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氯化碳實驗不好
『壹』 工作中實驗長期接觸四氯化碳,氯仿,毒害大嗎怎麼辦
四氯化碳就是氯仿撒,當然是有毒的。長期接觸不中毒才怪。不過氯仿是非極性物質,也容易溶解於有機溶劑裡面,所以你可以再實驗室里放點有機溶劑或者保持室內的濕度。
『貳』 四氯化碳的熔點、沸點低是否說明四氯化碳分子不穩定為什麼
你說的是物理特性,化學上說的穩定性,是指化學上的穩定性, 有個實驗是用四氯化碳 做萃取的溶液。就是說他不容易跟,被萃取的物質發生反應。而且他們容易實現分離,書上都有定義的, 反正不能以物理特性,來決定,他的 化學特性是否穩定。判斷題想選擇題注意下。
這個東西還可以作為衣服乾洗的 那個洗滌劑。
還有 有機化合物 都是比較穩定的,這是常識,不過特殊情況也有例外的。
『叄』 四氯化碳為什麼不能燃燒
因為其中碳元素為+4價最高價,不能被氧化,而氧氣又不能激烈地氧化負一價的氯,所以四氯化碳不能燃燒
『肆』 為什麼要加四氯化碳 ,還有實驗現象為什麼是那樣知道的說聲吧 ,謝了。
加入四氯化碳起到萃取的作用,也可以用其它的有機溶劑,但要求是不與水反應,不與溶質反應,且溶質在有機溶劑的溶解度大於水;
溴在有機溶劑中時濃度大時為紅棕色,濃度小時為淡紅色
『伍』 四氯化碳萃取碘實驗有些不懂求解!!!
四氯化碳變色是因為溶解在裡面的碘有顏色,並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萃取條件在本實驗中就是:碘在有機溶劑(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於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碘就會從水相向有機層移動
『陸』 四氯化碳的危害及解毒方法
【理化性質】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稱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為無色、易揮發、不易燃的液體。具氯仿的微甜氣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點76.8℃,蒸氣壓15.26kPa(25℃),蒸氣密度5.3g/L。微溶於水,可與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熾熱物可分解為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和氯氣等。
【職業接觸】
四氯化碳用途廣泛,以往曾用作驅蟲劑、乾洗劑。目前主要作為化工原料,用於製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種葯物;作為有機溶劑,性能良好,用於油、脂肪、蠟、橡膠、油漆、瀝青及樹脂的溶劑; 也用作滅火劑、熏蒸劑,以及機器部件、電子零件的清洗劑等。在其生產製造及使用過程中,均可有四氯化碳的接觸。
【毒性】
本品是典型的肝臟毒物,但接觸濃度與頻度可影響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濃度時,首先是中樞神經系統受累,隨後累及肝、腎;而低濃度長期接觸則主要表現肝、腎受累。乙醇可促進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狀。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嚴重心律失常。人對四氯化碳的個體易感性差異較大,有報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濃度下可發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濃度下接觸3Omin方出現輕度中毒。目前認為四氯化碳無致畸和致突變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據IARCl972及1979年資料,四氯化碳長期作用可以引起嚙齒動物的肝癌,被列為"對人類有致癌可能"一類的化學物。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
(1)潛伏期: 一般為1~3天,也有短至數分鍾者。潛伏期長短與接觸劑量及侵入途徑有關。經呼吸道或胃腸道吸收中毒的臨床表現類似;均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及肝、腎損害症狀。
(2)神經系統症狀: 可有頭暈、頭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態蹣珊、短暫意識障礙或昏迷等。極高濃度吸入時,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現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狀: 口服中毒時較明顯。可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痛、腹瀉及黃疸、肝大、肝區壓痛、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徵象。嚴重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肝損害症狀多於發病第2~4天出現。
(4)腎損害症狀: 可出現蛋白尿、紅細胞尿、管型尿。嚴重者出現少尿、無尿、氮質血症等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
(5)其他: 少數患者可有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及呼吸中樞麻痹多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有時可引起肺水腫。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報道較為少見。長期反復接觸四氯化碳,可有頭暈、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食慾不振、惡心、腹瀉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異常。嚴重者可發展為門脈性肝硬化。少數患者發生球後視神經炎,出現視野縮小,視力減退。 此外,國外還有報道可引起聽力障礙、耳蝸前庭系統功能障礙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皮膚長期接觸,可因脫脂而出現乾燥、脫屑和皸裂等。
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時,應將患者迅速移出現場。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皮膚、眼晴受污染時可用清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至少l5min以上。口服中毒者必須及早洗胃,洗胃前,先用液體石蠟或植物油以溶解四氯化碳。
(2)患者應卧床休息,密切觀察3~4 天,要注意尿常規、尿量、血肌酐及肝功能情況,及早發現肝、腎損害徵象。
(3)早期給氧,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脂飲食。
(4)積極防治神經系統及肝、腎功能損害,治療原則同內科。出現少尿、無尿時應及早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防治尿毒症、高鉀血症等。
(5)忌用腎上腺素及含乙醇葯物。
(6)近年國外曾報道及早應用乙醚半恍氨酸可防止或減輕肝、腎功能損害。還有以高壓氧治療有效的報道。實驗結果認為高壓氧可減少四氯化碳在肝內自由基的形成,從而降低脂質過氧化作用,減輕肝損害。但國內尚未見報道。
【預防】
生產四氯化碳的工序,要求嚴格密閉。使用四氯化碳的工序要充分通風。進入高濃度四氯化碳作業環境時,必須佩戴濾過式或供氧式面具。使用四氯化碳滅火器,應戴防毒面具,注意發生光氣中毒的危險。普及預防知識,宣傳接觸者不要飲酒,禁用四氯化碳洗手或洗滌工作服。另外,要做好就業健康檢查及定期健康檢查,有肝、腎及器質性神經系統疾患者,不宜接觸四氯化碳。
參考資料:http://www.gdpcc.com/toxi/toxi34.htm
『柒』 化學實驗中,往往先將反應試劑混勻再加入四氯化碳,為什麼如果先加,有何影響謝謝了
四氯化碳一般用於萃取試驗,其本身不參加反應。一般等反應完成後加入四氯化碳,將有機物萃取出來。 若先加的話,就可能阻止了,反應物的充分反應,或使反應無法進行。
『捌』 在實驗室如何使用四氯化碳才安全呢
你說的是甲烷吧
【理化性質】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稱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為無色、易揮發、不易燃的液體。具氯仿的微甜氣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點76.8℃,蒸氣壓15.26kPa(25℃),蒸氣密度5.3g/L。微溶於水,可與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熾熱物可分解為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和氯氣等。
【職業接觸】
四氯化碳用途廣泛,以往曾用作驅蟲劑、乾洗劑。目前主要作為化工原料,用於製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種葯物;作為有機溶劑,性能良好,用於油、脂肪、蠟、橡膠、油漆、瀝青及樹脂的溶劑; 也用作滅火劑、熏蒸劑,以及機器部件、電子零件的清洗劑等。在其生產製造及使用過程中,均可有四氯化碳的接觸。
【毒性】
本品是典型的肝臟毒物,但接觸濃度與頻度可影響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濃度時,首先是中樞神經系統受累,隨後累及肝、腎;而低濃度長期接觸則主要表現肝、腎受累。乙醇可促進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狀。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嚴重心律失常。人對四氯化碳的個體易感性差異較大,有報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濃度下可發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濃度下接觸3Omin方出現輕度中毒。目前認為四氯化碳無致畸和致突變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據IARCl972及1979年資料,四氯化碳長期作用可以引起嚙齒動物的肝癌,被列為"對人類有致癌可能"一類的化學物。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
(1)潛伏期: 一般為1~3天,也有短至數分鍾者。潛伏期長短與接觸劑量及侵入途徑有關。經呼吸道或胃腸道吸收中毒的臨床表現類似;均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及肝、腎損害症狀。
(2)神經系統症狀: 可有頭暈、頭痛、乏力、精神恍惚、步態蹣珊、短暫意識障礙或昏迷等。極高濃度吸入時,可因延髓受抑制而迅速出現昏迷、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狀: 口服中毒時較明顯。可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痛、腹瀉及黃疸、肝大、肝區壓痛、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徵象。嚴重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肝損害症狀多於發病第2~4天出現。
(4)腎損害症狀: 可出現蛋白尿、紅細胞尿、管型尿。嚴重者出現少尿、無尿、氮質血症等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
(5)其他: 少數患者可有心肌損害、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及呼吸中樞麻痹多為致死原因。
(6)吸入中毒者常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狀。有時可引起肺水腫。
2.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報道較為少見。長期反復接觸四氯化碳,可有頭暈、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食慾不振、惡心、腹瀉和腹痛等。可有肝大、肝功能異常。嚴重者可發展為門脈性肝硬化。少數患者發生球後視神經炎,出現視野縮小,視力減退。 此外,國外還有報道可引起聽力障礙、耳蝸前庭系統功能障礙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皮膚長期接觸,可因脫脂而出現乾燥、脫屑和皸裂等。
【實驗室檢查】
1.肝功能檢查
血清ALT、AST活性升高明顯,可作為四氯化碳中毒急性期肝功能損害的主要診斷指標。血清肝膽酸、血清前白蛋白等測定亦為敏感指標。嚴重受損時,血清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升高, 而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
2.尿常規及腎功能檢查
尿液成分的改變可提示腎功能損害的早期證據。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是測定腎小球濾過率(GFR)常用而敏感的方法。GFR下降超過50%者可考慮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診斷。
3.血及呼出氣中四氯化碳濃度測定,可作為診斷參考。
【診斷及鑒別診斷】
1.急性中毒的診斷
根據短期較高濃度的四氯化碳接觸史,較快的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和(或)肝、腎損害的臨床表現, 結合實驗室檢查,經綜合分析,排除其他類似疾病後方可診斷。我國頒布的(職業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診斷標准及處理原則) (GB11509-89),其分級標准為:
(1)觀察對象:接觸四氯化碳後,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等神經系統症狀,或伴有眼、上呼吸道粘膜等刺激症狀。脫離接觸後,在短期內恢復者。
(2)輕度中毒:除上述症狀外,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及出現步態蹣跚或短暫意識障礙,肝臟增大、肝功能異常,蛋白尿或管型尿者。
(3)重度中毒:除輕度中毒臨床表現外,並出現昏迷、嚴重肝功能異常或急性腎功能衰竭之一者。急性中毒出現昏迷時,應注意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感染疾患相鑒別。出現肝、腎損害時應與病毒性肝炎、葯物性肝病、腎內科疾患及其它中毒性肝、腎病相鑒別。
2.慢性中毒的診斷
慢性中毒臨床表現不具特異性,目前又缺乏可供診斷用的血、尿代謝物指標,且有可能存在化學毒物與肝炎病毒所致肝功能異常的交叉重疊,診斷較為困難。應注意與病毒性肝炎、葯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相鑒別。
【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主要按一般急救措施及對症治療。
急性中毒
(1)急性中毒時,應將患者迅速移出現場。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皮膚、眼晴受污染時可用清水或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至少l5min以上。口服中毒者必須及早洗胃,洗胃前,先用液體石蠟或植物油以溶解四氯化碳。
(2)患者應卧床休息,密切觀察3~4 天,要注意尿常規、尿量、血肌酐及肝功能情況,及早發現肝、腎損害徵象。
(3)早期給氧,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脂飲食。
(4)積極防治神經系統及肝、腎功能損害,治療原則同內科。出現少尿、無尿時應及早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防治尿毒症、高鉀血症等。
(5)忌用腎上腺素及含乙醇葯物。
(6)近年國外曾報道及早應用乙醚半恍氨酸可防止或減輕肝、腎功能損害。還有以高壓氧治療有效的報道。實驗結果認為高壓氧可減少四氯化碳在肝內自由基的形成,從而降低脂質過氧化作用,減輕肝損害。但國內尚未見報道。
【預防】
生產四氯化碳的工序,要求嚴格密閉。使用四氯化碳的工序要充分通風。進入高濃度四氯化碳作業環境時,必須佩戴濾過式或供氧式面具。使用四氯化碳滅火器,應戴防毒面具,注意發生光氣中毒的危險。普及預防知識,宣傳接觸者不要飲酒,禁用四氯化碳洗手或洗滌工作服。另外,要做好就業健康檢查及定期健康檢查,有肝、腎及器質性神經系統疾患者,不宜接觸四氯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