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紫砂壺為什麼做工不好
⑴ 老紫砂壺和新紫砂壺的區別,如何區分
老壺是指製作年份距今至少十年以上的茶壺,大部分製作於上個世紀,部分稀有作品更可追溯到清末至民國時期,大部分為私人收藏,曾經品茶泡養過。老壺不同於市面上的做舊壺,是真正製作與多年前的佳作。
新壺是指當今紫砂藝人每年量產的新壺,可在宜興批量訂購的茶壺。市面上出售的壺絕大部分以新壺為主,未曾使用過。
老壺和新壺的區別和區分
產量
老壺為多年以前製作,存量固定,無法復制。10年以上的老壺市場上已不多見,大部分已流入藏家手上,僅在北京、上海、宜興有零星門店出售。紫砂老壺為稀有資源,能夠代代相傳,完全具有高檔收藏品的屬性,時間越長茶壺越能展現其玉化程度,沉澱越深味道越濃。
新壺每年量產,雖然高級工藝師的高檔壺每年的產量有限制,但市場上工藝師眾多,每年市場上推出大量新壺,產量無法控制。並且,只要有商家願意出價訂購,理論上新壺產量能夠無限放大。
泥料與工藝
老壺絕大部分使用優質泥料製作,數十年以前,紫砂壺產量遠比今天少,優質泥料當初非常常見,制壺高手無疑都挑選好的泥料做壺,優質泥料的供應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老壺的泥料普遍較為優質,而且經過多年的沉澱與呵護,老壺的泥料散發出特有的韻味與蒼老。老壺的做工不能和現在的做工比較,以前都是一次性成型,沒有整口。做工不如現在的新壺。但是泥料絕對好。
新壺由於產量很大,無法保證泥料的質量,如今市場優質泥料的存量已不多,遠遠無法滿足市場對茶壺產量的需求,因此如今市場上絕大部分紫砂壺使用低質泥料,更出現了化工泥等假冒有害原材料。新壺市場上,每年僅有為數不多的優質泥料供高級工藝美術師製作最高檔的茶壺,但售價非常之高,非一般人能接受。
就如同十多年前,由於衣服的產量遠小於今日,因此以往的衣服質量都比較好,一件衣服十年如新。但今天由於服裝需求太大,優質布料嚴重供不應求,導致衣服質量大幅下降。
新壺由於產量太大,很多由模具完成,現代浮躁的市場環境也使得部分工藝師無法平靜下來思考壺藝、思考人生,更無法將靈感與藝術灌輸到壺里,因此現代新壺,已很少有特別優質的作品。真的優質的作品,不在於工藝有多細,而在於茶壺的氣質,及其獨特體態所散發出的古人的審美、藝術與智慧。
⑵ 為什麼紫砂壺口收水不好
壺後收水不好主要壺型和氣孔的原因造成的,這是一個正常狀態。
紅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種之一。宜興陶土中有一種叫做嫩泥的礦料,是接近地層表面的一種黏土岩,分布在宜興丁蜀鎮周圍山區。嫩泥礦層的底部,有一種堅質礦石,開采時須用硬器掘之。古文獻說它是「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硃砂色」。這種礦石就是紅泥礦。
紫砂壺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紅泥是嫩泥,含大量氧化鐵,泥質細、砂粒微、密度大、結晶高,收縮比在30%左右,正因為它的結晶度高,密度高,才導致它不易收干。正因為這個特性,它最適合泡輕發酵的鐵觀音等高香茶,逼香快,揚香高。
決定出壺水是有力還是無力,器型是主要的因素,令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做工。做工方面的話,主要是濾茶孔的開孔面積。壺流根部越靠近壺底、壺流越直、濾茶孔面積越大、濾茶孔面積與壺嘴截面比例適當,則壺的出水越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紫砂壺
⑶ 紫砂壺的做工問題
首先說明一點:紫砂壺沒有真假之分,但的確有好壞之分你所說的「假」,我姑且認為是質量差的壺質量差主要有2方面:(一)泥料好壞(我覺得你說的真假紫砂壺大部分是受了這個的影響,下面我來解釋一下泥料的所謂好壞和是否有害)前幾個月網上,電視上說的沸沸揚揚的「假紫砂泥」的電飯煲,只是用普通陶土冒充了紫砂泥而已,雖然物不值這個價,但是請放心,對人體是無害的,不然陶製品都不能用了(試想,如果陶製品有害,我認為類似工藝燒制的瓷製品也不會好到哪去,您還能放心的用瓷碗,瓷盤子盛放食物嗎?)那麼,又有人說有的紫砂泥用了色素(換個駭人聽聞的說法叫做:加了化工原料),他們說這個對人體有害,其實也是沒根據的,碾成粉檢測當然會檢測出這些東西,但是實際泡茶時的溶出物的含量根本是極低極低的,就好比瓷碗,碾成粉末就沒有化工原料了?結論很明顯,這些添加物不會影響人的健康。不可否認的是,紫砂泥料的確有好壞,所謂原礦紫砂泥就是沒有人工色素添加進去的紫砂泥,此類泥一般價值較高,色澤是天然的,根據其色澤和雜質的多少當然也有好壞之分。而我們也無法保證每個紫砂泥礦出產的紫砂泥都是這么高品質的,次一點的泥料在加工時為了對其色澤略加調整,就會加入少量的色素,這是正常現象,當然,加了色素的泥依然有好壞之分,具體情況在這沒法說明。(二)做工好壞紫砂壺是一種適合實用的藝術品,既然是藝術品,自然有工藝好壞,這就取決於做工問題。看一把壺的做工好壞,細節不可放過(具體怎麼看,看什麼你可以請教身邊懂壺的朋友),當然,太過執著於細節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造型,整體的意蘊表現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就和畫的價值也很受畫家名氣的影響一樣,壺的價值,也受到制壺者名氣的影響,正規的工藝師,高級工藝師等職稱都是能在網上查到的,當然,這類人的壺價格比較高(幾千或者上萬都有),不建議不懂壺的朋友購買。
⑷ 紫砂壺價格為什麼會差異這么大跟做工有關系嗎
與做工有很大的關系,主要影響的因素有原料、做工和工藝者。紫砂壺的價格差距很大,有些可能動輒上千上萬,有些可能才十幾塊。紫砂壺的品質會決定它的價格。而品質當然是原料、做工和工藝者的能力來決定的。品質好的紫砂壺做工精美,看起來非常漂亮,而質量不好的紫砂壺質感不好,看起來非常殘舊也很土氣,根本達不到一些好的紫砂壺的標准。
總的來說,紫砂壺的質量影響了價格。但是價格貴的紫砂壺不等於質量就好。有的時候沒有接觸紫砂壺的人,依靠價格去購買的紫砂壺可能是偽造的,價格和品質都比不上真正的紫砂壺,所以買家在購買的時候應該多考察,多咨詢資深人士的意見再購進,防止買到價格高質量差的紫砂壺成品。
⑸ 如何辨別紫砂壺做工好壞
紫砂泥原料產自於宜興,泥料分三種:紫泥、綠泥、紅泥,故稱之為宜興紫砂,很多人都會說,既然是紫砂出名,那麼我們怎麼分辨好壞呢,那麼做工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其實紫砂做工基本是停留在手工階段,最多在批量生產的時候會利用模具來成型,其中:壺嘴、壺把、蓋、蓋滴子、壺底,其實都是人工來安裝的,所以我們選壺的時候切勿全部聽信賣家怎麼去說,更重要的是還能自己懂的怎麼看!
1:安裝工藝
外形上看,壺嘴、壺把、壺口從正面上看應該要在一條直線上,不應該有歪斜,切壺口部分未有明顯的銼刀打磨痕跡。
2:工藝
在介面部分,我們應該注意過度的光滑,線條挺拔清晰,不能有拖泥帶水的狀況出現,花器的外形逼真、有質感,工具的修飾應該是越燒越好。壺內推牆刮底應當干凈利索,不能留有泥料顆粒,壺的出水孔做工簡潔明了,一看就是好壺的標准!
3:燒制
如果一把壺在窯內燒制的過程中,溫度不勻,就會產生氣泡、顏色不勻的狀態,這個也是我們選壺時候特別要注意的一點。
⑹ 為什麼有的紫砂壺表面光滑 有的紫砂壺表面粗糙
紫砂壺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主要與礦料、目數、陳腐和明針有關。
1、礦料
紫砂泥是礦料磨粉加水製成的。磨粉時,礦料中較軟的物質多以小顆粒存在,較硬的物質多雙大顆粒存在。經過乾燥收縮與燒制收縮,泥料中不同收縮率的成分,在壺表面形成或凸或凹的顆粒感。
礦料中粘土與石英團結物的構成比例,決定了成品紫砂的顆粒感強弱。泥料中顆粒收縮率大的,成品的顆粒感就強;泥料中顆粒含鐵量差異大的,成品的顆粒效果就豐富。
(6)老紫砂壺為什麼做工不好擴展閱讀:
很多人認為紫砂壺表面粗糙不是好壺,紫砂壺表面的光滑或者粗糙,不能作為判斷紫砂壺好壞的根本條件。
粗砂壺和粗拙的造型有它特別的美感。日本的武士碗,韓國的素燒釉燒的茶具,往往追求粗獷大氣甚至特意扭曲造型來體現個性。這種與纖細光滑的茶具有著從外到內迥然不同的風格,再配上相應的粗或細的不同茶葉,一種營造的品茶意境就出來了。
⑺ 一公紫砂壺出產的都是垃圾紫砂壺做工巨次,千萬不要購買!另外幫我看看這個砂是不是龍血砂
2007年丁蜀鎮修建紫砂路,在距大水潭50米左右的黃龍山三號坡,挖出一槽殷紅如血的紫砂礦源,說是一槽其實不過很薄一層,最厚處不超過15cm,夾在兩塊巨石中間,數量極其稀少,總量3噸多。 據挖礦的老師傅說,他在黃龍山當了一輩子礦工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殷紅色的礦源,這是挖到了龍的血脈,江南人把血稱為「旺」,說使用這樣的紫砂壺會帶來財運和福氣。 經專業檢測,其中Fe2O3高達23.46,是目前已知的含鐵量最高的紫砂,比普通紫泥高出約3倍。不同窯溫下色澤差異極大,高溫狀態表面會出現眾多黑星,最佳窯溫1160度,呈典型的中國紅。 龍血砂近乎全顆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經千錘百煉仍然不易成型,也因如此,一旦燒成,透氣性比底槽清更勝一籌。龍血砂 燒成為陶,平淡無光;養成為玉,美不勝收。 朋友您對照一下您購買的價格心中便有答案
⑻ 紫砂壺的做工不好是真的嗎
紫砂壺的做工是評價一把壺的一項指標。不同的式樣造型,做工要求也不一樣,但有一個原則是通用的,那就是細節精良!
紫砂壺做工和制壺作者手上的功夫關系密切,一般來講,初學者做出來的壺要差些,跑量的也不追求好的做工。除了價格很便宜的,幾十元的上百元的做工可能沒那麼好,大部分的紫砂壺做工還是優秀的。
一把好的紫砂壺,做工上至少有以下五大要求。
一、壺嘴與壺身的連接
整體造型上,做工好的回嘴就像是在一個氣球揪出一塊來,與壺身是一體相連的感覺,沒有絲毫突兀,此外壺嘴的出水口要圓。而且在連接處泥料融合自然,與壺身渾然一體。如若不然,你來看,壺嘴明顯是從外硬塞到壺身上,連接處痕跡分明,好似一張血盆大口,夠凶惡,夠硌心的。
二、壺把的弧度
壺把除了與壺身同出一體的要求之外,還要注重弧度。你看把圈內沿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順勢。什麼叫順勢?有弧度的線條就有走勢,按照這個自然的走勢,一根線條如果應該按照60度方向繼續延伸,可實際卻一下拐到了45度的路線上,這時候你會覺得這個角拐的不自然,好像突然來了個轉折。這就是不柔和、不順勢。
三、口蓋的緊密
口蓋嚴絲合縫當然是最好的,但一般來說很少有能達到這個要求的,因為口與蓋在燒制中會收縮,很難保持最後會一致。所以口蓋有一定松動是正常的,不用苛求。但明顯太大了自然是做工不到位。有很多人會轉動壺蓋聽聲音,口蓋摩擦聲音柔和的自然好,但不怎麼柔和也不能說明做工不到,使用一段時間後,口蓋也會慢慢和順起來。對於壺蓋來說,子口一定要直、均勻,要與壺口配合緊密,不能卡。
四、壺口邊沿規整
做工好的,壺口邊沿薄厚一致,沿內表面上下齊整,中規中矩,不是此起彼伏,胡亂粗糙。壺口邊沿越規整越好,另外還要看壺口邊沿上截面要光滑,不能露青。什麼叫露青?一把壺的嚴格燒制至少要經過兩遍,第一遍出窯之後要在壺口截面上抹一層泥再燒一遍,沒有做或做的不好,那截面就會坦白出泥料的砂質和本相,這種現象就是露青。露青的口蓋磨損就會增加,轉動的聲音也不會很柔順。
五、壺內干凈
用心的做工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壺內也不例外。好的做工,壺內一定會處理的干凈利落,不會痕跡雜亂,像幅印象派的油畫。壺內出水口也會非常規矩、整齊,方便的還會在出水口的邊上做出傾斜的倒角,這樣出水才能更順暢爽利。
⑼ 為什麼朱泥紫砂壺難做,價格又貴
朱泥屬粘土質泥岩。主要產於趙庄沙山、紅衛香山一帶。黃龍山也產朱泥,但產量甚少。其中不乏一些絕質上品。黃龍山朱泥一般有兩種產出狀況,一種是產於淺表黃石岩層下部貼層,出產區域分布較廣,礦形瑣碎,採掘非常困難,各處朱泥礦料質性差異很大。還有一小部分產於寶山礦區墨綠泥層的下部貼層。黃龍山朱泥在明清時就很難滿足需求,而基本是採用趙庄沙山、紅衛香山一帶露天嫩泥礦出產的石黃泥、朱泥作為主要用料。或者採用精選紫砂紅泥加朱泥等經人工調配,以彌補黃龍山朱泥礦料之缺。

五、紅衛村小煤窯嫩泥礦朱泥(小煤窯朱泥)
產於嫩泥層下部,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暗青黃色(俗稱鹹菜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礦料上有與上部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及受下部煤層影響形成的黑色狀。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時較粘,製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范圍較窄。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一般燒成30-40左右,收縮率0.5%左右。燒成後呈紅色調,胎質堅結溫潤,呈梨皮狀的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