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進口牛肉不好賣
『壹』 為什麼進口牛肉沒有漲價,國產牛肉卻漲價20%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老百姓來說,吃自然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普通人每天工作掙錢無非是想要在平時的時候吃一些好的,而說到好吃的自然肉類是少不了的,但是肉類近幾年卻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之後,牛肉和羊肉也逐漸的出現了價格上漲的趨勢,進口的牛肉沒有任何漲價的情況,而國產的牛肉卻漲了將近20%,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到通貨膨脹的話,很多人都會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很誇張的現象,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會表現得極為誇張,往往生活用品上的一些成本進行上漲的話,也算是通貨膨脹的一種表現,就比如說現在的肉類和菜類的價格相比於10年之前來說,這也算是一種通貨膨脹。而面臨著這種情況,牛肉的價格也勢必是要上漲的,並且未來可能價格只會增高,不會降低。
『貳』 烏魯木齊進口牛羊肉為什麼不讓賣
烏魯木齊進口牛羊肉之所以不讓賣那是因為怕疫情傳入。
『叄』 進口牛肉才20多元一斤,國外牛肉價格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科技水平提高、糧食收成好、規模大,數量多、政府補貼,國內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這些原因都可以讓進口牛肉價格下跌,但其實這里有個誤區,就是大家到的其實是低端市場價格下跌,高端牛肉市場價格還是繼續上漲。
國內牛肉一直上漲,所以國外牛肉就可以利用它們低成本的優勢搶奪市場。另外國外飲食習慣不同於國內,國外基本都是吃牛排,不會像中國有很多種吃法,所以他們將牛好部位自己享用,其他部位便低價出口,於是國外牛肉價格下跌。以上這些原因都是進口中低端市場牛肉價格下跌的原因哦,其實高端牛肉進口市場價格並沒有下跌,反而持續上漲哦。
『肆』 為什麼不讓賣進口牛肉
韓國曾是美國牛肉的第三大進口國,2003年12月23日,美國農業部向外界宣布,在華盛頓州發現一例瘋牛病。這一消息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恐慌。韓國政府隨即決定暫停從美國進口牛肉。 今年4月,韓國農林部宣布,鑒於美國同意嚴格規范動物飼養、提高牛肉安全標准,韓國將放寬進口美國牛肉,允許進口月齡30個月以下肉牛的脫骨牛肉,這引發了韓國民眾的普遍不滿,其中包括部分養殖業者的強烈反對。 盡管韓國農業部長鄭雲天5月29日發表恢復美國牛肉進口的公告說,「韓國政府解除了禁止進口美國牛肉的禁令。政府已為進口牛肉制訂了新的衛生標准。美國牛肉是安全的」,也沒能平息部分韓國民眾對於瘋牛病的恐懼,更有部分韓國媒體甚至報道說,「94%的韓國人擁有容易患上人類瘋牛病的基因」、「食用美國牛肉的人就像實驗動物」。這些說法更使得民眾的反美情緒越加高漲。 《朝鮮日報》稱,利益團體掀起抗議的真正原因,是擔心美國牛肉全面進入韓國會蠶食韓國本地牛肉的固有市場份額。據悉,在韓國,牛肉的需求量非常大,每年牛肉消費量在40萬噸以上。而韓國的農業是以家庭生產為主,產量不大,導致牛肉自給率不足1/3,需要大量依靠進口。所以韓國的牛肉價格一直是居於世界前列的。而美國牛肉價格只有韓國牛肉的1/5,肉質也毫不遜色。 而有關專家認為,韓國迫於美國壓力開放牛肉市場,是一場政治交易,這是美國國會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前提條件。牛肉只是充當了一個政治工具的角色。
『伍』 牛肉均價連續10周上漲,明明是淡季,為何價格反上漲
雖然是淡季,但是今年我國牛肉的產量少了很多。再加上疫情的影響,進口的牛肉也少了。這物以稀為貴,東西少了,價格就貴了。就好比豬頭,豬肉的價格也是一直在上漲,就是因為豬肉的產量少了。
其實,雖然牛肉價格上漲了,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消費的起。你也總不可能天天吃牛肉吧,一周吃一次就差不多了。而且,少吃肉對身體也好。很多人就是因為吃肉吃的太多,身體亞健康了,正好趁著這次機會,少吃肉,多吃菜。
『陸』 進出口牛肉銷售好不好做
進口牛肉銷售其實不是很好做。因為進口牛肉雖然銷售的價格比國內的要便宜,但是進口牛肉都是分割以後切好塊冷藏的,往往需要進入超市或者是生鮮店,而要進入生鮮店,超市需要有很多的公關技能,所以不是很好銷售。
『柒』 進口牛肉還還能買嗎
牛肉是我們餐桌上常見肉類,不管是新鮮牛肉,還是進口的冷凍牛肉,在中國都相當受歡迎。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對進口牛肉產生一種抗拒的心態,究竟現在買進口牛肉安全嗎?對於這個問題,國家食品專家最新回應來了!一起來了解一下。進口牛肉
進口牛肉
對於進口牛肉或海鮮能否正常購買問題,國家食品專家表示,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未發現通過食物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道,海鮮等食物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可能被污染。所以說,通過國家嚴格質檢、擁有正關檢疫報告的正規進口牛肉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不過,不排除低溫冷藏食品及包裝材料作為病毒載體,污染環境並引起人類傳播的可能。所以建議大家,購買食物回來需要進行消毒,選擇干凈的水來清潔手和食物,如果是肉類則要放到盆里洗,防止水花飛濺造成污染,並且肉類需要煮熟才可以進食。
『捌』 進口牛肉為什麼便宜
進口牛肉便宜的原因:
1、國內和國外養殖成本問題。
國外大多為天然養殖牧場,肉牛多為大規模飼養,且肉牛品種好,科技水平高,飼料價格便宜,拿15年來講,全球糧食收成狀況良好,就這直接降低了進口牛肉養殖戶的成本,那麼流入中國來的牛肉批發價格自然也就低。
2、國外飲食習慣問題。
這個可能是很多牛肉批發行業者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拿美國來講,美國人吃的牛肉大都是煎烤為主,不像中國還愛吃鹵牛肉,因此腱子(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的,內藏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最適合鹵)在美國基本沒什麼作用,美國人基本不把牛肉拿來鹵。因此可想而知美國的腱子就只有出口到其他國家,而且價格相對也比較便宜。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也是這樣。
3、外國市場機制健全,交易過程中成本低。
再者財政補貼,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中有1/3至1/2來自政府補貼。與中國對進口農產品實行配額,高關稅相反,有的國家對出口農產品加特別稅。而國內牛肉養殖戶成本高企,資金流動性缺陷,政府補貼過低,基因技術落後,配種失敗,可用於畜牧業的土地逐年減少等,都是導致國內牛肉價格比進口牛肉價格高的原因。
4、品種好,科技水平高。
大家都知道,進口牛肉最嫩最貴的是和牛,據說他們都是聽音樂喝酒長大的牛。這種和牛的品質確實名不虛傳。也正因為如此,和牛價格比較貴。日本是和牛原產地。澳洲的和牛都是泊來品。再一個就是安格斯牛,安格斯牛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肉牛品種。
5、財政補貼。
再者財政補貼,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中有1/3至1/2來自政府補貼。與中國對進口農產品實行配額,高關稅相反,有的國家對出口農產品加特別稅。而國內牛肉養殖戶成本高企,資金流動性缺陷,政府補貼過低,基因技術落後,配種失敗,可用於畜牧業的土地逐年減少等,都是導致國內牛肉價格比進口牛肉價格高的原因。
『玖』 美國牛肉為什麼銷售遇冷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市場走訪中發現,已經在北京市場入市5個月之久的美國牛肉雖然向京城高檔超市的供應力度不斷加大,但由於價格、運輸、飼料等原因,銷售較為平淡,而在部分電商平台,美國牛肉銷量也反響平平。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些試吃的盒裝牛排上都貼有售價標簽,每盒在200元左右,試吃環節只持續了15分鍾左右,6盒牛排就被試吃一空,也就是說僅一場試吃活動,山姆店就免費提供了價值1200元的美國牛肉。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試吃並沒有立即帶動美國牛肉的銷量,超市貨架上的幾個美國牛肉單品幾乎沒見售出,北青報記者在山姆亦庄店逗留的兩小時內,僅有一位顧客取走一份580克裝的牛排,這份被保鮮膜包裹的盒裝牛排中有三塊,售價235元。
據店內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提升美國牛肉的銷量,他們不定期推出試吃活動,同時還教顧客烹飪方法,吸引顧客購買。「我們認為消費者還需要一個時期的接受過程,畢竟之前都是澳洲牛肉做主導,一些中高端的客戶一旦認可美國牛肉的口感,應該不會在乎多幾十塊錢吧?」一位導購對北青報記者說。
對於美國牛肉的銷售情況,山姆會員店負責人表示,今年6月底,山姆作為首家發售美國牛肉的實體店,率先在北京和深圳銷售特選級美國牛肉,包括眼肉、西冷、上腦、牛小排與牛腩等暢銷部位,在該店內的銷售量還是逐步增加的。
雖然山姆店負責人沒有直接透露美國牛肉的具體銷量,但以其在北京僅有兩家門店的市場份額來看,仍然不足以說明美國牛肉銷量在全市范圍內有大幅提升。文/記者 李佳
調查
美國牛肉價格高成為主要消費「門檻」
價格高無疑是美國牛肉進入中國以後最大的消費門檻,此前,有業內人士預計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後將掀起與中國牛肉和別國牛肉的「價格戰」,但是由於美國牛肉進入中國市場後並不是此前傳聞的最低10元/斤,而是高達70元至225元/斤,所以這種毫無競爭力的價格定位並未讓「價格戰」預言成真。
在美國定居多年的消費者黃女士接受采訪時說,在美國本土,牛肉不同品質價格不一,但均價都在3至4美元一磅,摺合人民幣約20至26元一斤。而她曾經仔細對比過進口中國的美國牛肉,其在肉品的選擇上確實是上乘的,所以成本價格自然就高。
北青報記者從商檢部門查到的資料也證實了黃女士的說法。根據中美商檢的要求,美國牛肉生產商向中國出口的牛肉必須是有獨立耳標的,這樣可以追溯到牛隻的出生地。同時,牛肉必須來自不超過30個月齡的牛隻。輸華牛肉的牛須有完善記錄,可以保證追溯到牛的美國出生農場或者首次抵美口岸。據分析,一系列較為嚴苛的要求使得美國牛肉的遴選成本驟然上升,這確實成為其價格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價高」就一定意味著「質優」或者說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嗎?事實並非這么簡單。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美國牛肉在銷售階段的儲存方式和生產階段的喂養方式也是其在國內市場遇冷的重要原因。首先,美國牛肉採用冷凍運輸,在品質上和國產鮮牛肉沒有可比性。同是谷飼高端牛肉,澳大利亞已經向中國出口活牛,入境後再宰殺,新鮮度更高。「冰鮮牛肉進口之後只能在國內分割出售,保質期一下子降低為7天,這對零售而言壓力是非常大的,消費體驗也不會太好。」某生鮮電商采購部負責人透露。
其次,在喂養方式上,在中國主打高端市場的澳大利亞牛肉多為36個月草飼,比30個月谷飼的美國牛肉質量更優,且其價格還比美國牛肉低30%至40%左右,因此,美國牛肉在中國遇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文/記者 李佳
觀點
美國牛肉不願放棄中國市場
據了解,中國的牛肉市場規模在2010年以後開始呈現出井噴狀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牛肉進口量達82.5萬噸,金額約26億美元,是2003年進口總額的173倍。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中國牛肉市場呈規模型、品牌型、產業型發展趨勢,因為隨著國內西式生活不斷深化,整個中國牛肉市場得到高速發展,目前國內牛肉市場整體比例反而是進口牛肉佔65%,國內牛肉佔35%。據了解,2016年我國主要的牛肉進口國為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朱丹蓬認為,中國牛肉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隨著消費的時尚化,尤其是牛排的消費方面進口品牌還是有競爭力的,所以美國牛肉最終不管是降價還是調整品種,都會放量上市。
『拾』 又買到拼接牛肉了,為什麼現在真正的進口牛肉那麼難買啊
正常,假貨橫行,關鍵你要學會如何辨別正關進口牛肉。有手續的那種,我簡單說下:看標簽法
標簽是中文,不是全部英文的那種,基本是正規牛肉了。然後生產日期什麼的檢查下。最重要的是批次號。這個比較復雜,你可以看看這個詳細介紹http://www.haiyundagj.com/a/niurouxiaochangshi/138.html?147617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