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每年的春節時間都不一樣
春節,就是農歷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春節在公歷的日期都不是固定的。最早可在元月21日,最晚可在2月22日。公歷是以回歸年為準的,每年總是十二個月,365-366天,各月的大小(除2月份外)也很有規則,而且年年相同。但農歷卻不如此,平年十二月,353-355天。閏年十三個月,383-
384天,而且每月的天數也不固定,有的連續幾個大月30天,有的連續幾個小月29天。因此,春節多在公歷的2月上中旬,或元月下旬。
2. 春節為什麼不是固定的日子
首先,春節和立春是不一樣的,春節是我國農歷節日,立春是節氣。節氣是按大陽公轉的規律編排的,而現在的公歷也是按大陽公轉編的,所以節氣和公歷日期是相對固定,這就是為什麼清明是相對固定在每年的4-6日之間。而春節是農歷節日,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農歷是按月亮繞地球的周期編排的,跟陽歷沒有關系,所以相對陽歷有時會覺得跨度很大。
3. 為什麼每年春節的時間不同
新年過後,樂樂天天盼著過春節。可是去年春節的日子已經過了,今年春節還沒到呢。樂樂問奶奶:「奶奶,怎麼還不到過春節的時候呀。」奶奶回答說:「急什麼?早著呢!今年的春節要等到2月份呢。」樂樂急得扭著身子說:「不對!不對!奶奶騙我!去年可是1月份過的春節。」奶奶笑了:「傻孩子,奶奶騙你干什麼?每年春節的時間都不一樣。」樂樂奇怪地問:「我們小朋友每年都是6月1日過兒童節,幹嘛春節每年都不一樣?」奶奶領著樂樂來到日歷前,指著日歷對樂樂說:「樂樂你看,日歷上寫著日子的數字下面還有幾個小字,這小字寫的是農歷的日子,跟現在用的日歷時間不同。春節是按農歷計算的。」樂樂又問:「農歷是怎麼回事?」奶奶告訴樂樂:「農歷是很早以前,古代的人們按照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和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制訂出來的。農歷的每年一月初一就是春節。按農歷計算每年的春節是與現在日歷上不同的時間。」奶奶還告訴樂樂,許多節日都是按農歷算的。比如:端午節呀、重陽節呀、清明節呀、中秋節呀,都是農歷節日。樂樂看著日歷點著頭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呀!
4. 每年春節,公歷的時間都不相同,這是為什麼
每年春節,公歷的時間都不相同,這是因為日歷有三種演算法,分別是陽歷演算法、陰歷演算法和陰陽合歷演算法。我們的春節是按照陰歷演算法來計算的,它與公歷演算法是兩種不同的歷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每年出街的公歷時間都不相同。
一、陽歷演算法(公歷演算法)
陽歷也叫太陽歷,顧名思義,這種演算法與太陽有關。陽歷演算法的根據是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情況,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太陽歷一年。在這一年中,以地球為參照點,一個太陽的起落為一天。在陽歷中,一年有12個月,除了2月份之外,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但是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並不是平均分配的,這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正圓,而是一個橢圓。這就導致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與太陽的距離是不同的。不同的運行距離,還導致了運行時間的不同,所以就導致了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並不是平均分配的。

5. 為什麼中國每年過春節的時間不一樣
春節的日期是根據每年的冬至計算的。農歷規定,冬至必須在農歷11月。所以,冬至最早可能是農歷11月初一,最晚可能是11月三十。由於在公歷中,冬至一般是12月21日或12月22日,而冬至與春節之間最短相差30天,最長相差60天。所以,春節最早是1月20日,最晚是2月20日。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6. 為什麼每一年的春節的日期都不一樣
春節,就是農歷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春節在公歷的日期都不是固定的。最早可在元月21日,最晚可在2月22日。公歷是以回歸年為準的,每年總是十二個月,365-366天,各月的大小(除2月份外)也很有規則,而且年年相同。但農歷卻不如此,平年十二月,353-355天。閏年十三個月,383- 384天,而且每月的天數也不固定,有的連續幾個大月30天,有的連續幾個小月29天。因此,春節多在公歷的2月上中旬,或元月下旬。
7. 為什麼每年春節的日期都不一樣
是的,因為春節就是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所以跟公歷的日期是不一樣的。比如:2017年春節是在1月28日(農歷正月初一),2016年春節是在2月8日(農歷正月初一),2015年春節是在2月19日(農歷正月初一)。
8. 為什麼每一年的春節都不同啊求解釋謝謝都是12個月都是365天
因為春節是按著農歷來進行式計算的。你說的12個月365天是公歷。
9. 為什麼每年的春節日期都不一樣呢
●春節開始與結束時間
我國民間習俗過春節,是從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日開始,至正月十五日結束。臘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到除夕,家家戶戶除塵,采購年貨,貼春聯, 「福」字、年畫、窗花,除夕之夜守歲。正月初一子時爆竹四起,辭舊迎新。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古代門上貼畫,多是神話中傳說的人物,以驅邪避害。 「福」字倒貼,以示「福到」,「迎春接福」。春節凌晨,我國北方吃餃子,以示長壽;南方吃湯圓,以示團圓、吉利、美滿。
●春節多在公歷的哪一天
春節,就是農歷的正月初一。每年的春節在公歷的日期都不是固定的。最早可在元月21日,最晚可在2月22日。公歷是以回歸年為準的,每年總是十二個月,365-366天,各月的大小(除2月份外)也很有規則,而且年年相同。但農歷卻不如此,平年十二月,353-355天。閏年十三個月,383- 384天,而且每月的天數也不固定,有的連續幾個大月30天,有的連續幾個小月29天。因此,春節多在公歷的2月上中旬,或元月下旬。
10. 為什麼每年春節時間不同,不是365天輪回嗎
你好,並不是的。一年有可能是365天,有可能是366天,因為二月份有可能是28天,也有可能是29天,所以導致了每年春節時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