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卷為什麼這么便宜
1. 膠卷為啥越來越貴
膠卷越來越貴是因為成本在上升,而且使用膠卷的人越來越少,因此現在的膠卷越來越貴。
2. 為什麼彩色膠卷賣得比黑白膠卷便宜
這是個偽命題。也就一兩款彩負比黑白便宜,金柯達200和富士200那些。
好一點的彩色負片,反轉片,普遍比黑白要貴。
黑白負片比普通彩負便宜的原因是黑白片需求量小,產量小,價格自然要高一點來平衡一些固定的成本,比如設備折舊。
3. 膠片相機怎麼價格差那麼多呢
膠片相機現在看來已經是過去的古董了,價格相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品牌價值:哈蘇、徠卡、林哈夫等世界著名相機品牌,其廠商如名表、服裝中的奢侈品牌一般,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哈蘇誕生於1841年至今,徠卡誕生於1819至今,林哈夫誕生於1887至今,祿來誕生於1920至今,今天我認為最兇猛的阿爾帕相機也誕生於1918年。就連模仿德國起家的尼康,也誕生於1917年,但它生產相機的時間在二十世紀50年代左右。而中國的海鷗、長城、鳳凰、熊貓都會建國後模仿國外產品搞的輕工業,的確沒有可比性。
2,技術先進:膠片傳統相機如同瑞士手錶一樣屬於精密機械范疇,任何著名相機品牌同時要具備兩種能力——優秀的光學生產能力和頂尖的精密機械工藝,在此方面,德國是最優秀的,其次是英國、瑞典、瑞士、法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都望塵莫及,國產的相機工藝相比較而言就屬於「粗製濫造」了。就光學和精密機械製造技術,今天的日本落後歐洲20-30年,而我們落後日本至少30年。
3,品質優異:世界優秀的傳統相機是可以使用數百年而品質始終不變,比如,今天的數碼相機正常工作溫度一般是-10~40度,超過這個范圍,數碼相機故障率就極高,但傳統機械相機可以在-50~70度中正常功能工作;其次,成像的卓越程度是當代捧數碼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們無法想像的,比如,用尼康FM2使用國產普通樂凱膠卷(ISO400)換算成今天數碼像素的話大概在1200W~1400W像素,如果用哈蘇120相機或徠卡使用最好的那個時代最好的膠卷拍攝的照片算成今天數碼像素的話要超過數十萬萬像素甚至數億像素,這就是品質,光學技術的頂級品質達到了CCD無法撲捉和模擬的地步。
4,收藏價值:世界頂級相機品牌的相機因製造工藝高超復雜,而數量稀少,如同賓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汽車一般,都是手工製造,數量稀少、品質卓越、具備收藏價值,而且以後越來越稀有。目前,如同瑞士手錶一般,哈蘇相機、阿爾帕相機、蔡司鏡頭等還是使用手工製造,尼康的高品質鏡頭也是手工製造。
老相機使用的都是光敏膠片,只是有幅面大小,名感度高低等區別,膠卷又叫菲林,一般分135和120兩種,屬於膠片的一種。
4. 亞馬遜拍立得為什麼這么便宜
價格降低產品質量下降,都有水貨風險。
根據不同的品牌,自然定位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地段品牌那麼價格自然就低,中端品牌價格適中,高端品牌價格就高,這些根據買家自身來決定。
拍立得的核心技術是特殊相紙,所以拍立得便宜那膠卷自然就貴了,拍立得相紙昂貴的原因在於它的製造工藝。
5. 膠卷相機為什麼有些貴有些便宜
這要看交卷的質量和品質和照相機的質量和品質,有一些比較貴一些比較便宜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相對來說,如果是國產的,那就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我是中國合資的,那麼就相對來說就比較貴了。
6. 以前傻瓜相機膠卷多少錢
要給你科普一下,當年膠片時代,比較流行的是135相機,用的135膠卷,一卷能拍36張照片,也有拍24張,18張的,不過不多。不管什麼相機,傻瓜相機,單反相機,旁軸相機用的都是一樣的膠卷。而不是傻瓜機用差點的膠卷,單反用好點的膠卷。不同的是,各家品牌價格稍有差別,膠卷感光度不用,價格也不一樣,感光度高的要貴一點。
在1980-1990年左右,柯達100,36張,大約22元一卷,富士100,約20元,國產樂凱100,約17元。
7. 為什麼膠卷相機很便宜膠卷一卷要多少錢啊那些網上幾十塊的LOMO膠卷相機真的假的 便宜的跟玩具似的
膠卷價格十幾到幾十都有
手工洗黑白,需要溫度計,燒杯若干,顯影罐一個,量筒,主要就這些了
葯水用顯影液,定影液主要,價錢幾塊到幾百
當然如果要求高的話,葯的品種也有不少,比如停影液,去水漬劑之類,不是必須
底片到照片用到放大機,顯影盆或者大號的顯影罐之類。
洗底片不需要暗房,沖成照片需要
LOMO也有真假,建議到lomography天貓那裡買
山寨的lomo大多都有什麼大人科學啊,復古啊,公主啊,果凍相機啊,甜心啊之類的旗號
不過就算是真的lomo,像diana,la sardinia之類也就個玩具的效果。
超過1000的一些lomo倒也有些有意思,比如lc-a,horizon之類,那些還挺贊的
8. 為什麼拍立得這么便宜但是膠卷這么貴
膠片含有化學成像成分,自然就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