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里的我為什麼不好看
Ⅰ 為啥視頻里自己好難看,臉也歪,眼睛也歪
可能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或者攝像頭質量差,拍出來的東西都是歪的
Ⅱ 為啥開視頻的時候自己特別丑
人們在照鏡子的時候,對於自己的相貌總會感到比較滿意。
鏡中人的眼睛充滿了靈氣,一顰一笑間,風情萬種。擺出不同的姿勢,更會再添一分魅力。
可為什麼每當我們與好友同游時,自己卻對拍出來的照片百般不滿?
似乎照片中的自己遠比不上照鏡子時自己的風采。
人們所看到的自己,按照自我滿意度從高到低的順序可排列為:
鏡子里、鏡頭下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照片中的自己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凍臉效應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普遍認為視頻中的動態人臉比截圖更有魅力,此即凍臉效應。
因此,你大可不必因自己的照片拍得不太好看而悶悶不樂,因為現實中的你在別人眼中會好看得多。
凍臉效應的心理機制如何?
研究者們也不能給出完全確定的答案,目前提出了兩種可能:
1.可能跟人腦對動態臉的信息加工方式有關,人們似乎會把同一張臉上各個不同的部位進行加工重組,即平均化。
2.動態臉能更好地激活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從而對動態臉的識別會使我們的神經系統更加活躍,最終導致更高的評分。
因此說鏡子里、鏡頭下的自己>照片中的自己。
照片是靜態的、客觀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55%以上的人際交流是通過非言語交流實現的,比如身體語言。
照片是靜態的,沒有生氣的。而現實中的你是靜態表情與動態交互的統一,因此現實中的活潑、可愛與靈動的表情可以為你加分。
不僅如此,現實中的你由於表情與身體語言的協同活動,會使你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你舉手投足間所散發出的氣質也是靜態的你所無法表現出來的。
同時,照片又是客觀的,受拍照技術和設備的影響,難免失真。
因此說現實中的自己>照片中的自己。
自我價值定向理論
金盛華博士提出了自我價值定向理論,其主要概念之一就是說人們普遍具有自我價值保護傾向。
自我價值保護是指個體為了保持自我價值的確立,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一種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優勢心理傾向。
在人們的價值觀中,自我保護是普遍存在的傾向,否定自我價值的價值體系不可能成為個體自我價值定向的構成部分。
當今社會,人們普遍認為相貌好看會獲得更多的支持與歡迎,也會使人顯得更加自信。
在這種自我價值定向的引導下,人們不自覺地對鏡中的自己給以更高的評價,作為一種支持自我價值確立的內部支持資源。
此外,照鏡子的時候,是我們自己評價自己的相貌,會產生更多的自我捲入。
為了保護自我價值,往往高估自己。
再加上表情、姿勢的變換,使自己多了照片所沒有的靈動感,因此看起來更好看。
剛出生的嬰兒是難以注意自己的相貌的,那麼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對美醜有概念的?
首先,當人們處於嬰幼兒期和小學階段時,都不太會注重自己的外表。
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特別是青春期的到來,生理的快速發展與眾多心理矛盾的出現,使得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呈現飛躍式發展,他們開始關注並且重視自己的言語、行為、穿著和打扮。
其次,作為社會的一員,人們從小就會受到各種觀念的影響。在社會普遍的審美觀的影響下,他們了解到五官嬌小立體、身材纖細為美。
再者,費斯汀格提出了社會比較理論。他認為,人們在與他人的社會比較中,進行自我評價。他們發現有些同學更漂亮,通過比較從而對自己進行美與丑的自我評價。
最後,受大眾傳媒的影響,他們發現舞台上的明星都具有出色的外貌,而且如眾星捧月般被粉絲追求和喜愛。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觀察到同學和明星們因為容貌而受到歡迎。久而久之,他們認識到容貌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受到替代強化,開始追求外貌。
總之,人們認為鏡中的自己更好看,而照片中的自己更難看,是生理因素、環境因素與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Ⅲ 為什麼微信視頻的自己好難看,都不敢和男友視頻
這是因為手機攝像頭的關系,可以開啟微信視頻美顏來解決這個問題,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選擇手機中的設置功能,如下圖所示:
Ⅳ 為什麼微信視頻聊天里的自己巨丑
因為微信視頻里的聊天是沒有任何美顏以及打光的,純素顏原相機自然就會有些差別。
還有就是微信視頻聊天的時候一般會把臉直接堵在鏡頭面前。
這個時候臉上的皮膚狀態是一覽無遺的,自然看起來就沒那麼好看了。
視頻聊天就是利用網頁技術,客戶端技術運用可視化的數碼工具來聊天的工具,現在最常用的視頻聊天工具就是微信。
Ⅳ 為什麼手機視頻里的我。滿臉的皺紋非常難看。可是鏡子里的我,在燈光的照射下
想必除了那些天生麗質難自棄的人,很多人都有一個困擾吧,就是明明照鏡子覺得自己也是小仙女,小王子一個,可一到照相的時候,特別是在別人的相機里,自己丑的要命。這到底是為什麼?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實,不僅僅是鏡子里和相機里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還有,別人看到的自己也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果斷的選擇了鏡子,畢竟生活不易,我們還是需要一點活下去的勇氣的。也有的人說,可能最丑的那個,就是最真實的自己,真的是扎心了,老鐵。
大家覺得,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Ⅵ 為什麼視頻里的自己很醜
肯定是鏡子里的像啊_你和我是一樣的在視頻里不好看_就是現實中好看點
Ⅶ 剛才自己在錄像,覺得自己好醜,視頻裡面的樣子很難看,但我平時照鏡子沒這么丑啊!是不是平時別人看我也
不會的,這與個人的心理暗示有著一定的關系。
根據問題描述,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本多是來源於自己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說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及期望極高,當自己出現在錄像當中的時候,總是對自己的樣子不滿意,另外和拍攝的光線,角度等也有著一定的關系,這些客觀因素很重要,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因此不必過於在意。
心理暗示
人都會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是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學習能力:當人處於陌生、危險的境地時,人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環境中的蛛絲馬跡,來迅速做出判斷。
當人處於一個環境中時,會無時無刻不被這個環境所「同化」,因為環境給其心理暗示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學習。
Ⅷ 為什麼我人長的好看但在照片和視頻里很難看
1.人的眼睛和相機的鏡頭是不一樣的 認得眼睛和 大腦 具有 適應 校正功能
而相機沒有 特別是人的眼睛 特別 n能適應
例如 你剛看到一個難看的人 覺得很難看 但是你和他接觸久了 也許看著就沒有第一眼那麼難看的感覺
2.就是上不上鏡的問題 有的人天生長的上鏡 有的人就不是 雖然這個是天生的 但是也可以後期自己培養 比如氣質 勇氣什麼的 就是在面對鏡頭的時候不要害怕
3.就是拍攝的問題了 角度 光線 色溫 圖片質量 等等
Ⅸ 為什麼手機視頻中拍攝出來的自己,往往比現實中更丑
人們在生活中一個有趣的行為,就是在鏡子里欣賞那麼「完美」的自己,然而現實卻是,照片里的自己為什麼看起來如此的不堪!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苦惱,照鏡子時自己和照片里的自己反差很大,尤其是當別人給我們拍照時,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鏡子和照片里的自己反差如此大?
這些原因很清楚的解釋了為什麼鏡子和照片里的自己反差如此之大,但是無論如何,自信的自己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