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攝像頭和鏡子不一樣
❶ 為什麼鏡子里的自己,和原相機里的自己看起來很不一樣
鏡子里的自己和原相機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因為手機照相和鏡子成像的原理是不一樣的,這就像我們通過錄音來聽自己的聲音,和自己說話的時候,聽自己的聲音不一樣。因為兩者的工作原理不一樣。
真實的自己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在一個平面鏡中得到身體信息,我們說話真實的聲音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把聲音錄制下來,然後再放給自己聽,這就是自己真實的聲音,因為我們所聽到的,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受到我們得到信息來源的,影響的並不是真實的,所以這世界就是真真假假不要太過於較真,否則很多事情都會顯得很麻煩。
❷ 為什麼手機前置和鏡子里的不像,到底哪個才真實
鏡子是發射光線到達你的眼中成像,而手機是將光線先在感測器上成像,經過數字信號處理,再返回到顯示屏還原圖像,再投射到你的眼中成像。相比來說,手機中的圖像經過了更加復雜的變化,沒有鏡子裡面的真實。
如果你的手機上沒有安裝美顏等軟體,按道理說應該也是真實圖像的還原。應該和鏡子裡面的像一樣。很有可能是拍攝角度的問題。鏡子反射需要你在正面一定范圍內看到,而手機可以在任何角度拍攝,之後你都能從正面直接看到。
❸ 為什麼手機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和鏡子里的自己不一樣呢
我想原因有很多,主要以下兩個:
1、形象熟悉程度的差別。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照鏡子的次數要遠遠多於看自己照片或者視頻的機會,而鏡子里的形象是左右反的,你已經熟悉了鏡子里的形象。而手機照出來的是真實的樣子,是別人眼裡看到的你的樣子,而你自己並不熟悉。
2、手機拍照的扭曲
目前常見的手機普遍配的是焦距35mm以下的廣角鏡頭,用手機拍照,特別是用手機自拍的時候,因為鏡頭離頭比較近,所以會呈現一定的魚眼效果,人臉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形。而照鏡子的時候距離要遠一些。
設想一下,一個人用手機拍照,距離鏡頭至多也就40cm,而一個人照鏡子,假設他離鏡子是40cm,則他看到的是80cm遠的自己。
我想以上兩點是主要原因,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❹ 為什麼用手機拍自己和照鏡子的自己不一樣
鏡子中的自己是由光經過反射之後形成的,是虛像,但因為距離短以及空氣對光的扭曲不大,所以是接近真實的自己的。而手機拍出的圖像是光經過各種光學元器件折射得到的像,光學器件對經過其中的光線存在折射和一定程度的扭曲,因為固體介質很難做到完全的均一,所以最後所成的像與實際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小區別。當然眼睛實際接收到的光線和手機元器件接受的光線不論是數量還是強度都有差別。
也有的人說,可能最丑的那個,就是最真實的自己,真的是扎心了,老鐵。可實際上,鏡子和相機里的自己,都不是最真實的自己。鏡子里的自己顏值要高於真實面貌,而相機里的,又低於真實面貌。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來看,人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會自動的進行腦補,而且整個儀態也會在潛意識里自動調整,所以一般會比真實面貌好看30%左右。
但是在照相的時候,不管自己有沒有感覺得到,但其實都是有一些小緊張的,所以,整體都是比較僵硬的狀態,再加上受光線以及角度的影響,最後呈現出的樣子確實要比我們實際長相差很多。
如果非要說,哪一種更接近真實的自己的話,那就是鏡子了。鏡子里的你,和別人看到的真實的你是最接近的,因為,我們照鏡子時覺得自己還不錯,有可能只是一種錯覺,其他方面不會發生任何改變,但鏡頭就不一樣了,受外界因素很多,技術高一點的拍出來會好看些,技術沒那麼高的拍出來會丑一些,並不準確。
❺ 為什麼手機的攝像頭做不岀鏡子那樣的效果呢
目前,手機前置攝像頭的像素都已經達到3000萬了,把手機前置攝像頭當鏡子用,效果卻並不理想。那麼鏡子有像素嗎?為什麼手機攝像頭不如鏡子?
鏡子只能反射光線,沒有像素的概念
鏡子反射的光到達人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到鏡子中的畫面,也就是周圍物體的影像。而鏡子並不能完全反射周圍物體的光線,部分光子會被鏡子吸收。因此經過鏡子反射後的畫面相對於人眼直接看到的畫面存在畫質損失。鏡子中的畫面清不清晰與人的視力有關。要討論也只能討論人眼的像素。
由此可見,單純的用像素來描述人眼視力是不科學的,因為這兩者之間的成像方式是不同的。
❻ 前置攝像頭屏幕里的你(不拍照),和鏡子里的自己同時對比,為什麼看起來不一樣
前置攝像頭屏幕的,你和鏡子里相比呢,當然是有一定不一樣的,因為攝像頭呢,把交通轉換過來了是哦,鏡子呢,只不過是前後對比呀。
❼ 為什麼手機前置攝像頭自拍很醜和鏡子里的不一樣。
像素低了也,我以前那個手機也是這樣的,沒關系和你人沒關系拉,自信才算美吶
❽ 為什麼手機攝像頭和鏡子拍到人像不一樣
手機攝像頭有像素高低,而鏡子沒有像素的限制.它們的成像原理也不同.
❾ 為什麼手機拍照和自己照鏡子完全不一樣,哪個才是真實的。完全感覺是兩個人啊!
鏡子和照片都不那麼真實。
答案由五大部分構成:①曝光效應與鏡像;②凍臉效應與左臉效應;③鏡頭焦距與廣角畸變;④可實現的認知真實自己的方法;⑤評論答解。
①曝光效應與鏡像:
曾經,羅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這位心理學家對曝光效應進行了總結描述: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扎伊翁茨測試了許多東西,包括形狀、面部表情,甚至是無意義的詞彙,都證明了這一效應。
鏡中所看到的是假像,即左右顛倒的你。經常照鏡子會讓大腦熟悉此像,便不易發現與真像的差別(並不是說反轉的鏡像不真實,而是因為曝光效應,大腦活動的習慣性偏差導致的判斷不那麼「真實」),比如:左右眼大小有細微差別,高低眉,鼻樑嘴唇側歪,咬肌大小不同等。於是乎,當你看慣了鏡中的自己後再看照片……
「艾瑪,咋那麼丑(눈_눈)」;
「這根本不像我啊! ಠ౪ಠ 」;
「馬蛋,心機婊故意把合照中我最丑的那張po出來(ノ=Д=)ノ┻━┻」
……
憤慨不強烈?那請欣賞下圖三位美女——
③鏡頭焦距與廣角畸變:
相同感測器上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在樣片的對比下會有明顯的差異 。「無論是定焦鏡頭,還是變焦鏡頭,在目前所有的照相機鏡頭中,當焦距在85mm以下時,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畸變像差的問題,知道焦距越短畸變像差就越大的問題了。」此話引自:
所以,長焦鏡頭拍的人像相比短焦(廣角)應更加接近真實本人。
手機的前置攝像頭都是超廣角,而且成像已經過反轉處理,就跟照鏡子一樣,還自帶美顏效果,於是乎得出一個結論:
前置鏡頭拍的照片=鏡像+凍臉+廣角畸變+美顏修圖
Σ(゚д゚lll)實在太口怕了!
那麼,怎樣才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呢?
④可實現的認知真實自己的方法:
方法很簡單:
錄一段視頻,人離鏡頭遠點,動起來!
但有幾點需要注意:手機請用後置鏡頭錄像,最好與人頭齊高,距離應在3.5m以上,環境光線柔和,活動范圍盡量使人在成像區中央,自動白平衡若不準,可手動調節至與人眼觀察的相近。人動起來時一定要自然,像平時生活那樣,把鏡頭當成朋友的眼睛看,說幾句口頭禪,假裝思索,表現憤怒,或者回眸一笑……
❿ 相機跟鏡子里的我為什麼不一樣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照鏡子,可以在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使用相機拍照片,也可以在照片里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在大多數人眼中,鏡子裡面的自己與照片當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情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
1,照鏡子,看到的是動態畫面。而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則是靜態畫面。
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所看到的畫面,是一個動態畫面。而相機拍照所拍出來的照片則是一幅靜態畫面。
二者的區別在於:
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所看到的畫面是經過大腦優化處理的,所以看起來更美。而相機拍照,是凝固瞬間的場景,如果攝影技術比較差,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就會比較差,從而給人留下照片當中的自己不好看的印象。
2,照鏡子時,是人的雙眼看到的場景。而相機則是用一支鏡頭拍攝照片。
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是用雙眼去看的……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是雙眼成像的立體畫面。……而相機只有一支鏡頭,拍攝的照片就是通過這一支鏡頭成像拍攝的,因此其成像狀態與我們雙眼看到的場景是有區別的。
這是我們照鏡子與看照片效果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不同相機鏡頭的成像視角不同,與人眼可能有區別。
人眼的成像視角,大約相當於全畫幅相機鏡頭50mm焦距的狀態。
但是,相機所使用的鏡頭多種多樣,其焦距長短各異,視角有寬有窄,成像效果與人眼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廣角鏡頭拍人像,會顯得「鼓」一些,而長焦鏡頭拍出來的人像則會顯得「扁」一些。……正是因為這個區別,我們照鏡子與看照片的時候才會感覺有所不同。
當然了,以上所說都是自己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與在照片中的形象時的主觀印象。……如果從外人的視角看來,無論是鏡子中的你還是照片中的你,形象都是統一的,都是真實的你……他們會覺得你長得就是那個樣子,並沒有感覺鏡子中的你更好看……這就是從另一個客觀視角看問題更容易看到本質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