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象棋為什麼相象不一樣

象棋為什麼相象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0-01 08:29:28

Ⅰ 車卒象棋里是和現實說的不一樣,為什麼了

社會學家研究指出,象棋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性格。例如東西方民族都強調國家領袖於國於民的重要性,所以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以「王」的存亡作為戰局輸贏的標志。
不同的是,國際象棋多了個法力無邊的「王後」,左沖右突,英勇無比,是權力地位與才能的高度統一,這是西方民族
固有的婦女觀和權力觀的體現。
與中國象棋遵循官越大越無能的傳統不一樣,國際象棋中的「丞相」不是一個只會圍著皇帝腳跟轉的儒士,而是頗有能力沖鋒陷陣的勇士。國際象棋中的每個成員的自由度和整個棋局的激烈度,都要比中國象棋大。這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西方民族自由、奔放、動盪的性格。而中國象棋則比較雍容、莊重、典雅,因此不懂得中國哲學中那套以柔克剛、以近致遠、動靜有致的奧秘,而只會蠻沖硬打者,肯定是下不好中國象棋的。

如果說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以靜制動」傳統性的象徵,那麼西方民族則比較尊重個人奮斗的意義。正因為此,在國際象棋中,一個小小的士兵奮戰到對方底線時,可以隨意成為任何一位權威,這對權力地位「先天命定」的中國象棋而言,顯然是難以想像的。

象棋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

象棋產生於封建時期,它全息地映射著封建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倫理 。由於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國象棋的藝術和棋理折射著以儒家思想
為正統的東方民族文化精神;國際象棋的內蘊則體現著宗教籠罩下的西 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奪取對方君王為勝利成了象棋藝 術的靈魂。這一點東西方不謀而合。細微的區別是,中國象棋的王稱「
帥(將)」,是忌諱"犯上"的緣故;國際象棋沒有此類顧慮,文字上自 由得多。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出"九宮",且有"士、象"充當專
職護衛力量,始終扮演著幕後指揮的角色,這些對"帥(將)",的特殊 保護是"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寫照。君
王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穩定的前提。國際象棋唯有"王車移位"的特點 關照,稍不留神還會失去該權利,"王"可在棋盤上任何一格自由往來,
隨時可能御駕親征,對"王"的保護通過其自身靈活機動的躲閃來實現。 這與中世紀歐洲頻繁的民族征戰遷徙相關。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
"對面",可洞察出儒家禮義的熏染;國際象棋的"王"可以面對面廝殺決 斗,隱見血親復仇的烙印。

古代中國,妃嬪媵嬙處於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國象棋根本沒有「皇 後」、「王妃」的位置;國際象棋則不然,"王"的旁邊是僅低於王的、
地位顯赫的"後","後"是最靈活、最有力、活動范圍最大、威脅最強的 棋子,表現出在西方"後"對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文化等往往起著 僅次於王的作用。

中國象棋的"士"是宮廷衛士,司"九宮"安全,不離"帥(將)"左右;
"象"是臣相,只能於本土飛來飛去。如此寵大的護衛部隊削弱了攻擊的 力量,另一方面卻增強了防禦體系,即使前線戰士全部馬革裹屍還,也
可能殺和敵軍的騷擾,這些反映出中國君王傳統的求穩怕亂的心理和習 慣。國際象棋沒有後勤人員的設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
能滿盤飛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職互不相交,暗示著東正教、天主教對 中世紀歐洲的影響。

中國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後退,雖有" 過河
小卒當小車"之說,但它終究是"卒",到頭無非一"老卒"而矣,隱喻著"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的愚民信條。國際象棋的"兵"雖然也只能前進, 但它走到對方底線可開格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這展現了西方進取、
升遷的慾望和機會。

象棋有法度森嚴的精神,中國象棋對棋子的限制尤為突出,區區十 六個子有五個不能過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線,"馬"有拐腳之制約,
縱是千里馬一旦受制也難以縱橫馳騁,表現著壓抑個性的封建體制。國 際象棋沒有對棋子的過多約束,反射著西方豪邁不羈、自由奔放的個人 發展。

象棋尚剛,要求積極拼殺作戰,棋子運動能力越強越有優勢。道家
思想的融匯,中國象棋戰法中發揚了陰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宮馬屏風 馬即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及現代意識的滲透,國際象棋向著多元化發 展,如浪漫主義學派、局面開派、俄羅斯學派、蘇聯學派、現代主義學 派等。

近聞有人發明了中國國際象棋,在中國象棋的主幹上嫁接國際象棋
的枝葉。這能否是東西方文化趨於"大同"的力證?

Ⅱ 中國象棋兩個象字為什麼不一樣

象棋中的民族性格

-----------------------------------

社會學家研究指出,象棋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性格。例如東西方民族都強調國家領袖於國於民的重要性,所以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以「王」的存亡作為戰局輸贏的標志。
不同的是,國際象棋多了個法力無邊的「王後」,左沖右突,英勇無比,是權力地位與才能的高度統一,這是西方民族 固有的婦女觀和權力觀的體現。
與中國象棋遵循官越大越無能的傳統不一樣,國際象棋中的「丞相」不是一個只會圍著皇帝腳跟轉的儒士,而是頗有能力沖鋒陷陣的勇士。國際象棋中的每個成員的自由度和整個棋局的激烈度,都要比中國象棋大。這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西方民族自由、奔放、動盪的性格。而中國象棋則比較雍容、莊重、典雅,因此不懂得中國哲學中那套以柔克剛、以近致遠、動靜有致的奧秘,而只會蠻沖硬打者,肯定是下不好中國象棋的。
如果說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以靜制動」傳統性的象徵,那麼西方民族則比較尊重個人奮斗的意義。正因為此,在國際象棋中,一個小小的士兵奮戰到對方底線時,可以隨意成為任何一位權威,這對權力地位「先天命定」的中國象棋而言,顯然是難以想像的。

象棋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

象棋產生於封建時期,它全息地映射著封建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倫理 。由於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國象棋的藝術和棋理折射著以儒家思想 為正統的東方民族文化精神;國際象棋的內蘊則體現著宗教籠罩下的西 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奪取對方君王為勝利成了象棋藝 術的靈魂。這一點東西方不謀而合。細微的區別是,中國象棋的王稱「 帥(將)」,是忌諱"犯上"的緣故;國際象棋沒有此類顧慮,文字上自 由得多。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出"九宮",且有"士、象"充當專 職護衛力量,始終扮演著幕後指揮的角色,這些對"帥(將)",的特殊 保護是"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寫照。君 王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穩定的前提。國際象棋唯有"王車移位"的特點 關照,稍不留神還會失去該權利,"王"可在棋盤上任何一格自由往來, 隨時可能御駕親征,對"王"的保護通過其自身靈活機動的躲閃來實現。 這與中世紀歐洲頻繁的民族征戰遷徙相關。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 "對面",可洞察出儒家禮義的熏染;國際象棋的"王"可以面對面廝殺決 斗,隱見血親復仇的烙印。

古代中國,妃嬪媵嬙處於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國象棋根本沒有「皇 後」、「王妃」的位置;國際象棋則不然,"王"的旁邊是僅低於王的、 地位顯赫的"後","後"是最靈活、最有力、活動范圍最大、威脅最強的 棋子,表現出在西方"後"對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文化等往往起著 僅次於王的作用。

中國象棋的"士"是宮廷衛士,司"九宮"安全,不離"帥(將)"左右; "象"是臣相,只能於本土飛來飛去。如此寵大的護衛部隊削弱了攻擊的 力量,另一方面卻增強了防禦體系,即使前線戰士全部馬革裹屍還,也 可能殺和敵軍的騷擾,這些反映出中國君王傳統的求穩怕亂的心理和習 慣。國際象棋沒有後勤人員的設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 能滿盤飛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職互不相交,暗示著東正教、天主教對 中世紀歐洲的影響。

中國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後退,雖有" 過河 小卒當小車"之說,但它終究是"卒",到頭無非一"老卒"而矣,隱喻著"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的愚民信條。國際象棋的"兵"雖然也只能前進, 但它走到對方底線可開格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這展現了西方進取、 升遷的慾望和機會。

象棋有法度森嚴的精神,中國象棋對棋子的限制尤為突出,區區十 六個子有五個不能過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線,"馬"有拐腳之制約, 縱是千里馬一旦受制也難以縱橫馳騁,表現著壓抑個性的封建體制。國 際象棋沒有對棋子的過多約束,反射著西方豪邁不羈、自由奔放的個人 發展。

象棋尚剛,要求積極拼殺作戰,棋子運動能力越強越有優勢。道家 思想的融匯,中國象棋戰法中發揚了陰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宮馬屏風 馬即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及現代意識的滲透,國際象棋向著多元化發 展,如浪漫主義學派、局面開派、俄羅斯學派、蘇聯學派、現代主義學 派等。

近聞有人發明了中國國際象棋,在中國象棋的主幹上嫁接國際象棋 的枝葉。這能否是東西方文化趨於"大同"的力證?

Ⅲ 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有哪些不同之處

多了。國際象棋馬沒有蹩腳限制、黑白格象不能走到異色位置、吃過路兵、王車換位、兵的升變……自己去網路上學習。
我最感興趣的不同之處是國際象棋的王沒有同一直線對面的限制,還可以滿場跑,御駕親征參加戰斗。比起中國象棋龜縮在九宮里的將帥,國際象棋的王威力大大提升。殘局末尾王甚至能頂住對方一王一馬或者一王一象的進攻而成和。馬和象在國際象棋身為大子,配合自己的王居然還抓不到對方光桿老王。至於單個小兵,則必須有沉底升變的機會才行。中國象棋的獨卒擒王和單馬擒王在這里統統用不上。
到了殘局最後階段,王往往是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這個時候的王只要身邊還有部下護衛和配合,對於對方馬象甚至車的進攻都不太畏懼,甚至主動去追趕攻擊對方的馬和兵,這在中國象棋是不可想像的。中國象棋末尾階段,馬和逐漸逼近九宮的兵對於對方將帥的威脅,會下棋的人都很清楚。

Ⅳ 為什麼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有很多細節是非常相似的

中國象棋是「小卒子一去不回頭」,只能進不能退,拱到底就只能橫著走了。國際象棋里,一旦小卒挺進到對方底線,立馬就能華麗轉身,變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種棋子,無論「車」、「馬」、「象」、「後」,隨你挑任你選。這就是所謂的「兵升變」。古代歐洲,平民家的孩子經過艱苦訓練,是可以成為騎士的。騎士憑軍功,還能繼續升為更高等級的貴族。這條路雖然狹窄又凶險,可也不失為改變人生,實現階級跨越的一條途徑,這大概就是「兵升變」的歷史背景。這可以從等級方面看出來,所以雖然都有兵,這個很像,但追根溯源他們又不像。


因此,中國的項羽在四面楚歌之後,也要戰至一兵一卒,然後烏江自刎。歐洲即使到了十九世紀,拿破崙被反法同盟擊敗,第一次退位之後,也還保留了皇帝的尊號,還能繼續統治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厄爾巴島,優哉游哉。

Ⅳ 象棋中的相和象為什麼不一樣

象,是大象。這不是熱帶動物大象,而是一諸候國的國事總顧問與決策臣僚。象,歷世貴族之首,當時參政世襲貴族第一權人。

相,一國之相,以才任之,世襲地位次要。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比如,以舞蹈象徵戰斗,則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徵戰斗,則名為「象棋」。

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徵不同兵種而來的。這種情況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產生於春秋時期是合乎當時歷史情況的。

與之同可考證的,有將與帥。將和象同一方,相與帥共陣營,都顯示和證明,象棋,其實是古時世襲象權制諸候國與惟才任用的相權制變法國軍事較量模擬游戲。相有全局考察之勢,象有氣勢雍容華貴之徵,將為諸平等身份的眾將中挑選的領兵之將,帥為統制諸將軍首。

相才而象貴,用以代表國家體制特徵的。只是因為軍事為重的場合原因,用一國參謀輔助將帥作戰,而布成象與相作維護層,將帥居中心的軍事戰局。

(5)象棋為什麼相象不一樣擴展閱讀:

象棋的發展分為七個時期,即孕育期、童年期、爭鳴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穩步期。傳說其鼻祖是博藝該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追些。成梟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詞指六博始見於此。

當然象棋與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種擲採行棋角勝的局戲,象棋則是一種靠智謀、技術、修養等較量的競技運動。

由於六 博與後來的象戲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象棋一詞的誕生,孕育著日後象棋的產生,故將象棋名詞誕生之時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經》前,這一段時間稱為象棋的孕育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象棋

Ⅵ 為什麼中國象棋里象與相不一樣

相的意思是丞相,是文職。
象的意思是象騎兵,是武職。
文相、武象,紅相、黑象,更容易區分紅黑雙方的棋子。

Ⅶ 中國象棋雙方的棋子為什麼寫法不一樣

這是歷史原因,象棋源於古代,那個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日光燈這種照明條件。普通人家連蠟燭都很少用,大家可以試試在平面鼓形棋子上刻字,如果雙方都是用同樣字形,昏黃的油燈下其實是很難區分紅黑字體的。
不但在夜晚,即使白天室內,古時沒有玻璃窗,由於取暖的原因,一般人家的窗戶也開得很小(可以去找真實唐代建築的圖樣來看),而且象棋發明的時間遠遠早於紙張發明普及的時間,在很多普通人家連紙糊的窗戶也很少,因此即使白天在室內下棋照明也是很差的。
那麼在照明不足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大約有幾種常用方案
1)象中國象棋一樣,兩方使用完全不同的文字表達,比如「兵卒」,「將帥」。
2)象日本將棋一樣採用有方向的平面棋子(棋子的形狀象個箭頭)區分敵我。
3)字形一樣,但採用不同雕刻方式,比如一方陽文一方陰文(象棋有採用),但無疑稍微增加了成本。
4)採用不同顏色或者質地的平面棋子,最典型的是圍棋。象棋也有採用,但同樣,增加了成本。
5)採用立體雕刻的象形棋子,同時用質地顏色區分,不用問,國際象棋。據說中國象棋早期也是採用立體棋子的,因為那時候是王公貴族的玩具,玩得起。普及以後太貴了,一般就放棄

Ⅷ 為什麼象棋里兩邊有些旗子是不一樣的

中國象棋棋子的意義

象棋中的民族性格

-----------------------------------

社會學家研究指出,象棋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性格。例如東西方民族都強調國家領袖於國於民的重要性,所以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以「王」的存亡作為戰局輸贏的標志。
不同的是,國際象棋多了個法力無邊的「王後」,左沖右突,英勇無比,是權力地位與才能的高度統一,這是西方民族 固有的婦女觀和權力觀的體現。
與中國象棋遵循官越大越無能的傳統不一樣,國際象棋中的「丞相」不是一個只會圍著皇帝腳跟轉的儒士,而是頗有能力沖鋒陷陣的勇士。國際象棋中的每個成員的自由度和整個棋局的激烈度,都要比中國象棋大。這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西方民族自由、奔放、動盪的性格。而中國象棋則比較雍容、莊重、典雅,因此不懂得中國哲學中那套以柔克剛、以近致遠、動靜有致的奧秘,而只會蠻沖硬打者,肯定是下不好中國象棋的。
如果說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以靜制動」傳統性的象徵,那麼西方民族則比較尊重個人奮斗的意義。正因為此,在國際象棋中,一個小小的士兵奮戰到對方底線時,可以隨意成為任何一位權威,這對權力地位「先天命定」的中國象棋而言,顯然是難以想像的。

象棋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

-------------------------------------

象棋產生於封建時期,它全息地映射著封建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倫理 。由於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國象棋的藝術和棋理折射著以儒家思想 為正統的東方民族文化精神;國際象棋的內蘊則體現著宗教籠罩下的西 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奪取對方君王為勝利成了象棋藝 術的靈魂。這一點東西方不謀而合。細微的區別是,中國象棋的王稱「 帥(將)」,是忌諱"犯上"的緣故;國際象棋沒有此類顧慮,文字上自 由得多。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出"九宮",且有"士、象"充當專 職護衛力量,始終扮演著幕後指揮的角色,這些對"帥(將)",的特殊 保護是"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寫照。君 王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穩定的前提。國際象棋唯有"王車移位"的特點 關照,稍不留神還會失去該權利,"王"可在棋盤上任何一格自由往來, 隨時可能御駕親征,對"王"的保護通過其自身靈活機動的躲閃來實現。 這與中世紀歐洲頻繁的民族征戰遷徙相關。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 "對面",可洞察出儒家禮義的熏染;國際象棋的"王"可以面對面廝殺決 斗,隱見血親復仇的烙印。

古代中國,妃嬪媵嬙處於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國象棋根本沒有「皇 後」、「王妃」的位置;國際象棋則不然,"王"的旁邊是僅低於王的、 地位顯赫的"後","後"是最靈活、最有力、活動范圍最大、威脅最強的 棋子,表現出在西方"後"對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文化等往往起著 僅次於王的作用。

中國象棋的"士"是宮廷衛士,司"九宮"安全,不離"帥(將)"左右; "象"是臣相,只能於本土飛來飛去。如此寵大的護衛部隊削弱了攻擊的 力量,另一方面卻增強了防禦體系,即使前線戰士全部馬革裹屍還,也 可能殺和敵軍的騷擾,這些反映出中國君王傳統的求穩怕亂的心理和習 慣。國際象棋沒有後勤人員的設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 能滿盤飛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職互不相交,暗示著東正教、天主教對 中世紀歐洲的影響。

中國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後退,雖有" 過河 小卒當小車"之說,但它終究是"卒",到頭無非一"老卒"而矣,隱喻著"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的愚民信條。國際象棋的"兵"雖然也只能前進, 但它走到對方底線可開格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這展現了西方進取、 升遷的慾望和機會。

象棋有法度森嚴的精神,中國象棋對棋子的限制尤為突出,區區十 六個子有五個不能過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線,"馬"有拐腳之制約, 縱是千里馬一旦受制也難以縱橫馳騁,表現著壓抑個性的封建體制。國 際象棋沒有對棋子的過多約束,反射著西方豪邁不羈、自由奔放的個人 發展。

象棋尚剛,要求積極拼殺作戰,棋子運動能力越強越有優勢。道家 思想的融匯,中國象棋戰法中發揚了陰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宮馬屏風 馬即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及現代意識的滲透,國際象棋向著多元化發 展,如浪漫主義學派、局面開派、俄羅斯學派、蘇聯學派、現代主義學 派等。

近聞有人發明了中國國際象棋,在中國象棋的主幹上嫁接國際象棋 的枝葉。這能否是東西方文化趨於"大同"的力證?

Ⅸ 為什麼象棋會有很多人都下的都不同呢

這也正是它的奇妙之處啦。。。要是像吃飯一樣,就那麼一中套路,估計象棋早就絕了,也不會流傳至千年了。但是,仔細分析,象棋高手,他們面對相同的局面時,解決的方法總是差不多的。也正因如此,所以他們可以在多種的方法中,尋求最合適的一個,這就是高手的高明之處了。至於,普通的棋手,則會少了好多的選擇,因為他們知道的棋路就少點,經驗也不夠豐富,所以,下棋的時候,就會總是使用較為固定的招數了,在象棋裡面,有了固定的招數,是很可怕的(是有危險,對方很容易就會摸清你的底細),所以,講究變幻,講求善變,講究奇招,講求質量,基本上就是一個棋手的目標了吧。希望你棋藝精進,更上一層樓哈。。。

Ⅹ 日本的象棋為什麼和中國的象棋不一樣

將棋的始祖是印度的恰圖蘭卡,主流觀點認為從東南亞傳入,過去從中國傳來的說法也曾盛行,但是現代象棋的定型比現代日本將棋還要晚,並且缺乏史料記載,所以現在一般都認為是從東南亞直接傳入,演變成與平安將棋,之後分支成小將棋、中將棋、大將棋、大大將棋、天竺大將棋、摩訶大大將棋、泰將棋、大局將棋等諸多日本將棋前身,傳說再由後奈良天皇改良小將棋,最終在江戶初期大橋宗桂去除棋子醉象,確定將棋規則,正式定型了現在流行的日本將棋。 近年來經過考古發現,將棋從東南亞傳入一說得到了證實。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恰圖蘭卡從東南亞傳入中國和日本,分別形成了兩種棋種。朝鮮象棋和中國象棋極其神似,日本將棋和恰圖蘭比較接近,和象棋差異較大,也是這個原因。去年在日本出雲挖出了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將棋,也證明了早期將棋和恰圖蘭卡以及東南亞的一些象棋棋種很接近,特別是泰國象棋。現在日本將棋聯盟也認可了這一說法。 泰國象棋與平安將棋有四點共同點:一、都是把兵卒提前一橫列,二、升級線都提前,三、兵的升級都是將棋子翻面,四、東南亞各國象棋的『象』與將棋的『銀將』走法一樣。 世界上的4大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將棋)都與本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將棋所反映的是日本國家的政治制度,棋子也有升變,說明了日本人認為,只要努力就算一個小小的步兵只要努力也能成為耀眼的金將,就算普通人也有成為王侯將相的可能。而打入的規則,則是人才活用的表現,比起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屠殺俘虜,將棋的規則才更符合當今社會的主流觀點。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在晚上會情緒低落 發布:2025-08-16 18:15:52 瀏覽:578
微信為什麼被封了什麼原因 發布:2025-08-16 18:13:18 瀏覽:65
太孝順的孩子為什麼不起眼 發布:2025-08-16 18:12:43 瀏覽:346
蘋果為什麼不能支持門禁 發布:2025-08-16 17:58:25 瀏覽:183
為什麼查重軟體比知網高 發布:2025-08-16 17:50:27 瀏覽:548
微信為什麼驗證碼一直轉 發布:2025-08-16 17:49:47 瀏覽:584
鯽魚為什麼晚上進食 發布:2025-08-16 17:28:28 瀏覽:83
腦梗病人為什麼晚上睡覺不舒服 發布:2025-08-16 17:26:53 瀏覽:743
為什麼ppt一直提示找不到宏 發布:2025-08-16 17:13:35 瀏覽:763
為什麼現在白菜便宜 發布:2025-08-16 17:07:33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