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情緒不好
Ⅰ 上大學情緒特別低落
可能是到了陌生環境不適應,或者是人際關系處理的不是很好,感到疲累了,也有可能是自己處於迷茫狀態,從一個非常緊張忙碌的高三到了輕松的大學,不是很適應,心裡有了落差,大學的學習是要自己去規劃的,突然間迷茫不知如何學習,這也是可能導致情緒低落的可能因素。
還有可能是對自己的大學或者專業不是很滿意,但又無可奈何;或者是對自己以後的生活沒有規劃,沒有想法,很迷茫。
這種時候,就可以多多參與學校活動,多與人交流;如果對自己專業不滿意,也可以考慮選擇換專業,如果對自己學校不滿意,那就可以准備好好學習,選擇考研,考研是換專業換學校的一種方法,將自己充實起來,讓自己更加忙碌,這樣可能就不會想太多了。
Ⅱ 當代大學生情緒問題產生的原因
1、自卑:由於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的改變,部分大學生由高中時期的「佼佼者」變成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這種「地位」的改變是造成部分大學生自卑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家庭條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有自卑感的學生由於自我評價過低,導致行為畏縮、瞻前顧後、多愁善感,自尊心極強,過於敏感,嚴重影響各方面的正常發展。
2、焦慮:焦慮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消極情緒現象,是人們對即將發生的某種事件或情境感到擔憂和不安,又無法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和解決時產生的情緒體驗。過分的焦慮使人處於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總是擔心將要發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辦事效率低下。
Ⅲ 現在的大學生為什麼容易出現焦慮抑鬱
大學生為什麼會患有抑鬱症疾病呢?
1、環境因素:對於大學生來講,步入大學後,所面對的人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並且學生也是離開了自身所熟悉的環境,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在心理上就有一定的變化,如果還不懂得與人交往的話,再加上性格的一些問題,和人際溝通的問題,那就更難以適應集體生活了,很容易造成社交恐懼症,人際交往障礙,而這種情況,一旦持續的時間過久的話,就很容易患上抑鬱及焦慮症,恐懼症的出現。
2、情感因素:大學生處於戀愛的階段,如果出現感情的危機及起伏,而在心理各方面無論從承受能力,以及自己錯誤的思維認知,很容易因為情感的問題,出現焦慮,睡眠障礙,產生及抑鬱的情緒。3、就業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畢業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由此不少的學生對此感到很苦惱,因為有的時候都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是跟自己所想的有出入。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心理問題也是比較平常的。因為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太遠了,讓多數大學生都是感到茫然的,而外在的的壓力,比如家庭的期望,及自我的期望,達不到我們的理想化,就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焦慮的同時也會容易演變成自卑及抑鬱的情緒。
Ⅳ 大學生情緒的影響因素
1.認知因素 。
認知在人的情緒體驗中是個極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對其做出不同的認知評價,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問題,若能做出正確的認知評價,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反之,也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自然也存在許多特殊的問題,諸如對新的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與戀愛問題,學習勞動的付出與就業回報的反差等問題。由於認知的偏差,易導致各種心理沖突和負性情緒。如果根據就業好壞來評價知識的有用價值性,便會降低專業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對自身學習不正確的認知也會引起心理的緊張、焦慮、強迫、壓抑、自卑等不良情緒反應。伴隨其自我意識發展而出現的認知沖突、不滿情緒和迴避行為, 較易產生孤獨感、抑鬱、內疚等消極情緒體驗。人際交往中的認知偏差同樣會引起恐懼、焦慮、緊張和排斥心理。職業選擇中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和沖突更易導致抑鬱、焦慮,甚至大失所望。可見,認知因素對情緒困擾的形成存在直接作用。
2.遺傳因素 。
其對情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的神經類型上,不同神經類型的人在情緒體驗上存在較大差異。前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根據神經類型的三個基本特徵,即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和平衡性,把人的氣質類型分為四個基本類型:
①不可遏止型 。這種類型的人興奮和抑制過程都很強,而且興奮相對抑制過程要更強些。這種人的外向性格較為明顯,好鬥,脾氣暴躁,精神負擔重。
②活潑型 。這種類型的人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較為平衡,雖然易興奮,但有很大的靈活性,在面臨各種應激情境時具有很大的自我調節能力。
③安靜型 這種類型的人神經活動很難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表現很平靜、很冷靜,具有較強的忍耐力和寬容別人的能力,有時也表現的有些壓抑,但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④弱型 。這種類型的人情緒壓抑,情感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容易出現異常情緒。
3.精神狀態 。
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促使大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行為,表現為情緒高漲,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當情緒狀態不佳時,可以使大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狀態和行為,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不清,身體疲憊,行為退縮。大學生精神狀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睡眠不好,過於疲勞,學習與生活壓力等等。
Ⅳ 大學生情緒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調節情緒的方法
能夠影響大學生情緒的因素可以有家庭的變故,學業壓力,戀愛瑣事以及師生關系同學關系。
大學生沒有經過歷練,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差,以上幾個因素出問題都可以導致情緒較大的波動。
當遇到問題情緒不穩定時,鍛煉身體是一個減壓的好方法,放空自己和強健體魄會帶來自信和激情。
Ⅵ 引起大學生情緒困擾的客觀因素
引起大學生情緒困擾的客觀因素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影響;常見情緒困擾有自卑、焦慮、抑鬱、易怒和情緒起伏大。
情緒與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正面情緒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應強化情緒管理,通過進行自我安慰、學會適度宣洩、參加體育鍛煉等途徑來促進身心健康。

(6)為什麼大學生情緒不好擴展閱讀:
當學生感到無法面對外界壓力時常常會產生這種消極情緒。一部分大學生由於不喜歡所學專業,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於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失戀等問題而過早「看破紅塵」,導致情緒抑鬱,他們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鬱郁寡歡、悶悶不樂、興趣喪失,體驗不到生活、學習的快樂。
積極的情緒狀態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探討大學生積極情緒與人際關系困擾的關系,設法通過提高個體的積極情緒來促進其人際關系,減少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對當今大學教育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Ⅶ 大學生情緒問題產生的因素有哪些
大學生產生情緒問題的因素很多:第一:感情問題,這個問題比較多見,尤其是失戀引發的問題很多!第二:人際關系問題,尤其是宿舍人際關系。第三:學習和就業壓力,以及論文壓力。第四:各種因為原生家庭問題導致的焦慮症、抑鬱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困擾著很多大學生。遇到這些問題,要積極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現在大學都有心理咨詢中心!
Ⅷ 大學生負面情緒是從哪來的
很多人覺得大學生活輕松,哪裡來的那麼多負面情緒。但其實很多大學生會產生負面情緒,原因多種多樣。以下是畢老師分享的文章,歡迎閱讀!
在大學這個社會里,大學生面對的壓力比我們許多人想像的要多得多,甚至很多讀了大學出來已經工作的人,都未必能夠理解這個壓力。因為當你走過了這一段路,回頭看的時候,你會覺得你選擇的那條岔路口是正確的。但是你未必會想起,當初你在面對這個十字路口的時候,內心的恐懼和壓力。
一、學業問題
大學和高中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許多初入大學的人在離開高中之後,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完全找不到方向。為什麼?
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有老師的引導,有教科書,有習題冊,還有許多的輔導書。很多大題難題,其實不過是對幾個知識點的綜合考察,或者是深入探索。
但是在大學,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學的學習就像是一場修行。
高中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概念,如果是太深,或者是太難,完全超出我們水平的知識是可以做的,因為高考是不會考的。
但是大學不一樣,大學的知識更深更專注,很多很難的知識是需要我們慢慢理解吃透的。
二、經濟問題
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前都沒有理過財,有時候父母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一個周就花完了。
他們沒有學過如何拒絕誘惑,大學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孩子們都靠著家長的經濟作為支撐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被無限的放大。有人穿名牌,整天上館子。有人買一件衣服都要精打細算。好不容易自己手裡有了錢,很多學生都抑制不住去買東西的沖動。
他們也沒有學過,如何拒絕邀請。很多大學生剛進大學,面子薄。班上的聚會,學生會的聚會,各種各樣的聚會,總是說不出拒絕的借口。每一次聚會少則三五十,多則一兩百,一頓飯的功夫就去了一個周的錢,有的時候沒錢了還要硬著頭皮上。
在不好意思向家裡要錢的時候,他們拮據度日,或者是選擇了校園貸款,陷入更深的漩渦。
三、人際關系
有部分大學生就有這方面的困擾,覺得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太差,明明都是同一時間認識的,為什麼到了最後,他們玩一起去了,而自己卻什麼朋友沒有交到?也許是他們和你沒有共同的興趣語言,或許有別的原因?
不管怎麼樣,如果你在這方面有壓力,畢老師有幾點建議。真誠,要以誠待人,只要你真誠對待別人,就一定會有回報。傾聽,傾聽比表達自己更重要,善於聽別人講話的人更容易獲得友情。主動,如果別人不主動和你說話,你可以主動和他們說,你好,我可以和你交個朋友嗎?學會贊美別人,你想想別人贊美你時,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同樣,你贊美別人,別人和你也是一樣的感受。
四、未來的迷茫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去實習都去工作的時候,自己卻找不到工作,投出去的簡歷也無人回復。未來的惶恐,迷茫,對過去的悔恨,不甘,會像一座山一樣壓在大學生的身上。
五、感情問題
許多在高中被禁止早戀的學生,到了大學是第一次經歷感情。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太重視也太珍視。往往輕易將一顆真心交付,看的太重,也就意味著一旦失去,很容易遭受巨大的打擊。
所以那些說大學生無病呻吟的,站著說話不腰疼啊。個人有個人的苦衷,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感受,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想。
六、外部環境影響
看著舍友,同學,去參加各種比賽,拿各種獎項榮譽,看著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規劃,目標,你是不是會覺得自己好沒用啊,什麼都不知道,學習不如人家,長得不如人家好看,不向人家那麼會說話交際......
過多的負面情緒會擾亂正常的生活,但是不能一味抱怨,而什麼都不幹,要學會自我調整,讓自己盡量過的舒心一點。
Ⅸ 大學生的負面情緒一般從何而來
1、自身的狀態:
焦慮,恐懼,抱怨,無力,失望,等等。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這些狀態本身就是負面情緒。由負面情緒所導致,同時也衍生出負面情緒。

比如老闆讓你加班沒有給加班費,你覺得自己被剝奪了而產生負面情緒注意,我這里說的,只是覺得,並非真相。或許是有段時間很流行的一句話:傷害你的,只是你對事情的看法,或許能夠很好的詮釋。
Ⅹ 大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和影響
一、 負面情緒的原因
(一)失落
失落的情緒通常來自於大學生日常收到的挫折,是指因為對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了,但沒有達到所期望的程度,產生的一種沮喪、灰心的心情。比如,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會面臨許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如果考試失利,但先前有著較高的期望值,那麼在面對考試結果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的情緒。
(二)空虛
空虛是指百無聊賴、閑散寂寞的消極心態,是心理不充實的表現,當人們長期生活在空虛狀態中,不滿足本性遭到長期打壓,就會產生抑鬱病,憂鬱症,孤獨症等病態。大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消極的負面情緒,是因為走進大學的校園,就好像突然丟失了之前明確又堅定的目標,自己的前途變得不清晰了起來,沒有目標和追求,這是為什麼大學生會感覺到空虛的原因。
(三)自卑
自卑感是一種不能自助的復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大學生產生自卑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即由家庭經濟情況產生的自卑、相貌外在產生的自卑和學習成績產生的自卑。
二、 負面情緒的對策
(一)經常性的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暗示
隨時保持一個擁有正能量的心態非常重要,這能使我們保持對生活有著一積極態度。有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就相當於給自己的內心世界安裝了一個防火牆,能幫我們抵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開心的事,而且它還能保持我們對生活的憧憬,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干勁。
(三)放下架子,多與身邊的朋友交流
可能很多時候產生負面情緒的、覺得累的原因是因為身邊少了個可以替你分單憂愁的朋友,但往往很多時候缺少朋友的人都彷彿端著個架子,不想去與別人交流所以才錯失了交朋友的機會。所以說,放下架子,交到更多適合自己的朋友並且保持良好的朋友關系才能幫助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
負面情緒的產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我們必須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讓自己走出負面情緒的陰霾,盡可能的讓自己的思想在陽光下成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極影響,這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說都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