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畫為什麼這么便宜
① 國畫在網上價格為什麼這么低
原因有三個:
1、網上難免有假贗品,不好辨別,風險很大。不是真正的行家不敢出高價。
2、很少有拍賣會那樣的場合,托們吹捧啁台。即使有托,很容易被發現,就臭名遠揚,沒人光顧了。現在的拍賣會多數背地裡搗鬼作托,根本不是實價。不信您看看「中國油畫拍賣前十名排榜」,那一個個都是什麼?陳逸飛這樣的真正大師反倒排名七八,前十名中,真正的大師好像才兩個。
3、書畫家們自吹自擂,把自己身價硬往上抬。在網上可沒人吃那一套。
4、人們對網上購物持懷疑態度,怕上當,顧客少。
5、銷售成本很低。沒有場地費、稅金等等雜稅,出售收入凈得。
綜上所述..........
② 為什麼有的字畫這么便宜
走眼啦。
一是大部分是印刷品裝裱,批發就50元左右,
二是現在畫行畫的很多,商家都是成批的收,流水線的東西,能不便宜嗎?比一般市場裝裱費都低。
不出名,而且作品還可以的畫100左右/平尺,現在國畫很多,有的可能更低。
你上嘉德在線看看。
③ 王西京畫贗品有價格嗎
一般王西京作品收購指的都是真品,假畫 分很多檔次,常見的是一兩千塊錢,有些更便宜200作品,陝西藝唐書畫在收購他們的作品 但是只收真的哦 呵呵 1З7,72о9,911Ч
④ 破制販假冒書畫案告破,假冒書畫對社會影響有多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寶庫,它對書畫、對人生、對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滋養作用。書畫造假售假,由來已久,在許多地方存在著。隨著書畫等藝術品收藏的不斷升溫,一些不法分子瞄準這一市場,惡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書畫作品欺騙消費者,這種侵權盜版行為不僅損害了書畫著作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擾亂了文化市場秩序,甚至給國家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最後 ,保護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成果,保證一個時代的藝術市場和環境的純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書畫市場造假的不正之風剎住。
⑤ 為什麼拼多多的范曾畫這么便宜啊
因為是印刷品,都騙人說手繪。
⑥ 齊白石是著名大畫家,為何卻要大量收購冒充自己的假畫
齊白石他出名後,到處都是他的假畫。這件事如果擱在普通人身上,准會勃然大怒,但他卻盡一切可能買自己的假畫。梅蘭芳有一個同伴,他花了200買了一個簽名“齊白石”的畫作。她非常高興,她認為這一定是一幅真正的畫,因為人和牛都很生動。
外人不知道的是,偶然的假畫也很容易識別。住在長沙的算命先生說,他75歲的時候會有一場災難。為了避免這一災難,在75歲的時候,他按照假年齡的習慣給自己加了兩年,並把自己的假年齡從75歲改為77歲,稱自己為77歲。別的人偽造一幅畫,其中不知道里邊的貓膩,往往是在偽造齊白石的作品中,標題段稱"時年75"或"時年76",以暴露漏洞。但其實只有齊白石知道自己的年齡具體是多少。
⑦ 制假拍假護假,書畫如何保真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不斷升溫,假冒偽劣的書畫作品大量充斥市場,「李鬼」橫行,制假、拍假、假鑒、護假等醜陋行為對藝術品市場造成嚴重傷害。
盤點形形色色的「李鬼」亂象
書畫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李鬼」故事,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1993年,著名藝術家吳冠中曾經狀告拍賣公司擅自拍賣一幅署名吳冠中的假畫。1995年,浙江中澳紡織有限公司為提高企業知名度,從當年的杭州秋季書畫拍賣會上以110萬元拍得一幅張大千《仿石溪山水圖》,後經徐邦達先生過目,定為偽作,在書畫界引起軒然大波。
2001年,一批偽稱是傅抱石先生在重慶金剛坡時期的國畫作品在上海博物館展出,輿論為之嘩然。2002年初,不法分子偽造名家題跋、簽字,使百餘幅贗品冒充「長安畫派」創始人、國畫大師石魯的「遺作」,並在河南某地公開展示,堂而皇之進入書畫市場。2005年,珠海博物館舉辦的 「國之瑰寶——黎雄才、關山月作品展」,展出的38幅作品,經過關山月之女關怡、黎雄才之子黎捷現場認定,全部為假冒之作。2010年6月,北京一拍賣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拍出了名為《人體蔣碧薇女士》的「徐悲鴻油畫」。不久,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一屆研修班的十名同學,從世界各地致函媒體聲明,此畫系他們班當時一名同學的課堂習作。2012年4月,著名畫家楊之光通過女兒楊紅的微博稱,在已經拍賣和即將上拍的署有他名字的作品中,發現42幅贗品,涉及17家拍賣行。
贗品大行其道根源在市場
與前些年書畫作偽的暗中潛伏、伺機作祟不同的是,現在的造假者多以公開製作、販賣的面目出現。在國內各主要城市的文化市場,一般都能見到出售書畫偽作的店鋪。業內專家稱,目前書畫市場贗品多、品種全、價格便宜,而且造假規模化、集團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對於書畫贗品泛濫的現狀及原因,北京歌德拍賣有限公司書畫部經理曾家鈺告訴記者,藝術品市場持續火熱,名家書畫作品價格一路走高,現在市場上一類畫家的作品可以賣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但是畫家一生當中作品是有限的,就拿齊白石來說,一生大約畫了兩萬張左右的國畫,其中館藏約五六千件,扣除多年來的損毀滅失,民間收藏大約有一萬件,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就更少了。
藝術市場評論家、鑒賞家齊建秋認為,參與製作和出售假畫的有個體畫廊的老闆、有專營此道的「行里人」、有道德淪喪的畫家,更有某些不太規范的小型拍賣公司。目前市場上主要出現的贗品是仿製水平比較低劣的假畫,一般在小拍賣公司和大型拍賣公司的小拍上常見,這類購買者的目的主要為送禮、風雅、撿漏等。
國內一位畫家私下對記者說:「為什麼假畫愈演愈烈,說明市場對贗品的需求是大量的、有利可圖的。生意場上、仕途之路相互求助幫忙都需要一點『意思』,真畫太貴,贈送幾幅名家偽作,受禮者無從辨別,送禮者實惠又有面子。」
書畫真偽鑒別需要話語權
對於魚龍混雜的書畫市場,打假權威者無疑是藝術家本人、藝術家親屬或者是書畫鑒定專家。那麼這些在書畫愛好者看來公信度十足的專家,對於畫作真偽的判斷是否有效呢?
近年越來越多的在世畫家處於「被署名」的境地。所以很多人認可該畫家對自己作品的真偽鑒定,這看起來應該毫無問題,但齊建秋告訴記者,有部分畫家本人鑒定不一定完全可信。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保護作品行情。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日益火爆,書畫家的潤筆費也一漲再漲。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書畫家當年曾有不少作品無償送他人或低價流轉於社會。這批作品一旦進入書畫拍賣或交易市場,其價格必然低於書畫家目前的開價。因此,為了保護作品的行情,有的書畫家會將以前流傳的真畫鑒為假畫。
其二,保證作品質量。有的畫家一生的作品數以萬計,但真正的書畫精品不過十之一二,而剩下絕大部分劣作如果在鑒定中被認定為真跡,書畫家本人則擔心會被認為水準不高,有失其身份。因此,為了保證自身作品的藝術質量,也有部分書畫家會將那些藝術水平較低的作品說假。
曾家鈺認為,對於藝術家親屬以及各大博物館鑒定專家而言,在鑒定上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也會有打眼的時候,畢竟書畫鑒定涉及的內容太多,對於不同畫家不同年代的作品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鑒定的過程有可能受利益驅使或者不願意承擔鑒定帶來的後果而做出違背真實的結論。
齊建秋告訴記者,目前的書畫市場難斷真偽,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對不同時期的書畫鑒定,採納不同專家的意見。對於時隔較久的古代書畫,首博、上博、國博、故宮博物院等專家群體的意見值得借鑒。當然,一兩個專家的意見並不能左右作品的真偽;近現代書畫方面,多以藝術家親屬、書畫名家、專家等特殊群體的鑒定意見為主;而當代書畫則是原創作者的意見起決定性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對造假者,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加大監管和打擊力度,對販假嚴重的公司應採取更嚴的懲處,文物藝術品拍賣需要懂行的專業鑒定人才,提高藝術品拍賣公司准入門檻。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當今國內拍賣假貨泛濫的現狀。
⑧ 街上在賣的畫很便宜是真的畫還是假的
當然是假的咯。多逛逛鬼市是可以淘到真的的,現在假的都賣很貴,便宜的就更不可能是真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