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個地方發喪都不一樣
A. 人死後喪事流程
人死後喪事流程
人死後喪事流程,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在農村,地域的不同,農民對喪禮習俗的考究也多有差異,畢竟「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下面看看人死後喪事流程及相關資料。
人死後喪事流程1
一、倒頭紙。在農村,當家裡老人過世,首先要將他移動到廳堂,並且將腳朝內,頭朝外,在床頭處放「老盆」燒紙!這就是處死後要燒的「倒頭紙」!
二、入殮。在農村,過去實現的土葬多用棺材,因此在入殮時,在我們農村要讓老人口中有飯,或者用一些古幣或玉石放在口中。
三、告廟。村中老人過世後,忙客不用請,聽到鞭炮響自然到,如果過世的是女方,要倒頭時給「娘家至親」報信,而孝子會去祖墳報信,也就是我們農村所說的「告廟」或「引魂」!
四、報喪。如果女方去世,孝子會先向故人的「娘家」報信,而娘家人也會立即紮好「牌坊」來到弔唁!但是對於一般的親戚,在第二天孝子會逐一報信,一般情況下,孝子報信不能進門,並扣頭報喪!
五、破孝。在農村所謂的「破孝」就是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做「孝帽」和「孝服」,在我們農村,鞋子也要用白布敷一層!其中,男子多為「羊角帽」,女子多用白方巾裹頭!
六、設靈棚。為了方便賓客弔唁,常在廳堂門口設靈棚,眾孝子分跪於兩側。靈棚正中設案桌,放祭祀用的貢品!
七、請廚。在農村,老人過世,一般要三天的時間,在發喪的時候,親戚前來,主家要管一頓飯,在我這俗稱「豆腐湯」!隨著農村移風易俗,現在的農村,很少有用鼓樂手的了!但是,請廚卻依然存在。
八、潑湯。在發喪的前一晚上,長子拿著引魂幡,後面孝子會抬著半桶面湯,沿路潑灑!
九、破土。在農村,在發喪的這一日清晨,眾孝子一起去選定的墳地,由長子起前三楸土,以後的由忙客代勞,挖坑打穴!
十、起靈。也就是喪葬儀式的開始,親友送老人最後一程,一般親近的.要行「九頭十八揖」,待所有親朋儀式完成後,儀式正式開始,在我這說是「出喪」!
十一、摔老盆。在喪葬儀式中,孝子拄哀杖,長子摔老盆。按照農村習俗,「摔老盆」要一次完成,而且越碎越好!
十二、路祭。在喪葬行進過程中,由於過去路途遠,並且多棺木,因此有至親在半路會准備一些瓜果,跟隨隊伍一路送至墳地!
十三、安葬。安葬完成後如果下雨是好的徵兆,也就是所謂的「雨雪臨墳出貴人」的含義。
十四、圓墳、在喪禮完成後的第三天,孝子要去墳地圓墳,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墳堆越大越好,但是不能佔了別家的地方!
十五、居喪。在農村,喪禮完畢後,有守孝之說,也會按照做「五七」,「百日」以及「周年」!並且過年不用貼春聯,等到三年期後,一切如常!
人死後喪事流程2
1、小殮: 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2、報喪: 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3、奔喪: 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4、停靈: 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5、守靈: 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6、大殮: 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7、出殯和下葬: 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8、燒七: 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9、五七: 北方地區在第三十五天的時候,傳統叫五七,由女兒做一個紙扎葫蘆,並下一碗面,俗稱五七開鎖。民間信仰說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鎖著必須,得給死者開鎖,然後死者坐著葫蘆過河江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10、守孝: 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每個人在三歲前,基本都不離開父母懷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莊也是這樣產生的),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1、牌位: 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2、掃墓: 親友於清明節(介之推於這一日去世)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人死後喪事流程3
死後兩小時左右發生的事
1、凈身
這里用潔體這個詞可能稍微恰當一點,人剛出生時也要清洗,死了也要把身體清潔一遍,乾乾凈凈的去另外一個世界。
潔體的時間,一般會在人過世後兩個小時左右進行,有的情況可能會延長一點,因為有些死亡情況特殊,比如老人居家沒有先兆就過世,年輕人回到家發現情況已經是五六個小時以後,甚至更長。
潔體並不是洗澡,因為過世的人肢體逐漸僵硬,已經不方便操作,只是為了清潔,准備好溫水,用毛巾為其洗臉,梳頭,剪指甲,刮鬍子等,然後把全身擦拭一遍,保證干凈。
2、喂飯
如果死者死後依然睜著眼睛,一般會由子女為其閉上。
死後這兩小時內,全國各地風俗不同,做法各有差異。有些地方會在死後一小時內准備好一碗米飯和幾片肉,一般是煮熟的豬肉,這個比較好找。由最親的人操作,打開死者的嘴,喂飯喂肉,嘴塞滿即可不必一整碗喂完,意思就是讓死者去往陰間的路上不要餓著。
有的習俗還會往死者嘴裡塞一枚硬幣,或者一枚較小的銀器,關於這個做法有不同解釋,但為了辟邪的說法佔多,辟什麼邪咱在這里就不深究了。
3、穿新衣
為的是讓死者體面的走,有些情況特殊,不方便買,所以不完全是剛剛新買的,有的老人子女為其買很多新衣服捨不得穿,也可以用得上。如果准備充足,身上穿的都准備完,以男的為例,內褲,襯衫,西服一套,領帶,褲帶,襪子,皮鞋。
死者身體僵硬,需要多個人配合操作,有人扶著,抬著為其翻身。此外,還有一套壽衣,一款和壽衣搭配的帽子,穿了之後,大概的樣子,就和大夥常在電視里看到的畫面差不多了。
4、上路必備
現在推行火葬,藍色的裹屍袋出場了。把裹屍袋打開,鋪上白布,放幾條白布沒有標准,一般是死者女兒、侄女這樣的晚輩女性對象每人一條白布,表示孝心。白布上面撒上大米,撒大米的意思,是為了讓死者去了另外一個世界,保證五穀豐登不愁吃穿這個意思。
把穿好新衣服後的死者抬放入裹屍袋,裹屍袋一般都很寬松,發揮的空間還很大。還是希望不愁吃穿的原因,准備充足的情況下,都會為死者多買一套新衣服,疊好放到手邊,可以說是隨葬品吧,包括衣服,鞋子,一小袋大米,大概拳頭那麼大。
錢,這個很重要,是放真的錢,人民幣。比較親的親人們每家出20元至50元左右,意思一下,總額沒有定數,錢湊好後,疊好塞到死者手裡,願他到陰間有過路費(買路錢),有錢吃喝。如果子女孝順一點,會拿出一千元左右塞進死者襯衫的口袋裡,或是西服里的口袋。
隨葬品這個環節,各地不同玩法,有的還會在白布上墊一點紙錢,方形的那種,不是天地銀行那種錢,有的還會放點死者生前喜歡或者常用的物品,和屍體一同燒了,燒什麼,死者就能帶去這個意思。
有條件的人家會安排屍體化妝美容這環節,但平常百姓,基本都免了,不會折騰太多東西。
上述情況,即便死者在醫院過世,醫院也會安排一個房間,讓家屬和死者獨處,這是一項關懷吧,各地白事習俗不同,醫院知道,所以在送殯儀館之前,都會給足時間。
醫院是個生死交替的地方,死人在醫院稀鬆平常,你不是死者的親人當然沒有感觸。如果你在醫院走道上看見有人推著躺著病人的推車,病人臉上被床單覆蓋,手腳不露,基本上是已經過世。急診科附近常見。
完事後,一般就送殯儀館了,如果家屬到齊,當時就可以安排火化。如果人員不齊,會在殯儀館安排設一個靈堂,殯儀館會有專門場地,並且會安排冷藏櫃,蓋子是透明的,此時死者的臉會被一張白布蓋上。一般等到次日人齊了就安排火化,有的還會先安排一場追悼會,開棺讓大家看最後一眼,然後火化。
B. 為什麼在外面去世的人不能拉回家發喪
其一、靈魂不死說:受宗教觀念和傳統習俗的影響,認為人死後靈魂仍然存在。如果把死者的遺體運回家,不但靈魂會跟著遺體回家,而且還會給家人帶來晦氣。家中長期陰魂不散,對家人的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
其二、折長輩陽壽:通常情況下,客死他鄉的人多數為青年人,那些年紀輕輕就死去的人,我們稱之為「凶死」。把「凶死」者的遺體運回家,不但會影響家庭的運勢,還會折長輩的陽壽。因此按照習俗,死在外地的人是不能進家門的。
其三、擔心傳染病:之所以說在外地去世的人不讓進村,就是擔心死者身上有傳染病,怕傳染給村裡健康的人。那些「凶死」者,無論因為疾病、車禍、溺水亦或是其他種種,總歸是去世了。然而村裡人是不會過問緣由的,為了全村人的健康,自然不會讓死者的遺體進村。
其四、白發人送黑發人:把「凶死」者的遺體運回家,不僅會給健在的二老以沉重的打擊,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殘酷現實,還會徹底擊潰家屬活下去的勇氣。如果家屬情緒難以控制,再次出現意外情況,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殯葬改革的影響:殯葬改革政策的推行,多數地方已經禁止實行土葬,火葬的全面推行,更有利於「凶死」者遺體的安葬。即便是把死者的遺體運回老家,還要再次將遺體輾轉至殯儀館。因此哪些「凶死」者的遺體通常會直接運送到殯儀館,跟家屬做簡單的告別儀式後進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