些特殊,山腳處與周圍地面溫度差不多,越高的地方本身周圍空氣的溫度就低,而山體本身由於面積越來越小,保溫效果越來越差,因此溫度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山腳下溫度很高,而山頂卻白雪皚皚的原因。

⑵ 海拔一樣高的地方天氣是否一樣!忽略極端地區。

天氣應該不一樣的。因為天氣是指短時間的氣候變化,比如今天晴天,明顯下雨。很顯然即使海拔一樣,也很可能出現天氣不同。

如果說氣候的話,可能會有一點相似,但受到緯度因素的控制,比如在不同緯度的兩座海拔相同的山,氣候就不一樣。並且海陸分布也影響氣候的形成。只有在經緯度很接近,海拔相同的地區才可能出現氣候一樣的情況。

⑶ 為什麼有時候一山之隔的天氣不一樣

僅僅一山之隔,但山兩邊的氣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卻天差地別?在寶興縣這邊的夾金山麓下,公路兩旁草木葳蕤豐茂,原始森林鬱郁蔥蔥,近處青綠蒼翠欲滴,溪流純白如銀,水聲潺潺,入春後,更顯山花爛漫,處處鳥語花香——這里的景色可謂妖嬈迷人,可氣候卻實在不敢恭維,不是淫雨霏霏,就是白霧迷茫?當翻過埡口,呈現在眼前的卻又是另一番天地:藍天無垠,艷陽朗照,朵朵浮雲潔白無瑕,空氣透明清新,放眼能看到前方聳入雲端的冰山雪峰,俯視腳下的大地,則見高低不平的黃土地上一片荒涼蕭瑟?這里群山裸露,土丘寸草不生,而且氣候異常乾燥,熱風勁吹,溪水斷流?誰能想到,僅僅一山之隔,兩邊的氣候差異卻如此之大,難怪當地有這樣的諺語:「過一山,另一天」「一山之隔兩重天」?

⑷ 為什麼天氣預報不準呢

理由一:她還很年輕 雖然古人觀察現象、尋找規律,早已經有了很多預測天氣的經驗,但是現代科學基礎上的天氣預報只有100多年的歷史,她是通過簡單的定時觀測得出氣壓場、高低壓、冷暖鋒,並進行簡單的線性推算這樣一個簡陋的手工作坊里發展起來的,而以數值預報為代表的對天氣變化的簡化物理過程的求解和運算只有幾十年的時間。對於很多天氣現象的發生、演變的內在機理和規律,人們還並沒有完全掌握。氣象科學還是早晨七八點鍾的太陽,是一個極其年輕的學科。年輕人總是要犯錯誤的。 理由二:有無數只蝴蝶的翅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洛倫茲用一種形象的比喻來表達他的這個發現:一隻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動翅膀,可能在一個月後的美國得克薩斯州會引起一場風暴。這就是混沌學中著名的「蝴蝶效應」,也是最早發現的混沌現象之一。在我們的眼前,似乎有「無數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動著。且不論城市熱島、工業排放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就是這個星球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就對天氣的變化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而且植被、水體等等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而這一切在模擬運算中無法進行詳盡的描述。 當然,我們並不會因為有「無數只蝴蝶的翅膀」就遷就天氣預報的不準確,就如同學生不會因為自己考不了滿分就慨嘆考題太難。經常用「混沌」來進行自我安慰的人,還不具備預報天氣的職業心理素養。 理由三:我們的眼睛有盲區 要預測天氣,首先要觀察天氣,從理論上講,要明察秋毫,任何一個細微之處都不能放過。而人類本身並不具有千里眼、順風耳,我們的眼睛有盲區。 自從有了氣象衛星,我們眼睛的盲區減少了,視野更加開闊了。台風無論多狡猾,都不會騙過衛星敏銳的目光,台風的螺旋雲型、台風眼都一目瞭然,我們也才會胸有成竹地發布那些台風警報。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氣象衛星也一樣。地球同步氣象衛星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天氣變化,但是它離地面的距離是36,000公里,比較遙遠,分辨能力比較有限;極軌氣象衛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離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轉睛地觀察特定區域,它的雲圖是拼接而成的,在觀察一個特定區域時,相當於衛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氣就在「眨眼間」發生了。另外,如果有雲層覆蓋,我們就難以觀察並測算植被、水體、沙塵的面積和強度等等,雲層會掩蓋很多秘密。 我們沒有一雙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預測的時候會產生誤差,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東邊日出西邊雨 人們常用「東邊日出西邊雨」來形容天氣的局部差異。在地形比較復雜的地區,或者強對流天氣 如暴、冰雹等 比較流行的季節,在一個范圍很小的區域中,天氣也常常會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風坡和背風坡,氣溫、降水量的差別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徑庭。僅僅一山之隔,卻展現著兩種氣候類型,古人說:始悟一嶺隔,氣候殊寒暄。 而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既有中高緯度大陸性天氣系統的影響,也有低緯度海洋性天氣系統的影響,各種天氣災害琳琅滿目,是天氣災害種類最繁多、表現最劇烈的國家之一。我們用一兩分鍾的時間概述全國天氣,只能「從大局出發」,描述大范圍的特點,肯定會刪減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氣現象,會遺漏很多天氣情節,它無法表述那麼紛繁復雜的天氣變化。 理由五:疑難病誤診 疾病的種類很多,而診治各種疾病的難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醫生也有誤診的時候,為天氣把脈也常常碰到疑難雜症。 我清晰地記得一個例子:一個台風剛剛生成,就氣勢洶洶地向東南沿海奔襲而來,我們發布了警報。可是台風卻很詭異地停止前進,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當人們稍稍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它又殺了一個回馬槍,重新瞄準東南沿海,於是我們再次警覺地發布台風警報,然而當警報聲響起的時候,台風卻大搖大擺地朝向太平洋揚長而去。最終這個台風讓人們虛驚一場。事後有幾位同事總結說:這個台風好像是專門來戲弄我們的。 即使某種常規的天氣過程,預報了不發生(行話叫:報空了),沒預報發生(行話叫:報漏了)的情況也時常出現。長期以來,為了減少負面的社會影響,一些業內人士有一種「寧空勿漏」的心態。且不去議論業內的預報心態,我個人覺得,正是因為很多難度極大的預報,報錯了 尤其是漏報 ,人們(包括領導)對於錯誤缺乏公允的評價,很多從事預報的同行經常有一種如履薄冰、如驚弓之鳥的感覺。我的一位領導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一萬年之後,人們還會談論天氣預報准確性的問題。天氣預報永遠有不準確的時候。但願他的這句話給一萬年之後的觀眾也打個預防針。——天氣預報的難題將長期存在。摸准老天爺的脾氣的確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覺欺騙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實習生對我說:到了夏天,你們怎麼辦啊?這一句話讓我摸不著頭腦。他解釋說:大家都說,高溫季節明明是40多度,你們卻總報36度、37度的樣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報也不願報高溫。 聽了這樣的分析,我真是覺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現長時間、大面積的高溫天氣,缺水、缺電現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間照明也採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區的氣溫像進行體育競賽一樣,氣溫新高屢屢被刷新,各大「火爐」交相輝映。於是有很多觀眾反映天氣預報故意壓低氣溫結果,隱瞞不報,甚至將其上升到了「剝奪百姓知情權」的政治高度。 但實際上,對於2003年夏季的高溫天氣,氣象部門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確鑿的預報,僅中央氣象台就破天荒地發布了31次高溫預報和警報,而且對於氣溫的預報誤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學層面的精彩和公眾層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強烈的反差呢? 我們追根溯源,氣溫與人們的身體感覺(體感溫度)的差異是引起抱怨和質疑的首要原因。 我們所說的氣溫是指百葉箱里的溫度,它是在草坪上,距離地面1.5米,通風,而且不受陽光的直射。但是我們的體感溫度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樣的氣溫,陽光下和樹蔭下,感覺差別很大;有風和無風,差別很大;濕潤和乾燥,差別很大,感覺上的差別一般會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陽光烘烤下,地面溫度,遠遠高於氣溫,當氣溫是35度的時候,表層土地的溫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馬路的溫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馬路上的時候你感覺溫度遠遠不止35度,於是對天氣預報的懷疑產生了。 實際上在天氣預報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在盛夏季節主觀故意壓低氣溫預報結果的情況。如果真有那樣的事,完全是傷害職業道德的卑劣行為,也是我們自己難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對不準確的總結 我拜讀過大量關於預報多麼精彩、分析多麼成功的文章和總結,但是極少看到對於預報失敗個例的分析、點評,似乎一些人不願意觸及傷疤,沒有誠懇地探討失敗的職業氛圍。一旦預報出現重要錯誤,氣氛會變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傷害了誰的感情。 北京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在結尾處,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氣預報滿意率」,由觀眾為每天的天氣預報結果打分。我每次都會認真地閱讀這條信息,這是了解觀眾對於預報質量所持態度的重要渠道。滿意率經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幾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滿意率非常低的時候,比如預報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爺就是不願意配合,14日颳了一陣六級大風和一場揚沙天氣,15日盡管天色陰沉、雲層濃密,但偏偏不下雨,當天我路過一座游泳館,那裡的工作人員認出我來並開玩笑地說:「這兩天天氣預報這么不準,你還敢在大街上走 」結果6月14日的天氣預報滿意率只有43%。當然,內行人都知道那幾天預報的難度的確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爺終於被執著的預報感動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預報的最高氣溫是24度,而實際上下午的氣溫僅僅是17度,穿著單薄的人們被凍得哆哆嗦嗦,怨言叢生,但是6月15日對於16日預報的滿意率是81.8%,看來雖然溫度預報離譜,但是終究預報了降雨,大家還是很寬厚的。

⑸ 為什麼同一座山會有不同的天氣狀況

其實很簡單,海拔高度不同會影響天氣的溫度,而且平地之中也會有隔犁溝下雨的情況。 。」是說地形高度變化大,致使氣溫產生差異,不同氣候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國雲貴山區。俗話說: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緯度原因,因為一個山裡緯度應該是相同的。另外山裡都是陸地,沒有和海的海陸差異(水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造成的溫度差異)大氣的環流影響基本是由於緯度的原因,地貌在影響氣候上主要表現就是在山裡。因為山上由於海拔的原因,會造成例如日照,氣溫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應也不同,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是一種地理現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說地形高度變化大,致使氣溫產生差異,不同氣候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國雲貴山區。俗話說: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因為一山有四季,首先能排除緯度原因,因為一個山裡緯度應該是相同的。另外山裡都是陸地,沒有和海的海陸差異(水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造成的溫度差異)大氣的環流影響基本是由於緯度的原因,地貌在影響氣候上主要表現就是在山裡。因為山上由於海拔的原因,會造成例如日照,氣溫的不同所以植物的反應也不同,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⑹ 為什麼山越高天氣越冷

這與兩個概念有關:濕絕熱遞減率和干絕熱遞增率
我從一個整體形象的講,一團空氣要跨過一座1000米山,在山腳下時空氣為20度。接著空氣不斷攀升,按照濕絕熱遞減來算,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度。在氣溫下降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降水。在降水後空氣爬過山頂,開始下山,這時按干絕熱遞增率,高度每下降100米,氣溫上升1度。因此在山頂時,空氣溫度為20-6=14度,下山後溫度為14+10=24度,這樣也會產生焚風效應。

雖然以上是解釋焚風效應,但是也充分說明海拔高的地區溫度相對要低於海拔低的地區。主要還是由於濕絕熱遞減率這個概念。

高原地區雲層稀薄,空氣稀薄致使保溫、吸熱作用差,平流層中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能夠吸收太陽光里的長波輻射,並以熱量的形式發射給地面,夜間地面再反射給雲層,高原地區雲層稀薄,所以溫度偏低,晝夜溫差也大。

簡單的說就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溫度下降0.006度

⑺ 為什麼五台山氣候很冷

是地理環境造成:五台山有五座山環繞而成。可以說是與世隔絕。氣溫也和山區的氣溫一樣。與平原的氣溫相比自然是要冷些。

⑻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天氣還是氣候

是氣候。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座較高的山地,海拔高度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徵。

⑼ 為什麼每個地方的天氣和氣候會不同

因為每個地方的地形、地貌、緯度、海拔高度、溫度、氣壓帶、大氣環流等等都不一樣,造成了每個地方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天氣與氣候的形成是十分復雜的,其中摻雜的影響因素很多: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內來回移動,造成地表的受熱不均,進而造成各地的溫度的差異,形成五帶。
地表的受熱不均會對大氣產生影響,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也就形成了風;
風又分由高緯吹向低緯的和低緯吹向高緯的,也就有了冷風和熱風;
並且風在高低緯度間會形成大氣環流,會形成氣壓帶和風帶(熱帶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輔副極地低氣壓帶,東南信風,東北信風,西風漂流帶,極地東風帶)。
緯度的不同,使得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同,並且晝夜長短變化不同(與太陽直射點的來回移動又有關),形成的溫度又會有所不同;
山地,海洋,洋流,緯度等等都是會影響天氣和氣候。

⑽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那座山

這是一種地理現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說地形高度變化大,致使氣溫產生差異,不同氣候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例如我國雲貴山區。
此外還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也是說的地理現象,是指晝夜溫差大,我國新疆就是這樣。

熱點內容
足金飾品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21 13:04:22 瀏覽:624
漂亮女生為什麼招其它女生討厭 發布:2025-05-21 12:47:55 瀏覽:378
為什麼找不到qq禮物牆 發布:2025-05-21 12:46:00 瀏覽:981
淘寶上的直通車為什麼那麼難做 發布:2025-05-21 12:40:48 瀏覽:24
淘寶的牛欄山酒為什麼價錢不一樣 發布:2025-05-21 12:36:50 瀏覽:321
為什麼顯示該站點長時間未響應 發布:2025-05-21 12:35:45 瀏覽:870
淘寶韻達為什麼這么慢 發布:2025-05-21 12:28:22 瀏覽:568
朝鮮的東西為什麼有中文 發布:2025-05-21 12:24:38 瀏覽:766
為什麼男人喝醉酒後會想起你 發布:2025-05-21 12:20:25 瀏覽:307
固態為什麼這么便宜了 發布:2025-05-21 12:02:32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