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身上的圖案為什麼不一樣
㈠ 中國的舞獅文化:南獅和北獅有什麼區別嗎
舞獅就是把一個獅子的套裝披在兩個人身上,兩個人搭配做出像獅子一樣的動作,一人在前方掌握頭部一人在後方掌握尾端,在舞動的同時伴著銅鑼鼓聲,有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拿著長棍,棍上帶著綉球來引逗獅子,這種活動就叫做舞獅子,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舞獅子常見於過年等歡慶時刻。因為舞獅是一種驅邪避害的活動,所以舞獅這種活動一直保留至今。
徐水舞獅它有一個基本特徵是外形誇張,它通過模仿獅子的看、站、走、跑、跳、滾、睡、抖毛、撓癢等動作搭配著獅子外套看起來威武中透著一絲傻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憨態可掬,它不僅僅只有一些簡單的動作,還能展示"耍長凳"、"梅花樁"、"跳樁"、"隔樁跳"、"亮搬造型"、"360度擰彎"、"獨立單樁跳"、"前空翻二級下樁"、"後空翻下樁"等高難度技巧,生動形象。
㈡ 中國傳統舞獅紋樣在國外服飾上的運用
有新的獅王打敗老獅王後,會長時間大吼,甚至能連續吼幾夜,以宣示它是新的獅王。所以獅子紋身圖案寓意著威猛、權勢。
設計靈感來源於廣東醒獅,醒獅的模樣酷似的獅子,
被人們賦予了驅邪鎮災、平安納福的吉祥寓意!凡是有喜慶的地方,都會出現它的身影!作為「百獸之王」的獅子,在追求吉利的中國人眼中它還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徵,獅子有著群居的生活習性,重視親緣關系,也折射了我們中國人的家族觀念與團結特徵。因此,本系列作品的設計靈感主要來自廣東佛山醒獅文化的探究分析,從時尚的角度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和審美趨勢,將佛山醒獅元素與現代禮服進行結合碰撞出新的時尚禮服火花。
㈢ 唐獅紋身寓意是什麼
唐獅搭配丹花紋身兩個寓意是王者象徵,是為了表達一種至高無上的王權力量。當今,有很多刺青師會在自己的刺青作品中溶入東西方..現在很多人紋身都喜歡挑一些神話裡面的人物或者動物,選擇紋唐獅圖案的友友們也是不少,那麼唐獅紋身寓意是什麼?下面就跟她時代小編一起來就來了解下吧!
唐獅紋身寓意
唐獅子這是一種東方神話中的動物。特別是在東南亞,唐獅子是被當作佛教聖物來崇拜的,它被認為是萬獸之王,在廟宇和神殿的門口都會擺放上一對石獅子,作為辟邪鎮寶守衛之用。在典型的日式紋身中,唐獅子圖案幾乎毫無例外的配以牡丹花,因為牡丹花也同樣被認為是百花之王。在一個紋身圖案中納入兩個王者象徵,是為了表達一種至高無上的王權力量。當今,有很多刺青師會在自己的刺青作品中溶入東西方兩種風格,所以唐獅子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歐美的紋身圖案中。雖然在中國神話中這種造型的動物被認為是獅子,但是在北美,人們還是習慣把它稱為「福犬」。
一、王權、至高無上
在東南亞,唐獅子是「萬獸之王」,是被當做是佛教聖物來崇拜的。在日式紋身中,唐獅大多搭配被認為是百花之王的牡丹花,這是為了表達出一種至高無上的王權力量。
二、勇猛、具有保護他人的力量
唐獅是一種非常勇猛的神獸,在中國它有著守護神的作用,相信大家經常會在銀行、政府部門的門口見到兩座威嚴的石獅子,證明唐獅具有保護別人的無窮力量。
三、吉祥、如意
每逢春節,在街道上都能見到「舞獅」表演,好不熱鬧。為什麼春節會有舞獅這個傳統呢?就是因為唐獅作為中國神獸,同樣象徵著吉祥如意。
唐獅紋身忌諱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忌諱的話,其實也就一點,那就是不要隨便搭配。唐獅紋身由來已久,是紋身當中最傳統也是最經典的素材之一,絕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唐獅,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形象,代表著吉祥的寓意。每年過年,或者每逢一些商業剪綵、慶典活動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夠見到一些舞龍或者舞獅子的場景。而獅子本身,又屬於高大威猛的形象,代表著絕對的強大。所以唐獅放在紋身圖案之中,也是傳統紋身的經典素材,歷經時間的沉澱,永遠都不會過時。據說唐獅子是獅子與麒麟結合產物,藍色毛發英姿煞爽,萬獸皆為其稱臣,只有極其尊貴之人才配擁有它。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物大門兩旁擺放的石獅,後傳入日本琉球。在中國文化中,獅子本來是與龍、鳳凰、麒麟一樣,只是在神話中存在的。到了漢朝時,才有少量的獅子從西域傳入。但這個時候,因為其高大、兇猛、難以馴服,所以一直都很少在人前現世,不過雖然是如此,獅子卻很好的鎮守在皇城之中,似乎與皇帝,有一種天然的親近。
在中國,唐獅因為南北朝時期佛教的興起而大肆盛行,它被當做佛教聖物來崇拜,代表著祥瑞之兆。比如大家經常看的「西遊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坐騎,就是獅子。再者,唐獅文化流傳到日本之後,此後的日本紋身之中,我們也經常能夠見到,唐獅圖案幾乎毫無例外的會配以牡丹花。
㈣ 為什麼中國的石獅子像和真正的獅子不一樣呢
歷史 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獅子形象始於漢朝,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綉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綉珠、出鑿崽子。」 不同特點 石獅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總體上,北方的石獅子外觀大氣,雕琢質朴;南方的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爬上獅背,活潑可愛。 石獅把門的起源 中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築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那麼,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於何時呢? 獅子,在動物學中屬哺乳綱貓科。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戲耍有髦毛,姿態甚是威猛。它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桓送來罕見的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抬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獅子在中國交了如此好運,也得益於漢代時佛教傳入中國。《燈下錄》雲: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稈將獅子視為庄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後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在我國佛教聖地一台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著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聯盟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台山顯靈說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在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於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後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台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石獅子何時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這種習俗大約形成於唐宋之後。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9期)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於「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牆、有坊門便於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製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宋元以來,坊退出了歷史舞台,一些有錢人家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把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仿象原來坊門所用的夾柱石那樣,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柱石上,此風被保留下來相沿成習。刻錄元代地方風俗的《析津志輯佚.風俗》一文中對這一習俗有著明確的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這是關於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的最早也是最詳細確鑿的記錄。可以認定,元代是我國看門石獅由宮廷走向民間的肇始。我們看到的看門石獅多蹲在一塊大石雕成的台座上,這明顯是由原來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遺跡。 用石獅子擺在大門前有何作用呢? 民間流傳有四說:其一,避邪納吉。古人認為石獅子是可以驅魔避邪,所以最早用來鎮守陵墓。這種人們心目中的靈獸,也被稱作「避邪」。在人們的民俗生活中,石獅子不僅用來守衛大門,還有在鄉間路口設立石獅子與「石敢當」有同樣的功能,用以鎮宅、避邪、禁壓不祥和保護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獅子來把大門可以避凶納吉,抵禦那些妖魔鬼怪之類帶給人們的侵害,表現了人們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其二,預卜洪災。在民俗傳說中,說獅子有預卜災害的功能。說如遇有洪水泛濫或陸地沉沒等自然災害,石獅子的眼睛就會變成紅色或流血,這是徵兆災害就要來臨了,人們可以採取應急避難。在這里石獅子儼然成了災難的預言家。其三,彰顯權貴。古代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獅子守門,顯示了主人的權勢和尊貴,如北京天安門前金水河畔的兩對威風凜凜的守衛皇城大門的石獅子就體現了皇權至尊、威震八方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其四,藝術裝飾。石獅子還是古代建築物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如北京盧溝橋的東端就用兩只大石獅鎮守欄桿,不僅橋兩頭華表柱頭上刻有石獅子,有的石獅子身上還負藏著幾只小獅子。這些石獅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現,窮極工妙,最小的獅子僅有幾厘米,不但數目眾多,而且隱現無常,所以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這俗語。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對盧溝橋的石獅子進行編號,終於數清了共有石獅485個。盧溝橋因石獅子而名揚四海,成為建築藝術的精品。到明清以後的石獅子多在爪子下面踏著一個「綉球」,雌獅腳下往往還踩著一個幼獅。民間也有獅子滾綉球的繪畫和圖案,這無非表示娛樂昇平和人間愛戀之象徵意義,體現了人們趨向太平祥和的美好願望。 如今,石獅子已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續下來,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 也有其它的,如麒麟老虎鷹等。 使用方式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綉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綉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石獅子在大門兩側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里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當人從大門里出來時,雄獅應該在人的左側,而 雌獅則是在人的右側。而從門外進入時,則剛好相反。有些建築物大門里外都有一對石獅子的話,門的外面(也就是進門方向)是雄獅在右側,雌獅在左側;門的裡面(也就是出門方向)是雄獅在左側,雌獅在右側。也就是說,如果從大門里出來的話,門的內外兩側左邊一定是雄獅,右邊一定是雌獅。 特殊意義 上面的所述的情況是帶有普遍性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例如嘉峪關內側關帝廟前的石獅子,曲阜孔府前面的石獅子,鼓樓內東華門大街南北兩側的石獅子。這些獅子的造型就比較特別,爪下沒有綉球和幼獅,難以區分雌雄。另外,泰山上「孔子登臨處」的四柱三門坊前後兩面的兩對石獅子,卻是左雌右雄,與通常的情況正好相反,其中的意義則不得而知。 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鋪在須彌座上,四角垂在須彌座的四面)。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卷發,威武雄壯。 文化含義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獅子是吉祥的動物,可以驅除邪惡。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政府機關)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著名的石獅子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兩對獅子,北京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子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 象徵意義 幾千年來,在中國的民族文化里,石獅一直是守護人們吉祥、平安的象徵。它不畏寒風烈日,腳踏實地,始終如一地與您忠誠相伴;它高貴、尊嚴,極具王者風范;它威武、吉祥,被奉為護國鎮邦之寶。這正是石獅無論歷史變遷、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守護人們吉祥平安的真實寫照,而這恰恰能給品牌傳播的受眾帶來強烈的共鳴。民間石獅的形態和傳說可以說是無窮無盡,卻都和吉祥、喜慶緊緊相連。在內地古鎮,有這樣耳熟能詳的民謠:「摸摸石獅頭,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獅背,好活一輩輩;摸摸石獅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獅腚,永遠不生病,從頭摸到尾,財源廣進如水流。」石獅被奉為「中國人的守護神」。 石頭本來是冰冷沒有感情的,可用石頭雕刻的獅子卻一直傳承著吉祥如意、平安祥和的寓意。 風水獅子的風水作用: 獅子的擺設 獅子:瑞獸一種,百獸之王,勇不可擋,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且可帶來祥瑞之氣,能解除多種形煞,亦加強官威或屋主之陽氣,如果窗口見到不利之沖克,可放一對石獅面向口可化煞,且有生權之意。凡是以口維生之行業,如律師、藝員等,可在辦公室內擺放一對聲威,有助於生財。但擺放獅子有講究,不能隨意亂放。針對不同位置放不同質量的獅子。 1、獅子宜放在西北方 這是因為獅子一是從西域傳入中國,所以西北方是它最活躍的地方,佔了地利;二是因為獅子屬乾卦,居西北方,五行屬金,故此獅子(尤其是銅獅或是金獅)擺放在西北方,最能發揮它的功效。同時西方也適合擺放獅子。 2、獅子宜配搭成雙 擺放獅子宜一雌一雄搭配成雙為宜。而且一定要分清雌雄,左右不可倒置,在擺放時獅子只要相互照顧,便不會擺錯。倘若其中有一隻破裂,便應立刻更換一對全新的獅子,切勿把剩餘的一隻留在原處。 3、獅頭必須向屋外 獅很兇猛,煞氣較重,風水布局用來阻止邪魔鬼怪入屋,因此獅頭宜向屋外。若是擺在窗口,獅頭亦一定要向著窗外。 4、獅頭大門可擋煞 獅子多用來化解屋外的凶煞,故此若不能在大門擺放石獅來坐鎮,那便可在大門上加上一金屬獅頭,那亦可起到擋煞之效。 獅子相貌兇猛,勇不可擋,威震四方,是百獸之王。在世界各地,人們都把獅子視為瑞獸,獅子塑像在五大洲到處可見。獅子雖不是中國的土特產,但中國卻有獨特的獅文化,每逢佳節,全國各地都有舞獅活動。人們套上五彩繽紛的獅子外套,模仿獅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躍。其中「雙獅戲綉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會繁榮。在吉祥圖案中的獅子滾綉球圖,也具有同樣的寓意。獅子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佛教的經典文獻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薩就以獅子為坐騎,從而給獅子增添了吉祥的意義。 5、左邊是雄獅右邊是雌獅 邊是雌獅在中國,古人認為獅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帶來祥瑞之氣。獅文化和堪輿文化結合產生了一種形象威嚴的鎮宅之寶——各種材質、形態各異的獅子塑像。 它不僅出現在宮殿衙署、大戶人家的門外,一些寺廟道觀的門口、陵墓前、大橋上,也擺放一雙威風凜凜的獅子塑像。 古代官府和大戶人家是社會的統治階級和貴族階層,獅子在百獸中占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獅子塑像也成了權威的象徵。官府門外的獅子塑像也當起了「官」。在宮殿左邊的獅子代表「太師」,這是朝廷中最高的官階;右邊的獅子代表「少保」,是皇太子的侍衛。去過北京故宮的人都知道,太和殿前有一對堪稱獅子之魁的青銅獅子,它宏偉高大,鑄造精美。 左邊的獅子是雄獅,用右爪戲弄綉球,象徵權威,右邊的獅子是雌獅,用左爪戲弄小獅,象徵代代相傳。 在古代民宅中,擺放獅子塑像的作用主要是鎮宅治邪,使門外的邪魔妖怪不敢入屋擾人。現代人同樣喜歡擺放獅子塑像,但由於很多人不了解獅文化和堪輿學,濫用和隨便擺放獅塑像,使威猛的獅子塑像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港台的一些堪輿書認為,獅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獅子從西域傳入中國,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躍的方位,可以佔得地利。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獅子塑像的擺放方法並不是那麼死板,在方位方面,無論東南西北都可以擺放獅子塑像,如中國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獅子塑像也擺放在南方。 6、擺獅子像要考慮地形地勢 地形地勢擺放獅子塑像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地形地勢,一般來說,擺放的地方宜高不宜低,前面應有開闊的空間。只有居高臨下,獅子塑像才能顯示出不凡的氣勢,具備了足夠的空間,獅子才有用武之地。有些人將獅子塑像擺放在低陷、狹窄的空間里,反而形成「獅子受困」的格局。現代住宅如遇到道路直沖,屋角相對等不利情況時,可擺放獅子塑像加以阻擋。如不利因素來自北方,可在北方擺放石獅、玉獅;如來自西方,可在西方擺放紅獅;如來自南方,可在南方擺放黑獅;如來自東方,可在東方擺放銅獅、白獅等。
㈤ 古代石獅子為什麼雕的不像獅子
情況是這樣的,中國的石獅子所表現的並不是今天生活在非洲的獅子,而是當年的西域獅。西域獅個小,捲毛,和非洲獅有很大不一樣。在古代傳入中國,所以中國傳統的石獅子、舞獅子等等都是仿製的西域獅。現在,西域獅由於生存環境的消失已經絕跡了,所以拿石獅子對比非洲獅當然是不像。同時,藝術加工這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