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做不好是因為什麼
⑴ 做肉丸子時總容易散開,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牛腿肉400克,豬肥肉50克,蒜酥一小勺(把蒜切碎用小火炸香)碎冰80克,紅薯澱粉50克,鹽10克,魚露5克,細砂糖15克,白鬍椒粉少許,麻油1小勺。把刀反過來用刀背剁,這樣剁得肉粘性好,不容易散。剁好之後放調料,澱粉,水,向一個方向攪打上勁。水燒開關火,把丸子全部下進去小火煮開再輕輕攪動就不會散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⑵ 為什麼我做的肉丸很柴
肉丸子總是做得發柴?教你秘訣,做出滑嫩、Q彈的口感很簡單
—— 【開始製作】 ——
1、將肉絞成肉餡。
(注意:這里非常關鍵的是肉的選擇,「四肥六瘦」的肉為最好,把皮去掉絞肉餡,五花肉也是可以的,肥瘦比例不錯的吃起來口感會很軟嫩,假如全部為瘦肉的話會口感很柴,吃起來也不香。)
2、打水。准備一小碗水,然後往肉餡裡面倒入適量的水,不要一次性倒入,可分三四次適量將水倒在肉餡里,每倒入一次,就向同一方向攪拌,讓肉吸收水分,一直到把全部的水打完。
(注意:全程都要朝同一方向攪拌!肉餡會隨著水的打入,體積變得越來越大,打的手感從剛開始的阻力很大變得阻力越來越小。當看到盆底有不滾動的小水珠就代表打好了,不要放水過多,否則肉丸會因為太稀而不成形。這一步是讓肉丸變得滑嫩的終極秘訣!)
3、再打好的肉餡中打入一顆雞蛋。繼續攪拌,直到雞蛋均勻的攪打在肉餡中。
(注意:雞蛋可以增加肉餡的彈度,也能讓肉丸在受熱的時候更好的凝固,不易散開。)
4、在肉餡中加入2湯匙醬油、一湯匙料酒、一湯匙胡椒粉、適量食鹽,繼續攪打均勻。
5、給肉丸上勁。把紅薯粉分三次倒入肉餡中繼續同一方向攪打至肉餡上勁,一直攪打到肉餡可以出現定型的效果了,並且有紋路了,就算打好了。紅薯粉與打好水的肉餡的比例是1:10。
(注意:1:10的比例是用打好水的肉餡來比的,不是拿沒打水的比的,這里一定要注意,攪打的方向還是朝同一方向攪打,一定不可朝不同方向攪打,會泄勁。)
6、在攪打好的肉餡中加入切得很碎的蔥末,繼續攪打均勻。這個時候肉餡就全部攪打好了。
7、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將攪打好的肉餡,用虎口擠出肉圓,拿勺子挖一下,整一下型,冷水下鍋,這樣做出來的肉丸不易散。加入熱水下鍋的話,就非常容易在沸騰的水中散掉。
這樣做出來的肉丸口感是非常嫩滑的,而且不易散,並且吃起來口感也Q彈,非常好吃。你學會了嗎?
⑶ 製作肉丸子時總容易散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製作肉丸子時總容易散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肉丸子是怎麼製作的?
很多家庭在平時都會製作一些肉丸子,肉丸子的種類也是非常多,不僅有牛肉丸豬肉丸,還有孩子喜歡吃的魚肉丸子,這些肉丸子吃起來都是非常香的,肉丸子的製作過程也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首先需要把肉切成肉末,然後再加入生薑和大蔥,生薑和大蔥可以切成小末,然後再把攪拌好的肉末不斷地用刀去剁成泥,剁好之後再往肉里邊加入調味料,比如鹽料酒味精雞蛋和生粉,混合均勻之後用手把肉丸子擠出來,放在溫水當中,最後再把肉丸子煮開,煮熟之後就可以食用了。
⑷ 自製肉丸子為什麼松軟不q
做豬肉丸子的時候看起來也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在製作的時候,如果沒有掌握技巧的話,那麼做出來的豬肉丸子在煮的時候也是很容易就煮散的。自己做的豬肉丸一煮就散,可能是因為你少了「這一步」,難怪肉丸鬆散不Q彈。
首先我們先准備一下五花肉,然後把五花肉給清洗干凈,再清洗干凈之後我們用刀切成厚片,等到切好以後,我們把五花肉放在盆子中,然後往裡面加入適量的料酒,白醋以及商家充分的攪拌均勻進行腌制,這樣也是能夠讓肉腌製得更加的入味的等等,腌制了15分鍾左右的時間以後就可以把腌制出來的多餘的雪水給倒掉,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到床洗干凈以後,我們把肉剁成肉末備用。
然後我們把剁好的肉末放在盆子中之後,往肉裡面打上一個雞蛋,然後再加入少許的麵粉,食用鹽以及生抽用筷子充分的攪拌均勻,再攪拌均勻以後,我們把肉餡放在一旁進行腌制,腌制的時間大概需要10分鍾左右,這樣也是能夠讓肉腌製得更加入味之後再加入適量的食用油放在肉餡中繼續攪拌,這樣也是能夠鎖住肉餡中的水分讓肉丸子做出來,吃起來更加的鮮嫩,等到豬肉想做好以後先放在一旁備用,然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准備一口鍋,在鍋裡面加入適量的清水之後,再加入一些生薑片然後用大火煮開,等到煮開以後我們就可以用做好的肉餡來做丸子了。我們用手抓起一塊肉下來,然後慢慢的從虎口處擠出,這樣就能夠擠出一個漂亮的丸子了,如果自己不能夠很好的擠出丸子的話,也是可以用兩只手搓出一個丸子的形狀的,然後把丸子放在鍋中,而且在煮丸子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鍋里邊的水是處於沸騰的狀態,得等到肉丸煮到漂浮起來以後就可以了,然後我們再往鍋裡面加入適量的食用鹽,撒上一些蔥花,再加入一些自己喜歡的調味品進行調味,即可出鍋。
這樣一道好喝的丸子湯就做好了,煮出來的丸子不僅不會鬆散,而且吃起來也是非常的Q彈的。在製作肉丸子的時候,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做出來的肉丸子吃起來才會更加的好吃,不管怎麼煮都是非常好吃的,如果你也特別喜歡的話,自己在家裡也可以試一試。而且在製作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多做一下,不用調味,等到丸子煮好了以後把丸子撈出來放涼放在冰箱里進行保存,想吃的時候隨時都是可以拿出來做菜來吃的。
⑸ 肉丸做出來沒嚼勁是什麼原因
應該是肉沒合上勁或瘦肉太多,生粉給少了。 選肉方面,7分瘦,3分肥。合肉丸方法最主要,先撒鹽,撒了鹽後就開始順著一個方向合,等肉起勁(如果不起勁就證明給的鹽少了,起勁後肉會很黏手,用手挖一大坨肉在手上,然後把手指伸開,肉不掉就是上勁了),然後在兌水,(1斤肉可以吃進3兩水,但是要注意水不能一次兌進去,一次少兌點,多兌幾次),兌了水後,繼續合,合到肉又像開始那麼有勁後,在兌水。這樣反復幾次,你就可以往裡放雞蛋了,放了雞蛋繼續合,合均勻後,你就給生粉了(給完生粉後,肉要像沒給雞蛋前那個黏度,就證明生粉給到位了),下面就可以下鍋了。
一定記住,順著一個方向合(要把肉的纖維拉開,拉的越長肉就越有勁)。
還有市場上購買的肉丸裡面有一種食品添加劑——高彈素。高彈素是由多種聚磷酸鹽類配製而成的一種復合食品添加劑,能保持肉類水分,提高肉糜製品和肉丸持水能力,使肉丸更有彈性。磷酸鹽是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允許實用。我國國家標准GB2760-2011中也允許肉製品及魚糜製品中使用磷酸鹽,並規定最大使用量為5克/千克。安全性評價顯示,合理使用可以令人放心,但這僅限於嚴格按照標准使用,任何超劑量、超范圍使用都會對人體帶來安全隱患。
⑹ 肉丸總是很柴
做肉丸的原材料很多種,牛肉味,羊肉味都各有千秋,但肉丸還是有點肥肉更好,除了最常見的豬肉丸子,其他的可以加點豬肉肥肉一起做,味道更完美,更不會感到柴。牛肉羊肉的肉質密度較高,本身就有些粗糙,如果不做特別處理,可能效果也不太理想的,所以混合做更好。不管是豬肉牛肉,羊肉還是魚肉,雞肉,只要原材料比例把握好了,後面做起來就更輕松。
肉丸子散的原因其實最主要的是二個,一是肉丸子攪拌不到位,而是澱粉比例沒把握好。其實一個方法就能讓肉丸勁道有彈性。
3豬肉肥肉三七,用刀宰或者絞肉機絞碎都可以,粗細要均勻,不能大塊的大塊,也不能太粗,這樣肯定做不好肉丸。250克碎豬肉,佐料需要老薑一小塊切碎,小蔥蔥白一顆切碎,花椒面半湯匙,香油一勺,生抽一勺,澱粉三勺,鹽雞精少許,雞蛋清一個。
將碎肉倒入一個大一點的盆里,加入一勺鹽,一勺生抽,少許清水攪拌,一定要順時針攪拌,大概需要1分鍾,可見碎肉呈肉泥狀,特別有粘性,這時放入雞蛋清一個,繼續攪拌1分鍾,讓豬肉和雞蛋充分融合。這時就可以加入老薑米和蔥米,花椒面,香油,攪拌均勻後加入濕澱粉,繼續攪拌。最後的狀態是比較濃稠的,而且肉特別粘。
只需要燒水煮了,水燒開後,轉中小火,將肉泥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出一個個肉丸,用湯匙將一個個放入鍋中,不要動火,就中小火,慢慢的,肉丸定型後,蓋上鍋蓋燜煮幾分鍾,肉丸全部浮起來,就可以加入喜歡的蔬菜,煮二分鍾加入調味鹽出鍋了。
一道鮮美的肉丸子就做好了,這個方法做出來的肉丸一定是不會散的,而且特別嫩有勁道哦
⑺ 肉丸子很柴不好吃是什麼原因啊
可能是瘦肉太多了吧,建議混點肥的進去做丸子。
⑻ 為什麼肉丸子不成丸呢
丸子是地道的中國菜,在中國的南方叫元子。丸子菜雖然普通,但是在製作方法上卻有著很深的奧妙,而且形式變化多樣。這里介紹一下丸子的奧妙,你可以因地制宜地簡化有些做法,同樣可以做出美味丸子菜的。如果你的丸子做的不好,可以對照找一下原因,相信以後手藝會有提高的。 一、選料 為了保證丸子菜餚的質量,選料是很重要的。魚要選擇新鮮、出肉率高、吸水性較強的品種,如烏魚、巴魚、牙片魚、岩鯉等;蝦要選擇潔白的蝦仁,或是新鮮的對蝦肉;畜類瘦肉要選無筋膜的精肉,肥肉要選厚實無血污的肥膘肉;雞蛋、蔬菜等一些原料則必須新鮮。 二、初加工 1、魚肉的初加工:是將魚治凈後,由魚脊背處進刀,從頭至尾取下兩片完整的凈魚肉,然後帶皮平放在菜墩上,先用刀背在魚肉上排斬,再用刀尖順著魚肉的紋路輕輕刮下魚肉。注意:刮到顯血筋時為止,然後再仔細斬剁。斬剁時下刀要輕,且剁得越細越好,剁至魚肉轉白起粘性時為止。 2、凈瘦豬肉、凈雞脯肉、凈蝦仁及羊肉的初加工:在加工這些肉類時,要採取粗切細斬的方法。當這類肉的肌肉纖維被破壞以後,所含蛋白質就會釋出,從而形成一種粘性較強的溶膠,這種溶膠最易吸收水分。但有些丸子菜餚的初加工就不需要太細膩,如製作炸丸子、四喜丸子、揚州獅子頭等,過細反而口感欠佳。 3、對一些肌肉纖維較粗且肉質較老的原料,如牛肉,通過仔細斬剁後製成丸子菜餚,不但入口細嫩,而且由於在製作時斬剁斷了肌肉纖維,擴大了受熱面,還會縮短烹調時間。 4、青菜及素菜丸子的斬剁,就不需那麼復雜,只需根據菜餚的成菜特點,將其斬剁均勻就可以了。 5、還有一些製作丸子菜餚的原料,卻不需要進行斬剁,如山葯、土豆、豆腐等,只需先制熟再用刀壓成泥即可。 三、丸子的半成品——泥子 泥子:即茸泥,是製作丸子菜餚的半成品。它可分為軟泥子、硬泥子和粗泥子三種。下面分別談談三種泥子的調制技術。 1、軟泥子的調制 軟泥子的上漿技術要求較高。漿前與漿後的泥子是截然不同的。上漿後的泥子呈乳白色,粘稠性強且質地細膩,而且上過漿的泥子比未上漿的泥子膨脹許多。如200克魚泥,就可擠出比乒乓球小一點的丸子40多個。這里的奧妙就在攪拌上漿之中。在攪拌上漿時,應使泥子順一個方向進行機械運動,這是強迫泥子吃水。由於水分子的排列是有方向的,故攪拌時也要朝一個方向,切不可來回攪拌或攪攪停停,一定要一氣呵成。 科學地加水、鹽、油和雞蛋清,是保證軟泥子質量的關鍵。你必須根據泥子的質量和菜餚的標准來決定用水量的多少。以500克魚泥子為例,一般吃水在400克左右。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視魚的品種和氣溫及魚肉斬剁的情況而定。而鹽的加入需要與水配合。我的經驗是,水鹽混合上漿是比較科學的攪拌上漿法。鹽與水混合上漿,能由表及裡地循序漸進,並伴隨泥子的吃水量定漿成形。一般每500克泥子的用鹽量可在3~4克之間。當泥子充分攪打上勁後,再放入打好的蛋泡糊和白油攪勻即可。 加入蛋泡糊主要是利用蛋清受熱即變性成固體的性質,去有意識地增加泥子的粘度,並使泥子變得潔白、松軟。此外,最後加入白油能使丸子入口軟嫩,並且具有增香的作用。 2、硬泥子的調制 硬泥子,即通常用來煎、炸、燒、燴的丸子菜餚的初加工原料,它的初加工方法不同於軟泥子。因為硬泥子製作出的丸子菜餚具有干香酥脆、外焦里嫩等特點,所以在調制硬泥子時,不要調入過多的水。如果調水過多,炸制時就會膨鬆脹大,但離油晾涼後又會收縮回軟。硬泥子中肥瘦肉的比例要適度,切不可不放肥肉。因為肥肉在炸制過程中可以使丸子松軟並有著增香的作用。 以上方法同樣適用於牛肉、雞肉等硬泥子製作,但對以魚蝦為原料的硬泥子,其製作方法則略有區別。 首先,為了避免丸子吃口發死,魚蝦硬泥子中可加入適量的雞蛋清和麵包渣,因這樣能對丸子起到膨化定形的作用。其次,由於魚蝦硬泥子不需要過多地吃水,因此澱粉的用量一定要掌握准確。因澱粉的吸水力較強,如澱粉加入過多,丸子在加熱後外部會形成堅硬的殼,而內部則會變得粘糊糊的,這樣會影響到丸子的口感。當然澱粉加少了也不行,那樣會使丸子鬆散走形,失去應有的風味。 3、粗泥子的調制 粗泥子在丸子菜餚中用得較為普遍,也是比較好調制的一種。粗泥子一般是由時令青菜斬剁成餡,再加入麵粉、豆腐、粉條以及調味品調制而成的。用粗泥子炸制的丸子既可單獨成菜,又可搭配成菜,如:炸白菜丸子、蘿卜丸子、粉條豆腐丸子等。它們均可與其它原料搭配成菜,或燴、或燒、或炸,適用面很廣。這里要強調的是,粗泥子斬剁時不必斬得太細,用水也不能太多。 四、丸子的成形 制丸子無論是採用那種烹調方法,都應該先用手去成形。有的人不會用手擠丸子,而採用湯勺舀,或是用手揪,這樣製作出來的丸子大小不一、形狀不美觀不說,而且表面也不光滑。其實,用手製作丸子也沒有什麼太難的。簡單的方法是:用左手抓一把攪好的泥子,將泥子從食指與拇指之間擠出來。擠時手勁不要用死,要既有虛勁又有實勁。而且食指彎曲,拇指前後滑動,以使丸子光滑,當然另外三個手指也要配合,以讓泥子擠出,並趁勢用手勺將擠出的泥子舀入微沸水鍋或油鍋內。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丸子都是用手擠出來的,如揚州獅子頭,便是用團的手法製成。也就是用左右手將泥子團來團去,使其變圓變光滑而成形。此外,丸子還可以擠成橢圓形、桔瓣形、玉墜形等 你做不成應該是原料的比例沒掌握好
⑼ 自製肉丸子為什麼松軟不Q
自製肉丸子松軟不Q是因為餡料未拌好,在製作肉丸時不能加麵粉,需要選擇蕉芋粉,還要少加食用鹼,食材的比例也十分重要,拌好餡料要充分攪拌上勁,做出來的丸子口感才會Q彈,丸子煮好後,要立即過冰水,這便是丸子勁道有彈性的秘訣。
自製肉丸子松軟不Q是因為餡料未拌好,在製作肉丸時不能加麵粉,需要選擇蕉芋粉,還要少加食用鹼,食材的比例也十分重要,拌好餡料要充分攪拌上勁,做出來的丸子口感才會Q彈,丸子煮好後,要立即過冰水,這便是丸子勁道有彈性的秘訣。
⑽ 牛肉丸子做出來不脆,為什麼
牛肉丸子做出來不脆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復炸。
眾所周知,丸子是老百姓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丸子在婚慶的飯桌上出現,那麼也就意味著菜品已經上齊,逢年過節也被譽為團團圓圓。丸子的做法多種多樣,可以用來蒸,也可以用來做湯。根據不同口味的人群,肉丸的肉也可以選擇牛肉,豬肉,羊肉等等。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牛肉丸子的製作方法吧,保證丸子炸出來的效果是外脆里嫩。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牛肉丸子炸不脆的解決辦法啦,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還有其它的訣竅呢?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