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一點的雞蛋煮不好
⑴ 雞蛋為什麼老煮不熟
您好!
煮的時間過短或過長。如果沒有掌握好煮雞蛋的技巧的話,在煮雞蛋的時候,很有可能雞蛋會出現煮不熟的情況。煮雞蛋的時候,雞蛋不要煮的時間太長,因為雞蛋的蛋白中含有的蛋氨酸是比較多的,如果煮的時間太長的話,就會分解出硫化物,這個時候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就會形成硫化鐵;這樣雞蛋裡面的營養就會損失多,而且這種硫化鐵液是不易被人體吸收的。一般情況下在煮雞蛋的時候,冷水下鍋,大概水開之後再煮上五六分鍾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煮雞蛋的水的量也一定要把握好,一部分人在煮雞蛋的時候可能加的水會比較少,如果雞蛋蛋白的地方進不到水的話,就不容易凝固。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採納,謝謝
⑵ 為什麼雞蛋煮不熟
一是氣壓高
我們平時居住的平原環境,氣壓一般都接近1個標准大氣壓.也就是說我們燒開水時,水要到100度左右才沸騰。但向上的高度每升高300米,沸點溫度大約要下降1℃。在海拔6000米的高山上,水只要燒到70多度就已經沸騰了,在70度的水溫下很多食物是煮不熟的,不僅僅是雞蛋不熟。比如我們常吃的米飯,米飯通常要在103到105度之間才能熟透。所以高山地區常用高壓鍋來煮食物。
二是你鍋壞了
火候不到
⑶ 雞蛋為什麼老煮不熟
5分鍾最好 煮雞蛋有學問 幾年前去德國實習,發現無論是在星級賓館還是在普通小旅館的自助餐桌上,雞蛋的位置不僅有兩堆,而且有「3」和「5」的標記。餐廳服務生告訴我們:「3」是指煮沸3分鍾的雞蛋,「5」是指煮沸5分鍾的雞蛋。 回到家後,做起試驗:將新鮮無破損的雞蛋洗凈後,涼水下鍋,開鍋後,分別計時3、5分鍾,撈出過涼。「3分鍾雞蛋」,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5分鍾雞蛋」,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鍾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鍾;「5分鍾」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鍾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⑷ 煮雞蛋變小變硬什麼原因
雞蛋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在高溫下會變性(也就是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在熱的作用下改變的結構 導致蛋清的性狀發生了改變) 學過生物的人應該明白: 酶 在低溫下活性被抑制 在高溫下失去活性 也就是說經歷過高溫的酶的活性是永久性的改變 不會再變回去。 而酶的化學本質就是蛋白質。
下面來看看怎麼正確的煮雞蛋:
雞蛋煮8分鍾是最有營養的
1、煮雞蛋前先泡水
在煮雞蛋之前,最好先把雞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會兒,水必須沒過蛋,否則浸不到水的地方蛋白不易凝固,影響消化;再把蛋放人冷水浸泡一會兒,以降低蛋內氣壓;再放入冷水鍋中煮沸,這樣蛋殼就不易破裂。
2、煮雞蛋時順一個方向攪動
為了使蛋黃凝固在蛋清的正中間,應在雞蛋下鍋後用手勺不停地順一個方向攪動,使鍋中的水呈漩渦狀轉動,直至煮熟
3、煮雞蛋的時間
很多人可能都有個困惑,雞蛋煮多長時間最合適?營養師的經驗是,雞蛋煮8分鍾剛剛好。專家做過煮雞蛋試驗,結果發現,普通大小的雞蛋,也就是一斤稱七八個的雞蛋,放在鍋里,冷水開煮,水開後,掐著表,再煮8分鍾關火。這時候煮出來的雞蛋,蛋黃剛剛凝固,口感和營養都是最佳的狀態。
有些人喜歡吃溏心的雞蛋,但李長平提醒說,雞蛋等禽蛋類可能受到沙門氏菌感染,吃溏心蛋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而雞蛋煮得時間太長,又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煮雞蛋時還是應適當掌握好火候。
雞蛋的大小也會影響到煮熟時間,如果是較小一點的柴雞蛋,可能煮六七分鍾就夠了,可以自己做做煮蛋試驗,找到最佳時間。此外,煮蛋時要注意,水一定要完全沒過雞蛋,這樣才能將雞蛋充分煮熟。
4、煮雞蛋時的火力
煮雞蛋時若用大火,容易引起蛋殼內空氣急劇膨脹而導致蛋殼爆裂;若使用小火,又延長了煮雞蛋的時間,而且不容易掌握好蛋的老嫩程度。實踐證明,煮雞蛋以中火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