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泥鰍為什麼不好養
1. 家裡小泥鰍怎麼養急!!
1、水質
在養殖時水質的管理尤為重要,只有保持水體的肥、活,泥鰍才能生長健壯,提高產量,將收益最大化。
2、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過高不僅會影響泥鰍正常攝食,影響泥鰍的生長發育,提高生長周期,易錯過最佳上市季節,而且還易造成疾病的發生傳染,一般發生病害,會在短時間內傳播,導致大面積的泥鰍死亡。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鰍,一般放養密度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隨著泥鰍的生長,還易不斷的減少養殖密度。
3、水溫
泥鰍是喜溫的魚類,能在10-30度的水溫中生存,最適宜的水溫在25-28度,這個溫度期間,是它活躍度以及攝食量最大的時候,也是它的生長旺盛,這時只要通過足夠的餌料,它就能快速生長。
但溫度高於30度,它會停止攝食,鑽入泥土中度夏,生長極為緩慢,而且易導致消瘦,同樣的,當溫度低於5度,也會鑽入泥土中越冬。
所以在夏季和冬季養殖極為重要,在夏季高溫時,可通過加深水位、搭建遮陽網以及加冰等方法將水溫降下來,而冬季可通過加熱等方法提高水溫,將水溫控制在20-30度之間,可使泥鰍一年四季快速生長。
4、餌料
泥鰍時雜食性魚類,對於餌料的來源極廣,一般採用自行採食和飼料投喂想結合的方法。可在養殖時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類,供期自由採食,尤其在幼苗期間,由於口器較少,不能直接食用人工餌料,則需要食用一些藻類和枝角類及橈足類等生物,否則成活率低,產量也會低。
(1)青色泥鰍為什麼不好養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泥鰍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層淤泥中活動,且喜晝伏夜出,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但觸須、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
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在缺水的環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濕潤,泥鰍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在鰍科100餘種魚類中,唯獨泥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2. 為什麼養泥鰍十養九虧
因為泥鰍這個東西呢,還是有季節因素的,而且呢,價格忽高忽低,你根本掌握不好價格,所以說呢,還是趕不上好時機
3. 養殖泥鰍的難度
泥鰍,一般不適合人工養殖。在中國除西藏林芝地區以外,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稻田、沼澤以及溪流等處的淤泥地里。
泥鰍,為食腐性動物;不需要投喂餌料,便可自身繁衍。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可出外活動。故很少專門養殖。
4. 泥鰍養殖戶 失敗的主要原因在哪裡
另外建議大家做之前一定要考察好當地的市場行情,即使你養的再好,銷路不好不也是件頭痛的事嗎?所以:技術要好,銷路要好!
5. 泥鰍怎麼養不容易死
泥鰍無土養殖不容易死。詳細解釋如下:
泥鰍無土養殖的優點是由於鰍魚在細砂中棲息,出售時起捕效率高,味道比泥中養出來的泥鰍好,養殖密度也比泥中養殖的泥鰍提高四倍。在混泥土製成的水池中,春季孵化的泥鰍,年底時大的個體可以長到15~16厘米。下面將淺談泥鰍無土養殖技術。
前期准備
1. 養殖池與魚巢設計
養殖池為閑置的養鱉池,硬化水泥池結構,養殖池規格為長15米、寬10米、深1.0米。養殖前對進水口、出水口進行簡單改進,將進水口移至池壁上方,並在進水口處接一直徑為6~7厘米的PVC塑料管,使進水管向養殖池中間延伸約40厘米,同時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裝網罩,防止泥鰍逃跑。
人工魚巢用廢舊的自行車外胎,將收集的廢舊自行車外胎洗凈,用30~4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後,以20~30度角傾斜均勻擺放在池底,擺放密度為5隻/㎡。廢舊自行車外胎作為魚巢,柔軟性強,遮光性能好,雖然輕便但可以自然沉於水中,可為泥鰍提供隱蔽性的棲息場所,是比較理想的人工魚巢 2. 鰍種來源與放養
(1) 鰍種苗放養
種苗放養前10天,養殖池加水30厘米,將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漿後立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3天後施基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鰍種在下塘後就可攝食到一些天然餌料生物。
種苗放養時間為5月17日,放苗時對暫養的野生鰍苗進行最後挑選,操作方法是,在較大容器中配製4%的食鹽水,將野生泥鰍苗倒入鹽水中浸泡4~5分鍾,傷病的泥鰍苗會劇烈蹦跳,體質差的泥鰍苗會發生昏迷、軟弱無力,淘汰這類個體,將在鹽水中正常活動的泥鰍苗進行放養,通過食鹽浸選法共放養泥鰍種96 千克,放養密度為80尾/㎡。
(2) 種來源
泥鰍苗種為2009年3-5月收購的野生種苗,購買野生泥鰍苗時,盡量選擇人工誘捕的苗種,要求規格整齊、健壯活潑、無病無傷、無畸形,體色以桔黃色或青灰色為佳。野生種苗的挑選方法為:將泥鰍苗放入塑料盆中,加入半盆水,用手按一定的方向螺旋式劃動,形成漩渦,體質差的泥鰍苗在漩渦的中間,體質好的泥鰍苗逆水能力強,在盆的邊沿,去除中間的泥鰍苗,將邊沿的泥鰍苗留做種苗,種苗規格大小為6~10克/尾,體長5~8厘米。
泥鰍養殖池中嬌艷的水葫蘆花
A、多孔木塊或混凝土塊 大小、厚度、間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疊後鋪排在水中,從底往上排。
B 、水質 由於泥鰍無土養殖整個生長時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質肥爽清新,不要有異味異色。夏天生長旺季,且氣溫較高,要經常加註新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斷流動更好。
C、草隱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蘆等),漂浮在水面,為泥鰍遮陽隱蔽,夏熱時節不僅可以吸收強紫外線對泥鰍的直接照射,還可調節水溫;水草根系發達,不僅給泥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還可凈化水質,改善飼養泥鰍池內的整個生態環境。水草覆蓋面積占水面的 2 / 3 左右。
因此,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進行泥鰍的無土養殖,特別是大規模養殖時,對泥鰍的生產過程易管理,易操作,管理適當。其泥鰍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都將有很大的提高。
無土健康飼養泥鰍技術
1、孔木塊或混凝土塊
大小、厚度、間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疊後埔排在水中,從底往上排。
2、孔塑料泡沫
每隔5~7厘米鑽直徑2厘米左右的孔數個,每塊塑料泡沫大小不定,厚度以15~20厘米為宜,重疊為立體,加以固定。讓其浮在水面以下,不露出水面。
3、草隱蔽
池中放水草(水葫蘆等),漂浮在水面,為泥鰍遮陽隱蔽,夏熱時節不僅可以吸收強紫外線對泥鰍的直接照射,還可以調節水溫;水草根系發達,不僅給泥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的場所,而且還可以凈化水質,改善飼養池內整個生態環境,水草覆蓋面積占水面的2/3左右,
湖南農學院曾谷初等曾做過泥鰍飼養池隱蔽物設置模式試驗,在飼養容器中進行了放泥土15~20厘米、多層木板架、水草隱蔽物和無隱蔽物對照組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情況的隱蔽物條件,對泥鰍成活率和生長速度喲較明顯的影響,其中一用水草作為隱蔽物的養殖效果最佳:最高成活率為泥土的1.07倍,為多層木架的1.14倍,為無隱蔽物的1.46 倍;最高增重倍數也是水草的最高,為泥土的1.10倍,為多層木板架的1.37倍,為無隱蔽物的1.42倍:最高產量還是水草的最高,為泥土的1.33 倍,為多層木板架的1.45被,為五隱蔽物的4倍;
可以直接用水草放在水中進行泥鰍的無土養殖,特別是大規模養殖時,對泥鰍的生產過程易管理,易操作,泥鰍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也將有很大的提高。
4、養管理
無論是無土養殖的哪種方式,其管理都要注意如下事項。 (1)水質 由於無土養殖泥鰍整個生長時期全部在水中,要求水質肥爽清新,不要有異味、異色、夏天生長旺季,且氣溫較高,要經常加註新 水,如果有微流水不斷流入更好。 (2)投飼施肥 投飼施肥的種類、數量、方法,詳見後面的泥鰍成魚的日常管理內容。
6. 養泥鰍好養嗎
泥鰍不過就是一種最普通的原生魚,非常好養。一般泥鰍,直接扔進水裡,讓他自己尋找藻類就行了,更本不用餵食。 泥鰍屬底層魚類,常見於底泥較深的湖邊、池塘、稻田、水溝等淺水水域。
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對低氧環境適應性強。除了鰓呼吸外,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視覺很弱,但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雜食性,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餌料,以浮游動物、搖蚊幼蟲、絲蚯蚓等為食。長大後,餌料范圍擴大,除可食多種昆蟲外,也可攝食絲狀藻類、植物根、莖、葉及腐殖質等。成鰍則以攝食植物食物為主。一般多為夜間攝食。水溫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攝食。
一般情況泥鰍都生活在泥土裡,一有危險就最快速度往土裡鑽。
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