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淵的兒子排行不一樣
Ⅰ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那麼多為何爭皇位的只有三位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那麼多為何爭皇位的只有三位?具體原因如下:
一,因為年齡關系,只有這三位具備爭奪皇位的條件,其他的孩童尚小唐高祖李淵的一生的兒子為何那麼多,偏偏在爭奪王位或者說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偏偏只選擇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來作為候選人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不得不接受的原因就是因為除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之外,其餘的孩童年齡都太小,最大的也僅僅是剛剛學會走路的人。所以不具備繼承和爭奪條件,不得已只能從三位當中選擇。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Ⅱ 李淵幾個兒子年齡的大小順序
嫡出的只有4個,就是我們熟知的建成,世民,玄霸(這個早夭),元吉。
庶出的比較著名的有一個叫智雲(萬氏所生,也就是後來的萬貴妃),後來起兵的時候李建成不帶著他走(理由是他比較小,但是他只比元吉小一歲),所以被陰世師所殺,僅14歲。
李淵晚年多寵,所以小兒子很多。「上晚年多寵,小王且二十人」(《資治通鑒》)能夠考知名字的有17人。
荊王元景,莫嬪所出,李淵第六子。
漢王元昌,孫嬪所出,李淵第七子。ms在貞觀年間還興風作浪,幫著不懂事的太子大侄兒,造皇帝二哥的反來著。所以兒子多了真麻煩。。。。。。
酆(feng一聲)王元亨,尹德妃所出,李淵第八子。
周王元方,張氏所出,李淵第九子。孩子他媽ms連個名分都沒有。李淵色老頭。
徐王元禮,郭婕妤所出,李淵第十子。
韓王元嘉,宇文昭儀所出,李淵第十一子。
魯王元則,王才人所出,李淵第十二子。
鄭王元懿,張寶林所出,李淵第十三子。
霍王元軌,張美人所出,李淵第十四子。
虢王元鳳,楊美人所出,李淵第十五子。
道王元慶,劉婕妤所出,李淵第十六子。
舒王元名,小楊嬪所出,李淵第十七子。
魯王靈夔,宇文昭儀所出,李淵第十九子。
江王元祥,楊嬪所出,李淵第二十子。
密王元曉,魯才人所出,李淵第二十一子。
滕王元嬰,柳寶林所出,李淵第二十二子。這個應該不陌生,滕王閣,就是他在貞觀十三年建的,三十多年後,王勃的《騰王閣序》橫空出世~
其實李世民的這些小弟弟們對政治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也就是嫡出的一兄一弟掀起很大風浪。大多人不是早夭就是在外做官。
但十七人當中,好幾位都是被阿武殺死或者因她而死。比如,韓王元嘉(因為母親宇文昭儀所以很受寵愛,個人修養又很高,跟越王李貞一起伐武,事敗被殺),霍王元軌(貞觀時受到魏徵的賞識,所以皇帝二哥乾脆讓他娶了魏徵的女兒,參與越王伐武,事敗被貶,死於途中),舒王元名(原本為官清廉,門庭整肅,游樂山林,但是後來被武則天的酷吏誣陷而死),魯王靈夔(參與越王李貞伐武,事敗被貶,自縊了)。
包括李智雲這一支,李淵後來過繼了李世民的兒子李寬給他,李寬死後,李世民又命濟南公李世都之子李靈龜為其子嗣。李靈龜的孫子李承況參與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節愍太子)討伐武三思、韋後及安樂公主,事敗被殺。從此這一支系便斷絕了。
Ⅲ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呢
四姑娘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李淵一生共有41個孩子:19個女兒和22個兒子。按理說,兒子這么多,爭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淵的兒子是一個例外,李淵生子很不均勻,他589年有了長子李建成,然後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雲(603年),然後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個兒子李元景。
這期間的十五年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可以說斷層很明顯,前面的五個兒子遠大於後面的十七個兒子。我們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爭權大約發生在621年~626年這段時間。也就只能李淵的前五個兒子有可能參加,其他的十七個兒子最大的也不到十歲,小的則還沒有出生,中間的那部分則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個兒子完全不用考慮在內。

Ⅳ 李淵那麼多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斗得最凶
李園雖然有二十二個兒子,但兩人的差異巨大。這種差異體現在兩個方面。這二十二個兒子一方面明顯不是奶同胞,而是李淵不同嬪妃所生,所以有一個簡單的區分。其中長子李、次子、三子李宣巴、四子李元吉是李淵與前妻所生。李淵的長子李與李淵並肩作戰,推翻了隋朝的暴政。他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被認為是一個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唐高祖的次子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後來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李淵的第三個兒子李宣巴,16歲去世。在唐朝建立之前,他不能為皇權而戰。李淵的第四個兒子是李元吉,李元吉是行軍打仗的精兵,他在政治上始終堅定地支持李建成。
Ⅳ 李淵一生有22個兒子,為何只有三兄弟相互爭斗呢
原因很簡單,雖然李淵一共有二十二個兒子,但是其餘的兒子相比於李世民三兄弟都太小了,根本就沒有實力去個李世民三兄弟爭斗。所以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了之後就只有李世民一人能夠繼承皇位了。
還有就是李淵很多的孩子都是在李淵成為太上皇之後所生的。李淵這個太上皇當得是一點也沒有權力,雖然李世民對他的要求都滿足,於是李淵就熱衷於生孩子,最後等到李淵去世之時李淵一共有四十一個孩子。
Ⅵ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後,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李淵其他兒子成熟些後,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斗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舊對其他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還遠離京城,自此李淵的其他兒子就更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Ⅶ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為何爭奪儲位的兒子只有三人呢
首先,李淵的其他兒子都是庶子,競爭優勢不大;其次,李淵的其他兒子年紀都尚小,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最大的庶子也才八歲,因而不可能參與到權力的斗爭中。再加上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也只有立了赫赫戰功的李世民才能與之分庭抗衡。
所以李建成將李世民視為自己的擋路石,他們二人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而李元吉之所以摻和進來,是因為他也想要當皇上,想要借李建成之手除去李世民,到時剩下一個李建成就相當好對付了。所以三個嫡子就這么互相殘殺,李世民笑到了最後。
Ⅷ 李淵一生有33個兒子,為何爭奪皇位的只有3人
李淵雖然有那麼多兒子,但是參與皇位爭奪的只有三個,這其中的原因是當時皇位之爭的時候,各個存活的皇子年齡都比較少,只有這幾個年齡相當。
唐高宗李淵出生於隋朝時期,歷經了隋文帝與隋煬帝的統治時期。李淵家族顯赫,他的母親乃是隋文帝楊堅皇後的姐姐,年少的他很有才華謀略,聰明機敏,因此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後的喜愛。一直到了隋煬帝在位的時期,百姓水深火熱,起義一觸而發。這時候的李淵最終也決定了起兵,想要逐鹿天下。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也就剛繼位九年,雖然他當上皇帝後,也生了不少的兒子。但是比起這三個兒子來看,不僅年齡尚小,而且沒有功績資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三個兒子都是嫡子。綜上來看,這三個兒子才是最有資格爭取皇位的人。
Ⅸ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呢
這話不假,確實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而且李淵其他的兒子連站隊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羨慕的看著這三個大哥哥,表示並沒有看出來他們之間有爭斗。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太小了。
李淵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員下了通緝令,李智雲被逮捕,押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年僅十五歲。
所以,李淵攻入長安並在618年稱帝後,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這三個長大了的兒子,而且三人還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後竇氏的兒子。自然權力的爭奪集中在他們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李建成會成為大唐的第二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