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肝硬化為什麼一時好一時不好

肝硬化為什麼一時好一時不好

發布時間: 2022-10-08 22:58:05

① 肝硬化能不能好轉

在人類幾千年的進化過程當中,有很多事情是無法避免的,比如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肯定會增長血管,肯定會出現硬化表現,因此像肝臟,如果一旦形成了病變形式,比如說肝硬化,那麼在後期它仍然會繼續產生惡化的表現,只能說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減少它的進一步進展。尤其是對於已經產生明顯病變的患者而言,這種進程不能完全的逆轉,只能減少進一步的發展。

其實就像覆水難再收這些老話一樣,一旦形成了肝細胞已經完全壞死了,那麼在後期是沒有辦法恢復的。剩下的那些還沒有壞死的肝細胞,通過一系列的治療,那麼有可能恢復一定的功能減少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這樣才是一個目前治療的策略和目的。

所以作為一個人來講,一定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了就無法再去挽回,就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復生,肝細胞總體上來講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把肝細胞作為一個個體而言,肝細胞一旦壞死也無法重生,其他的肝細胞再努力的工作,也架不住死去的肝細胞太多。所以有很多事情不要等到最後一步才後悔。

希望大家都能夠管住嘴,邁開腿,勤加檢查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身體,千萬不要去糟蹋他,因為真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無法逆轉的。

先上結論: 肝硬化可以好轉,肝硬化的進程可以減緩,但是已經發生的肝硬化不會逆轉。

先說為什麼不會逆轉。肝硬化,從本質上說是肝臟細胞壞死後再生形成了再生結節、假小葉,同時伴有間質纖維化。

從目前的醫療條件看, 這種病理改變是無法逆轉的,無論是用化學方法、物理方法都不行。 有前瞻的研究顯示,可能用幹細胞可以實現逆轉,但是僅限於理論和動物實驗個案,距離真正用於臨床還有十萬八千里。

肝臟有很強的代償能力,部分肝臟硬化了,只要 健康 的那部分肝臟還夠用,人體還能運轉。但如果任其發展,肝硬化到 健康 的肝臟不夠用了,即肝功能失代償期後,沒有任何葯物可以讓硬化的肝臟變回 健康 ,唯一能救命的治療辦法就是 肝移植 ,也就是換一個正常的肝臟。

那為什麼說肝硬化會好轉呢?意思是 其症狀可以控制、消失 。肝硬化的症狀,主要有腹水、嘔血、便血、食慾差、水腫,嚴重的可以有昏迷、呼出難聞的氣體等等。

造成這些表現的,除了肝臟本身硬化的原因外,還疊加了因為休息不好、生活不規律、精神壓力大、感冒等其他疾病等等因素,使得肝臟細胞功能欠佳。

這個時候及時到正規醫院看病,通過充分休息、規律作息調養、使用保護肝細胞功能的葯物、治療誘發疾病等措施,去除掉疊加因素後,肝臟整體功能上會從「失代償」變得「代償」。再加上一些對症治療措施,比如補充白蛋白、利尿、止血,甚至血漿替換治療等等,那些嚴重的並發症也會得到控制,表現為肝硬化好轉。

但是一定要知道,症狀好轉不代表肝硬化逆轉了,只是肝細胞充分發揮了功能。所以肝硬化患者不能掉以輕心,生活中要規律作息、嚴密監測、配合治療,否則真的沒有回頭路。

關於肝硬化能否好轉這個問題,要看惡化程度,並不是所有的肝硬化病人都能夠好轉的。其中因素不只是治療條件的好壞,還與病人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心態有關。

早期的肝硬化患者好轉的可能性非常大。 早期的病情比較容易控制,只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就可以恢復。

中期的病人好轉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可以好轉的病人數目也比早期的要少。 到了中期的話,病情惡化速度是比較快的,對於治療的話是一大挑戰。

最後是晚期,晚期病人能好轉的希望更是微乎其微。 一般醫生只能控制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以上就是各個時期肝硬化病情能夠好轉的可能性。

所以說要加強平時的檢查,不要一時疏忽釀成大禍。如果確診是肝硬化的話, 除了遵醫囑在配合醫生的治療,患者自身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增加病情好轉的可能性:

第一、 保持積極的心態,自暴自棄是病人最忌諱的,心態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有時候心態起的作用比想像中的要大,所以積極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 肝硬化患者消化能力有所下降,所以這時候飲食上要緊抓,要選擇易消化、綠色 健康 的食物,多油多糖等食物就不要碰了。

第三、 進行適量的慢跑、瑜伽等放鬆身心的運動,劇烈的運動是不提倡的。

以上就是增加肝硬化好轉的可能性的一些措施,肝硬化患者可以嘗試一下。

肝硬化是肝臟反復炎症發作造成的結果,然而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的確是可以逆轉的 。越及時開始治療,纖維化或硬化的程度越輕,越有可能進行逆轉。建議乙肝患者遵醫囑進行長期的抗病毒治療,來更有效地逆轉肝硬化。

肝硬化是什麼?能逆轉嗎?

如果肝臟出現損傷,原因可能是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就會刺激肝臟細胞對肝臟進行修復,就好比給肝臟上打補丁。如果肝炎出現反復發作,肝臟上的補丁就會越來越多,時間長了肝臟就會出現纖維化,並且慢慢發展為肝硬化。

從醫學概念上來說,肝硬化是組織學病理上肝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假小葉,臨床上門脈高壓形成、肝功能衰退,而且呈現慢性、進行性加重的疾病過程。

臨床上,我們普遍把肝硬化劃分為臨床前代償期、代償期和失代償期三個階段,用來評估病情程度、預測死亡率。一般我們認為,肝硬化的特徵性病理改變是可以穩定、緩解甚至消失的,也就是說,肝硬化的確是可以逆轉的。


肝硬化的逆轉難易,和什麼因素有關?

1. 年齡

目前我們認為,年齡和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硬化逆轉存在一定的關聯。普遍上來說,年齡越小,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逆轉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性別

目前認為乙肝患者中,女性較男性在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逆轉上更有優勢。

3. 治療時機

我們認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是否能夠逆轉主要依賴於以下三個方面:(1)肝細胞外基質ECM的降解(ECM因肝損傷過度沉積而使肝結締組織異常增生是肝硬化的形成原因);(2)肝細胞再生取代肝纖維化組織的能力;(3)肝小葉結構及小葉間血流的重建。以上任一環節不能實現,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就無法逆轉。

新近形成的肝纖維化較形成已久纖維化的更容易達到以上3 個條件。另外,即使肝臟炎症病變完全消退,肝細胞再生能力在不同類型的肝硬化患者間亦存在差異,如萎縮性肝硬化因端粒消耗,肝細胞復制能力消失,細胞衰老、壞死後再生周期延長,這時肝硬化逆轉就難以實現。

逆轉主要發生在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早期階段,所以把握治療時機很重要,在肝臟結構尚能逆轉的情況下及時治療,阻止肝纖維化的進展,甚至可達到肝臟組織學改善,恢復正常結構。也就是說,越早進行及時的治療,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逆轉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何才能及時治療肝硬化?

我們再次強調,想要懸崖勒馬逆轉已經惡化的病情,早發現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進程越靠後,尤其是進入肝硬化的失代償期之後,治療的難度隨著腹水、靜脈曲張甚至出血等並發症的出現會大幅增加,肝硬化的逆轉在此時就非常困難了。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及時治療?

一,重視病情監控,定期的檢測非常重要。

乙肝患者進行的常規檢查包括乙肝五項、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甲胎蛋白、肝彈或肝穿、肝膽脾超聲等。其中,判斷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程度主要依靠肝彈或肝穿,以及肝臟超聲。

肝彈也即肝臟彈性測定,英文名為Fiberscan或Fibertouch,是一種無創的肝纖維化程度檢測手段。如果肝彈的測定結果數值在7以下,則說明沒有明顯的肝纖維化。如果測定數值在10以上,則說明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趨勢或證據了,需要盡快遵醫囑進行治療。

肝臟彈性測定數值在7~10之間的乙肝或其他肝病患者,為了確定病情情況,醫生有時候會建議進行肝穿檢測。許多肝病患者聽到聞肝穿而色變,其實沒有必要。雖然肝穿是有創的臨床檢查,但是現階段的技術發展已經讓肝穿檢查具有創口小、安全性高的特點。肝穿由於是取下極小的一塊肝臟組織進行病理分析,對於測定肝病患者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程度由更高的精準度。因此,如果您的醫生讓您進行肝穿檢查,我們建議您遵醫囑,當然前提是正規三甲醫院的專業肝病醫生。

二,遵醫囑把握最佳治療時機,不拖延病情。

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其中,如果乙肝患者已經有明確的二級以上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病徵,那麼無論乙肝病毒DNA的數值高低,也無論肝功能是否正常,都應該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了。如果此時無視治療信號、拖延病情,就很有可能使得肝臟在反復的肝炎發作中進一步纖維化或硬化,使得病情加重、危險性增加,並且給後續的治療增添許多麻煩。

因此,我們建議年齡大於三十歲,特別是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乙肝患者,需要額外重視監測自己的病情,肝彈或肝穿檢查不能少,一旦發現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跡象,就要積極和醫生就是否抗病毒治療進行溝通了。


如何治療能更有效地逆轉肝硬化?

由於肝硬化是肝臟炎症反復發作的後果,因此直接將炎症發作的原因扼殺,就是最有效的逆轉肝硬化的方法。對應到肝病患者,就是酒精肝患者完全戒酒,脂肪肝患者盡快減肥,而病毒性肝炎患者,就是要積極和病毒作斗爭,盡全力抑制病毒的復制、控制病情。所以,對於乙肝患者來說,逆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進行抗病毒治療。

口服核苷類葯物NAs能夠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從而減少肝星狀細胞的激活、肝組織膠原蛋白合成等肝纖維化危險因素。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通過口服核苷類葯物進行長期的抗病毒治療,是能夠做到病毒清除或處於持續抑制狀態,肝臟炎症病變消退,組織學上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及逆轉,甚至完全恢復至正常的。

在口服抗病毒葯物中,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和替諾二代(TAF)與其他NAs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比較,具有病毒學應答率高,耐葯基因屏障較高、病毒突破率低等優勢,在肝纖維化/肝硬化逆轉方面也表現得更加有效。具體在三種口服抗病毒葯物中選擇哪一種,建議乙肝戰友們經專業醫生面診後遵醫囑進行治療,也可以參考我們的舊文:TAF定價!乙肝抗病毒葯物:1180元和18元,該選什麼?

已有的研究數據顯示,通過干擾素IFN進行抗病毒治療,在減輕肝臟硬度上相比口服核苷類葯物或許更有優勢。同時,近年來研究證明干擾素IFN與核苷類葯物NAs聯合或序貫療法對慢性乙肝感染者有很好的HBeAg血清學轉換(即大三陽轉小三陽)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清除率,也能顯著提高乙肝患者逆轉肝纖維化的程度。

然而,這些療法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仍在進行反復的研究,希望在後續能夠得到更廣泛的認同。現階段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表明干擾素或干擾素聯合核苷類葯物治療對逆轉肝纖維化的有效性,有這方面需要的患者需要在正規的專業醫生指導下謹慎用葯。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患者已經出現肝硬化,就不應該再使用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了。

另外,有研究認為,輔助治療如保肝降酶類的中葯能夠對乙肝患者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逆轉起到一定的作用。國內部分學者認為,口服核苷類葯物聯合保肝降酶類葯物,如安絡化纖丸、鱉甲軟肝片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纖維化程度。然而,此類觀點依舊存在較大的爭議。我們的觀點是,乙肝患者想要逆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最重要的還是抗病毒治療,可以使用此類保肝葯進行輔助,但是不能本末顛倒。


目前關於口服抗病毒葯物治療慢性乙肝感染者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乙肝患者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逆轉與抗病毒治療的療程呈正相關,隨著抗病毒治療時間的延長,肝臟炎症清除率增加,肝臟纖維化逆轉程度亦相應增加。

也就是說,我們建議需要逆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進程的乙肝患者,在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時候,都要堅持長期治療的原則。沒有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切不可擅自更改或刪減治療方案,更不能輕易停葯,否則極易引起病情的復發反彈,造成病情的加重。

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高,對於一些疾病治癒率越來越高。肝硬化也不是不可治癒的。具體怎樣施治,那是醫院操作的。

我有一個同事,在20年前患肝炎轉化成肝硬化,經過半年多的住院治療(他本人也配合治療,戒了煙、酒),出院後遵醫囑繼續服了段時間葯,在生活上注意不該吃的節制,經過調理,到現在他跟正常人一樣的,身體棒棒的,只是煙、酒徹底戒掉了。

所以,我才說肝硬化能好轉,而且能治癒。

望肝硬化患者相信醫學,要有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我有一個朋友,是乙肝肝硬化的,只不過是早期的,有一段時間吃了抗病毒葯物(替諾福韋),後面復查腹部B超和其他肝臟纖維化的指標,提示肝纖維化減輕了。他覺得很神奇,很感動。

事實上,早期乙肝肝硬化、肝纖維化是可以逆轉的,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比較好的抗病毒葯物比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是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的,不要覺得肝硬化就是世界末日了。

乙肝肝硬化患者,只要不再喝酒,正規抗病毒治療,一定能延緩病情進展,甚至能夠部分逆轉,不敢說完全逆轉,但是部分逆轉、讓病情不再發展是完全可以的。但這個需要我們正規抗病毒治療,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減輕肝臟內炎症。而不是聽信偏方、祖傳秘方。

廣州南方醫院感染科駱抗先老前輩說過一句名言: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大多數都是被耽誤出來的,其實他們本可以不進展到肝硬化、肝癌,只因為他們沒有進行抗病毒治療。

肝硬化能不能好轉?

答案是:任何肝硬化,不可能好轉!只能是或快或慢的、或輕或重的,往失代償期發展。

就像是時間一樣,以不同時間速度,或快或慢的,不斷往前流逝。不存在停止或倒流!

一、什麼叫肝硬化?

1、醫學上講,所謂肝硬化,是指解除誘因或未解除誘因情況下,肝細胞受損,無法修復,導致肝纖維化,假小葉形成,橋連樣改變,進而出現肝臟硬化、縮小。並發肝功能異常、肝衰竭、頑固性腹水、嚴重腹腔感染、電解質紊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重症肝炎、原發性肝癌等等。最嚴重的,就是並發肝性腦病;最不可治的,就是並發原發性肝癌。

2、通俗的比方,就是肝硬化,像平常吃的「饅頭」。

(1)、正常人的肝臟,就像是早上,才出籠的饅頭,新鮮、飽滿、富有彈性。

(2)、早期肝硬化,或者說代償期肝硬化,就像是出籠幾天了的饅頭,雖不新鮮了,但還能夠食用。放到冰箱里,還能儲存一段時間,不至於發霉變質,不能吃。

(3)、中晚期肝硬化,或者說失代償期肝硬化,就像是出籠幾個星期、幾個月的饅頭,已經變硬、變質,壞掉了,不能吃了。

顯然,就像是「過期的饅頭」,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再恢復到「剛出籠的饅頭」那樣新鮮了。已經是肝硬化了,無論是早期代償期,不管是中晚期失代償期,都不可能恢復到正常肝臟時候的狀態了。這個意義上來說,肝硬化------是不可能好轉的。


二、既然肝硬化,不能好轉,那要不要治療?

答案是:什麼時候的肝硬化,都要積極治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一般來說,分解除病因、抗肝硬化、並發症治療等。

1、酒精性、葯物性(如抗癆葯物)的肝硬化。首先,解除病因,該戒酒的、趕緊戒酒;該停葯的、趕緊停葯。再就是抗肝纖維化治療。一般來說,酒精性、葯物性肝硬化,發展成失代償期的,比較少,但也不要大意了。畢竟,臨床上,常常看到酒精性肝硬化並發原發性肝癌的。

2、病毒性肝硬化,像乙肝、丙肝後肝硬化。必須積極抗病毒轉陰治療,這是最為關鍵的。就像是房子著火了,首先是積極滅火。然後是對症治療,並發症治療。一般來說,病毒性肝硬化,預後都不好,常常因並發如「肝衰竭、頑固性腹水、嚴重腹腔感染、電解質紊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重症肝炎、原發性肝癌」等等危及生命。

所以說,凡是容易誘發肝炎、肝硬化的因素,都要及早發現、及時解除。並配合並發症的積極治療。

肝硬化是沒什麼葯物治療的~ 主要是靠病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相處的好就沒什麼問題~生存幾十年的都有~ 肝硬化分為失代償期和代償期,肝功正常為代償期,只要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導致他像代償期發展就好~

肝硬化是一種耳熟能詳的疾病,國民認知度極高。這個名字經常從街里街坊的嘴裡跑出來,經常聽到那個老爺子得了肝硬化,生活不方便,那個老人家又因為肝硬化去世了。肝硬化有這么可怕嗎?

其實患者一旦被發現出現了肝硬化,證明患者的肝臟已經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那麼肝硬化可以治療嗎?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 目前治療肝硬化的四大方法

1 一般治療

一般療法,其實可以理解為養著。肝硬化患者需要注意多休息,最好是卧床休息,因為很多的肝臟患者肝功能處於代償期。飲食方面也需要多加註意,肝硬化患者應該遵循三高原則,高蛋白、熱量、高維生素,主動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以及營養物質。

2 葯物治療

截止現在還沒有治療肝硬化的特效葯,建議大家不要混亂用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肝硬化患者需要補充各種各樣的維生素,可以吃保護肝細胞的葯物,不過得謹遵醫囑,不要自己隨便用葯。

3 抗病毒治療

病毒感染造成的肝硬化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療。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療包括以下兩部分:第一,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延緩和降低肝功能代償期,保持肝功能不變差。第二,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需要長期治療,最好選擇耐葯性好一點的葯物。

4 肝移植

肝硬化患者如果試過以上的3種辦法,但是治療效果都是不會很好,甚至出現了並發症,危及生命的時候,可以選擇進行肝移植。

進行肝移植之前,請謹遵醫囑,進行各種檢查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肝硬化不是不治之症,雖然很難治癒,但是控制住病情還是比較容易的。

中期肝硬化出現肝功能指標異常

即使發展到,中期肝硬化仍然建議綜合治療。首先,要找出並消除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此後,進行抗纖維化與逆轉肝硬化治療,才可以控制病情不再惡化。

哪些病情引起中期肝硬化?

長期過度飲酒,引起的肝硬化,必須戒酒;動物脂肪引起的脂肪肝,出現的肝硬化,必須調整飲食結構並多運動,並配合抗纖維化治療。找出病因並消除,才能緩解症狀,幫助肝細胞修復再生;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要在抗病毒基礎上,做抗纖維化治療,達到肝功能恢復,免疫系統達到正常水平,這樣才能起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B超提示脂肪肝 也可能發展為肝硬化

中期肝硬化患者注意事項

發展到中期肝硬化,採取綜合治療,是否康復要根據個體情況判斷。不可病急亂投醫,避免過度葯物使用引起肝臟負擔加重,少數的中期肝硬化患者,會出並發症。在治療過程中,應調整飲食結構,避免並發症的復發加重。

② 肝硬化腹水中晚期時好時壞怎麼回事

肝硬化腹水
晚期。是時好時壞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到了肝臟的代償期。

③ 肝硬化啊

肝硬化

參考資料:
病症簡介:
肝硬化是指由一種或多種原因長期或反復損害肝臟,導致廣泛的肝實質損害,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肝正常結構紊亂,質地變硬。可並發脾腫大、腹水、浮腫、黃疸、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肝性昏迷等。

養生指南:
一.積極預防: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臟實質性變性而逐漸發展的一個後果。
要重視對各種原發病的防治,積極預防和治療慢性肝炎、血吸蟲病、胃腸道感染,避免接觸和應用對肝臟有毒的物質,減少致病因素。
二.情緒穩定:肝臟與精神情志的關系非常密切。情緒不佳,精神抑鬱,暴怒激動均可影響肝的機能,加速病變的發展。樹立堅強意志,心情開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負擔,會有益於病情改善。
三.動靜結合:肝硬化代償功能減退,並發腹水或感染時應絕對卧床休息。在代償功能充沛、病情穩定期可做些輕松工作或適當活動,進行有益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極拳、氣功等。活動量以不感覺到疲勞為度。
四.用葯從簡:盲目過多地濫用一般性葯物,會加重肝臟負擔,不利於肝臟恢復。對肝臟有害的葯物如異煙肼、巴比妥類應慎用或忌用。
五.戒煙忌酒:酒能助火動血,長期飲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飲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並容易引起出血。長期吸煙不利於肝病的穩定和恢復,可加快肝硬化的進程,有促發肝癌的危險。
六.飲食調護: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於消化飲食為宜。做到定時、定量、有節制。早期可多吃豆製品、水果、新鮮蔬菜,適當進食糖類、雞蛋、魚類、瘦肉;當肝功能顯著減退並有肝昏迷先兆時,應對蛋白質攝入適當控制,提倡低鹽飲食或忌鹽飲食。食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1~1.5克,飲水量在2000毫升內,嚴重腹水時,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00毫克以內,水攝入量在1000毫升以內。應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堅硬生冷食物,不宜進食過熱食物以防並發出血。
肝硬化是由於多種損害肝臟的因素如慢性活動性肝炎、長期酗酒等,長期損害肝臟而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病。以食慾不振、乏力、齒齦出血、肝掌、蜘蛛痣、黃疸、白蛋白低、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水等為主要表現。晚期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繼發感染等嚴重並發症。肝硬化病人亦是原發性肝癌的高危對象,應注意定期檢查。
對肝硬化可應用中西葯物治療,有一定療效。
【處方】
1.肝硬化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所用食物應易消化、富營養。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為肝硬化病人選擇飲食的原則。
3.有腹水時要卧床休息,增加營養,並限制鹽的攝入,最好採用無鹽或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5克(1錢)為宜。
4.腹水明顯時還要限制水的攝入,一般進水量以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相當於醫院用的鹽水瓶2瓶)。嚴重低鈉血症者,應限制在500毫升以內。
5.伴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刺激性的及硬的食物,以免損傷曲張的食道靜脈造成大出血。
6.有肝昏迷可能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三餐應以蔬菜為主。
7.禁酒戒煙,不要濫用「護肝」葯物。
8.應定期到醫院作肝功能、甲胎蛋白、超聲波等檢查。
張某多年前得了慢性肝炎,從去年4月起感到全身不適,乏力明顯,右上腹部脹痛,經醫生檢查確治為「慢性肝炎、肝硬化」,醫生矚咐他適量攝入動物優質蛋白,保證身體營養需要。由於病人對疾病知識缺乏,並不引起重視,同時又過度勞累,以致近來出現了行為異常、答話不清、思維遲鈍等肝昏迷前期表現,攝食必須改為低蛋白,甚至禁用蛋白食物,病人家屬對此舉棋不定。這個疑惑也是人們所要了解、應該知道和掌握的常識。說起病毒性乙型肝炎,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病人—旦患肝炎後沒有很好地獲得休息和營養,使得肝細胞進一步受到損害,細胞發生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久而久之導致肝臟組織結構逐步破壞和質地變硬,輕者表現有食慾不振、厭油膩、腹脹、乏力、肝區不適。重者會出現腹水、消化、解毒、凝血功能障礙等肝功能減退,及門靜脈高壓等症狀。應當指出,在肝硬化早期應該注意休息,適當補充優質蛋白,這樣有利於肝細胞修復。如果肝細胞損害加重,勢必會出現肝臟解毒功能明顯下降,此時攝入過多蛋白質,反而得不償失,使體內產生氨過多,血氨含量積蓄而使血氨升高,以致發生肝昏迷。因此出現早期肝昏迷傾向的病人,必須嚴格控制動物蛋白質的攝入。為避免發生負氮平衡,可以補充產氨少地豆類植物蛋白質。盡管使用降氨葯物治療後血氨下降(正常范圍37—81mmol/L),也不能過快或過多地補充動物蛋白質,應該補充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適量限制脂肪攝入。此外,肝硬化病人還應嚴格遵守以下幾點:一、嚴格禁酒,酒精可加重對肝細胞損害,不利於肝細胞修復。二、平時應該避免粗硬食物,如碎骨、帶刺類、硬果類,以防損傷已曲張的食道和胃底靜脈破裂出血。三、出現有腹水、浮腫患者,應該採用低鹽飲食,每日攝鹽量低於2克以下。四、肝硬化病人要保持大便通暢,如侖便秘者,可食用麻油、蜂蜜等,減少氨的積聚,防止肝昏迷。五、少食多餐,這樣有利於肝臟休息,減輕肝臟負擔。
肝硬化腹水經理想的住院治療,多數肝功能可恢復,低蛋白血症可能糾正,肝臟內循環改善。腎濾過率增加,腹水消失。但是,肝硬化腹水的復發率非常高,而且治療越來越困難。所以,出院以後預防復發至關重要。
飲食方面肝硬化患者存在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尿鈉排出減少,腎遠曲小管瀦鈉蓄水作用加強,高鹽膳食更進一步增加血鈉水平,可誘發腹水。同時,肝硬化病人蛋白質合成障礙,白蛋白降低,若長時間低蛋白飲食,可加重低蛋白血症,腹水再度出現;但如采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則加重肝臟負擔,促使病情惡化。肝硬化患者多存在食道靜脈曲張,進食粗糙食物有可能刺破曲張靜脈。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應強調低鹽、適度蛋白質、低脂肪飲食;進食富含維生素食物、選擇易於消化的細軟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飢餓,戒煙戒酒,注意食品衛生,防止腹瀉。
休息每日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避免勞累,逐漸增加活動量,由休息向半日工作乃至全日工作過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使用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中西葯物,動靜結合,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傷,參加文娛活動,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肝臟功能恢復與肝細胞再生。預防感染肝硬化患者抵抗能力低下,極易發生腹膜和其他感染。而且肝硬化患者本來就有腹水感染或其他感染的存在。經治療而控制,如控制不徹底、感染再燃或再度感染,使腹水隨之出現。所以,肝硬化病人應避免接觸傳染病者,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不去公共場所。一旦發生感染,應早期、徹底治。
避免使用損肝葯物常見易致肝損害葯物有200多種,如四環素、辛可芬、銻劑、砷劑、氯丙嗪、巴比妥類、烏拉坦、硫唑嘌呤、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水合氯醛、氯黴素、紅黴素等,應禁用或慎用。防治並發症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並發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腎臟疾病、潰瘍病、血液病、腹瀉、電解質紊亂等,要積極治療,盡量減少對肝臟損害。
如何發現和治療早期肝硬化 醫葯科普雜志《求醫問葯-開卷有益》作者: 湯新國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由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常見,其中主要是乙型肝炎後的肝硬化。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則以酒精中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最常見。
一般成人患乙型肝炎,患者通過休息、適當加強營養、輔助中西保肝葯治療,90%可以治癒,僅有10%患者轉變為慢性肝炎。在這10%的慢性肝炎中,其中20%可能發展為肝硬化,1%左右發展為肝癌。所以患乙型肝炎後,絕大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因此,不必緊張與驚慌。
由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時間可長可短。長的需經20~30年漫長的過程,短的僅需幾個月。因此,患者應做好自我保健,注意療養,維護得好,壽命可無很大影響。
慢性肝炎必須經過肝臟纖維化,才能發展為肝硬化。
如何發現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臨床表現不明顯,可以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的症狀,如乏力、食慾差、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右上腹痛、腹瀉等。這些症狀無特徵性,一般胃腸道疾病均可出現,並非早期肝硬化所特有,所以單純靠症狀難以早期發現。早期肝硬化在體檢時,肝臟常腫大,部分患者脾臟腫大,可見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檢查多在正常范圍或輕度異常,比較突出的是蛋白方面的改變,如白蛋白減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接近甚至倒置。
那麼,還有哪些檢驗可發現早期肝硬化呢?
1.最理想的金指標是給患者作一次肝穿刺活組織病理檢查。採用1秒鍾穿刺法,採取微量的肝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了解肝臟有無纖維化及結締組織形成。
2.做B超檢查。在早期肝硬化時,可發現肝腫大,肝回聲顯示增強、增粗。一旦發展到晚期,門靜脈內徑增寬大於13毫米,脾靜脈增寬大於8毫米,脾增厚,肝縮小,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常伴有腹水。
3.取血檢查4項纖維化的血清學指標。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CⅣ)。其中2~3項有顯著增高,可考慮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的治療
1.適當注意休息 不要過度勞累,可參加一般輕工作。
2.飲食 以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為主,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新鮮蔬菜與水果)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過硬而粗糙的食物,禁忌飲酒,勿用損害肝臟的葯物。
3.葯物治療 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採用保護肝臟的中西葯物治療,以改善肝功能。應用抗纖維化治療,如抗纖丸、復方鱉甲軟肝片、γ-干擾素,有抗纖維化作用。若患者體內乙肝病毒復制指標陽性(如HBV-DNA陽性,HBeAg陽性)可應用核苷類抗病毒葯物賀普丁(拉米呋丁)。但是,切忌用葯太多,否則會加重肝臟負擔,對肝病恢復不利。
總之,對於早期肝硬化要力爭早發現、早治療。當肝臟病變尚處於纖維化階段,通過積極治療,病情可以逆轉,有可能完全恢復。若疾病已進展到肝硬化,則通過治療只能爭取緩解。若疾病已發展到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現一些並發症如肝性腦病(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腎綜合征、感染等,則預後不良。

什麼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肝臟慢性、進行性的彌漫性改變。其特點是一種病因或數種病因反復、長期損傷肝細胞,導致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後,肝內結締組織再生,出現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同時肝內肝細胞再生,形成再生結節,正常肝小葉結構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壞,形成假小葉。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數年甚至數十年),肝臟逐漸發生變形,質地變硬,臨床上稱這一生理病理改變為肝硬化。
在我國肝硬化比較常見,大多數為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由於肝硬化早期經過積極防治,可以逆轉或不再進展,但晚期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可分為以下8類:
(1)肝炎病毒:最常見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發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發展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約一半發展為慢性肝炎,其中10%~30%會發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賴乙型肝炎病毒方能發生肝炎,有部分患者發展為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細胞損害,發生脂肪變性、壞死、肝臟纖維化,嚴重者發生肝硬化。
(3)膽汁淤積:長期慢性膽汁淤積,導致肝細胞炎症及膽小管反應,甚至出現壞死,形成膽汁性肝硬變。
(4)淤血因素:長期反復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及肝靜脈阻塞可引起肝臟淤血,使肝細胞缺氧而壞死、變性,終致肝硬化。其中由於心臟引起的肝硬化稱心源性肝硬化。
(5)葯物性或化學毒物因素:長期服用某些葯物,如雙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導致葯物性肝炎,最後發展為肝硬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
(6)代謝紊亂:銅代謝紊亂,見於肝豆狀核變性。鐵代謝紊亂,見於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纖維性囊腫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貯積病、酪氨酸代謝紊亂症、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以上情況與遺傳代謝缺陷有關,均可導致肝硬化。
(7)寄生蟲感染:血吸蟲感染在我國南方多見,可導致血吸蟲病,進一步引起肝臟纖維化導致肝硬化。人體感染華枝睾吸蟲後治療不及時可發生肝硬化。
(8)其他因素:高度營養不良可致肝硬化,還有少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

如何診斷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症狀典型的確診容易,但部分患者可以無典型的臨床症狀,處於隱匿性代償期,此時確診有一定困難。因此,診斷肝硬化是一綜合性診斷。
(1)有病毒性肝炎、長期嗜酒、長期營養不良、血吸蟲病或化學葯物中毒等病史。
(2)症狀:早期(代償期)有食慾不振、腹水、惡心、腹瀉、肝脾輕度腫大、血管痣,晚期(失代償期)有腹水、出血傾向、黃疸、肝掌、脾腫大、肝體積縮小等。
(3)肝功能檢查:代償期肝功正常或輕度異常,失代償期肝功明顯異常,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其比例倒置,蛋白電泳γ球蛋白明顯增加。
(4)血象檢查:脾功能亢進者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時全血細胞減少。
(5)食管鋇透或內鏡檢查,有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
(6)B超檢查:肝臟大小變化、表面和形態,回聲改變,門靜脈、脾靜脈增粗,有腹水,可見液性暗區,脾體積增大。
(7)肝組織學檢查:有纖維隔形成且小結節性或混合結節性增生者可確診。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有什麼區別?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變為肝細胞壞死後其網狀纖維結構支架塌陷,形成纖維瘢痕。另一種是肝細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結節。慢性肝炎臨床診斷要點,除病史在1年上下可資參考外,應具有下列各項條件:①經常或反復出現症狀,一般健康情況下降,勞動能力明顯減退。②肝腫大,質度在中等硬度以上,可有觸痛,有的伴有脾腫大。增多的蜘蛛痣與肝掌,在診斷上有一定意義。③肝功能呈慢性損害,尤其有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改變者。
臨床上可分為:①慢性活動性肝炎: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食慾減退、腹脹、腹瀉)及全身乏力。活動後症狀可惡化,黃疸緩慢加重,有肝區痛,偶有右上腹痛。有肝臟腫大且伴壓痛。轉氨酶、麝濁等肝功能檢查均有不同程度陽性改變。②慢性非活動性肝炎:症狀一般不多,活動後症狀並不惡化,偶有乏力、食慾差,可偶有右上腹脹滿感,肝腫大多無壓痛,肝功能多屬正常范圍。
肝硬化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脾大極為常見。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腫大的疾病,如瘧疾、黑熱病和血吸蟲病等。脾腫大在診斷中有一定意義。應用X線檢查食管或胃底有無靜脈曲張,對確定肝硬化的診斷極有價值。一般從病史、體征、肝功試驗與慢性肝炎鑒別診斷並不困難,四溴酞酚磺酸鈉(BSP)試驗極有幫助,超聲波檢查可協助診斷,肝臟活檢可以確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嚴格掌握其適應症。

肝硬化的病理學特點和分類是什麼?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臟疾病。其特點是肝細胞反復慢性變性壞死,繼之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使肝臟正常小葉結構破壞和血液循環途徑發生改變,造成肝臟變形、縮小、變硬,並形成結節狀而致肝硬化。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則出現不同程度的門脈高壓和肝功能障礙的表現。
肝硬化的分類復雜而繁多,有的按病因分類,有的按病變分類,各有優缺點。目前,一般按國際肝病研究(IASL)分類,按病因則分為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膽汁性、隱匿性肝硬化;按病變則分為小結節型、大結節型、大小結節混合型和不完全隔型肝硬化。國內常結合病因、病變及臨床表現綜合進行分類,分為門靜脈性(相當於小結節型)、壞死後性(相當於大結節型及大小結節混合型)、膽汁性、淤血性、寄生蟲性及色素性肝硬化。最常見的是門脈性肝硬化,其次為壞死後肝硬化及膽汁性肝硬化。

肝硬化臨床上分幾期?
肝硬化臨床上分為代償期及失代償期。代償期又可稱為隱匿期,可無症狀,常規肝功能檢查正常。當有臨床症狀時,已進入失代償期,主要有倦怠、乏力、納減、腹腫、兩�痛,肝功能顯著減退,腫大的肝臟常會縮小,且出現腹水、浮腫、黃疸、發熱等。肝硬化的失代償期臨床表現可歸納為兩癥候群,即由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所引起。

何謂早期肝硬化,其臨床表現是什麼?
早期肝硬化系指臨床上無任何特異性症狀或體征,肝功能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在肝臟組織學上已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國內外研究均已證實,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內各種膠原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Ⅰ、Ⅲ型膠原沉積增多為主。晚期肝硬化以Ⅰ型增多為主,早期以Ⅲ型為主,隨著肝纖維化的進展,Ⅰ/Ⅲ型膠原比率由1增至1.59,Ⅰ型膠原纖維增多,參與結締組織的形成,其可逆性強,主要見於晚期肝硬化。
由於早期肝硬化在臨床上無任何特異性的症狀和體征,故處於亞臨床的病理變化階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現。
(1)全身症狀:主要有乏力、易疲倦、體力減退。少數病人可出現臉部色素沉著。
(2)慢性消化不良症狀:食納減退、腹脹或伴便秘、腹瀉或肝區隱痛,勞累後明顯。
(3)體征:少數病人可見蜘蛛痣,肝臟輕度到中度腫大,多見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無壓痛。脾臟可正常或輕度腫大。
上述臨床表現常易與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或不引起病人的重視。

肝硬化病人為什麼容易出現臍疝和股疝?
在肝硬化伴有腹水時,因腹內壓增高很易引起疝氣,在腹壁薄弱點處突出,尤以臍疝較為常見,臍凸出時伴有靜脈曲張,故局部呈藍紫色,也有疝癖形成者。當腹水消失,腹內壓降低時,疝即消失。疝也可出現於腹水積聚之前,這可能是小腸脹氣造成腹內壓增高所引起。小腸內氣體增多與細菌在腸道內過度繁殖,消化與吸收不良、腸動力減弱而蠕動減少、肛門排氣障礙以及門靜脈壓增高、腸壁發生水腫等因素有關。

肝硬化時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時發生消化性潰瘍的機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粘膜微循環障礙:門脈高壓時,上消化道粘膜下靜脈、毛細血管阻塞性擴張淤血,微循環障礙,能量代謝紊亂,使粘膜缺乏營養,細胞壞死,形成糜爛、潰瘍、出血性病變。因此認為與慢性靜脈淤血造成的缺氧有關。
(2)胃酸作用:肝硬化時胃酸往往增高,當門腔靜脈分流形成後,正常存在於門靜脈血液內的促胃酸分泌物質(如組織胺、5-羥色胺等)不通過肝臟滅活,而直接流入體循環,使胃酸分泌亢進,引起粘膜的糜爛或潰瘍。
(3)內毒素血症:門脈高壓時,腸道吸收的內毒素經側支循環直接進入體循環,引起內毒素血症而導致消化道出血。
(4)肝功能損害:尤其並發肝腎綜合征者,由於有毒物質在體內瀦留,可直接破壞粘膜屏障,造成上消化道粘膜的糜爛、潰瘍或出血。
(5)感染因素:肝硬化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感染。感染可作為一種應激因素,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過多,內臟血管收縮,使粘膜血供障礙,易發生潰瘍。

肝硬化病人為什麼容易疲倦乏力?
疲倦乏力是指人體易疲勞,自感體力下降,精神欠佳,身心難以堅持等情形。其程度自輕度疲倦感覺至嚴重乏力,乏力程度與肝病的活動程度一致。產生乏力的原因:
(1)患者往往長期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導致人體吸收熱量不足,不能滿足自身營養需要。
(2)肝功能異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的中間代謝障礙,致能量產生不足。
(3)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時,血中膽鹼脂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4)肝硬化時乳酸轉變為肝糖元過程發生障礙,肌肉活動後乳酸蓄積過多,引起乏力。
(5)肝硬化時維生素E吸收障礙,引起營養性肌萎縮和肌無力。

肝硬化病人有哪些胃腸道症狀?
(1)食慾減退:為最常見症狀,有時伴惡心嘔吐,多由於肝硬化導致門脈壓力高,胃腸道阻性充血,胃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紊亂所致。
(2)腹瀉:相當多見,表現為大便不成形或稀便,無膿血及粘液。多由腸壁水腫,脂肪吸收不良,煙酸的缺乏及寄生蟲感染、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引起。少部分肝硬化其他症狀不明顯,而以腹瀉為主要表現。
(3)腹脹: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多由於肝硬化時胃腸蠕動功能障礙、低血鉀、胃腸脹氣、腹水過多或肝脾腫大等原因所致。
(4)腹痛:引起的原因有脾周圍炎、肝細胞進行性壞死、肝周圍炎、門靜脈血栓形成和(或 )門靜脈炎。腹痛也可因伴發消化性潰瘍、膽道疾病、腸道感染等引起。

肝硬化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時常有程度不等的貧血,其中2/3為輕至中度,主要為正常細胞性或小紅細胞性貧血,偶見巨細胞性貧血。引起貧血的原因:
(1)溶血:使大量紅細胞長期淤滯在脾竇而發生溶血。
(2)脾功能亢進:對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貧血。
(3)由於脂肪代謝紊亂,血漿中有某種異常類脂質可引起溶血。
(4)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物質的攝入不足、吸收不良和利用障礙。
(5)在非酒精性肝硬化時,失血和缺鐵可能是貧血的重要原因。
(6)晚期病例常有紅細胞生成抑制和鐵的利用障礙。

肝硬化病人有哪些皮膚的改變?
肝硬化患者皮膚變化表現為面色灰暗或面色黝黑,往往色素沉著,這種皮膚改變往往是長期病程後形成,一般稱為「肝病面容」。原因如下:
(1)由於失代償性肝硬化時,肝功能減退,肝臟對體內雌激素的滅活減少,雌激素增加,引起體內硫氨基對酪氨酸酶的抑製作用減弱,酪氨酸變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所致。
(2)肝硬化者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肝臟不能代謝垂體前葉所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此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患者表現為皮膚黯黃,無光澤,還可有皮膚黃褐斑及黃色瘤形成,系血內類脂質濃度增高,沉積於皮膚所致。

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有出血傾向?
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現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皮膚摩擦處有淤點、淤斑、血腫等,女性出現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或為外傷後出血不易止住等出血傾向。原因有:
(1)由於肝功能減退,由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等減少,導致凝血功能下降,化驗可發現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下降。
(2)肝硬化者多脾大,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數量減少,同時血小板功能也下降,使得止血作用減弱。
(3)肝硬化患者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K利用障礙,血內抗凝物質增加。
一般來說,隨著病程進展,肝病程度加重,出血傾向更明顯。

肝硬化患者有哪些內分泌失調表現?
肝硬化時,由於肝功能減退,雌激素的滅活減少及雌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中雌激素增多,同時也抑制了雄性激素的產生;有些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以下內分泌失調表現:
(1)男性患者乳房腫大、陰毛稀少;
(2)女性病人月經過少和閉經、不孕;
(3)皮膚毛細動脈擴張、充血而形成蜘蛛痣和肝掌;
(4)性慾減退、生殖功能下降;男女均可發生。男性睾丸萎縮、精子數量和質量下降;女性表現為無排卵周期發生率增高或不孕症。
(5)色素沉著可發生在面部,尤其是眼周圍,手掌紋理和皮膚皺折等處也有色素沉著。

肝硬化病人出現胸水是怎麼回事?
肝硬化腹水患者伴有胸水者不少見,其中以右側為多見,雙側次之,單純左胸最少,僅有胸水而無腹水者甚少。肝性胸水無明顯症狀,大量胸水時可出現嚴重的限制性呼吸困難,並可繼發肺炎、肺不張、胸膜粘連等。胸水的產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低白蛋白血症,膠體滲透壓較低,導致組織液漏出。
(2)由於門脈高壓,致使奇靜脈、半奇靜脈系統壓力增高。
(3)肝淋巴流量增加以致胸膜淋巴管擴張,淤積和破壞,淋巴液外溢而形成胸水。
(4)腹壓增高,膈肌腱索部變薄,形成膈肌小孔,腹水即可漏入胸腔,臨床上採用膈肌修補術和胸膜固定術後,胸水可消失。

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出現黃疸?
肝細胞在膽紅素的攝取、轉化、肝細胞內運行和排出肝外的各個環節中的任何障礙均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肝硬化時部分病人出現黃疸,原因如下:
(1)肝細胞損害:纖維細胞增生,肝小葉結構破壞,造成毛細膽管破裂,伴有炎症時,引起膽小管管壁通透性增加,排泄功能降低,大量的膽紅素(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內膽管排出,返流入血液和淋巴液,血中膽紅素(主要是結合膽紅素)濃度升高。
(2)肝硬化時肝細胞的炎症和腫脹等因素:肝臟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導致部分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不能在肝臟轉化,滯留在血液中,造成非結合膽紅素增多。
以上因素使患者血中總膽紅素增高,並且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是肝細胞性黃疸的特點。臨床上須排除並發膽系疾病時阻塞性黃疸的可能。肝硬化時出現黃疸表示肝細胞有明顯損害,對判斷疾病的預後有一定意義。

血氨升高在肝性腦病的發生上有什麼意義?
氨中毒學說在上一世紀已有人提出,經過近

④ 肝病變成肝硬化前,身上會出現哪三種徵兆

肝癌的形成有三步,即: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的下一步就是肝癌。

⑤ 肝硬化患者,當身體出現哪些「變化」的時候可能是好轉的跡象呢

大家好,因為酒桌文化,很多人喝傷了,身體有了肝硬化的問題,肝硬化,作為一種慢性肝臟疾病,對人的身體,還是會產生蠻大的影響的,所以,部分肝硬化患者很擔心自己的肝臟無法恢復健康,在這里,我想說不要擔心,只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肝硬化,是可以好轉的。當我們身體,出現四個變化時,說明是,肝硬化好轉的信號。

第四個就是,肝區疼痛感,間接的消失,患病的時候,可能會經常有肝疼痛,或者是,疲憊的狀況出現,並且,出現好轉的時候,這些情況,都不會出現的,肝功能,就會慢慢的恢復,新陳代謝功能,就會變得正常,身體,也就會好轉了。當肝硬化患者出現了上述四種表現,那麼恭喜你,你的身體,正在一步步的好轉,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里,關注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⑥ 肝硬化腹水中晚期時好時壞怎麼回事

肝硬化腹水晚期。是時好時壞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到了肝臟的代償期。

⑦ 肝硬化病人應該如何治療

肝硬化

參考資料:
病症簡介:
肝硬化是指由一種或多種原因長期或反復損害肝臟,導致廣泛的肝實質損害,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肝正常結構紊亂,質地變硬。可並發脾腫大、腹水、浮腫、黃疸、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肝性昏迷等。

養生指南:
一.積極預防: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臟實質性變性而逐漸發展的一個後果。
要重視對各種原發病的防治,積極預防和治療慢性肝炎、血吸蟲病、胃腸道感染,避免接觸和應用對肝臟有毒的物質,減少致病因素。
二.情緒穩定:肝臟與精神情志的關系非常密切。情緒不佳,精神抑鬱,暴怒激動均可影響肝的機能,加速病變的發展。樹立堅強意志,心情開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負擔,會有益於病情改善。
三.動靜結合:肝硬化代償功能減退,並發腹水或感染時應絕對卧床休息。在代償功能充沛、病情穩定期可做些輕松工作或適當活動,進行有益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極拳、氣功等。活動量以不感覺到疲勞為度。
四.用葯從簡:盲目過多地濫用一般性葯物,會加重肝臟負擔,不利於肝臟恢復。對肝臟有害的葯物如異煙肼、巴比妥類應慎用或忌用。
五.戒煙忌酒:酒能助火動血,長期飲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飲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並容易引起出血。長期吸煙不利於肝病的穩定和恢復,可加快肝硬化的進程,有促發肝癌的危險。
六.飲食調護: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於消化飲食為宜。做到定時、定量、有節制。早期可多吃豆製品、水果、新鮮蔬菜,適當進食糖類、雞蛋、魚類、瘦肉;當肝功能顯著減退並有肝昏迷先兆時,應對蛋白質攝入適當控制,提倡低鹽飲食或忌鹽飲食。食鹽每日攝入量不超過1~1.5克,飲水量在2000毫升內,嚴重腹水時,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00毫克以內,水攝入量在1000毫升以內。應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堅硬生冷食物,不宜進食過熱食物以防並發出血。
肝硬化是由於多種損害肝臟的因素如慢性活動性肝炎、長期酗酒等,長期損害肝臟而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病。以食慾不振、乏力、齒齦出血、肝掌、蜘蛛痣、黃疸、白蛋白低、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腹水等為主要表現。晚期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繼發感染等嚴重並發症。肝硬化病人亦是原發性肝癌的高危對象,應注意定期檢查。
對肝硬化可應用中西葯物治療,有一定療效。
【處方】
1.肝硬化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要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所用食物應易消化、富營養。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為肝硬化病人選擇飲食的原則。
3.有腹水時要卧床休息,增加營養,並限制鹽的攝入,最好採用無鹽或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5克(1錢)為宜。
4.腹水明顯時還要限制水的攝入,一般進水量以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相當於醫院用的鹽水瓶2瓶)。嚴重低鈉血症者,應限制在500毫升以內。
5.伴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刺激性的及硬的食物,以免損傷曲張的食道靜脈造成大出血。
6.有肝昏迷可能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三餐應以蔬菜為主。
7.禁酒戒煙,不要濫用「護肝」葯物。
8.應定期到醫院作肝功能、甲胎蛋白、超聲波等檢查。
張某多年前得了慢性肝炎,從去年4月起感到全身不適,乏力明顯,右上腹部脹痛,經醫生檢查確治為「慢性肝炎、肝硬化」,醫生矚咐他適量攝入動物優質蛋白,保證身體營養需要。由於病人對疾病知識缺乏,並不引起重視,同時又過度勞累,以致近來出現了行為異常、答話不清、思維遲鈍等肝昏迷前期表現,攝食必須改為低蛋白,甚至禁用蛋白食物,病人家屬對此舉棋不定。這個疑惑也是人們所要了解、應該知道和掌握的常識。說起病毒性乙型肝炎,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病人—旦患肝炎後沒有很好地獲得休息和營養,使得肝細胞進一步受到損害,細胞發生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久而久之導致肝臟組織結構逐步破壞和質地變硬,輕者表現有食慾不振、厭油膩、腹脹、乏力、肝區不適。重者會出現腹水、消化、解毒、凝血功能障礙等肝功能減退,及門靜脈高壓等症狀。應當指出,在肝硬化早期應該注意休息,適當補充優質蛋白,這樣有利於肝細胞修復。如果肝細胞損害加重,勢必會出現肝臟解毒功能明顯下降,此時攝入過多蛋白質,反而得不償失,使體內產生氨過多,血氨含量積蓄而使血氨升高,以致發生肝昏迷。因此出現早期肝昏迷傾向的病人,必須嚴格控制動物蛋白質的攝入。為避免發生負氮平衡,可以補充產氨少地豆類植物蛋白質。盡管使用降氨葯物治療後血氨下降(正常范圍37—81mmol/L),也不能過快或過多地補充動物蛋白質,應該補充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保證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適量限制脂肪攝入。此外,肝硬化病人還應嚴格遵守以下幾點:一、嚴格禁酒,酒精可加重對肝細胞損害,不利於肝細胞修復。二、平時應該避免粗硬食物,如碎骨、帶刺類、硬果類,以防損傷已曲張的食道和胃底靜脈破裂出血。三、出現有腹水、浮腫患者,應該採用低鹽飲食,每日攝鹽量低於2克以下。四、肝硬化病人要保持大便通暢,如侖便秘者,可食用麻油、蜂蜜等,減少氨的積聚,防止肝昏迷。五、少食多餐,這樣有利於肝臟休息,減輕肝臟負擔。
肝硬化腹水經理想的住院治療,多數肝功能可恢復,低蛋白血症可能糾正,肝臟內循環改善。腎濾過率增加,腹水消失。但是,肝硬化腹水的復發率非常高,而且治療越來越困難。所以,出院以後預防復發至關重要。
飲食方面肝硬化患者存在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尿鈉排出減少,腎遠曲小管瀦鈉蓄水作用加強,高鹽膳食更進一步增加血鈉水平,可誘發腹水。同時,肝硬化病人蛋白質合成障礙,白蛋白降低,若長時間低蛋白飲食,可加重低蛋白血症,腹水再度出現;但如采進食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則加重肝臟負擔,促使病情惡化。肝硬化患者多存在食道靜脈曲張,進食粗糙食物有可能刺破曲張靜脈。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應強調低鹽、適度蛋白質、低脂肪飲食;進食富含維生素食物、選擇易於消化的細軟食物;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飢餓,戒煙戒酒,注意食品衛生,防止腹瀉。
休息每日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避免勞累,逐漸增加活動量,由休息向半日工作乃至全日工作過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使用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中西葯物,動靜結合,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傷,參加文娛活動,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肝臟功能恢復與肝細胞再生。預防感染肝硬化患者抵抗能力低下,極易發生腹膜和其他感染。而且肝硬化患者本來就有腹水感染或其他感染的存在。經治療而控制,如控制不徹底、感染再燃或再度感染,使腹水隨之出現。所以,肝硬化病人應避免接觸傳染病者,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不去公共場所。一旦發生感染,應早期、徹底治。
避免使用損肝葯物常見易致肝損害葯物有200多種,如四環素、辛可芬、銻劑、砷劑、氯丙嗪、巴比妥類、烏拉坦、硫唑嘌呤、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水合氯醛、氯黴素、紅黴素等,應禁用或慎用。防治並發症肝硬化腹水患者容易並發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腎臟疾病、潰瘍病、血液病、腹瀉、電解質紊亂等,要積極治療,盡量減少對肝臟損害。
如何發現和治療早期肝硬化 醫葯科普雜志《求醫問葯-開卷有益》作者: 湯新國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和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由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常見,其中主要是乙型肝炎後的肝硬化。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則以酒精中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最常見。
一般成人患乙型肝炎,患者通過休息、適當加強營養、輔助中西保肝葯治療,90%可以治癒,僅有10%患者轉變為慢性肝炎。在這10%的慢性肝炎中,其中20%可能發展為肝硬化,1%左右發展為肝癌。所以患乙型肝炎後,絕大多數是可以治癒的。因此,不必緊張與驚慌。
由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的時間可長可短。長的需經20~30年漫長的過程,短的僅需幾個月。因此,患者應做好自我保健,注意療養,維護得好,壽命可無很大影響。
慢性肝炎必須經過肝臟纖維化,才能發展為肝硬化。
如何發現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臨床表現不明顯,可以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的症狀,如乏力、食慾差、消化不良、惡心、嘔吐、右上腹痛、腹瀉等。這些症狀無特徵性,一般胃腸道疾病均可出現,並非早期肝硬化所特有,所以單純靠症狀難以早期發現。早期肝硬化在體檢時,肝臟常腫大,部分患者脾臟腫大,可見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檢查多在正常范圍或輕度異常,比較突出的是蛋白方面的改變,如白蛋白減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接近甚至倒置。
那麼,還有哪些檢驗可發現早期肝硬化呢?
1.最理想的金指標是給患者作一次肝穿刺活組織病理檢查。採用1秒鍾穿刺法,採取微量的肝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了解肝臟有無纖維化及結締組織形成。
2.做B超檢查。在早期肝硬化時,可發現肝腫大,肝回聲顯示增強、增粗。一旦發展到晚期,門靜脈內徑增寬大於13毫米,脾靜脈增寬大於8毫米,脾增厚,肝縮小,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常伴有腹水。
3.取血檢查4項纖維化的血清學指標。透明質酸(HA)、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ⅢP)、Ⅳ型膠原(CⅣ)。其中2~3項有顯著增高,可考慮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的治療
1.適當注意休息 不要過度勞累,可參加一般輕工作。
2.飲食 以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為主,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新鮮蔬菜與水果)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過硬而粗糙的食物,禁忌飲酒,勿用損害肝臟的葯物。
3.葯物治療 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採用保護肝臟的中西葯物治療,以改善肝功能。應用抗纖維化治療,如抗纖丸、復方鱉甲軟肝片、γ-干擾素,有抗纖維化作用。若患者體內乙肝病毒復制指標陽性(如HBV-DNA陽性,HBeAg陽性)可應用核苷類抗病毒葯物賀普丁(拉米呋丁)。但是,切忌用葯太多,否則會加重肝臟負擔,對肝病恢復不利。
總之,對於早期肝硬化要力爭早發現、早治療。當肝臟病變尚處於纖維化階段,通過積極治療,病情可以逆轉,有可能完全恢復。若疾病已進展到肝硬化,則通過治療只能爭取緩解。若疾病已發展到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現一些並發症如肝性腦病(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腎綜合征、感染等,則預後不良。

什麼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肝臟慢性、進行性的彌漫性改變。其特點是一種病因或數種病因反復、長期損傷肝細胞,導致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廣泛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後,肝內結締組織再生,出現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同時肝內肝細胞再生,形成再生結節,正常肝小葉結構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壞,形成假小葉。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數年甚至數十年),肝臟逐漸發生變形,質地變硬,臨床上稱這一生理病理改變為肝硬化。
在我國肝硬化比較常見,大多數為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由於肝硬化早期經過積極防治,可以逆轉或不再進展,但晚期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可分為以下8類:
(1)肝炎病毒:最常見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發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發展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約一半發展為慢性肝炎,其中10%~30%會發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賴乙型肝炎病毒方能發生肝炎,有部分患者發展為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細胞損害,發生脂肪變性、壞死、肝臟纖維化,嚴重者發生肝硬化。
(3)膽汁淤積:長期慢性膽汁淤積,導致肝細胞炎症及膽小管反應,甚至出現壞死,形成膽汁性肝硬變。
(4)淤血因素:長期反復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及肝靜脈阻塞可引起肝臟淤血,使肝細胞缺氧而壞死、變性,終致肝硬化。其中由於心臟引起的肝硬化稱心源性肝硬化。
(5)葯物性或化學毒物因素:長期服用某些葯物,如雙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導致葯物性肝炎,最後發展為肝硬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
(6)代謝紊亂:銅代謝紊亂,見於肝豆狀核變性。鐵代謝紊亂,見於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纖維性囊腫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貯積病、酪氨酸代謝紊亂症、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以上情況與遺傳代謝缺陷有關,均可導致肝硬化。
(7)寄生蟲感染:血吸蟲感染在我國南方多見,可導致血吸蟲病,進一步引起肝臟纖維化導致肝硬化。人體感染華枝睾吸蟲後治療不及時可發生肝硬化。
(8)其他因素:高度營養不良可致肝硬化,還有少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

如何診斷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症狀典型的確診容易,但部分患者可以無典型的臨床症狀,處於隱匿性代償期,此時確診有一定困難。因此,診斷肝硬化是一綜合性診斷。
(1)有病毒性肝炎、長期嗜酒、長期營養不良、血吸蟲病或化學葯物中毒等病史。
(2)症狀:早期(代償期)有食慾不振、腹水、惡心、腹瀉、肝脾輕度腫大、血管痣,晚期(失代償期)有腹水、出血傾向、黃疸、肝掌、脾腫大、肝體積縮小等。
(3)肝功能檢查:代償期肝功正常或輕度異常,失代償期肝功明顯異常,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其比例倒置,蛋白電泳γ球蛋白明顯增加。
(4)血象檢查:脾功能亢進者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嚴重時全血細胞減少。
(5)食管鋇透或內鏡檢查,有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
(6)B超檢查:肝臟大小變化、表面和形態,回聲改變,門靜脈、脾靜脈增粗,有腹水,可見液性暗區,脾體積增大。
(7)肝組織學檢查:有纖維隔形成且小結節性或混合結節性增生者可確診。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有什麼區別?
慢性肝炎其主要病理改變為肝細胞壞死後其網狀纖維結構支架塌陷,形成纖維瘢痕。另一種是肝細胞再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同心性結節。慢性肝炎臨床診斷要點,除病史在1年上下可資參考外,應具有下列各項條件:①經常或反復出現症狀,一般健康情況下降,勞動能力明顯減退。②肝腫大,質度在中等硬度以上,可有觸痛,有的伴有脾腫大。增多的蜘蛛痣與肝掌,在診斷上有一定意義。③肝功能呈慢性損害,尤其有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改變者。
臨床上可分為:①慢性活動性肝炎: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食慾減退、腹脹、腹瀉)及全身乏力。活動後症狀可惡化,黃疸緩慢加重,有肝區痛,偶有右上腹痛。有肝臟腫大且伴壓痛。轉氨酶、麝濁等肝功能檢查均有不同程度陽性改變。②慢性非活動性肝炎:症狀一般不多,活動後症狀並不惡化,偶有乏力、食慾差,可偶有右上腹脹滿感,肝腫大多無壓痛,肝功能多屬正常范圍。
肝硬化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肝、脾腫大,脾大極為常見。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腫大的疾病,如瘧疾、黑熱病和血吸蟲病等。脾腫大在診斷中有一定意義。應用X線檢查食管或胃底有無靜脈曲張,對確定肝硬化的診斷極有價值。一般從病史、體征、肝功試驗與慢性肝炎鑒別診斷並不困難,四溴酞酚磺酸鈉(BSP)試驗極有幫助,超聲波檢查可協助診斷,肝臟活檢可以確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嚴格掌握其適應症。

肝硬化的病理學特點和分類是什麼?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臟疾病。其特點是肝細胞反復慢性變性壞死,繼之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使肝臟正常小葉結構破壞和血液循環途徑發生改變,造成肝臟變形、縮小、變硬,並形成結節狀而致肝硬化。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則出現不同程度的門脈高壓和肝功能障礙的表現。
肝硬化的分類復雜而繁多,有的按病因分類,有的按病變分類,各有優缺點。目前,一般按國際肝病研究(IASL)分類,按病因則分為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膽汁性、隱匿性肝硬化;按病變則分為小結節型、大結節型、大小結節混合型和不完全隔型肝硬化。國內常結合病因、病變及臨床表現綜合進行分類,分為門靜脈性(相當於小結節型)、壞死後性(相當於大結節型及大小結節混合型)、膽汁性、淤血性、寄生蟲性及色素性肝硬化。最常見的是門脈性肝硬化,其次為壞死後肝硬化及膽汁性肝硬化。

肝硬化臨床上分幾期?
肝硬化臨床上分為代償期及失代償期。代償期又可稱為隱匿期,可無症狀,常規肝功能檢查正常。當有臨床症狀時,已進入失代償期,主要有倦怠、乏力、納減、腹腫、兩�痛,肝功能顯著減退,腫大的肝臟常會縮小,且出現腹水、浮腫、黃疸、發熱等。肝硬化的失代償期臨床表現可歸納為兩癥候群,即由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所引起。

何謂早期肝硬化,其臨床表現是什麼?
早期肝硬化系指臨床上無任何特異性症狀或體征,肝功能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在肝臟組織學上已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國內外研究均已證實,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內各種膠原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Ⅰ、Ⅲ型膠原沉積增多為主。晚期肝硬化以Ⅰ型增多為主,早期以Ⅲ型為主,隨著肝纖維化的進展,Ⅰ/Ⅲ型膠原比率由1增至1.59,Ⅰ型膠原纖維增多,參與結締組織的形成,其可逆性強,主要見於晚期肝硬化。
由於早期肝硬化在臨床上無任何特異性的症狀和體征,故處於亞臨床的病理變化階段,但有部分病人可有如下表現。
(1)全身症狀:主要有乏力、易疲倦、體力減退。少數病人可出現臉部色素沉著。
(2)慢性消化不良症狀:食納減退、腹脹或伴便秘、腹瀉或肝區隱痛,勞累後明顯。
(3)體征:少數病人可見蜘蛛痣,肝臟輕度到中度腫大,多見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無壓痛。脾臟可正常或輕度腫大。
上述臨床表現常易與原有慢性肝病相混淆或不引起病人的重視。

肝硬化病人為什麼容易出現臍疝和股疝?
在肝硬化伴有腹水時,因腹內壓增高很易引起疝氣,在腹壁薄弱點處突出,尤以臍疝較為常見,臍凸出時伴有靜脈曲張,故局部呈藍紫色,也有疝癖形成者。當腹水消失,腹內壓降低時,疝即消失。疝也可出現於腹水積聚之前,這可能是小腸脹氣造成腹內壓增高所引起。小腸內氣體增多與細菌在腸道內過度繁殖,消化與吸收不良、腸動力減弱而蠕動減少、肛門排氣障礙以及門靜脈壓增高、腸壁發生水腫等因素有關。

肝硬化時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時發生消化性潰瘍的機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粘膜微循環障礙:門脈高壓時,上消化道粘膜下靜脈、毛細血管阻塞性擴張淤血,微循環障礙,能量代謝紊亂,使粘膜缺乏營養,細胞壞死,形成糜爛、潰瘍、出血性病變。因此認為與慢性靜脈淤血造成的缺氧有關。
(2)胃酸作用:肝硬化時胃酸往往增高,當門腔靜脈分流形成後,正常存在於門靜脈血液內的促胃酸分泌物質(如組織胺、5-羥色胺等)不通過肝臟滅活,而直接流入體循環,使胃酸分泌亢進,引起粘膜的糜爛或潰瘍。
(3)內毒素血症:門脈高壓時,腸道吸收的內毒素經側支循環直接進入體循環,引起內毒素血症而導致消化道出血。
(4)肝功能損害:尤其並發肝腎綜合征者,由於有毒物質在體內瀦留,可直接破壞粘膜屏障,造成上消化道粘膜的糜爛、潰瘍或出血。
(5)感染因素:肝硬化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感染。感染可作為一種應激因素,使機體處於應激狀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兒茶酚胺分泌過多,內臟血管收縮,使粘膜血供障礙,易發生潰瘍。

肝硬化病人為什麼容易疲倦乏力?
疲倦乏力是指人體易疲勞,自感體力下降,精神欠佳,身心難以堅持等情形。其程度自輕度疲倦感覺至嚴重乏力,乏力程度與肝病的活動程度一致。產生乏力的原因:
(1)患者往往長期食慾不振,進食量減少,導致人體吸收熱量不足,不能滿足自身營養需要。
(2)肝功能異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的中間代謝障礙,致能量產生不足。
(3)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時,血中膽鹼脂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4)肝硬化時乳酸轉變為肝糖元過程發生障礙,肌肉活動後乳酸蓄積過多,引起乏力。
(5)肝硬化時維生素E吸收障礙,引起營養性肌萎縮和肌無力。

肝硬化病人有哪些胃腸道症狀?
(1)食慾減退:為最常見症狀,有時伴惡心嘔吐,多由於肝硬化導致門脈壓力高,胃腸道阻性充血,胃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紊亂所致。
(2)腹瀉:相當多見,表現為大便不成形或稀便,無膿血及粘液。多由腸壁水腫,脂肪吸收不良,煙酸的缺乏及寄生蟲感染、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引起。少部分肝硬化其他症狀不明顯,而以腹瀉為主要表現。
(3)腹脹: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多由於肝硬化時胃腸蠕動功能障礙、低血鉀、胃腸脹氣、腹水過多或肝脾腫大等原因所致。
(4)腹痛:引起的原因有脾周圍炎、肝細胞進行性壞死、肝周圍炎、門靜脈血栓形成和(或 )門靜脈炎。腹痛也可因伴發消化性潰瘍、膽道疾病、腸道感染等引起。

肝硬化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時常有程度不等的貧血,其中2/3為輕至中度,主要為正常細胞性或小紅細胞性貧血,偶見巨細胞性貧血。引起貧血的原因:
(1)溶血:使大量紅細胞長期淤滯在脾竇而發生溶血。
(2)脾功能亢進:對紅細胞破壞增加,引起貧血。
(3)由於脂肪代謝紊亂,血漿中有某種異常類脂質可引起溶血。
(4)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物質的攝入不足、吸收不良和利用障礙。
(5)在非酒精性肝硬化時,失血和缺鐵可能是貧血的重要原因。
(6)晚期病例常有紅細胞生成抑制和鐵的利用障礙。

肝硬化病人有哪些皮膚的改變?
肝硬化患者皮膚變化表現為面色灰暗或面色黝黑,往往色素沉著,這種皮膚改變往往是長期病程後形成,一般稱為「肝病面容」。原因如下:
(1)由於失代償性肝硬化時,肝功能減退,肝臟對體內雌激素的滅活減少,雌激素增加,引起體內硫氨基對酪氨酸酶的抑製作用減弱,酪氨酸變成黑色素的量增多所致。
(2)肝硬化者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肝臟不能代謝垂體前葉所分泌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促使黑色素分泌增加。
此外,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患者表現為皮膚黯黃,無光澤,還可有皮膚黃褐斑及黃色瘤形成,系血內類脂質濃度增高,沉積於皮膚所致。

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有出血傾向?
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現牙齦出血,鼻腔出血,皮膚摩擦處有淤點、淤斑、血腫等,女性出現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或為外傷後出血不易止住等出血傾向。原因有:
(1)由於肝功能減退,由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等減少,導致凝血功能下降,化驗可發現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下降。
(2)肝硬化者多脾大,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數量減少,同時血小板功能也下降,使得止血作用減弱。
(3)肝硬化患者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K利用障礙,血內抗凝物質增加。
一般來說,隨著病程進展,肝病程度加重,出血傾向更明顯。

肝硬化患者有哪些內分泌失調表現?
肝硬化時,由於肝功能減退,雌激素的滅活減少及雌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中雌激素增多,同時也抑制了雄性激素的產生;有些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以下內分泌失調表現:
(1)男性患者乳房腫大、陰毛稀少;
(2)女性病人月經過少和閉經、不孕;
(3)皮膚毛細動脈擴張、充血而形成蜘蛛痣和肝掌;
(4)性慾減退、生殖功能下降;男女均可發生。男性睾丸萎縮、精子數量和質量下降;女性表現為無排卵周期發生率增高或不孕症。
(5)色素沉著可發生在面部,尤其是眼周圍,手掌紋理和皮膚皺折等處也有色素沉著。

肝硬化病人出現胸水是怎麼回事?
肝硬化腹水患者伴有胸水者不少見,其中以右側為多見,雙側次之,單純左胸最少,僅有胸水而無腹水者甚少。肝性胸水無明顯症狀,大量胸水時可出現嚴重的限制性呼吸困難,並可繼發肺炎、肺不張、胸膜粘連等。胸水的產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低白蛋白血症,膠體滲透壓較低,導致組織液漏出。
(2)由於門脈高壓,致使奇靜脈、半奇靜脈系統壓力增高。
(3)肝淋巴流量增加以致胸膜淋巴管擴張,淤積和破壞,淋巴液外溢而形成胸水。
(4)腹壓增高,膈肌腱索部變薄,形成膈肌小孔,腹水即可漏入胸腔,臨床上採用膈肌修補術和胸膜固定術後,胸水可消失。

肝硬化患者為什麼會出現黃疸?
肝細胞在膽紅素的攝取、轉化、肝細胞內運行和排出肝外的各個環節中的任何障礙均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肝硬化時部分病人出現黃疸,原因如下:
(1)肝細胞損害:纖維細胞增生,肝小葉結構破壞,造成毛細膽管破裂,伴有炎症時,引起膽小管管壁通透性增加,排泄功能降低,大量的膽紅素(結合膽紅素)不能經肝內膽管排出,返流入血液和淋巴液,血中膽紅素(主要是結合膽紅素)濃度升高。
(2)肝硬化時肝細胞的炎症和腫脹等因素:肝臟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導致部分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不能在肝臟轉化,滯留在血液中,造成非結合膽紅素增多。
以上因素使患者血中總膽紅素增高,並且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是肝細胞性黃疸的特點。臨床上須排除並發膽系疾病時阻塞性黃疸的可能。肝硬化時出現黃疸表示肝細胞有明顯損害,對判斷疾病的預後有一定意義。

⑧ 肝硬化患者要是能做好哪三點,病情會慢慢好轉

3定期檢查

無論身體中出現什麼疾病,我們都要做好定期檢查,因為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病情的發展,如果病情發展較快,那麼就應該及時進行治療,只有隨時觀察自身病情的發展情況,才能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此時才能有效地預防肝硬化的發展。

熱點內容
顏色疊加為什麼會呈現出另一種顏色 發布:2025-08-21 07:39:31 瀏覽:546
白色衣服為什麼會有洗衣液的顏色 發布:2025-08-21 07:36:01 瀏覽:693
男人什麼都不好為什麼 發布:2025-08-21 07:24:36 瀏覽:855
延安蘋果為什麼不脆啊 發布:2025-08-21 07:24:28 瀏覽:735
鵝為什麼不吃蘋果 發布:2025-08-21 07:14:10 瀏覽:759
蘋果手機為什麼熄屏延遲 發布:2025-08-21 07:06:57 瀏覽:849
群沒有刪為什麼找不到了 發布:2025-08-21 06:40:39 瀏覽:843
閉上眼睛為什麼一片黑 發布:2025-08-21 06:24:24 瀏覽:756
為什麼衛星找不到 發布:2025-08-21 06:11:53 瀏覽:863
內飾帶表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8-21 06:07:03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