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為什麼功德不好
1. 冥想對人有害嗎
其實冥想有很多好處:夾強注意力;避免為小事分心;更健康;讓你了結自己。但是要掌握正確的法方,否則很容易出現問題。至於不好的地方,目前我還沒有發現。
2. 冥想有什麼壞處
冥想沒有壞處,但是冥想的修煉過程開始是有些困難的,途中也會有些迷茫的,最後必然會到達光明的終點。
冥想會讓一個人表面上顯得愚笨,其實內在會相當的聰明。
3. 冥想會有危險嗎
冥想會有危險嗎
冥想會有危險嗎?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都要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這樣身體才健康,但是不少人想用冥想來代替睡眠。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冥想會有危險嗎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冥想會有危險嗎1
冥想會有危險嗎:
1、冥想讓人體機能壓力提高
有德國研究者對於冥想的類型做了一些研究,發現有幾種類型的冥想會使人的心跳加速,並且讓心血管系統和植物性神經系統的壓力加大。相關的研究結論已經被發表在了國際心理生理學雜志上。
德國研究者讓實驗者在三個月內每天去進行三種不同類型的冥想運動練習。第一種是將冥想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面;第二種是「心慈冥想」,讓自身對周圍的環境都保持著利他主義的態度;第三種是「靈堂通明」冥想,讓人在練習過程中去加深對自己此刻自身的情緒,思維,感覺的理解。
經過研究發現,在冥想過程中,後面的兩種冥想,讓實驗者的心跳頻率要明顯高於第一種,並且心跳節奏的可變性也降低了。這說明這兩種冥想讓他們的心血管系統的壓力給增加了。所以像這種讓人進行大量內心活動的冥想運動,會讓人們的機體壓力提高,從而對健康不利。
2、冥想容易被邪靈攻擊
有很多冥想其實是一些心思不正的人用來與鬼怪通靈的方式,這類人會將自己自願的放入一個被邪靈攻擊的環境當中。當他進入冥想的時候,邪靈就會對他進行干擾,甚至因想到他的行為。
邪靈們總是對這些人冥想的人虎視眈眈,一旦他們出竅,邪靈就有很大的機會占據他們的身軀,這在西方的鬼怪說裡面是經常發生的。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任何的證實。
冥想可以代替睡眠嗎:
冥想不能替代睡眠。雖然在某些方面兩者看起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冥想和睡眠之間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其次,盡管冥想和睡眠都能夠提供深度休息,但是冥想要比睡眠得到的休息質量更高。當睡了很長時間的時候反而會覺得身體越疲乏,通常高質量的睡眠時間是每天6-8h,睡得時間過長或者過短,都將導致身體有壓力和有勞累感。而冥想卻不然,每天冥想兩次,每次20min左右就已經足夠了。
冥想是有危險的,要控制好度,而且這個是不能代替睡眠的。
冥想會有危險嗎2
三個你需要知道的冥想的隱藏危險
1、冥想會帶來倦怠,空虛,甚至是恐懼的感覺
弗洛麗安·露絲博士是南倫敦毛德斯雷醫院的心理學家顧問,她組織了許多關於冥想的副作用的研究,並發現了很多不好的消息。她報道過「失去人體」這種少見的案例——冥想者會感覺他們在影片中看著他們自己。露絲說一些冥想者會因為「失去人體」而激發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其中包括倦怠,空虛,與現實截斷,甚至是會感到恐懼。
這些冥想潛在的副作用在事先准備的時候很有必要有些了解,因為如果你在西方一些國家中被診斷出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說抑鬱或者焦躁,MBTC或許會成為你的治療方式。
2、冥想會帶來自我感知的變化,並造成損害
冥想的主要關注點都跟隨著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黑夜」項目,這個項目記載了一些佛教徒中的冥想者被一些創傷記憶所攻擊。威洛比·布里頓教授帶領著研究員和心理學家們研究著這個項目,並記錄下了很多令人驚訝的存在在佛教徒中的.問題,其中包括認知感、知覺、以及感覺上的失常,還有社會關繫上的損傷以及自我感知的變化。
一個佛教徒僧人,Shinzen Young把「黑夜」中的現象描述成「對空虛的不可逆的深入」以及「啟迪的邪惡雙生子」。另外一個有這種感受並在冥想中受到傷害的人將這種練習的結果描述成「心理地獄」,還有另外一個人擔心他受到了「永遠的傷害」。
然而冥想專家表示這種極端副作用十分少見,只可能在冥想時間延長之後才會發生,比方說連續數周的靜修營。然而,這種信息也開啟了對於冥想的一種新角度的看法,並正在導致這種浪潮的崩潰。
3、冥想會造成自信下降並使你一直消極,被控制,以及順從
在主流看來,冥想只是一種使人冷靜下來並專注於自己的方式。然而從根本上來說,冥想是佛教徒傳統中用來獲得對於塵世的理解,降低壓力,以及審視自己內心和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冥想必然能帶來使人平靜下來的好處——當人在需要冷靜下來以及抵抗壓力的時候。然而,我們也有時候需要憤怒,悲傷,並決心去改變一些事。
冥想中這種專心的狂熱正在學校、醫院,甚至一些公司,比如說Google的事務處中被採用,以用來彌補在一些情況,比如說壓抑,不公,歧視,以及其他我們正在面對的困難情況所產生的裂縫。這種措施相當於使用壓抑的精shen類葯物來抑制熱,或者是一種「停止想這個」的命令,這會使人的自信心下降。這很容易導致你被孤立,消極,以及變得順從。
冥想的這些危險以及其他的潛在危險都可以被視作是生活的保留節目。很多情況下冥想是有益的,但他也會帶來一部分副作用。就像布里頓所警告的,冥想不僅僅是平和、平靜。他也將為我們提供一個場所來觀察心中所想的事情。心理學材料(過去的怨恨,傷痕,創傷等等)會展示出來他們需要別的支持,甚至是治療。
4. 我一直就覺得冥想是一個騙局,如果真的存在,和發呆睡覺沒啥區別。
1、冥想不是騙局,只是你沒有進入冥想才會有不好的感覺
2、睡覺跟冥想不同,睡覺是進入了潛意識狀態。冥想是能看到意識和潛意識同時存在。
3、發呆屬於冥想的一種形式,只是你認為」發呆沒有什麼用「,所以你沒有從發呆中得到啟示。
5. 冥想禁忌規定
冥想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瑜伽者通過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脫物質慾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下面我為你講解關於冥想禁忌的事情,希望能幫到你。
冥想禁忌
一、座上忌想心思動腦筋。因為平時想不起的念頭,一上座都想起來了,噢!這件事情該怎麼做,那件事情又該怎麼做。這樣不好!這樣打坐沒有用處。我們上座時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還能管什麼事情呢?家裡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念翻出來,就把咒提起來,用咒來轉化自己的念頭。不是壓念頭,念頭來了不壓,不阻止,讓它來,我就是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空,這就是轉化。不是壓制,壓制是把念頭壓死,壓到死水裡去了,一個念頭不起,死在那裡,死水不藏龍,那樣不能開悟。所以我們成道不要壓念,念頭盡管來,不睬就是。
二、 不能求神通,一點不能求!求神通非但不能成佛,成魔倒是有份。因為心有所求就是執著,執著就是成魔的因素。我們心中空凈如洗,一點不著,一點不執,一點不求,那才能真正的成佛,就是自心是佛,自性成佛。心空凈,才能成佛,心不空凈,不能成佛。所以成佛是在心,不在神通。外道也有神通,怎麼他們成了外道呢?成了魔王呢?就是因為他們太執著了,心不空靜。心真正空靜了,什麼也不可得,一法不立,一絲不掛,一塵不染,這樣才能成佛。所以說要開智慧成佛,不是發神通成佛。大家不要執著神通,這一點非常重要。
三、 吃飽了飯不能馬上上座,對胃不好,要隔開一到一個半小時,才能打坐。
四、 心情不愉快、煩惱時,不要打坐,因這樣壓制了肝氣不通,會生病。所以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出外散散心,把不愉快的心情消化掉,再來打坐。
五、 尤其要注意的是夫妻同房的事情。因為夫妻同房傷害身體很厲害,打坐之後,不能馬上夫妻同房,要隔開5-6小時;同樣的,同房之後也不能馬上打坐,須經過5-6個小時休息後再打坐,如果立刻打坐很容易生病!
六、 女人月經來不要緊,可以打坐,但是不能雙盤,雙盤容易造成血崩的危險,所以月經期要注意。懷孕時還可以繼續打坐,但是四個月之後就不要盤腿坐了,可以躺著修;到八、九個月快要臨盆時,就不要修了,可以躺在床上念六字大明咒,有觀世音菩薩加持,對修法沒有妨礙。
冥想類型
呼吸冥想
呼吸是在思想恍惚的時候起著思想聚焦的作用。
將思想集中於鼻,想像空氣緩慢的流進鼻內,化為白光或七彩小河滋潤和洗滌身體的內部,一般來說,初學者是比較困難的達到入境,需要反復練習,可通過數1~4次呼吸為一個循環,不斷的嘗試。
你要明白,思想的小河是不斷流動的,看著先前的思想隨著河流流向遠方,兩種想法的產生是存在間隔的空間,而冥想就開始於兩種想法之間的空間。
視覺冥想
當頭腦的想法無法摒棄,可以通過注視物件來轉移。
可以選擇一顆雕刻精美的石頭,或是一張特別的圖片等等。當自己平靜下來之後,觀察面前的物件(放在地板上,物件不要移動),觀察物件的形狀、大小、紋路、想像氣味、溫度、重量等等,想像完畢之後讓景象慢慢消退,把自己帶回到當前。
因為人的頭腦看著的大多數事物都是不放在心上的,很少能夠注意到細節,當注意細節時將會超越頭腦的不斷獵奇和分散注意力的本質了,所以每當你覺得頭腦被某些想法分散精力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與某一件物品上。
聲音冥想
聲音最好是自然的聲音,或古典音樂,這樣的聲音沒有太多的意義,也不需要你賦予它意義,這可以不讓你分心,你要做到的是設法在產生聲音的那一刻注意它,在那個時刻只有那個聲音存在。
另一種方法便是自己製造聲音——咒語,通過自己發聲能夠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關於咒語可以盜用一些不懂得咒語,比如“嗡”,不要有其他的意義,免得分心。
創造自我的安全空間
在你的頭腦中想像並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那裡可以是一片金色的沙灘,或者是幽靜的森林,也可以是一個溫馨的小窩,總之確定好之後就不要再改動了,但可以增加一些東西,每天抽點時間去自己的空間逛逛,長此以往對你的好處是巨大的。
瑜伽
有一個瑜伽動作可以更好的讓你放鬆從而更容易進入冥想。
眼鏡蛇式
取下眼鏡、首飾、手錶。臉向下躺在地毯上,手臂和手肘順著身體兩側放下,手掌和手指與下巴的兩邊對齊,與肩膀同寬。
手向下用力撐起軀干,慢慢抬起頭、肩膀。手臂伸直,脊柱緊張,最後手臂充分伸長,頭後仰,小腹接觸地面。
注意:過程要緩慢,保持姿勢15秒,思想集中,體會身體的感覺,然後慢慢回復,休息一分鍾再做一次。
6. 十日內觀冥想1|為什麼要堅持內觀冥想
我們可能都有過,或甚至正長期處於:
忙、焦慮、暴飲暴食、悔恨過去,計劃未來,從未實現的計劃、更焦慮、失眠、工作無法集中、對家人沒耐心,人際關系一團亂麻…
當然,誰的生活能一帆風順呢,誰沒有一點煩惱呢?可是,我們會發現身邊那些冥想的人,生活狀態確有不同的。
冥想的人,她是不是就從不會煩惱、焦慮或其它負面情緒呢?
冥想者,她們也經歷著生活中的瑣事也會有情緒,只是她們可以 更容易平復情緒、更專注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情緒所左右;這樣的人是更從容地面對問題,她總活在當下……
1、持久的情緒控制;2、培養慈悲心;3、改變大腦結構;4、減輕痛苦;5、加速認知;6、提升創造力;7、提升專注力;8、提高多重任務工作能力;9、減少焦慮;10、對抗抑鬱症。
(1)她們擁有平和樂觀的心態,有很好情緒管理能力
哈佛幸福課的研究者對比了冥想者大腦和普通人大腦的鍾型曲線,得出結論:冥想者的快樂程度很高,他們很容易感染積極情緒,對痛苦情緒的抵抗力很強。
研究者還測試了冥想者對於驚嚇的反應。當普通人聽到一聲巨響,會嚇一跳,這個驚嚇反應很重要,因為你越容易受到驚嚇,通常說明更容易產生焦慮。而冥想者面對驚嚇,卻保持了絕對的鎮定和冷靜,這也表明了他們很少會產生焦慮情緒。
我有一次上瑜伽課,大家都很專注的練習,突然風很把門很大聲的關上,我以為大家都要嚇壞了包括我,但其實沒有,只有一個練習中無法專心的小女孩露出稍微的驚嚇,其它人很淡定地繼續練習。課後我和大家致歉,顯然大家並沒有因此而產生過多情緒。
(2)她們精力集中,做事專注,很容易投入而高效的完成工作
眾多的電子設備讓我們的時間變得碎片化,我們已然習慣,工作一會刷刷朋友圈,聽演講聽一半逛逛知乎,似乎沒什麼事情是真正一氣呵成的。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即使工作做完了,因為思路斷斷續續,很難高效高質地完成工作。
而冥想者卻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專注在眼前的一件事情上,不會因飄忽的思緒,手邊電子設備的誘惑,而中斷自己的節奏。
冥想在成為喬布斯推崇的一種生活方式後,很快在美國矽谷颳起了辦公室冥想旋風,冥想對於有效提升專注度的研究已經得到證實。
(3)她們睡眠質量極高,生活條理清晰,生活品質高
堅持練習的冥想者,大腦額葉(負責做決定的部分)的腦灰質會明顯增加,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情緒管理部分)也會變大。
他們的思維更加清晰,情緒更加穩定,不容易受到大腦中雜亂思緒的影響,更容易進入熟睡狀態。
通過冥想,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做了有條不紊地規劃,遇到問題,他們能抵擋情緒的干擾,首先去想解決辦法。因為對萬事萬物的看法,脫離了原有的思維框架,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生活,那生活中原本存在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
(4)她們更富同理心,對自己很她人更寬容真誠,人際關系和諧
釐清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上,他們也把自己正向上的能量傳遞給了其他人。他們更容易體察別人的情緒,對別人的處境更能感同身受。發自內心的正念情緒會感染到周圍人,有他們在的地方,不缺少對於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
(5)她們更了解真實的自己,不追求完美,也不試圖成為別人
冥想者通過對自己身體的敏銳覺察,創造身體與內心的連接,讓他們更容易透過紛繁復雜的事物表面,直到本質核心。
(6)她們活在當下,勇於探索
即使工作單調重復,即使時間從來不夠用,他們也總能通過一次次的冥想練習,喚醒有些麻痹的神經,了解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並為此付出執著的追求
(7)她們看起來總是很有生命力
「有些人活著,但她已經死了」但是冥想的 人,你看的人,生活狀態,就像一棵樹,總是搖曳生姿;即便平淡而重復的生活她也能過得有滋味。
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小確幸,當然即使什麼都不做,你接近她們也能感覺到這種生命力 。
冥想和禪其實是同一個事兒。
在印度或西方習慣用冥想(meditation),我們古時喜歡叫禪。
說到冥想和禪,你腦海里最先浮現的是什麼?
靜坐?瑜伽?僧人?開悟?平靜?放空?放鬆?
有人說:冥想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 瑜伽者通過冥想來制服心靈,並超脫物質慾念;感受到和原始動因直接溝通。通過簡單練習冥想,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重新掌控生活。
我更願意認為,是可以治癒你的心,也是治癒身體的良葯。而冥想更是是活在當下的練習。並不是每個都能到達三摩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到達超脫,當然這個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目標,但即便無法到達,最重的是過好當下每一刻不說嗎?而也許有天我們悟了、超脫了,那也是極棒的事情啊。
——以下摘自南禪寺官網
內觀 (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在長久失傳之後,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凈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凈化的過程。這整條(法的)道路,對於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葯方;而且不是只專屬於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麼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沒有任何限制;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沖突。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
特色
··是一種能將苦從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每一個人因而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是一種凈化心靈的方法,使我們能以寧靜、平穩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上的緊張、困難和問題。
··不是基於盲目信仰的一種典禮或儀式
··不是一種知識上或哲學上的滿足
··不是一種休閑、渡假或社交的機會
··不是對日常生活磨難的一種逃避
師承傳統
毘缽舍那(Vipassana),簡稱內觀,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下,在阿育王時期,由須那迦(Sona)及郁多羅(Uttara)二位尊者傳至緬甸。二十世紀初期緬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將此法門依次下傳
(1)鐵吉老師 (Saya Thetgyi,烏鐵 U Thet)
(2)烏巴慶老師 (Sayagyi U Ba Khin)
(3)S.N.葛印卡 (S.N Goenka)
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師將此法門反哺印度,其後遍傳歐美、日澳、泰國、尼泊爾等地。此法門直接對治煩惱習氣,效果甚佳,廣受歡迎。
在國內各大寺廟也是有開展免費的十日禪修課程,感興趣的,大家可以上網查找相關信息。
必須強調的是,這是一個不帶任何宗教性質的冥想方式。
我在長期的冥想學習中,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冥想方式,進入的法門不一樣,可能光呼吸冥想我就可以給你十幾種不同方式;但到現在,於我自身體驗而言,一切的冥想的基礎也是最有效的就葛印卡老師的十日內觀禪修。
而我現在分享的,這基於他給的框架,結合我冥想經歷、瑜伽教與學的經驗、心理學知識,以及佛經等個方面的知識,融合得出的行之有效的冥想方式。
內觀冥想核心理念是 :在冥想中建立與自己身心靈的聯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讓自己身心靈都活在當下;在於以冥想服務生活。
我媽媽是學佛的,我曾經動用過去廟里學習的念頭,甚至出家,她對我說:世間最難的修行是在家修行,這樣的修行有時候功德更大。當然她是為了阻止我這么說的,我略一思索也是,而且還有那麼一句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己的心不靜,成了出家人也是修行全無的。
至此我打消了出家修行,但確從未停止過修行。
葛印卡老師也曾經說過,很多人遠離世俗來十清修,回去後卻不載打坐,那也是不好的。我們若是能自己每天堅持打坐,那麼在哪又何妨呢?
聆聽萬籟,聆聽內心?怎麼聆聽?這個就是我們接下來的課要去做的了。
冥想一問: 每當你感到痛苦、焦慮等負面情緒,你如何面對?轉移注意力做點別的?煩躁得很什麼也做不了只想擺脫困境?
冥想挑戰: 去想一件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去面對和感覺這件事給你帶來的所有感覺,面對它,看看面對它之後你的感官,當你深入面對它,你將發現你真正擺脫這件事,這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