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造不好飛機發動機

為什麼造不好飛機發動機

發布時間: 2022-11-13 19:53:10

1. 為什麼中國飛機發動機這么難

飛機發動機的零件使用的材料,其技術指標,國產的基本無法達標,請不要奇怪,發動機技術,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工程,飛機發動機,精度要求高,轉速高,工作環境惡劣,關鍵就是使用的可靠度要求高。
以汽車為例,國內稍好些汽車的發動機,其關鍵部件仍然是進口。
有些,乾脆就是發動機整機進口,自己只生產其他配件,而這些幾乎全都是標以「國產轎車」,汽車的發動機,還屬於民用技術,而飛機發動機,就帶有濃郁的軍事國防和ZhengZhi因素
所以,其部件的進口,完全就是「看別人的臉色」 。
這不是說,我們無法製造合格的發動機
而是因為,飛機發動機是「批量」的生產,以我們的水平,做一兩台還勉強,要生產多了,那就完全沒有保證了(神567就是例子),我們的教育政策和社會取向,都引導我們精英的人才,全都是以第三產業為目標,而作為國家國力最基礎最為重要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幾乎就是平庸的代名詞。
本末倒置式的發展,如果不改革,其長久性有待考驗。

2. 中國航空發動機為什麼長期搞不好

這很正常,

1、歐美航空工業都發展了100年了,中國僅僅發展了50年。

2、在這50年中,還有若干年的政治因素干擾。先是不確實際的提高標准,導致浪費若干年的時間,然後又十年動**亂。

3、歐美國家底蘊很足,很多航空院校、很多飛行愛好者等等。中國現在都不放開空域。

4、歐美國家航空產業干不好倒閉、合並的比比皆是,例如為二戰美國歷下汗馬功勞的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幹得不好,被麥克唐納吞並,稱為麥道,而後麥道又被波音吞並。而馬丁公司與瑪麗埃塔公司合並,叫馬丁公司·瑪麗埃塔公司,後又與洛克希德合並,就是大名鼎鼎的洛馬公司(生產F22、C130、F35的公司)。而中國航空企業,干不好領導走人,換地方繼續當領導。

5、中國基礎工業歷來非常差,尤其是精密製造、特殊材料,這些的具體體現就是發動機不過關。因為中國企業領導都是上級任命的,你材料技術搞得再好,不如組裝一個相當於世界一流水平的機械、設備、汽車能在領導心裡留下印象。

6、西方教育往往學生小學畢業後,往往就分為文科、理科,理科就向製造業發展,而中國是最好的學生留學外國,然後回來當海歸。二流學生當公務員、白領,三流學生學習技術,當技術工人,而中國的精密製造、超精密加工技術、製造自動化就是由這些人製造的。

7、航空學校出身的學生受不了苦,干別的的比比皆是,我認識一個設計飛機出身的,去教書不去設計飛機,因為吃不了苦!

8、中國有一個習氣——抄襲,或者叫山寨、克隆。把外國最先進的東西拿來(例如蘇27戰斗機),你能克隆成功,但並不一定你就能弄懂原理,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更先進的戰斗機。例如:中國的殲11是克隆蘇27;殲16是克隆蘇30;殲15是克隆蘇33;而俄羅斯人在蘇27的基礎上研發了蘇35,中國正准備購買,然後繼續克隆。飛機可以克隆,但是發動機克隆不完善,所以中國一面大批量購買俄羅斯發動機(AL-31FN「渦扇」發動機),一面自行研製渦扇10。

9、研發體制。中國走的二戰時期毛子的老路,發動機跟隨飛機設計開展,先定飛機的參數,然後確定發動機的要求,這樣的話,發動機發展難度比較大,而且飛機一旦下馬,發動機沒有了裝機對象,只能下馬,結果就是失去了技術的延續性典型代表就是渦扇6,昔日強6、殲9下馬以後,這個已經基本完成的項目只能下馬,結果就是技術缺乏延續性,每一次都是另起爐灶,造成了很大浪費。

10、要說發動機是工業技術的皇冠絕不誇張。發動機加工需要萬噸級的液壓機,噸位越大越好。中國以前最大的也就是西南鋁的3萬噸水壓機,而當時美國有2台4.5萬噸的水壓機,蘇聯有7.5萬噸的水壓機,法國購買了蘇聯6.5萬噸的水壓機。而現在,中國投產了世界上最大8萬噸的鍛壓機,所以渦扇10、渦扇15才有研發製造可能.....

11、中國作為後發的工業國家,和一流水準差了很多年,中國以前是硬體條件跟不上。搞發動機離不開高空試驗台,可中國那一年才有的高空試車台?是1995年。

中航工業渦輪院101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經過30多年的奮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設計、製造、安裝、總體調試,1995年12月通過了國家驗收,使我國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後,第五個擁有這類先進航空發動機研發設備系統和技術手段的國家。

3. 我國為什麼造不出飛機發動機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先舉一個具有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法國是目前除了美國、俄羅斯、英國、之外唯一具備獨立研發高質量航空發動機的國家(歐洲德、意、西等國可以聯合研發),其實起初法國的發動機也很爛,那時候外國看到法國在研製發動機,主動提出賣給法國發動機,但是法國依舊走著自主研發的道路,幾十年過去,現在法國的發動機獨樹一幟,目前在飛機發動機領域,可以不依賴任何國家的技術,完全是自己的。我國為什麼造不出飛機發動機,原因種種,在我看來,早期沒有意識到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中國核心技術掌握的很少,汽車外形可以仿製,但是數據無法獲取,也就是說你只知道這么設計,但是不知道其中的演算沒有歷史數據的堆積,中國研製戰斗機,風洞實驗都能做6,7年,更何況技術要求最高的飛機發動機。科技進步不可能搞大生產運動,其中有很多必須要走的路,中國靠學習他國技術,從完成品進行逆向推理畢竟有他的局限性。因此在發動機領域很難突破核心問題。另外,製造發動機所需要的各項技術,例如冶煉工藝,鑄造手段等都沒有跟上,因此無法真正造出發動機

4. 中國的軟肋:為什麼造不出好的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它被稱之為工業之花,是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整體水平的標志。做個比喻,整個國家的第二產業(從冶金到製造到加工,設計)是一個金字塔,航發就是這個金字塔的塔尖,它涉及到了基本上所有的工業和技術項目,並且要用到這些領域的最高技術成就。

航發技術從大面上說,涉及到:冶金,材料,機械加工,機械製造,熱力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控制學,等等等等吧,基本上吧,你把工科的學科統統算上,75%以上都要把自己的最高成就獻給航發。如果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有一天獨步全球,等於是國家科學技術成就遠遠凌駕美國之上,那我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地球霸主,想不承認都不行。

話又說回來,中國的重工業差,看要跟誰比。還是以航發為例,美俄英三雄是中國十幾二十年內趕不上的,法國、烏克蘭也很有特色,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的航發技術在某些方面比中國強沒錯,但是各領域綜合發展遠遠沒有中國全面,其發動機綜合水平也不如中國。其它的,還真沒一個能站出來跟中國相提並論的。 在這個超級尖端的行業,中國還是能擠進前七、前八的。

從技術上來講
材料和工藝是兩大根本難題
首先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所需的材料我們不能製造
製造噴氣式發動機的渦輪葉片需要高強度耐高溫材料
現代噴氣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在工作過程中
通常要承受1600-1800攝氏度的高溫
同時還要承受300米/秒左右的風速
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的空氣壓力
工作環境極為惡劣
目前世界先進發動機都採用高溫高性能高鈮鈦鋁合金
而這個我們國家還沒有研製出來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工藝不過關
現代渦輪葉片通常採用定向凝固的單晶材料製造
還要在內部開辟風冷通道
也就是說葉片要是空心的
鑄造的過程中要定向凝固
形狀復雜的葉片必須是一塊晶體
以提高高溫下的性能
而且還要有絕對高度精度
這種工藝極其復雜
我們還不能完全掌握

5. 為什麽中國造不出好的飛機發動機

造成我國發動機落後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體制機制問題。在過去,我國將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和飛機綁定在一起,飛機型號若不立項,發動機也不能立項。然而,飛機的研製周期是10~15年,發動機則是15~30年,這使得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一直追不上飛機前進的「腳步」,而國家又急於將飛機投入使用,於是只能購買國外的發動機。另一方面是資金投入問題。由於航空發動機的結構非常復雜,只靠理論計算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大量實物試驗。在國外,一台發動機設計出來後,往往運行上千台樣機進行測試,以確保其性能的穩定和可靠。而國內投資較大的發動機,也只有幾十台進行運行測試,與國外的差距顯而易見。不過,我國航空發動機即將迎來改變落後現狀的好機會。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目前正在國務院審批,該專項預計投入至少千億元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國產航空發動機相關領域的自主研發。
而我國在技術儲備方面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代差。在材料方面,中國在高溫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復合材料的高精密生產和加工方面仍有一段路要走,發動機渦扇高精密成型技術也難以滿足先進發動機的需求。此外,在發動機整體設計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優化。而在製造方面,中國航空發動機缺少質量控制方法,量產發動機的質量仍難以保證。
最後,望樓主採納,THANK YOU!

6. 中國航空發動機為什麼不行

中國研發能力是有的,但是飛機發動機主要有2方面不過關,

A材料方面差。

B製造工藝上不去,無法造的更精密。

這是由中國的教育體制決定的。德國從小學就開始分班,按照技工型教育、學者型教育區分,所以德國學生從小學生起就知道自己今後應該做什麼。中國則是最好的學生上大學,最差的學生進技校,技校出來的學生往往一個班的數學成績沒有一個超60分的。這就導致中國精密製造能力上不去。

不是設計和研發的問題。因為中國最優秀的學生都去設計院了!

中國發動機主要指軍用艦船、航空發動機。其它民用船舶、汽車發動機都是可以外購的,技術也不復雜。尤其是合資汽車公司,都是要求購買外國進口發動機或者合資生產的發動機。

另外還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原因:
A多少年來投入不足。
B投入的經費都吃喝建了房子
C新銳研究人員得不到重視,沒水平的老資格占據主要位置。
D好高騖遠。當年中日同時准備進口英國奧林普斯發動機,美國通用要求給中國提供LM2500。中國拋棄了奧林普斯,而日本繼續引進並國產化奧林普斯發動機。————30年後的今天,日本已經完成艦用燃氣輪機的國產化,雖然日本也在一些軍艦上使用了LM2500,但是美國始終無法再發動機上掐日本的脖子。而反觀中國,在美國掐斷了燃氣輪機的來源後,中國不得不重新拾起了老式的蒸汽輪機。然後在從烏克蘭引進了燃氣輪機。至今中國還是仿造不出LM2500。因為這種發動機太先進了。

E當 官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說了不算。

F各個公司互相拆台,技術不流通。最經典的就是上海飛機跟西飛拆台。沈飛跟空軍拆台(殲8技術問題);沈飛跟成飛拆台(殲20跟殲31)。

7. 航空發動機為什麼那麼難中國人為什麼就造不出來

有這么幾個因素

航空發動機堪稱堪稱工業的明珠,對基礎材料、基礎理論、加工工藝要求非常高且全面,差一點都不行

中國的發動機始終落後有這么幾個因素
1、底子太薄,尤其是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的差距太大,現在雖然縮小了距離,但還差老美10年左右。比如發動機高空試車台,GE一架所擁有的就比中國擁有的多幾倍

2、缺乏預研究,積累不足。中國真正搞渦扇發動機也就是40年的歷史,其中還走了不少彎路,比如WS6下馬,隊伍解散;WS9差點下馬;中推一會抄美國,一會仿毛子,左右搖擺
白白浪費了時間

3、606所的內部也和601一樣,學閥作風造成了一定影響

8. 中國飛機的發動機為什麼不行,是因為材料還是技術

主要還是因為材料不行,國內發動機的技術還是不錯的,只不過材料的強度一直沒有提上去,所以此會給人一種發動機不行的感覺,只要材料的強度上去了,那自然能造出好的發動機。

9. 發動機領跑著世界,為什麼卻造不出優秀的飛機發動機

我們都知道軍事力量是去衡量一個國家是否足夠強大的最主要因素。國外多家媒體認為就目前中國在航空領域這一塊還尚有不足之處,與世界上如美國、俄羅斯等國航空技術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據我國媒體稱我國的國產發動機在燃氣渦輪發動機這一塊的確存在技術缺陷。其實地面燃氣輪機和航空渦輪發動機原理差不多,但是航空渦輪發動機的技術要求要比地面燃氣輪機要高出許多,畢竟是在空中高速飛行的物體,對各方面要求都會比較高。

俄羅斯專家表示,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就已經開始研發渦扇-10發動機,可是這一時間是漫長的,直至21世紀初才得到最終的定型。初期造出來的型號在材料加工、整體設計等經試驗表明落後於當時國際上的發動機太多

不過我國專家也曾這樣表態,一直以來中國在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歷經了無數的坎坷,這期間也不乏走了不少彎路。但令人欣慰的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不言放棄,苦心鑽研,繼承了老一輩們不斷創新的精神,相信中國未來在航空軍事領域,會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10. 飛機發動機為什麼這么難造 原因是什麼

1、因為飛機發動機的每個部件都相當難造,各個部件在高溫、高壓、高轉速的復雜環境下工作且相互影響很大,加之高性能、長壽命、高可靠、輕重量、隱身、經濟性、安全性等要求和日益苛刻的環保性約束,已經成為一個逼近極限的綜合性產品。

2、與航天火箭發動機相比,航空發動機並非一次性使用,要求在惡劣的使用條件下,能夠重復、可靠使用,對耐久性具有苛刻的要求。航空發動機工作范圍相當寬廣且工作環境極其惡劣的高溫、高壓、高轉速的熱力機械裝置。航空發動機內部的物理、化學現象非常復雜,目前仍然不能完全從理論上給予詳細、准確的描述,只能依靠實際發動機試驗進行驗證。

3、而且先進航空發動機,需要長時間的技術儲備和積累,需要大量優秀、專業的設計人員不斷的探索。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為例,它就是兩端開口的圓筒,但在內部安裝有十幾級風扇、壓氣機、渦輪,以及傳動軸、主燃燒室、加力燃燒室和噴管,數萬個零部件。但就是這樣一個直徑約1米、長度4到5米的圓筒能夠持續不斷地產生上萬公斤、相當於自身重量8到10倍的推力,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

熱點內容
為什麼金色頭發顏色深 發布:2024-05-06 05:18:19 瀏覽:820
紋唇為什麼上唇沒顏色 發布:2024-05-06 05:02:09 瀏覽:274
為什麼街球觀賞性不好 發布:2024-05-06 04:39:23 瀏覽:170
為什麼蘋果5比5s貴 發布:2024-05-06 04:35:35 瀏覽:322
手機為什麼應用市場突然打不開了 發布:2024-05-06 04:34:04 瀏覽:666
淘寶付定金為什麼不顯示分期 發布:2024-05-06 04:14:02 瀏覽:391
為什麼天貓很多東西都是惠州 發布:2024-05-06 04:10:17 瀏覽:589
為什麼不火的東西比火的好用 發布:2024-05-06 04:05:28 瀏覽:307
為什麼哭出來眼睛舒服多了 發布:2024-05-06 04:04:42 瀏覽:469
小黃楊為什麼眼睛還沒有大 發布:2024-05-06 04:00:21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