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原下來為什麼感覺體力不好了
① 本人常年生活在高原,高海拔地區,缺氧,營養不足,經常覺得疲憊無力,健忘。
本人常年生活在高原,高海拔地區,缺氧,營養不足,經常覺得疲憊無力,健忘等有很多症狀,應如何補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能推薦一些補充葯物或其他之類的
高海拔地區生活出現不適應是很正常的,因為缺氧導致的,疲憊,健忘,眼壓不正常,消瘦都是正常的。由於植物的生長環境的問題,導致那些地區的食物結構比較單調,缺乏營養的情況也很普遍,有些農村地區甚至出現了兒童營養性貧血。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鐵的食物,另外准備一些耐缺氧補充劑綠A螺旋藻和冰糖、葡萄糖防止突發事件。
高原上人的熱量消耗會比平原上的高,可達17%-35%,所以每天熱量應不低於4000千卡,要多吃。
多吃什麼呢?
蛋白質,魚、肉、蛋、奶每天最好都有,條件不夠就買點蛋白質粉補充,或者奶粉代替也可以,不過要多喝一點。因為高原血紅蛋白的數量和容積都會增加,對蛋白質的需要也會增加。
另外還有穀物(碳水化合物),主食類的東西要多吃,碳水化合物能靈敏的感覺高原代謝變化,增加血壓和肺擴張力,維持體力。一般來說,高原的熱量組成應該是碳水化合物佔80%,脂肪和蛋白質各10%的結構,比平原略高。
為了提高你的耐低氧能力,會消耗比平原高5倍的維生素C,A,高1.5倍的鈣、鐵、鋅,如果體重持續掉,還要補充維生素E,留住脂肪。
此外水一定要多喝,要常常喝,不要牛飲,牛飲會迅速將大量不需要的水分隨尿液排出,同時帶走一些營養素,慢慢喝,少量多次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哦。
另外鹽要少吃,減少高原反應,要是住的時間長了,就可使適當回復鹽量。
葯物就是耐缺氧補充劑綠A螺旋藻,另外還可以輔助氧氣機,比方說氧立得什麼的。此外按照自己的營養結構,參照上面的介紹購買營養補充劑。
或者增加一天兩篇全維和礦物質片片。金施爾康什麼的都可以選擇。
最好還是食補。
祝願早日適應!
② 為什麼身體好肌肉發達的人到高海拔地方去反而受不了
哪些人容易產生高原反應?
1. 貧血病患者:體內血紅蛋白含量偏低,導致身體供氧不足,會引起疲勞感,高原地區氧氣稀薄,對於貧血患者而言,會加重體內的缺氧,引起高原反應。
2.經常熬夜的人,因為長時間的熬夜,肝臟功能損耗過大,腸胃經常不適,到了高原上,會表現出心煩意燥,甚至會頭痛。
3.頸椎病患者,因為到了高原上,因為缺氧的時候就會供血不足,第一個反映出來的就是頸椎不舒服,同時也是高原反應前兆。
4.心臟功能不全的人,這類人群也是發生高原反應可能性最高的,因為本身這個病就是供血不足,有許多並發症。到了高原上,會加重病情,如果沒有醫生的建議或者帶著葯物,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普通人是去高原要怎麼應對?
1. 足量飲水:
一般來說,在高海拔每天至少應當喝4-5升水,並注意電解質平衡。水分補充合理與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淺黃為判斷標准。
2. 保持良好的心態:
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堅強的自信心,對於減弱高原反應帶來的身心不適十分重要。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過於緊張,也不要過於興奮。
3.高原天氣特點是:
氣溫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5-6℃;早晚、晝夜溫差大,有些地區早晚溫差可達15-20℃;天氣變化快,剛剛還艷陽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風大作,雷雨冰雹。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謹防感冒。
4. 合理膳食:
在高原不宜吃得過飽,最好保持「七分飽」狀態。如果中間餓了,可以加餐或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零食。
5. 適當運動:
初上高原,最好的適應方式,既不是原地不動,蒙頭大睡,也不是大運動量到處活動,而應該保持一定的活動量,積極主動地自我調整。
6. 備好應急用品:
現在預防高原反應普遍提倡三位一體,提前服用紅景天(提前5到10天連續服用效果最佳)背包備上速達養做快速應急,無需提前服用,快速緩解高反的同時,有利於幫助高原睡眠。最後不得已再上氧氣瓶,吸氧有利於快速緩解高原缺氧,但容易產生依賴性。
③ 到高海拔怎麼去恢復運動能力
不少朋友計劃長足到西部、到高原,體驗旅途,放飛心情。其中一些人因從未到過高海拔地區,心裡沒底,壓力很大;在過去的活動中,也曾出現因缺乏足夠的高原適應知識而引發的危險事例。
一般來說,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覺基本正常,沒有明顯反應;超過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階梯和足夠的時間,還是能夠逐步適應;超過5500米後,無論花多少時間都無法完全適應。
據了解,高原反應一般發生在到達高海拔6-12小時後,少數在1-3天後發生,一般3-7天內恢復,情況嚴重的恢復時間可達2周以上。
高原反應較為普遍的表現有:胸悶、氣短、乾咳、頭痛、頭昏、乏力、厭食、惡心、嘔吐、嗜睡、失眠、微燒等;多數人會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發紫,有的人還會因空氣乾燥而出現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視、嗅、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發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
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對自身狀況有全面、准確的認識了解,不要盲目自信。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體檢,根據檢查結果和醫生建議決定自己是否成行。
一般來說,凡有明顯心、肺、腦、肝、腎等疾病,嚴重貧血、高血壓病和視網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婦,均不宜進入高海拔地區。 還有正患上呼吸道感染並發燒,體溫在38度以上,或者雖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狀明顯者,應暫緩進入高原。怎麼樣最大程度減少高原反應呢?
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和戰勝高原反應的重要法寶。
不要把高原反應的痛苦過分誇大。前面所說高原反應的症狀,並不是一個人出現那麼多症狀,每個人的感覺和程度都有區別,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明顯高反。如果線路、海拔階梯設計好,個體適應能力強,可以很小,甚至沒有。
很多人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肌苷、紅景天、西洋參等一些抗缺氧、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保健葯物,還是有一定輔助效果的。但此類葯物不建議多種同時服用。
在高海拔活動中,足夠的飲水能讓你維持機體平衡,血液循環通暢,供氧能力增強,心肺負擔減輕,快速排出毒素,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高海拔環境,擺脫高原反應痛苦,恢復良好的狀況和體能。
一般來說,在高海拔每天至少應當喝4-5升水,並注意電解質平衡。水分補充合理與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淺黃為判斷標准。
保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帶上足夠的防寒衣物,並且勤更衣,加減衣物一定要及時,做到"宜暖不宜涼"。
另外注意盡量少洗澡、洗頭以防感冒。人在高海拔,身體機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極易遭到病魔侵害。如果在洗澡、洗頭時稍有不慎,就可能患上感冒,其後果就很難預料了,尤其對於剛到高原還陷在反應期的人。所以我們看到拉薩許多旅社的洗澡間里,都用中英文提醒旅客剛到高原兩天內最好不要洗澡 。
在飲食安排上,要增大碳水化合物(應該佔60%以上)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種維生素的攝入,以便快速提供熱量,提高機體適應能力。
在高原不宜吃得過飽,最好保持"七分飽"狀態。如果中間餓了,可以加餐或吃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零食。
高海拔防曬也是非常重要的,高原紫外線強度大,極易損傷皮膚和眼睛,特別是在雪地。必須採取防護措施,避免傷害。
④ 長期在高原生活的人來到海拔比較低的地方會出現什麼反應
世居高原者或移居高原者,由高原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適、疲乏無力、睏倦、嗜睡、食慾亢進、體重增加、下肢浮腫等,在醫學上稱之為「低原反應」「低原綜合症」或「脫適應」。原有高原病者,在到達平原地區的3-4個月之內可使症狀和體征部分或全部消失,但在四個月之後,部分病人已經消失的症狀和體征又重新出現,體力也不如以前;高原高血壓者的血壓在降至正常范圍後,又有上升或時高時低。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⑤ 為何我上次去西藏會感到身體不適
1、不適宜到西藏旅行的人
心、肺、腦、肝、腎有明顯的病變,以及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的病人,切勿肓目進入高原。你如果從未進過高原,那麼建議你在進入高原之前,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
患有器質性疾病、嚴重貧血或重症高血壓的遊客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他們在進入高原的初期,發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險性明顯高於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時間過長,也較其他人易患各種慢性高原病。同時由於機體要適應高原環境,肝、肺、心、腎等重要臟器的代償活動增強,使這些臟器的負擔加重。一旦這些臟器出現疾患,便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參與西藏的旅行活動,建議你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並且盡量本著穩健的原則。
2、進入高原之前的准備
(1).進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經歷的人咨詢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謂緊張。
(2).進入高原之前,禁止煙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過於勞累,要養精蓄銳充分休息好。適當服西洋參等,以增強機體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應治癒後再進入高原。
(3).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和戰勝高原反應的靈丹妙葯。大量事例證明,保持豁達樂觀的情緒,樹立堅強的自信心,能夠減弱高原反應帶的身體不適。反之,憂心忡忡、思慮過度,稍有不適便高原緊張的情緒,反而會加大腦組織的耗氧量,從而使身體不適加劇,使自愈時間延長。
(4).如果你從未進過高原,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病人,切勿肓目進入高原。
3、進入高原途中注意事項
(1).應盡可能預備氧氣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葯物,如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氨茶鹼等,也需備有防治感冒的葯物、抗菌素和維生素類葯物等,以防萬一。
(2).由於高原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要注意准備足夠的禦寒衣服,以防受涼感冒。寒冷和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促發急性高原病。
(3).在進入高原的途中若出現比較嚴重的高山反應症狀,應立即處理,及時服用氨茶鹼或舌下含服硝苯吡啶20毫克。嚴重時應吸氧。若出現嚴重的胸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痰,或反應遲鈍、神志淡漠、甚至昏迷,除作上述處理外,應盡快到附近醫院進行搶救,或盡快轉往海拔較低的地區,以便治療恢復。
(4).由於乘車進入高原所需時間長,途中住宿條件差,體力消耗大,因此除要准備以上各種物品外,還應該准備水或飲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身體必需的水和熱量。
4、高原反應→在西藏旅行,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高原反應。
因人而異,未上高原前很難預知。身體弱者未必反應大,體魄健壯者未必無反應。每個人的反應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瘦人好於胖人,女士好於男士,矮個子好於高個子,年輕者好於年老者。
從平原地區進入高原後,人體出現的調節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脈搏(心律)頻率:平原地區正常脈搏為72次/分,初到高原時脈搏可增至80~90次/分,個別人可達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時間後,又可恢復。
(2).呼吸:呼吸系統輕度缺氧時,首先表現呼吸加深加快,隨缺氧加重呼吸頻率也進一步加快,人們呆感到胸悶氣短。適應後,會逐漸恢復到原來水平。
(3).血壓:平原地區正常收縮壓為110~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0~80毫米汞柱。初進入高原後,由於血管感受器作用和體液等影響,使皮膚、腹腔臟器等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從而保證心臟冠狀動脈、腦血管內的血液供應。適應後亦會恢復正常。
(4).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對缺氧極為敏感。輕度缺氧時,整個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如情緒緊張、易激動等,繼而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等。進入較高海拔地區後,則由興奮轉入抑制過程,表現嗜睡、神志談漠、反應遲鈍。少數嚴重者會出現意識喪失甚至昏迷,若轉入低地後會恢復正常。神經症狀的表現輕重常與本人心理狀態和精神情緒有密切關系。對高原有恐懼心理,缺乏思想准備的人,反應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應就較少。
(5).消化系統:進入高原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腸道蠕動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餘消化食物的唾液、腸液、膽汁等分泌物較平原時減少,腸胃功能明顯減弱。因此可能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面瀉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統紊亂症狀。在高原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可逐步恢復。
在高原,如果持續感覺不適就應該上醫院治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背著心理恐懼的包袱上高原。
5、到達高原後注意的事項
(1).剛到高原,每個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缺氧症狀。但這並不說明你不適應高原,如果能夠正確地保護自己,2~4天後,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狀好轉或消失。
(2).如果是坐飛機上高原,一般高山反應的症狀會在12~14小時左右產生。所以,剛剛到高原的時候一定不要劇烈運力,而要立刻卧床休息。否則,一旦感覺到反應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了。
(3).人們常常用唾吸氧來緩解除胸悶不適。當然,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但停止吸氧後症狀又會重新出現,延緩了適應高原的時間。假若你上述症狀不很嚴重的話,建議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使你更快適應高原環境。輕微的高原反應,會不治自愈,不要動輒吸氧,以免形成依賴性。
(4).進藏後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體內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過飽。最好不要飲酒和吸煙。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5).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起居有規律。初到高原的前幾天,不要頻頻洗浴,以免受涼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在缺氧狀態下不易痊癒)
(6).在藏期間,旅遊活動不宜過於頻繁,身體負荷不宜過重。初到高原的時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也不能做體力勞動。一周後,才可逐漸增加一定的活動量。
(7).必須注意,如果進入高原後,反應的症狀愈來愈重,特別是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應該立即吸氧,並到醫院就診。極少出現的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的病人須大量吸氧,並在葯物治療的同時,迅速轉送海拔低的地區。
(8).常年堅持體育鍛煉而身體素質較好者,高原反應甚微,且能很快自愈,但也不可因此大意而逞強.尤其是進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兩天的漸進適應性鍛煉,在沒有適應和准備的情況下,不要驟然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以防突發不測。總之,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只要你能遵循上述幾點,就會在進藏後很快驅除高原反應的困擾,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6、皮膚保養
科學研究一致認為造成皮膚傷害和老化的最主要原因是陽光照射。西藏地處高原,天氣乾燥,空氣稀薄而且多塵,紫外線十分強烈,而且旅行通常十分艱苦。這樣的環境對皮膚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如果你不想在旅途中犧牲掉自己的肌膚的話,那就必須做好准備,尤其是旅行中女士。
戴帽子很有必要,但別把帽子帶得太緊,這樣腦門很容易長痘痘。
防曬霜可不能貪便宜,防曬系數大於15的為佳。塗抹防曬霜十分鍾以後再出門—化學防曬劑需塗抹一段時間與皮膚結合後,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旅行中難免會流汗,最好每隔一兩小時塗一次。
同時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嘴唇。在西藏,嘴唇是很容易開裂的。一定要准備唇膏。
另外,保持心境平和是有利於保持你的皮膚的;即便條件有時候比較困難,但是還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皮膚好的另一個偏方是:晚上睡覺前一定要洗臉,早上起床最好不要洗臉。超過10天的長時間野外活動,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條件,最好就不要洗臉,灰撲撲的一般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當然,塗一點酥油會效果更好。有點臟不怕,怕的是洗得太干凈很容易曬脫皮的。
絕大多數去西藏旅行又愛美的妹妹們都怕曬黑,但搽防曬霜是遠遠不夠的,防曬霜只是防止皮膚不曬傷,而並不保證不曬黑—尤其是國外的防曬產品。很顯然,這一點和中國妹妹們的審美是有沖突的,所以有些國產品牌的產品中特有「曬不黑」的功能。仔細找找看,或許有用。使用防曬霜格外要注意的區域是面頰和耳朵。
最後還要說一句,黑與不黑是與個人的膚質有關系的,若你做足了措施還是黑了,那隻能順應潮流做一個健康的古銅美人了。
⑥ 從高原回來後為什麼劇烈運動後也會出現和高原一樣的缺氧反應
不一樣,劇烈運動後氧氣是不缺的,只是心肺功能跟不上,所以感覺呼吸困難。高原反應是因氧氣含量少,不夠你吸,會很不舒服。
⑦ 人為什麼到了高原,會產生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主要是由於高海拔地區氣壓下降,氧分壓減少引起肺泡氧分壓減少,低血氧。氧分壓下降引起肺泡氣氧分壓隨之下降,輸送到血液中的氧量減少。因此立即引起身體幾方面的反應。呼吸頻率增加,將更多的空氣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輸出量增加以加大經過肺和身體的動脈血流量;身體逐步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輸送氧的能力。即使進行了這些調整,也不能使新近達到高原的人發揮他正常的生理效能。曾經測定,在海拔5500米的高度,一個人完成運動的能力只有海平面的50%。 高原反應其實不可怕,預防高原反應有兩點:1去高原旅行前檢查下身體,存在禁止高原旅行的疾病就先別去,感冒發燒這類呢就等好了之後再去。 2一份健康的心情,高原反應不可怕,很多人都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還沒去就產生心理恐懼,好的心情其實勝過葯物輔療。高原反應的難受之處在於:海拔升高,顱內壓力增大,壓迫腦神經,引發頭痛,惡心,眩暈,最厲害就是失眠。一個人連續48小時基本無睡眠,不要說在高原,在平原也一樣渾身酸痛,無力,難受。我們在這工作得到的經驗就是:准備頭疼粉和止痛片,當感覺頭痛無法正常睡覺時服用,效果立竿見影,最多三次就適應了,雖然這些葯不易經常服用 ,但都是國葯准字的,這點葯量對人體是沒什麼傷害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祝高原之行愉快!
⑧ 我從高原回平原,怎麼老感覺困是不是有低山反應這個說法
是由於富氧現象或者氧中毒引起的.高原上含氧量很低,回到平原後氧含量迅速增加,人會感覺到一些不適應,總是感覺困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不過這很正常,沒有其他大礙也不用去醫院看.一周以後就會漸漸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