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脾氣為什麼不好
1. 為什麼回族人特別土氣
民族的人文性格是構成民族共同體的全部個體成員對客觀環境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心理特徵與相關行為方式的綜合。一個民族的性格結構中既有優良成分又有不足之處,優良的性格即民族精神,它是推動民族團結和發展進步的力量;不良民族性格就是人們所說的民族劣根性,它是制約民族進步的因素。
從事回族研究的一些國內外學者已從不同的側面對回族的人文社會性格做過分析和揭示。中華民族是由諸多民族結合而成的復合體,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兄弟在同一個自然地理空間內生息、繁衍,經濟上相互依存、交流互助,文化上相互吸納、潛移默化;面對共同的歷史遭遇,各民族兄弟相濡以沫、同舟共濟。這種特有的生存和發展經歷決定了各民族性格特徵的相似性,因此在我們將要展開這項具體分析時便感受到了一種困難,即某一民族的性格特徵是很難從中華民族的整體精神中確切而又明晰地分解出來的。本文所歸納的回族的性格特徵與人文精神僅反映回族共同體經濟社會生活過程中那些較為突出的要素,而不是指這些特徵惟回族所具有。
一信仰為本,尚潔求真
回族是一個信仰本位型的民族。這里所說的信仰本位是指回族人將伊斯蘭教及由此而衍生的民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人倫禮儀的崇信和尊奉視為立族之本。在回族人的傳統觀念中,教存族方可存,無教便無族,如果失去了伊斯蘭教,沒有了對伊斯蘭教的信仰或對相應的風俗習慣的遵從,那麼回族共同體也將會逐漸消失。就回漢兩個民族比較而言,漢族薄宗教,回族則重宗教。縱觀回族生存、發展的全部歷史過程,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觀察、體驗到信仰本位主義原則對該民族生產方式、生活態度、居住模式和社會行為等諸多領域的深刻影響。
信仰本位觀念使得回族人對自己的信仰和風俗習慣極其珍視,並將其確認為本族文化的根基,積淀於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中。回族人樂於學習和吸收外族文化,但這種學習一般不會以犧牲自己最根本的信仰為代價;他們對生活環境及社會條件有極大的適應性,但他們卻固守自己的信仰與信條。信仰本位觀念使得回族人的文化自尊心特別強,反映在人際交往、族際相處和社會生活中,回族人往往具有很強的文化防守心理,希望自己的信仰和風俗習慣得到他族社會成員的理解和尊重。不論在哪個朝代,他們都希望政府奉行開明、公正的民族政策,從而使自己的信仰和風俗習慣免遭歧視和強迫同化。他們可以忍受貧困和病痛,卻不能容忍他人對自己信仰的曲解和玷污。當一種來自外族的文化歧視突破了其心理承受極限,他們便會作出激烈的反應,不懼危難,勇於捨身。
回族人的這種信仰本位觀念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往往是他族社會成員不易理解的。那麼回族為什麼如此看重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呢?綜合一些學者的相關論述,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幾點理解:
第一,伊斯蘭教對回族共同體的形成產生過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回族共同體孕育、形成過程中,伊斯蘭文化發揮過紐帶作用。伊斯蘭文化是回族文化的根基,它塑造了回族文化的基本範式。它對回族共同體的影響是如此之深,以至於過去的人們將伊斯蘭教稱為「回教」,將穆斯林稱為「回教徒」。將接納外群體成員時舉行的儀式稱為「入教」,而不稱「入族」,在他們的觀念中「入教」即「入族」。這類模糊觀念的存在固然與人們民族理論知識的缺乏相關,但也透視出伊斯蘭教在回族人心目中的本位性。
第二,回族文化是一種邊際文化。除了伊斯蘭教對回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響外,中國傳統文化對回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也產生過重要影響,比如漢語言文字對回族共同體的形成就起過重要的作用。若借用數學概念表達,回族文化實際上就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兩種文化集合的交集部分,兩種文化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回族文化,也培育了回族人謹慎持重的文化心理,他們總是要在兩種文化的交會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如果失去了對伊斯蘭教的信仰和對相應風俗習慣的遵循,族體的綿延無疑是困難的。如果拒絕漢文化,同樣不利於族體的存在和發展。在社會生活中,回族人一般以「伊斯蘭文化為體,漢文化為用」的價值准則處理兩種文化之間的關系,將伊斯蘭文化視為本體文化,盡力加以維護。回族人對外族文化的吸收和借鑒始終以不損害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為前提,這是他們雖長期置身於漢文化之中卻未能被同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歷史上統治階級的同化政策強化了回族人的信仰本位意識。在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往往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對回族的同化一般從改變其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入手。然而每次同化政策的效果與統治階級的初衷相去甚遠。回族人不但沒有改變其信仰反而對自己的信仰和習慣更加眷戀和固守,他們的民族自我意識不但沒有淡化反而在痛苦的煎熬中得到強化。
尚潔求真也是回族人文精神的顯著特點。「尚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身體儀表之潔。《古蘭經》上說:「你應當遠離污穢。」回族穆斯林把講究清潔衛生視為對真主虔誠的表現,身體不潔者不能入殿堂禮拜。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對自己身體的沐浴,注重儀表,穿著整齊得體,反對過分裸露身體。注重自身居住空間的清潔,努力營造令人賞心悅目的起居環境。
二是靈魂之潔。按照伊斯蘭教的人性觀,魔鬼是惡的,天使是至善至美的,而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善惡兼備,所以人應當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具體行動拋棄丑惡,追求善美。「勸人行善止人作惡」是伊斯蘭的基本社會功能,穆斯林履行「五功」(念、禮、齋、課、朝)的根本目的就在於修身養性、克己歸真,塑造真善美的靈魂。伊斯蘭教反對詭計、猜疑、嫉妒、謊言、虛偽、貪婪、表裡不一、搬弄是非等一切不正當的思想和行動。在回族人的觀念中,一個人如果徒有其表,沒有真善美的靈魂,那麼他就不是潔凈的人。
三是飲食之潔。回族是一個擇食的民族,在飲食方面對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什麼樣吃法,都有一些原則和標准,都有明確的來歷或醫學科學方面的合理解釋和依據。這是回族飲食文化的一個主要特點。如反對飲酒、吸煙,因為它有害於身心健康,過量飲酒會「易人之志,濁人之神,使智者惑,賢者愚,廉者貪,節者淫,信者遷,順著逆……君臣父子,禮儀廉恥,盪然逾閑。」[1]在飲食方面,回族人禁食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非誦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在穆斯林的觀念中,豬肉是不潔的,未經放血的自死物及血液中都可能潛藏著大量致病菌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分泌物,所以不可食。
四是錢財之潔。伊斯蘭教鼓勵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勤奮工作以及一切合法合理的方式獲取財富,堅決反對巧取豪奪、貪污受賄、坐享其成,反對一切違背國法、教法和人情倫常的財產獲得途徑和手段。比如在商業活動中,主張稱量公平、互惠互利、誠實守信、正當競爭,堅決反對見利忘義、摻雜使假、高利盤剝,含污受賄、囤積居奇、欺行霸市等行為。總之,凡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金錢財物是不潔凈的,都會受到現實輿論的譴責和來世的懲罰。
「求真」就是探索事物奧秘,追尋宇宙的真正主宰者,領悟人生真諦,培養健全人格,過既真且善的社會生活。在長期的民族相處與交往中,回漢民族的文化有著很強的交融性,回回民族的成員幾乎都負載著「回而兼儒」的文化,甚至還有其他民族的文化。一般來說,回族社會成員不管他平生的事業志趣或文化學術取向離族體有多麼遠,但對自己的母族、對本體文化的依戀和情感依然根植於其心靈深處。這就是認主獨一、恪守清真,最後達到抱本還原的境界。
2. 青海回族男人脾氣好嗎
好。青海回族男人脾氣好。青海男人都很仗義,大度,熱情好客。青島女人一般比較溫柔、賢惠、踏實。總體來說比較善良,尤其是正宗青海人家裡的,因為觀念、教育形成了善良的性格。
3. 我的男朋友是個回族,現在我感覺有些不合適因為我發現他的脾氣實在太壞!也從不忍讓我,真的好苦惱,怎麼辦
建議分手,你和他合不來。你要考慮很多,回民很特殊,有很都普通漢人忍受不了的民族特點。不要以為是小事,在一起就是有一件件小事組合起來的。
4. 回族人好不好啊善良嗎
對人家好一點,人家對你好一萬倍!無論那個名族,都有好人和壞人的
5. 你好,我想問一下回族人性格真的不好嗎 真的是對不是處女只是玩玩嗎 不會結婚的那種嗎
回族人,一般還是要找本民族的人結婚。你是回族嗎?因為民族不同,風俗也不同。你們只是網上認識,都還沒有見面,你連他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呢。
6. 他是回民,脾氣不好常惹你生氣怎麼辦
如果你不是回民,就不要交往下去,因為回民的生活習慣和漢族區別太大,講究很多,你沒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是不好相處的,特別是他的家人,麻煩很多.
7. 回民的脾氣怎麼樣
大多都是穆斯林,接受人們之間要仁愛的思想,所以,一般的印象都是和善的。但是不能觸犯他們得禁忌,比方說,不能請他們吃豬肉包等等。。
8. 回族人脾氣不好嗎
也有好的
9. 回民性格怎麼樣
性格上比較樂觀開朗,有時候會有點強勢。
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
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9)回族的脾氣為什麼不好擴展閱讀:
與其它民族雜居的回族也會使用其它民族的語言文字,並受到他們文化的影響。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回族,就還使用傣語、傣文,穿傣族服裝,住傣族式的竹樓。
雲南洱源縣的回族,穿白族服裝,使用白族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拉薩地區的回族,使用藏語文;和彝族雜居的四川涼山的回族,兼通彝語。此外,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回族,有不少人兼通蒙古語、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
10. 發脾氣和回族有什麼關系他們說發脾氣是回族人有關系,我特別想笑了
這個是沒有關系的呀,脾氣跟民族有什麼關系呀,你這個問題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