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姓容的人為什麼不好惹

姓容的人為什麼不好惹

發布時間: 2022-10-25 03:23:06

1. 老人說「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哪三姓說得有道理嗎

所謂的一家不容三姓人,在以前主要是指婆媳間的關系,說這話多數是從兒媳婦或者上門女婿一方為出發點。

拋開文化教育程度不說,這絕對是一種陳舊的老觀念,不應該繼承和發揚,而是應該堅決的抵制和拋棄。

如果不說人性,單純指姓氏的話,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更是無稽之談。舉個例子:爺爺、奶奶輩兩個姓,兒子輩一個姓,也可以是第三個姓,孫子輩可以是一個姓也可以是第三個姓,所謂的第三個姓,就是雙姓,最常見的就是夫妻把各自的姓提出來合並給子女使用,這種雙姓在現實生活中會偶爾出現。所以說,一家三口,可能有三種姓氏存在。

老人說「一家不容三姓人」:它的意思是指夫妻二人兩姓婚配、婚姻,按中國民間現實 社會 家庭的傳統、傳承,父系氏族文化,人文倫理文化,夫妻組合家庭二人二姓所生子女跟隨父親姓(人也有極少極數隨母親),這樣每個家庭只有兩姓。

為什麼說「一家不容三姓人」:第一層意思是指人多分家,樹大開枝,指的是祖孫三代,婆婆、兒媳是外姓人,這樣一個家庭就有三個姓氏。

第二層意思是指:很多家庭一個兒也好,兒多也是一樣,照樣、同樣要分家立戶。

第三層意思是指:很多家庭婆媳兩姓,在同一男姓父系氏族家庭里,搞不好關系要分家立戶。

第四層意思是指:男女二姓雙方的再婚家庭,各自未離婚前,夫妻前配所生育的子女,重新二婚、三婚等組合家庭各自帶來所撫養的子女,或一方原住子女。

這個提問、這句話,綜上所述,一般相對來說,是正確的,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是,不完全、不完美的正確,不全對,不一定完全有道理。最關鍵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還要看論人而論,因人因事而異…………

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婆媳關系自古以來難融洽。在婆媳關系中,古代媳婦比現在難當多了,必須逆來順受。所以「一家不容三姓」是站在媳婦這個角度說的。她們覺得自己是第三姓,不被婆家所容。



不必說公公婆婆,也不必說自己丈夫。他們都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就算那是些個叔子姑子,在新媳婦面前個個都是太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娶過門三日必須下廚房,哪像現在還有蜜月。小小的姑子挑剔,你都要孝敬她。也就是說,一家大小都等著過門媳婦伺候,真的太難了。因此她們發出這種感嘆。

「一家不容三姓人」,三姓指的是公公婆婆和兒媳婦。

這個說法只能在古代,很多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自家利益,家族逼婚產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小時候,經常會聽到老一輩人說一些俗語,其中就有「一家不容三姓人」這個話題。

因為是俗語,所以它的涵義和解讀有很多。

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解釋,其中一種,這里三姓人指的並不是真正的要三個不同姓氏,而是農村裡對於婆媳關系的描述。

意思就是,如果婆婆和兒媳婦以及兒子生活在一起,就容易產生很多的矛盾。相信大家看電視劇里的某些情節,也看過不少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很多時候,可能也是因為婆婆和兒媳婦的價值觀,生活習慣不同導致的。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不管有沒有這種問題的出現,男方還是最好做好心理准備,隨時平衡好雙方關系。

俗語也是以前老一輩人的經驗之說,至於現在怎麼樣,大家就要自行判斷了。那麼大家對於這句話有什麼理解呢?

老話「一家不容三姓人」說的是一個家庭難容三個不同姓氏的人,而不是具體指哪三種姓氏。

比如父親姓a,母親姓b,兒女自然姓a,這一家不能容下第三姓c,假如出現第三姓會怎樣呢?

我們都知道 社會 是由一個個家庭細胞組成的,家庭和諧 社會 就穩定。比如現代家庭都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多數家庭中,丈夫和妻子的姓氏不同,婚後生下的子女多數隨父姓。

這時家庭沒超過兩個姓氏,雖然過日子也有吵架拌嘴的時候,基本屬於「內部矛盾」。

要麼是為教 育兒 女之事爭吵,要麼為家庭瑣事拌嘴。

雖然吵架拌嘴,老夫老妻之間沒有隔夜仇,父母和兒女之間更沒有隔閡,畢竟「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兒女們也知道是為他們好,這是血緣至親關系所致。

一旦兒子長大結婚娶妻後,兒媳婦的加入就會出現第三個姓氏,(其實這里說的第三個姓氏,更多指的是沒有血緣關系的第三個人的出現)。

兒媳婦和公婆之間的關系很脆弱,畢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主要是婆婆和兒媳婦之間事多,如果攤上一個沒有教養且任性而為的兒媳婦,加上兒子是個怕媳婦的窩囊廢,這個家庭基本就沒有安生時候了。

「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大鬧」,老兩口可沒這么大的精力對付,公婆不堪其擾,唯一的辦法就是分家另過,把好房留給兒子和兒媳,自己搬到老屋苦度餘生,一個大家庭就此解體。

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很常見,大家從農民頻道可以看到這樣的節目。

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家庭更是如此,三個女人一台戲,妻子多了家庭糾紛不斷,宮廷古裝戲大家也看到了,錯綜復雜的家庭關繫上演了一幕幕狗血劇。

當和兒子分家另過後,兩個家庭恢復到了原來的兩個姓氏,這時候「婆媳大戰」基本也就平息了,由此古人總結出了「一家不容三姓人」這句話,還別說挺形象豐富的。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丈夫死了妻子,重組家庭,超過了三姓氏,家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繼母和原來孩子之間的關系,這種母子關系沒有血緣,從心裡是相互排斥的,繼父和後老伴子女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關系很脆弱,都需要用心呵護。稍有不慎就會爆發「戰爭」。

綜上所述,「一家不容三姓人」適用於大多數家庭,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好的家庭也不在少數,這取決於第三姓(兒媳婦)的修養教育程度,對於沒文化的潑婦誰也沒辦法。

文/秉燭讀春秋

三姓,不特指某三個姓,而是說任意三種不同的姓。

也就是說,一個家裡邊,大於等於三個姓,就容易起家庭風波。

比如: 組合家庭、婆媳關系、倒插門、後爹後媽…這些家庭關系都很難處理。

最直白的原因,就是血緣關系比較遠(夫妻關系除外),等於是外人了。

就像一些地方,出嫁的女人管娘家叫「外家」,基本就有這么點意思了。

當然了,不排除有處得好的。

每當自己回到農村老家,總會聽見街坊鄰居傳來的「一家不容三姓人」這一說辭,這時候無論是久居農村的長輩,還是牙牙學語的小年輕,對這句話都諱莫如深,從此句意思上的理解,其實就是一個家庭,容不下有第三種姓氏的人,具體是為何?原因還是在第三姓氏。

想必大家都看過《回家的誘惑》,其中女主和婆婆之間的關系就好比第三姓氏,因為在一個家庭里,父親和自己是一個姓氏,母親是另一個姓氏,而媳婦就是第三種姓氏。《回家的誘惑》中林品如在家裡兢兢業業打掃衛生,好好做家務,總會被婆婆各種指點,雖然這個家庭條件比較好,屬於富裕階層,但是從本質上的關系屬性也是能夠體現婆婆和兒媳婦之間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林品如沒能給洪世賢生下小孩,所以婆婆對林品如的態度根本談不上很好,後期的林品如的閨蜜艾莉又開始插手洪世賢的生活,那麼林品如的生活窘況也變得很嚴重。從本質上說,婆婆一家姓,媳婦一家姓,一開始管理家庭勤務的是婆婆,而林品如卻達不到婆婆固有思想體系的那種賢妻良母,所以林品如在生活中肯定是不招洪世賢父母待見的,這就是「一家不容三姓人」的典型例子。

雖然《回家的誘惑》是一部帶有韓劇風格的家庭電視劇,但也從本質上說明了存在世界各國的婆媳關系問題,只要是沒有親生骨肉的媳婦,和沒有做好家務,經濟上不寬裕的媳婦,多少都會受到婆婆的指指點點,這就是不容。

其次再談古代的封建文化,在古代皇室家族,存在三姓關系的就是太後和皇後以及各妃子了,古代後宮大亂其實就是皇帝後邊的一堆女人的戰爭,皇後相對於太後是三姓,而眾妃子更是三姓,只要是矛盾一觸發,總會形成各色各樣的派系斗爭,一點都不比男人的戰場遜色。

比較有名的就是《宮鎖珠簾》這部劇,其中訴說了皇族內部的女人各種勾心鬥角,而皇後,太後就是其中的勝出者,但是皇後為了鞏固自己的三姓地位,每天得去給異姓的母後請安,如果有一天沒把禮節安排好,那麼太後就會不高興,影響自己在宮中地位,這也成了皇室家族的不宣之秘。

總而言之,「一家不容三姓人」,不論是在古代的宮廷生活中,還是現代的家庭生活里,這都成了兒媳婦的一個難以跨越的溝壑,畢竟三姓的排外性質一直存在,新郎家幾十年的關系固若金湯,不會因為一個嫁過來的媳婦而改變堅固的關系。

至於老人所言,其實也是很貼合現實,同時也說明了這是一個很切合實際的俗語,要想處理好婆媳關系,光是媳婦的包容與改進還是不夠的,也需要婆婆的寬容與曉之以理,這樣才會讓家庭生活變得更好,更融洽。

俗話說「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哪三姓?說的有道理嗎?首先,需要澄清一下的是「一家不容三姓人」,這里所說的「三姓」並不是指的哪三個具體姓氏,而是說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


大家知道,男婚女嫁,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一般來說,夫妻雙方的姓氏是不同的,當然也有同姓夫妻的,不過佔比相對較少。

生活中大扺常見的都是異姓夫妻,有了愛情的結晶後,也是選父母一方的姓氏,由此可見,父母和子女組成的家庭姓氏較為簡單,通常情況下僅為兩個姓氏而已。

接下來問題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女慢慢地長大了,自然而然也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尤其是有兒子的家庭,新媳婦兒進了門,原本兩個姓氏的家庭,就多了一個外姓人,極易發生婆媳之間的矛盾,引起家庭的不和睦。


有人說,婆媳是天生的一對冤家對頭,婆婆認為自己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帶大的兒子被媳婦奪走了,尤其是有些兒子不會兩邊平衡,不曉得從中周旋,忽視了母親的 情感 失落,更容易導致婆婆遷怒於兒媳這個外姓人。

如果遇到通情達理的兒媳還好,知道體諒婆婆的內心感受,通過細致入微的方式讓老人得到溫暖和關懷,使婆媳之間關系越來越融洽和諧,家庭成員也會和睦相處,當然也就不會存在「一家不容三姓人」的問題了。

我兒子前年底結婚了,兒媳婦兒知書達禮,我和妻子都比較滿意,今年又添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退休了的妻,自然責無旁貸地擔負照看孩子的工作。


大家知道,照顧小孩子不是輕省活兒,要特別的上心才是。從早到晚忙得不行,說不累才是假的,有時也會向我訴苦,我說咱家的寶寶咱不看誰看呀。

相處久了,難免也有言語輕重的地方,妻也是有脾氣的人,有時心裡覺得很委屈,可為了孩子們的幸福著想,她從來沒有在兒媳婦面前表現出來。在這里,我要為她點個大大的贊。

除了婆熄關系外,還有一種關系也涉及到「三姓人」的問題,比如重新組合的家庭,繼父繼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也很難相處。因為繼父母和原來的子女沒有血緣關系,自然也被認為是外姓人,處理的不好,很難融入到這個家庭中。


舉個栗子。十幾年前,我二嫂因病故去,當時侄兒才12歲,在煤礦工作的二哥早出晚歸,很難照顧好孩子。後來,經別人撮合,與現在的二嫂走到了一起,掐著指頭一算,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了。

可是令人頭疼的是,己長大成人的侄兒,從當初一開始就和繼母的關系十分緊張,為此,作為叔叔的我,沒少為他們費心思,千方百計想要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糾紛,但是遺憾的是,收效甚微,彼此之間的敵視情緒仍然存在。

後來,我冷靜下來想想,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二哥身上,他作為父親和孩子溝通交流就比較少,這也可能和他工作比較忙有關。


他以為管兒子吃穿用度就行了,卻不知長期的隔閡,在他們父子之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牆,兒子敵視繼母的態度,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內心缺失的父愛,由此而遷怒於進入家門的繼母也就不足為怪了。

因此,和諧的家庭關系,來源於彼此之間的相親相愛,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至於什麼「一家不容三姓人」的俗語,只是針對的那些䀝睚必報,斤斤計較的愚蠢之人,畢竟家和才能萬事興啊!

我記得很多年前聽過這句話,一家不容三姓。我當時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家庭怎麼可能出現第三姓呢?小孩生下來取名字,不跟父姓,跟母親姓也是可以的。怎麼可能出現第三個姓?這第三個姓哪裡來的呀!媽媽就告訴我,一個女人嫁了幾個丈夫並同時為這幾任丈夫生兒育女。這些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們之間的姓就亂了。我聽了後覺得是那麼回事,真的是夠了亂的。於是我就對媽媽說,小孩隨母親改嫁不原來的姓改成現在的繼父就可以了。媽媽說也許吧。

以前的 社會 結構是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

為了保障自己宗族的利益,同時也為了保證宗族能夠延續下去,在婚姻方面一般採取兩種方式:

一種是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另一種就是男方入贅到女方家族。

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之後,就會把自己的姓氏改成自己丈夫的姓。

比如一個趙姓女子嫁給一個錢姓男子,這個趙姓女子就改叫錢氏了。這就表示女方融入了男方的家族,從此成為了男方家族裡的一員。

我們老家的村子裡,還有一部分老奶奶就是這樣。我們見到她們的時候叫一聲錢奶奶,其實這個錢是她丈夫的姓,並不是她們原先的姓氏(趙)。

還有一種就是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冠以夫姓。

比如趙姓女子嫁給錢姓男子,這個趙姓女子就改叫錢趙氏。一般孩子們見面時還是稱呼為錢奶奶。

不管是改成丈夫的姓氏,還是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她們所生的孩子都是跟隨父親的姓氏。

宗族處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家族裡面就只有一個姓氏了!

有時候家族娶的這個妻子,在嫁入男方之前曾經結過婚。這個女子可能是因為以前的丈夫已經去世了,或者是解除了婚約。

這個女子如果沒有帶著孩子,那麼還是和前面的情況一樣。如果是帶著孩子嫁入男方家族,那麼帶來的那個孩子也要改成現在這個丈夫的姓。

改成現任丈夫的姓氏之後,就意味著這個孩子改宗到了現任丈夫的家族裡了。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已經成為了現在這個丈夫的孩子了。

否則那個孩子就不會享受到家族的待遇,因為他沒有成為現在這個家族的一員。

范仲淹年幼的時候父親就死了,他的母親帶著他改嫁到了朱文翰家。所以范仲淹隨著繼父的姓氏改名為朱說。

范仲淹考取功名的時候用的就是朱說這個名字。范仲淹後來直到母親去世之後,這才認祖歸宗。認祖歸宗就要把姓氏再改回到范姓。

男方入贅到女方,和女方嫁入男方是完全一樣的。

結婚之時,需要女方到男方家裡去迎新郎。新郎入贅到女方家之後,也要改隨女方的姓氏。

婚後所生育的所有子女,全部都是跟隨女方姓氏。孩子稱呼母親的父母為爺爺奶奶,父親的父母稱呼為外公外婆。

男方入贅女方家族之後,和女方嫁入男方家族是一樣的。

不過入贅和嫁人還是有一個不同的地方:

女方嫁入到男方家族之後,只是改隨夫姓或者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夫姓,並不需要改名字。

男方入贅到女方家族之後,一般都是改隨妻姓,沒有在自己姓氏前冠以妻姓一說。在有些地方男方連名字都要改,而且改的名字還要由女方的家長來改,由不得自己做主。

在男方入贅的這個模式之下,女方的整個家族裡面也是只有一個姓氏!

當家族因為各種原因到了沒有子嗣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家族無法延續下去了。

解決這種困境的方法,一般是從同宗裡面過繼一個孩子過來。因為都是同宗,這時家族還是保持著一個姓氏。

有時候除了自己之外再也沒有其它同宗的時候,那就要從其他宗族裡來過繼。這時候過繼過來的那個孩子,就不一定是這個家族的姓氏了!

解決的辦法依然是改姓,也就是改成現在這個家族的姓氏。只有這樣才能被家族和世人認可,才能被當做這個家族的一員。

沒有改成現在這個家族姓氏的,只能算作是義子,是沒有繼承家族的資格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家族還是只有一個姓氏!

這種宗法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家族的利益。保證家族的利益不僅僅是保護自己的資產不被掠奪或分割,還有來自朝廷賜予的爵位等財產之外的東西。

所以在宗族制度之下子孫的姓氏,要麼全都跟隨父姓,要麼全都跟隨妻姓。絕對不能容忍一個跟隨父姓一個跟隨母姓的情況發生。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 歷史 上的節點。】

2. 農村老話:一家不容三姓人,是哪三個姓氏呢為什麼

一家不容三姓人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正常家庭的公公婆婆以及兒媳婦,一共是三個姓,第二種是上門女婿以及女方父母的姓,第三種是離了婚的婦女帶著前夫的孩子再次嫁人,跟現在的丈夫組成的家庭一共是三個姓,至於為什麼會是一家不容三姓人,主要是彼此之間的矛盾。其實這就是之前農村的一句俗話而已,雖然有大部分的可能性,但是生活中大部分的家庭還是比較幸福美滿的,不至於說鬧得一家人水火不容的樣子,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比較和睦的,並不像以前農村的思想那麼落後,那麼封建,所以才會導致出現各種的家庭矛盾,現在很多的婆媳關系甚至比跟自己親媽的關系還要好。

這其實就是生活中一小部分現象罷了,很多家庭還是比較和諧的。

3. 一家難容三姓人有沒有道理,出現三個姓氏為何會有矛盾

01這個俗語是來自秦國

在秦國是按家庭的方式進行納稅,如果家裡的子女分家的話,那納稅的金額就會變大了。所以,在秦國一般是不主張分家或者其他的方式來另外組建家庭。本來一個家只有兩個姓(子女隨父親姓,母親一個姓),如果分家的話,那就一個大家庭有幾個姓,需要交納的稅也是幾份,因此,在秦國是避諱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家裡姓氏多了就會導致關系很微弱,從而衍生出了這個俗語。

綜上所述,只要一個家庭有多種姓氏,他們的關系多多少少會有點矛盾,相處下來的話也需要小心翼翼的。尤其是一個家庭的孩子一個跟著父親姓,一個跟著母親姓的時候,如果家裡的老人比較封建的話,他們帶給小孩子的不僅僅是寵愛的程度不同,還有兩個小孩自身對兄弟姊妹的偏見。

4. 俗語說「一家不容三姓人」,為什麼會容不下

農村俗語道:「一家不容三姓人」,首先一種可能,就是指的新媳婦嫁入後,媳婦兒、婆婆和父子之間分別是三個姓氏的情況。這種情況很好理解,公婆跟兒媳婦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家庭的,生活習慣,消費水平和世界觀、價值觀必然會有一些不同的。

何況婆媳矛盾,是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並且家庭矛盾中,名列前茅的一個矛盾。幾乎所有有媳婦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感覺。

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父子兄弟,還是夫妻婆媳,有矛盾應當就是論事,只說對錯,事情得過且過,不過分計較得失輸贏,時刻記得這世上沒有誰本就該讓著誰,才能夠逐漸渡過磨合期,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5. 老人說「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哪三姓說得有道理嗎

一、老人說「一家不容三姓人」,指的是父母和媳婦這三個姓,他的生意寫的理解就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其實說的是有一些道理的。

四、這樣的家庭也會產生3個姓氏,但男人在家裡的地位比較低,每天都需要面對著村民們別樣的眼光。而男人們多半都有著很多的自尊心,生活上自然是不會太舒服的,且如果女方的父母比較霸道,那男人可就會一直憋屈著。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兩口子之間都會選擇進城買房定居,這樣就無所謂了。

以上的文章就解釋了什麼是老人說「一家不容三姓人」,其中的道理是我們在生活比較常見的。

6. 我姓容 老是有人叫我容嬤嬤 我好討厭 怎麼辦

說明題主可能是廣東人或廣西人、香港人、澳門人。那幾個地方姓容的人多,在江南地區看容姓像在看稀少姓氏一樣,在江南地區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姓容的真人,除非廣東人群居江南地區,可那是不可能的呀,江南地區是蘇北人、安徽人、上海人、河南人、浙江人多。廣東人多的地方是香港、澳門、深圳、美國的舊金山、馬來西亞檳城及吉隆坡、新加坡、泰國南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

7. 「一家不容三姓人」,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為何會容不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結了婚的兒子和兒媳婦,千萬不要跟婆婆生活在一起,這樣會引發不必要的矛盾,從而影響親人之間的感情。

8. 農村老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一屋不住三代人,有道理嗎為什麼

農村老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一屋不住三代人,從字面意思理解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一個家庭里邊,家庭成員的姓氏不能超過三個,否則的話就會滋生出很多的矛盾。這里的三」也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代表的是三個或三個以上。三姓一般指兩口是兩姓人,和兒媳就是第三姓的人。婆媳在生活習慣、教育子女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又不好溝通,婆媳住一起容易發生口角鬧不和,就有了一家不容三姓人的說法。

9. 在修仙界中哪些人不能惹

復姓的人不能惹。被所有人罵廢柴的人不能惹。自稱從華夏穿越過來的不能惹。自稱重生的人不能惹。自帶系統的不能惹。腦袋裡有個圖書館的不能惹。被罵贅婿的不能惹。被罵私生子的不能惹。
《修仙界》是天狼孤星客編著的小說,首發於起點中文網。小說類型仙俠異俠內容簡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

熱點內容
手機為什麼換新電池耗電還這么多 發布:2025-07-05 02:28:09 瀏覽:438
為什麼微信零錢能充值 發布:2025-07-05 02:27:15 瀏覽:783
燃燒吧蔬菜為什麼找不到了 發布:2025-07-05 02:11:49 瀏覽:766
每天都睡好了為什麼眼睛還會腫 發布:2025-07-05 02:06:37 瀏覽:696
授權店iphone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7-05 02:05:54 瀏覽:950
為什麼小米盒子不設計網口 發布:2025-07-05 01:56:36 瀏覽:108
為什麼手機不顯示自己的流量 發布:2025-07-05 01:42:03 瀏覽:664
生完孩子了為什麼還嘔吐 發布:2025-07-05 01:26:26 瀏覽:123
泡茶沖好後為什麼要放一段時間 發布:2025-07-04 23:48:16 瀏覽:14
發酵大豆肥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7-04 23:40:57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