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滅蜀大將結果都不好

為什麼滅蜀大將結果都不好

發布時間: 2022-10-31 11:12:17

⑴ 晉滅譙蜀之戰的結果是什麼,為何誰也守不住四川

秦戰國兼四川為資,出關中而鞭撻六國。漢高祖取四川之資,憑關中而爭霸項羽。桓溫據四川而入關中,駐兵霸上、威逼前秦。苻堅平四川而略東晉,百萬大軍,傲視江淮。自司馬錯並巴蜀之後,四川便突然熱鬧起來,屢屢出現身史書之上。而四川雖然種種資霸之業,卻從來都守不住,而且是誰也守不住。無論是統一華夏的帝國政權,還是雄踞中原的胡人政權,甚至是偏居荊吳的南方政權,都能探問一下川地形勝。而最誇張的就是三國劉備,憑半個荊州就能蛇吞益州。縱有秦嶺聳峻、縱有巫峽激流,而四川就是一個誰也守不住的地方。

河北之地天下精兵,並非河北盡是“燕趙游俠子”;而是北接草原、南聯中原,河北是一個戰略大通道、古今大戰場。炎帝與黃帝戰於阪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河北是一個屢經大戰洗禮之地。所以,戰爭塑造了游俠、戰爭塑造了天下精兵,而後戰爭才能再去塑造國家。而閉塞之四川,恰恰缺乏這種大陣仗的塑造。

⑵ 魏國滅蜀明明建立奇功,為何卻成了三國死得最冤的大將

原因是鄧艾在獲得成就後,他開始自以為是,本以為沒有差錯,在送往京都的信中被野心家鍾會奪走,鍾會為了除掉鄧艾,鍾會派人模仿鄧艾的字修改了信中的內容,遠在京都的司馬昭本來就忌憚鄧艾,在鍾會的引導下,司馬昭最終殺害了鄧艾,一代名將鄧艾就此消失,這也是司馬昭的損失。鄧艾雖然效仿了前朝收復巴蜀的大將,肆意的分封官職,但是鄧艾從來沒有謀反之心,而且他制定了伐吳良策。如果在兩側攻打東吳,東吳也很快而入司馬氏的手中。遺憾的是鄧艾被誤殺了。

伐蜀成功後,鄧艾開始自恃功高,輕視屬下,自以為功勞頗高,司馬昭剛開始還認可鄧艾,但是鄧艾的肆意分封官職,觸及了司馬昭的利益,在鍾會的干預下,司馬昭下定決心殺掉了鄧艾。一代名將就此泯滅。

⑶ 為什麼曾經是滅蜀最大功臣的鄧艾,最後會是冤死的結局

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魏滅蜀之戰中,征西將軍鄧艾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兵臨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現在,鄧艾的結局,顯然和白起比較類似,也即鄧艾和白起都沒有造反的意圖,但是,因為具有造反的能力,加上中間有其他人的挑撥,所以讓雙方產生了芥蒂。總的來說,鄧艾所犯的兩個錯誤,無疑都觸及了司馬昭的底線,加上有鍾會等人落井下石,很快鄧艾就被拿下。到了公元264年,鍾會、姜維起兵之後,鄧艾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也即鄧艾作為消滅蜀國的最大功臣,卻落下了被冤殺的下場。

⑷ 曹魏伐蜀之役成功後,為何大將鄧艾和鍾會會二士爭功導致兩敗俱傷呢

爭功之心,可以理解,因為滅蜀是二人共同的功勞,可謂不分上下,誰都不願意對方先行摘桃。但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則是有復雜原因的,鄧艾的死,是鍾會連同衛瓘一起下的手,而鍾會的死,則是必然,反都反了,不成功當然就得死了。

然而鍾會的死,卻沒有讓鄧艾成功地活下來,這就要說到關鍵人物衛瓘了。要知道,當初鄧艾被冤枉,他可是有份的,現在鍾會又死了,這份責任就完全由他來擔了。為了不讓鄧艾日後對付自己,他就派一名與鄧艾結過仇的手下追上囚車,並偷偷告訴他可以報仇了。這個叫田續的人二話不說,就立刻動手殺掉了鄧艾父子。所以說,鄧鍾二人的結局,固因二士爭功而起,但是他們的兩敗俱傷,還與衛瓘這個關鍵人物有莫大的關系。

⑸ 鄧艾是滅蜀的大功臣,為何卻遭遇殺身之禍

鄧艾是後期魏國主要的大將之一,在伐蜀的戰役中,鄧艾居功至偉。鄧艾同時也是後期蜀國姜維的死對頭,鄧艾有較長的戰略眼光,而且用兵靈活,善於用奇謀出奇制勝,在於姜維的戰斗中,從來沒有吃虧國,多次成功阻止了姜維北伐。那麼為什麼屢建戰功,忠心耿耿的鄧艾,最終下場卻十分凄慘呢?

當時司馬昭的寶座還沒有坐穩,自己也做賊心虛害怕歷史重演,又加上鄧艾手握大軍,確實對司馬昭的江山構成了威脅。於是忠心耿耿的鄧艾父子被押解回洛陽,在路上被鍾會派的人殺死了。

⑹ 鄧艾鍾會和諸葛緒都是伐蜀大將,怎麼結局如此不同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積累戰功,挽回因弒帝而損失的名聲,決定兵分三路,攻打蜀漢。這一戰,對蜀漢而言,是滅頂之災——雖然姜維在劍閣阻住了鍾會的大軍,但是,鄧艾卻偷渡陰平,並擊敗了由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帶領的一群名將後人,兵鋒直指成都城下。更可悲的是,蜀漢後主劉禪,過於寵信宦官黃皓,認同了黃皓稱,魏軍不能打到成都的說法,在此之前,就拒絕了各地守將率軍回援的機會。因此,當鄧艾率軍到達城下的時候,成都城中,無將可遣,無兵可用。



那麼,為什麼要說,通過這件事,我們就要重新審視諸葛緒了呢?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到,鄧艾之死,除了與衛瓘的私心有關之外,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看透鍾會的野心,以及本身的政治警覺性太低,所以他為了曹魏,為了司馬家族,功高震主還不知收斂,而諸葛緒卻一點都不肯違拗司馬昭最初的命令,最終得以明哲保身。這種做法,比起鄧艾,要「聰明」的多,難道不是嗎?這也就是為什麼鄧艾鍾會被殺,而諸葛緒善終的原因了。

⑺ 蜀漢滅亡後,蜀國的那些大將是什麼結局,據說有人還在坐鎮一方

蜀國滅亡了以後,蜀國的大將多數都戰死沙場了,但是還是有少部分因降而免於殺身之禍的將軍,比如董厥,羅憲,南中都督霍弋等等。其中羅憲一直鎮守著永安城,阻擋著東吳的大軍進攻。

三、霍弋

霍戈的父親霍峻是蜀國的一員猛將,後來霍戈一直都在充當諸葛亮保鏢的角色,諸葛亮還在的時期,他是丞相府記室,諸葛亮死後,他被記為黃門侍郎,後來叛軍鄧艾偷襲陰平,霍戈想要去支援,可是劉禪覺得那邊肯定也是有重兵把手,所以不需要霍戈去幫助,只要霍戈能夠保護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沒有過多久成都就被攻陷了。

⑻ 在蜀漢後期,出現「蜀中無大將」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公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在此基礎上,蜀漢在前中期,還可以依賴劉備起家過程中招攬的各地人才。但是,差不多自公元234年,也即諸葛亮去世開始,蜀漢人才凋零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雖然諸葛亮在病逝之前,已經給蜀漢留下了不少文臣武將,但是,經過數十年的時間,這些人才很多都在公元263年前就去世了,這讓後主劉禪也非常無奈,所以只能派遣缺乏經驗的諸葛瞻來抵擋偷渡陰平的鄧艾。綜上,因為以上幾個原因,蜀漢到了後期,特別是滅亡之際,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問題。而這,促使蜀漢在公元263年就被曹魏消滅了。

⑼ 三國時期蜀軍7次伐魏為什麼都以失敗告終

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對比很懸殊,蜀國完全處於弱者的地位,可為什麼諸葛亮執意要六次伐魏國呢?其實說明了,諸葛亮就是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明知道自己不是魏國的對手還主動向其發動攻擊。可見諸葛亮(孔明)真的是為了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根據《三國演義》書中記載,三國鼎立之前,關羽大意失荊洲,而且還被孫權所殺,導致劉備起兵(水、陸軍)七十五萬大軍向吳國展開猛烈進攻。被書生陸遜一記火燒連營,滅亡蜀軍六十五萬,僅剩下十萬潰敗入白帝城,後劉備也因此氣病而死,諸葛亮那時候才真正掌握兵權。這么說來,孔明後期還能領三十萬軍伐魏,可見蜀國並非兵力缺乏,只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不及對方罷了,孔明當時肯定也是報有統一中國的決心,最後卻被司馬懿活活拖死,實在可惜、實在遺憾。
如果拿裡面的三國資料來看,三國里,顯然剛開始的魏國最強,其次是蜀國、吳國。到了中期,魏國實力鼎盛繁榮,吳國兵強馬壯,蜀國則變成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根據史書不完全記載,當時三分天下時,三國實力對比情況是:
魏國實力最強,士兵戰斗素質也是三國第一,將領眾多,人才、兵力、城池達到數百座。
根據三國前初後繼的實力總結:
魏國總兵力達七百八十八萬,人口六千九百萬人,物質豐富,國力繁榮,人才廉備,武將文臣三千四百七十一名,更擁有九大州之地,大小城池不少於二百多座。
吳國總兵力達三百零六十三萬,人口四千八百萬人,物質充足,國力昌盛,人才濟濟,武將文臣九百一十三名,更擁有五大州之地,大小城池不少於八十八座。
蜀國總兵力達一百六十萬,人口二千五百萬人,物質缺乏,國力不振,人才稀少,武將文臣六百多名,擁有二大州之地,大小城池不少於四十多座。
綜合上述,可見蜀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魏國,但仍然向強大的魏國發動攻擊,可見諸葛亮統一中原的願望和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看得很重,這也是蜀國之所以不能取勝的原因,諸葛亮並非聖賢,孰能無過?鞠躬盡瘁的精神才是我們值得探討的……(以上三國資料是研究所得,不一定標准,謝謝欣賞)

⑽ 見證了蜀國滅亡的三位蜀漢老將怎麼結局卻各不相同

公元263年,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魏滅蜀之戰中,魏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切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後,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 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


在鄧艾兵臨成都後,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並用手令叫柳隱歸順,在得知後主劉禪平安的消息後,柳隱才到鍾會軍前投降。魏國權臣司馬昭聽說這件事情後,也認為他忠義可嘉,給出了比較高的評價。咸熙元年,在見證蜀國的滅亡之後,曹魏朝廷把蜀國舊臣遷徙到河東,其中,柳隱被任命為曹魏議郎。不久之後,晉武帝司馬炎即位,任命他為西河太守。在任三年,柳隱以年老辭職,請求回蜀地養老。後病逝於家中,時年八十歲。長子柳充,為連道縣令。次子柳初,被舉薦為秀才。由此,對於柳隱來說,最終回到了家鄉,並在家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靜音了為什麼 發布:2025-07-04 09:16:47 瀏覽:119
為什麼放射科晚上沒值班的 發布:2025-07-04 08:52:03 瀏覽:134
為什麼手機相機拍不出真實顏色 發布:2025-07-04 08:51:25 瀏覽:21
為什麼蘋果手機靜音有震動 發布:2025-07-04 08:51:24 瀏覽:746
D703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7-04 08:51:11 瀏覽:602
男人為什麼喜歡戴套 發布:2025-07-04 08:35:01 瀏覽:434
為什麼游戲充值ios和安卓不一樣 發布:2025-07-04 08:17:56 瀏覽:775
為什麼蘋果手機的運行速度很慢 發布:2025-07-04 08:08:32 瀏覽:800
為什麼半夜起來眼睛有點發紅 發布:2025-07-04 08:03:24 瀏覽:311
帶避孕套時間長了為什麼會干 發布:2025-07-04 07:57:26 瀏覽: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