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稻直播不好
❶ 水稻直播目前尚存在哪些問題
(1)適宜作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種(組合)不足:目前直播用的水稻品種(組合)大都是在移栽情況下選育出來的,不一定都能適合直播稻對品種(組合)的要求,如果把直播作為育種目標之一進行專門選育,可能會培育出更好的直播稻專用品種或雜交組合,會進一步提高水稻的單產。
(2)種植密度難以控制:由於稻田不易整細整平,不能像專用秧田那樣精耕細整,田面不平,凹的地方積水缺氧、高的地方缺水干烤,都會影響出苗。特別是連作早、晚稻地區容易受低溫或高溫影響,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爛芽、爛秧或傷苗、死苗。因而不能確保一播全苗、齊苗和壯苗,影響高產的最佳種植密度。
(3)草害防除有難度:由於稻田雜草種類多,對除草劑的反應各有差異,施用除草劑要求的條件較高。其使用時期和用量對除草效果影響較大,而且除草劑的效果好壞還與稻田環境密切相關。另外,還牽涉到除草劑使用安全等問題。稍有疏忽,就會形成草荒而影響產量。
(4)容易發生倒伏:因為直播稻播種入土較淺,根系入土不深,主要分布在0~5厘米的表土層,分櫱節入土淺,致使後期容易發生倒伏,尤其是在台風季節更為嚴重。直播稻倒伏主要是根倒伏。如何改變播種方式和施肥灌水方法,促進根系下扎,有效地防止根倒伏是直播稻高產、穩產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❷ 直播水稻成秧率低的原因
採用機械種植水稻造成幼苗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機械會對幼苗造成物理損傷,水稻苗根在水中的深度較淺。
如果滿意請及時採納哦,謝謝。
❸ 水稻種植時應該直播還是育秧理由是什麼
水稻直播是近年來水稻種植技術上的新突破,具有長遠的發展優勢和前景。水稻作為我國三大主糧之一,要想扛起糧食生產重任,就必須「藏糧於技」,縮小種植成本,讓種植戶、農戶一心一意地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任何一個新技術的正常發揮都會有一個完善的過程,從這些年直播水稻經驗來看,確實有很多優勢:一是省工省費用;二是有效縮短了稻穀生育期;三是便於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四是選擇合適的品種還能提高產量,完全不低於插秧播種的收成。當然面對優勢的同時,直播水稻出苗不齊、雜草繁殖嚴重、根扎的淺易倒伏,是目前直播水稻最大的挑戰。
水稻直播田的產量和成功,以上四個方面做好了,我們的水稻產業一定會上一定新的台階。水稻直播不僅僅是大勢所趨,而是獲得水稻豐產的必要措施。
❹ 水稻水直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精細整地。如按照地勢、地形分好小區。然後要將分小區內的泥土耙勻、耙平,並做到寸水不露泥。也就是播種後水深約3CM而看不到泥塊凸出水平面。
2、播前7-10天可淺灌水誘導雜草,然後帶水將土耙水平,將雜草用泥覆蓋,以土滅草。
3、播種播入1-2厘米的淺土層內,然後再灌水,待稻種發芽發根後,再排水落干促根。
4、由於夏季氣溫炎熱,靜止的田水常常會超過45℃高溫,因此,在播種後需要灌入流動水,以免因靜止田水水溫過高而出現煮苗現象,也防止鳥類叼食種子。
5、稻種發芽後,要適時排水晾田,以促進紮根立苗。但排水晾田的土溫不宜超過35℃。因此要適當放入流動淺水以降溫。
6、直播稻茬口要求嚴、技術要求較高,生產風險大。主要表現在直播水稻受災害天氣影響大,抗災能力弱,早稻爛秧死苗,晚稻易遇冷害造成減產;雙季稻區晚稻生育期短,增產潛力小;病蟲草害加重,使用除草劑和農葯較多;水稻根系入土淺,群體密度大,易倒伏減產;因生育期短,造成米質差,出米率低。
❺ 水稻水直播與旱直播有哪些優缺點
機械水直播在播種前必須放水平整田塊,而機械旱直播只需前茬是少(免)耕或板茬麥、油菜茬口上種植,旱直播比水直播更節水、節本。機械水直播由於建立水層,加之草相單一,比機械旱直播化學除草效果好。機械水直播不受外界氣候條件制約,而機械旱直播如遇到連續陰雨,機器無法下田,影響正常播種。
❻ 水稻種植為什麼非要有插秧這一步,直播不好嗎
水稻直播雖然省時省工,同時也有很多缺點,直播水稻不能避免災害天氣,抗災能力弱,早稻爛秧死苗,晚稻易遇寒露風,易造成大面積的減產。水稻直播使用除草劑和農葯較多,對農業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另外,直播水稻根系入土淺,群體密度大,易因倒伏造成減產。所以呢,直播稻子雖然前期比較輕松,但是後期管理比插秧要費更多的功夫。故一般來說,要想高產或者是生產優質大米,直播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歡迎交流。
❼ 水稻直播可行性
直播水稻是在夏熟作物讓茬後將稻種直接播於大田的一種稻作方式,與移栽稻相比,具有省工、省秧田、成本少的好處,但也有苗難全、草難除、易受淹、易倒伏、雜稻多、成熟遲、後期遇低溫不能安全齊穗等弊端。也就是說在現有種植水平下直播稻雖是一項省工、簡化的稻作技術,但並不是一項穩產、高產、優質的技術,所以說種植直播稻風險大於優勢。因此,各地要向農民講清楚直播稻技術的缺陷和存在的種植風險,積極引導農民謹慎使用直播稻技術,盡可能減少直播稻種植面積。對於仍不願放棄種植直播稻的農戶,要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以降低風險。
一、直播水稻常見的生產障礙
1、出苗不均不全
(1)田面不平。播後上水,水分不能保持均衡。高的地段受旱種子吸水不足,不能出苗;低窪地段深水悶種或爛芽。
(2)化除不當。播後化除葯劑是芽鞘處理劑,要求播種上水後,次日排水,在田表不積水的情況下均勻噴施。如果用葯時間偏遲、噴葯重復噴後遇雨或積水,都有可能造成草芽和稻芽同殺。
(3)播質不高。蓋籽過深,出苗困難;不蓋籽,水分不能滿足;播後不及時供水,出苗時間拉長芽勢差。
(4)鳥雀危害。露籽易被麻雀等鳥雀取食。
(5)肥害。種肥同下,燒根燒芽;肥料質量不高,有毒物質殘留超標傷苗。
2、雜草發生嚴重。
目前,我縣推廣的直播稻除草技術核心是「一封、二殺、三補」,但技術要求高,農民實際操作易走樣,化除效果不理想。
(1)播後芽前用葯封殺雜草時,葯後如乾旱,不能保濕,雜草就不能及時萌發,葯劑就起不到殺滅雜草嫩芽的作用。
(2)三、四葉期化除,有的葯劑要求保持淺水層,有的要求24小時後才保持淺水層,如果方法不對路效果也差。
(3)葯劑品種不對路。目前直播稻田化除葯劑多亂,殺草譜不一,對田間生長的多種雜草不能全面殺滅。
3、自生稻拔除費工費時
連作的直播田中,易滋生葉片細長披垂、株形鬆散、分櫱特強、粒色褐、粒型長、落粒易、熟期早的自身稻,發生嚴重田塊減產達50%。自生稻沒有葯劑防除,只能靠人工拔除,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工。
4、種傳病害重
水稻種傳病害主要有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傳統的防治方法是葯劑浸種,而旱直播稻多為干籽下種,浸種播種技術要求高,農戶很難掌握。有的農戶葯劑浸種一天,有的搞浸種葯劑拌種,起不到防治作用。
5、自然風險大
多雨年份不能保證適期播種;播後乾旱和降雨都影響化除效果,有的還產生葯害;梅雨季節出現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苗小易受淹、受澇,分櫱缺位多,僵苗嚴重;抽穗結實期間遇低溫,積溫不足,產量低;後期遇台風或大風天氣,倒伏重。
二、直播水稻配套栽培技術
1、選擇適宜品種
直播水稻受前茬口影響,播種落谷期推遲30天左右,栽培上宜選用穗型較大,分櫱力中等,抗倒能力強,生育期少於150天的中熟中粳高產品種,如徐稻4號、鹽稻8號、武運粳21、連粳4號等。防止種植生育期長的品種,後期遇低溫而不能安全齊穗或結實率低、空秕粒多,造成減產。
2、搞好種子處理
要搶晴曬種1-2天,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旱直播水稻浸種催芽技術要求高,避免種芽水分外滲,造成出苗嚴重不全不齊,也可選用「旱育保姆」對種子進行包衣,既保證一播奪全苗,又有效地防治惡苗病和預防止後期倒伏。拌種方法:將稻種在清水浸泡20分鍾,撈出稻種瀝去水分。將拌種劑置於圓底型塑料盆中,再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盆中,邊加邊攪拌,直至「旱育保姆」包裹在種子上為止,隨即播種。一般0.8公斤(袋)旱育保姆包干稻種4-4.5公斤。水直播稻要搞好葯劑浸種,用16%的惡線清15克+7%的艾美樂10克+水8公斤,拌勻後浸稻種6公斤,浸足60小時,露白稍晾後即可播種。
3、搶騰茬爭早播
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播種期遲,應主動搶早播。前作騰茬後就應迅速施基肥,基肥要以腐熟有機肥和化肥搭配使用。一般每畝施腐熟家雜肥20擔加45%的高效復合肥30公斤。施肥後立即用滅茬機或旋耕機淺旋耕滅茬,耕後即可播種。播種時間最好在6月10日前,不宜遲於6月15日,盡最大可能延長營養生長期,增加營養生長量。
4、提高播種質量
播前要開溝做畦,建立溝系。直播稻溝系要有圍溝、橫溝、豎溝。先開好圍溝,然後每20米開一條橫溝,豎溝按畦寬2—2.5米開挖,溝深18-20厘米,上口寬18厘米,下口寬15厘米,做到溝溝相通,灌排通暢,或利用前茬的原有溝系加以清溝整理。直播稻分櫱早、高峰苗多,為了達到精播勻播,要計算每畦用種量,按畦稱種,均勻播種。旱直播可先機械滅茬後播種蓋籽,也可採用稻麥兩用條播機進行條播,行距20厘米。播種蓋籽後立即溝灌窨水,務必使畦面表土全部濕潤,使稻穀吸足水分,做到溝滿水,畦面不積水,以利出勻苗全苗和提高化除效果。
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播水稻技術已經很成熟,直播水稻可以取代插秧水稻嗎
現在看來,直播水稻不能取代插秧栽水稻。水稻直播技術正受到許多水稻種植者的關注,因為直播成本很低。以黑龍江墾區為例,種植200畝直播稻的成本比種植200畝移栽稻低約300-350元/畝。然而,目前黑龍江和東北地區水稻種植仍以移栽為主。直播水稻種植風險高,產量和質量的不確定性過大,無法有效保證收入水平。因此,用直播水稻代替移栽水稻是不現實的。
水稻直播基本上是指翻田後直接在田裡播種。這樣,不僅水稻的使用量相對較高,而且如果進行人工播種,有些地方會相對密集,有些地方會相對稀疏。這樣,倒伏更有可能發生。這樣,成本會增加很多。此外,在直播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除草費用會增加。如果是人工除草,成本會更高。除草劑除草也會增加一定的成本,粗心也會造成農葯殘留。
❾ 雜交水稻種子直播之後長勢不齊是什麼原因
雜交水稻種子在直接播種以後長勢不齊,主要是受田裡的肥氣不均勻所致,後期追肥得當就可以緩解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