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南里為什麼便宜
⑴ 永安里的介紹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地鐵一號線途經此地。
⑵ 永安高鐵站到永安步行街坐幾路車
公交線路:永安D18路,全程約7.0公里
1、從永安南站步行約10米,到達永安南站
2、乘坐永安D18路,經過16站, 到達市立醫院站(也可乘坐永安D17路)
3、步行約40米,到達永安步行街
⑶ 哪位歷史高手知道北京永安里的歷史啊急!謝謝!
永安里分:永安西里(現在還有居民樓);永安東里(現在還有居民樓);永安南里(已拆);永安北里(已拆)和永安中街。
這里主要介紹一下永安西里吧:
位於朝陽區西部。東起永安東里,西至建華南路,北始建國門外大街,南抵北京糧油機械廠。其東為永安東里,西南為永安南里。西里與南里之間是永安里中街。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永安西里原為劉家樓村,永安東里原為祁氏家菜地,永安南里原為小藍靛廠,後稱靈通觀。靈通觀在今建華南路南端,已廢棄。五十年代在以上諸里建住宅樓,有平頂式與起脊兩種結構,均為多層樓。
永安里最著名的就是秀水街。在90年代初它真的只是一條狹窄的商業街道,兩邊都是用鐵板搭起來的簡易平房,南起長安街北到美國大使館,後來因為安全的考慮美國大使館門口的那一段就封路了,使得秀水街越來越短,私自蓋的平房又太多,道路也越來越窄。最後秀水街被全部拆除了,蓋了現在的大型商場又起名為秀水街,可是在也找不會以前在那個露天市場里逛街的感覺了。
⑷ 廈門到永安南經過貢川嗎
以11月17日為例,廈門到永安南站有10趟動車和高鐵車次,每趟車次都沒有貢川鎮的站點停靠。貢川鎮在永安市北部,距離永安南站的開車距離大約是21.8--35.3公里。
⑸ 請問 北京地鐵站名都有什麼特殊來歷嗎
1號線:
103-蘋果園:位於石景山區中部。東鄰西井村,西至金頂東街,南依蘋果園南路,北靠金頂山。因明代起此地就有蘋果園,故名。
104-古城路:即古城大街。位於石景山區中部。南起石景山路,北接楊庄大街。因該路西鄰原古城村(今名老古城)得名。據傳,村東原有座老爺廟,廟前有兩棵粗大的白皮鬆,長勢堪稱奇絕,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古老的城門,古城村由此得名。
105-八角游樂園:八角游樂園即石景山游樂園。該園建於1986年,佔地26.7萬平方米。園內共有20多項大型游樂設施,主要有旋轉木馬瘋狂老鼠、童活列車,高空觀光車、過山車,賽車、海盜船、碰碰船、勇敢者轉盤及水上樂園等等,內容豐富、活動刺激,令人其樂無窮, 流連忘返。
106-八寶山:八寶山由東西兩座山峰構成,最高點海拔一百零三米,因產八種黏土礦物而得名。即:紅土、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方解石)、沙石、板石。
107-玉泉路:位於永定路之西,辟於日偽時期(1939),五十年代改建。因其北端與玉泉山遙遙相望,故而名之。
108-五棵松:因樹得名。五棵松路與復興路相交處原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內有五棵古松,周圍泛稱五棵松。
109-萬壽路:位於海淀區西南部。北起阜成路,南至豐台區蓮花河。因塔而稱。萬壽路北端是阜成路,阜成路北側有明代的慈壽寺,寺內有塔曰永安萬壽塔。明神宗聖母慈聖皇太後於萬曆四年(1576)建。後廢棄,僅剩孤塔,簡稱萬壽塔,俗稱八里庄塔。萬壽路即由此而稱。
110-公主墳:位於復興路與三環交會處,1965年修地鐵時才將遺骸遷出墳墓平毀,現為街心公園。這里埋葬了兩位公主,一位是清嘉慶帝三女兒莊敬和頤公主,另一位是嘉慶帝的女兒庄靜固倫公主。二人都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去世。這或許是二位公主葬於一處的原因。二人寶頂東西並列,坐北朝南。東邊是三女兒莊敬,西邊的是四女兒庄舒。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墳。
111-軍事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全稱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復興門外復興路9號,是以軍事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建於1959年,佔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館舍建築呈山字型,中央部分有七層,兩側為四層,是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築"之一。
112-木樨地:舊為菜地,系白雲觀廟產。以產黃花菜聞名。黃花菜即金針菜,可食,色澤金黃如桂花。桂花又稱木樨,故以此稱之。
113-南禮士路:南禮士路早在金元時代就是一條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後,建立了月壇。按照舊時的規矩,通向壇門的主道,稱為神路,或或神路街,或稱禮神路。今南禮士路即當年通往月壇的主路,明代稱禮神街,清代稱光恆街。又:北京舊時的交通運輸事業落後,騾、馬、驢、駱駝等畜力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因此北京有騾馬市等。今禮士路北口,有驢市,稱驢市口。1911年以後,驢市雅化為禮士,此路位於驢市之南,故名南禮士路。
114/204-復興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於邱祖胡同、卧佛寺街西口左近始辟城門,初名長安門。並無門樓,只是豁口。抗戰後,長安門改稱復興門,寓國家復興之意。
115-西單:因南端有單牌樓,故名。牌樓額題「瞻雲」,稱瞻雲坊。因牌樓在皇城之西,故習慣稱西單牌樓,簡稱西單,與東單相對。《故都變遷紀略》卷六載:「西單牌樓民國十二年(1923)拆毀。」
116-天安門西:因位置在天安門以西而得名。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l7年)。原名承天門,以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建後,改稱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明、清時,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高為33. 87米;1970年翻建後高達34.7米。它造型典雅,是我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117-天安門東:因位置在天安門以東而得名。
118-王府井:名稱來源於「王府」與「井」二者。王府:明永樂十五年(1417)在此街東側修建的十王府;井:過去此地有一甜水井。1998年王府井大街改造施工中曾掘出一口古井,據一些專家考證,這口井的位置和繪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乾隆京城全圖》中標出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為保護這一古跡,特在井口制一龍飾井蓋,使之成為王府井大街一景。
119東單:明代,東單北大街南端建有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檐下施如意斗拱,坊額書「景星」二字,稱單牌樓,又因位於皇城天安門之東而稱東單牌樓,簡稱東單,與西單牌樓遙相對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毀於兵火。
120/211-建國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佔領北平,為興建東郊的所謂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現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牆成為豁口,當時並未顧及城門的建設,僅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桿(一說鐵門)。四十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議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寓意「旭日啟明」之意,但人們仍然叫這兩處豁口為「豁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啟明為建國門,但仍沒有建正規城門。1969年興建地鐵時拆除建國門,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橋。
121-永安里:位於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
122-國貿:國貿全稱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佔地十二公頃,總建築面積四十三萬平方米,由寫字、公寓、飯店、展覽大廳、會議和宴會大廳、商城、健身娛樂等設施組成。
123-大望路:即西大望路,北起朝陽路,南至松榆南路。民國三十六年(1947)北平市圖,已有其稱。但南端只到沙板街(約當今之南磨房路)。西大望路原為沙石路,五十年代初鋪設瀝青。1965年6月改拓為今狀,將南端向南延伸至北京工業大學西南。
124/BT01-四惠:因臨近四惠立交橋而得名。四惠立交橋坐落在規劃東四環路與京通快速路及通惠河北路,設計第一層為輔路系統,第二層為京通路及通惠河北路,第三層為東四環路,第四層為京通路、通惠河北路由東向南至東四環路、東四環路由北向東至京通路的匝道。整座立交橋共由3座跨線橋、8座匝道橋及相應的道路組成。
2號線
201/1301-西直門:元時稱和義門,明初在和義門舊址重建,是明、清時北京通往西部山區的門戶,由城樓、箭樓、瓮城組成。城樓與箭樓均為三檐兩層。1969年修建地鐵,將城樓、箭樓拆除。拆除箭樓之時,發現元代箭樓被包於明代箭樓之內,甚為轟動,為當時新中國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202-車公庄:位於海淀區東南部。車公庄原稱車軲轆庄,後音轉今名。
203-阜成門:元稱平則門,明正統四年(1439)改稱阜成門。
204/114:復興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於邱祖胡同、卧佛寺街西口左近始辟城門,初名長安門。並無門樓,只是豁口。抗戰後,長安門改稱復興門,寓國家復興之意。
205-長椿街:因明代長椿寺得名。長椿寺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孝定太後奉水齋禪師居此,萬曆皇帝賜額曰長椿寺,以寓求太後健康長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規模宏大,今尚完整。以寺命名的長椿街北部明代稱長椿寺路、長營、竹林寺。寺南部明時稱西斜街。其西有老君堂。清代和民國稱下斜街。老君堂改建成土地廟,稱土地廟斜街,又稱槐柏樹斜街,1965年南北兩段統稱今名。
206-宣武門:北京內城右池的城門。明定都北京後,將元代城牆南拓。正統四年(1439)重修城樓、瓮城,並把元順承門改稱宣武門,取宣揚武功之意。
207-和平門:位於宣武門與前門之間。1926年開辟了兩個券門式的門洞,命名為「和平門」,有冀望京城和平的意思。曾改名為「興華門」,後改回和平門。
208-前門:元朝時叫麗正門,是元大都的正門。明正統四年(1439)改名為正陽門。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因處於皇城的前面,與處於皇城之後的地安門(俗稱「後門」)相對而得名。
209-崇文門:元時建大都城,在此門稍北處建文明門。取《周易》「文明以健」,「其德剛健而文明」之意。明永樂十七年(1419)城門雖改建,但名稱仍舊,正統四年(1439)改稱崇文門。崇文門又名哈德門、哈達門,元時,門內附近曾有哈達大王府。一說又名海岱門,因泰山、渤海在其東,登樓可望。由於崇文門是當時車船來往的樞紐,明清時將京師稅務衙門設於此地,徵收商稅。其稅收居全國之首。民國十九年(1930)撤消。六十年代崇文門城樓及大部分城牆拆除。
210-北京站:即北京火車站。北京火車站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原址位於前門。新中國成立後,原車站不夠用,決定修建新的車站。1959年1月20日,新北京站正式破土興建,拆除了南城根、西復興里、復興里、梅竹胡同、二眼井等胡同,並將毛家灣等七條胡同部分拆除,僅用了七個月零二十天,於9月10日完工,15日正式運營。毛##主席親筆題寫了「北京站」站名。北京站為建國十周年十大建築之一。
211/120-建國門:民國二十八年(1939),日本人佔領北平,為興建東郊的所謂工業區和西郊的「新北京」,在現建國門和復興門的地方拆除了一段城牆成為豁口,當時並未顧及城門的建設,僅僅安裝了簡易的鐵欄桿(一說鐵門)。四十年代初,日偽當局曾擬議過新開豁口城門的名稱,初定東豁口名「啟明」,寓意「旭日啟明」之意,但人們仍然叫這兩處豁口為「豁子」。民國三十四年(1945)11月,改啟明為建國門,但仍沒有建正規城門。1969年興建地鐵時拆除建國門,1977年在原址上建立交橋。
212-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明正統年間改稱朝陽門。門東向,與阜成門遙遙相對。舊時朝陽門有「糧門」之稱,當年在城門洞北側牆上鑲砌一方刻有谷穗的石頭,以作喻示。城樓高約三十五米,其瓮城面積、大小、長寬均與東直門相同。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將朝陽門門洞內的石刻谷穗毀壞。解放後,為便利交通,將朝陽門拆除,修建立交橋。
213-東四十條:位於東城區東部。東起東四十條立交橋西側,西至張自忠路東端,因在東四北大街東側諸胡同中排列順序為第十而得名。東四十條清朝稱十條胡同。據《宸垣識略》載:正白旗護軍統領署、正白旗覺羅宗學、五嶽庵在十條胡同。1953年修建下水道時將馬路展寬,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甜水井並入,「文革」中一度改稱衛東路。1979年東四十條立交橋建成後,東四十條成為通向城外的一條主要道路。
214/1316-東直門:始建於元代,明初改建。元時稱崇仁門,明洪武時稱東直門,由城門、瓮城、箭樓、譙樓組成。1970年修建地鐵時拆除,1980年在原地址建立交橋。
215-雍和宮:北京現存最大的喇嘛廟,原是明朝內宮監太監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建為胤禛的府邸,稱貝勒府。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後,改稱雍親王府。胤禛登基後,把府邸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作為皇帝行宮。雍正去世後,靈柩停放在雍和宮內,把宮內的永佑殿等主要殿堂改為黃色琉璃瓦,與皇宮殿宇相同。後雍和宮成為清朝皇帝供飼祖先的影堂。乾隆九年(1744)改為喇嘛廟,為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物的中心。
216-安定門:安定門建於明洪武初年,有城樓與箭樓,瓮城呈正方形。瓮城內有太上老君廟。1969年北京修建地鐵,將安定門拆除。1978年12月在城門舊基上建成立交橋。
217-鼓樓大街:即舊鼓樓大街,位於西城區東北部。北起德勝門東大街,南至鼓樓西大街。清乾隆時稱葯王廟街。清末分為兩段,以大石橋胡同為界,北稱北葯王廟,南稱舊鼓樓大街。1965年統稱今名。舊鼓樓大街是北京一條古老的街道,據六十年代勘測,元時即已存在,類於馳道,北端有鼓樓,即齊政樓,用以報時。入明以後,齊政樓塌毀,於其東,即今鼓樓位置,建鼓樓。齊政樓相對於明鼓樓,為舊物,故稱舊鼓樓,其下街道,便稱為舊鼓樓大街。
218-積水潭:元代為了加強大都的漕運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名為積水潭。積水潭曾經是漕運的總碼頭,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從元代起,來自暹羅、緬甸的大象,就作為運輸工具和宮廷儀仗隊使用,在夏伏之日,馴養員會帶領大象到積水潭洗浴。
13號線
1301/201-西直門
1302-大鍾寺:大鍾寺原名覺生寺,建於清雍正11年(1733年),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寺院呈長方形,座北朝南,曾是清帝祈雨的場所之一。寺內珍藏著明成祖朱棣下令鑄造的永樂大鍾,鍾高6.75米,直徑3.3米,重約46.5噸,具有五絕:一絕:鑄造年代最久;二絕:鑄成經種最多;三絕:鍾聲傳播最遠;四絕:力學結構最佳;五絕:鑄造工藝最高。寺內還有鍾鈴大觀陳列和九亭鍾園展覽。
1303-知春路:位於海淀區東南部。東起學院路,西至海淀路。該路為迎接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而開辟,因知春里而得名。知春路南側是知春里與知春東里,知春里原是泥塘窪地,知春東里原是農田。前者1980年開始建設,後者1984年開始建設住宅區。其時開辟知春路,1990年建成。
1304-五道口:因鐵路道口得名。解放前,西直門火車站向北是沒有人煙的荒地,故將與鐵路交叉的小路的道口按編號排序為一道口、二道口……,此地原為第五個道口,因此得名五道口。現僅存地名。
1305-上地:位於海淀區北部。東起京包鐵路,西北至東北旺路,南至北京體育大學。因地勢高而稱。曾名永順庄,取永遠和順意。村內原有蘇老公廟。蘇老公是清末慈禧太後的太監,有農田千頃。民國元年(1912)後,其後人蘇德在清河開設聚豐糧店,兼營油鹽。九十年代在此規劃建設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信息產業基地。
1306-西二旗:因村得名。明代的軍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設置衛或所,以盡保家衛國之責。一般地說,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一個千戶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百戶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個所統領兩個總旗,十個小旗。每個小旗有十名兵卒,每個總旗有五十名兵卒。西二旗村就是明代牧馬的各小旗官軍的駐地,後來演變成村落,並以當時小旗的編號和所處方位命名。
1307-龍澤:因在龍澤苑小區附近而得名。龍澤苑小區總規劃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約38萬平方米。配套公建約4萬平方米。各項設施齊全,市政設施完善。是「回龍觀文化居住社區」的龍頭項目。
1308-回龍觀:以觀得名。此村成村於清代,村內原建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的玄福宮,為明代帝後謁陵時駐蹕處,俗稱回龍觀,現尚存遺址。故村以觀名。現為回龍觀鎮政府所在地。
1311-北苑:苑,是飼養禽獸及培育林木的地方。封建時代特指帝王花園。北苑是明清時皇家的游獵之地,與南苑對稱。
1312-望京西:因位於大望京村西而得名。望京村因村北部舊有望京館得名。村名源自遼代,曾於此村東北部孫侯村(今孫河)建望京館,為南北使臣宿息飲餞之所。遼金時稱望京館,元時稱望京,明時改稱大望京,以別於西鄰村落小望京。《宸垣識略》:「望京館在城東北五十里孫侯村,遼建,為南北使辰宿息飲餞之所。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門至望京館,即此。」又載:「望京村墩台在東直門外,明景泰間築。」據傳,現村南土阜即為遺址。
1313-芍葯居:位於太陽宮村西北。據說,有一老漢善種植芍葯居此,故稱。
1314-光熙門:光熙門是元大都東部北側城門,與西部北側的肅清門遙相對應。遺址在今和平里北街、柳芳北街的連接處,即城鐵柳芳站附近。城鐵路基應為大都土城殘址。東側的土城溝即大都的護城河,從北向南,至光熙門北里南側東折,注入壩河。
1315-柳芳:因原名牛房村諧音得名。據《明會典》載,永樂五年(1407)設有牛房倉。《日下舊聞考》記載,清代設「春場」曾名牛房,俗稱春牛房。民國時期為自然村,稱牛房村。1982年建住宅區,1988年以原牛房的諧音為柳芳。
1316/214-東直門:始建於元代,明初改建。元時稱崇仁門,明洪武時稱東直門,由城門、瓮城、箭樓、譙樓組成。1970年修建地鐵時拆除,1980年在原地址建立交橋。
⑹ 北京永安屬於哪個區
應該是永安里。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西部。永安東里、永安西里、永安南里統稱為永安里。五十年代命名,取永遠安居之意。地鐵一號線途經此地。
⑺ 北京市一環的房價誰能說說
地傑長安公館[
朝陽
CBD
]
建華南路6號永安南里均價65000元/m2北京壹號院
[
朝陽
三里屯
]
朝陽農展館北路8號均價165000元/m2恆大領寓
[
朝陽
垡頭
]
朝陽區豆各庄鄉黃廠路均價38000元/m2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⑻ 請問朝陽區建華南路附近的永安南里13號樓可以安裝什麼樣的網路,具體資費是什麼樣的
建議先咨詢一下物業有那些公司進入了小區開展此業務,一般來說有寬頻通 歌華有線 聯通。價格聯通最貴,歌華和寬頻通差不多,如果可以的話買個3G無線上網也不錯。
⑼ 我在學習環球雅思,希望住賓館的價格便宜點,可以介紹幾家嗎
你在杭州的話,來金泰酒店,倆人合租45元一晚上,一人90一晚上
⑽ 永安南里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北京
樓盤名稱:北京永安南里
別名:社科院家屬樓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10號線、1號線、6號線 公交:28路、43路、120路、750路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