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小朋友的脾氣為什麼這么不好呢

小朋友的脾氣為什麼這么不好呢

發布時間: 2022-12-31 21:04:33

Ⅰ 孩子脾氣特別差,家長也採取措施但效果不好,孩子脾氣暴躁是什麼原因呢

任何人都有心情不好、脾氣暴躁、易怒的現象,但人們會根據所處環境的不同,努力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良情緒的出現,會影響自己的處事狀態,以及身體健康,但在成長中孩子不同,他們不會處理情緒壓力,所以會發脾氣。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是什麼原因: 

1、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願望,因為孩子的語言還處於發展階段,有時無法將自己的想法、要求和願望表達得通俗易懂。自己的願望父母不理解,孩子焦慮,容易發脾氣。

2、因疏忽大發脾氣。對於這樣的孩子,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放心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孩子越小,情緒越不穩定,越容易轉移注意力。當不開心發生時,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發泄內心的緊張情緒。

3.轉移注意力。孩子更關心自己的感受,如果以這種態度強迫他讓步,也會讓大人和孩子很生氣。更好的辦法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能給他新鮮的感覺,又不違背父母的原則。一個人的性格和氣質與童年時期父母的引導和經歷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所以當發現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時,除了需要調整孩子的飲食外,還需要懂得如何做到引導孩子的氣質和性格,這些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不斷做的一件事,也會影響孩子命運的起起落落。

Ⅱ 孩子脾氣太暴躁是受到哪些原因影響呢

爸爸媽媽發現孩子脾氣太暴躁的話就可以選擇通過一些正向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改變這樣的現象,而且孩子脾氣太暴躁,很有可能也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從自身查起。如果發現自身有一些問題的話,那麼就應該盡可能地改變自己的問題,然後再引導著孩子一點一點變得更好,所以說爸爸媽媽一定要在教育孩子之前先管理好自身的情緒表達。

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好正向的引導,要改變好自身的情緒然後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並且今後在孩子面前盡可能的保持心平氣和,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出現煩躁的心理。因為爸爸媽媽的煩躁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所以說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對於情緒的管理。

Ⅲ 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智力的遺傳性不可改變,培養寶寶的這種意識是要從小抓起的,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為大家分享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1

孩子亂發脾氣這3種情況有關

1、父母情緒不好,孩子也很受影響

孩子的脾氣大不僅僅和自身有關,和父母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不能單一的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情緒影響也很重要。

家人關系不是很融洽的家庭,一言不合就大吵一架的父母,常常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情緒範本。孩子會把這些都看在眼裡,常常會以摔玩具、亂發脾氣的行為處理事情,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的孩子看到媽媽經常哭或者情緒不好時,會出現缺乏安全感,他會靠自己的行為動作來博取父母的關注,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對於周圍的環境氣氛非常敏感,就算他們不明白父母為什麼不開心,但是這種不開心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他也會覺出不同。

2、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識,也許會有些無厘頭

孩子3歲左右會出現一些在家長看來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行為,比如:孩子獨自上下電梯,命名知道這種做法很危險,但是卻執意自己來,並且不讓父母牽著自己;自己想用吸管喝飲料,不讓家長幫忙,一些明明不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非要自己去做,常常弄得一片狼藉。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處於建立自我意識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表現的不聽話,不喜歡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表現得特別叛逆。

3、孩子的適應力並不如家長想像的那麼脆弱

大多數家長認為環境的改變會讓孩子很難適應,認為孩子不能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就會表現的很擔心,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的適應力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棒,家長的這種擔憂反而讓孩子變得焦慮,情緒上受到影響。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表現的很極端,甚至是完全放養式教育,發現對孩子有忽視後,又表現的過度在意,這兩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

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2

平復之後,別忘了溝通

1、構建共同的認知

關於構建認知這一塊,等他情緒平復了,我們可以跟他做一個溝通,說「你剛剛是為什麼這么難過,為什麼這么生氣」。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去商場,我的孩子要買一個大的樂高,其實在幾天前剛買了一個,所以我不同意。這個時候他就特別生氣,就又哭又鬧的。一開始的步驟就是我剛剛跟大家說的,你支持他,去處理他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你的平靜,然後用你的接納、用你的愛去陪伴他處理好這個情緒。然後等這個情緒平復過來以後,我就會跟他說:「你剛才怎麼生這么大的氣呀?剛才沒有買這個玩具特別生氣對吧?」他就說:「是啊,我就特別生氣,我就想要這個玩具。」我就跟他說:「你前幾天剛買了一個跟這個差不多的。」他就說:「我的同學***都有。」其實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能夠了解到在情緒的背後,其實是有想法和觀念的。所以在這里他有一個想法就是別的同學都有,他沒有。

我們之所以有情緒,就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情有看法、有想法和觀念,當我們對這件事情有不一樣的想法和觀念的時候,我們也會有不同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就會跟他溝通,然後我們通過這個溝通達成的了解就是「每個小朋友都可能有自己的玩具,而不可能每個小朋友都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玩具,也正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有不一樣的玩具,所以我們能在不同的小朋友那裡玩不同的玩具,還可以交到不同的朋友」。當你從這樣不同的想法和觀念去看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這就是在幫他做認知的重建。

2、挖掘孩子的深層次的需求與期待

我們會溝通出來他深層次的一個需求和期待,他就說「反正我想要的都得不到,我就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從這個裡面,我們要知道孩子他現在有這樣一個深層次的觀念了,所以我們需要跟他做溝通,我就會告訴他說「你想要的東西其實都是可以得到的,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然後我會提出我自己的觀點,但是我不會試圖告訴他我說的就是正確的,我告訴他說「我認為你剛剛買了一個和這個差不多的玩具,還沒怎麼玩呢,你現在又要再買一個,不是你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不是你不值得,你值得,只是媽媽覺得我們要敬天愛人、敬惜物命。我們應該讓這些玩具發揮它最大的價值,懂得珍惜」。我會說出這樣的`一個觀點,我沒有試圖去把這個強加給他,然後他就會沉默一會兒開始思考了,然後說「那我再玩一段時間,玩兒得差不多了,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再買新的」,我覺得這就是他有一種新的想法了,他就從認為「我不值得」而認識到了「我們可能需要去珍惜這些玩具」,我覺得這就非常好了。

3、探討一個更適合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我會跟他說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那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去處理呢?這就是他說的「那我就再多玩一下,這些玩具我更珍惜地玩,如果想玩小朋友的,我們可以去他們家一起交換著玩」。所以通過這樣一個情緒,我們跟他做深層次的這樣一個認知的重建,了解到他內在的需求,從而引導他往更好的一種思維和行為方式中去,這樣不是很好嗎?所以,其實情緒來到我們的身邊真的不是壞事,這是我一直說的話。在教育中或者在任何的事情中,不在乎遇到了什麼事情,而在於我們能不能把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這些事情,都轉化為有利於我們成長的因素,這一點比較重要。

貼心提醒

1、首先不是關注孩子的情緒,首先你要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平復、處理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沒有多講,因為這不是今天的主題,也沒有太多的時間。

2、你要允許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尤其是你所謂的負面情緒,這一點特別重要。

3、就是具體的做法上,我們首先允許孩子情緒的流露,情緒的釋放,認同接納他的情緒。

Ⅳ 孩子為什麼會脾氣暴躁呢

有可能是對學校的環境不適應;也有可能是和小朋友之間,不熟悉;還有可能是和孩子心裡的預期相差太遠,和老師相處不來等;當事人應及時和園長或者老師溝通,了解原因後,再解決。

Ⅳ 孩子脾氣不好是因為什麼原因有4點,其中一點和媽媽有關

文/小熊 育兒 日記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很多人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其實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環境有關,不同的家庭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就非常溫和;有些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則是比較暴躁的。

而這些孩子的性格,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大的差別,大多都是因為這4點原因,其中一點,和媽媽有著很大的關系,寶媽們必須要多加註意才行。

1. 媽媽的情緒不穩定

如果說,媽媽平時的情緒就非常不穩定的話,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也都是脾氣非常糟糕的。因為媽媽是最能影響孩子的人,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

而且,現在這個 社會 ,雖然沒有過去那樣重男輕女,但是多數孩子也是交給媽媽來管教的。所以說,孩子之所以會非常暴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媽媽的情緒不夠穩定。

2. 家長過度溺愛孩子

脾氣非常暴躁的孩子,往往也很有可能出自一個溺愛嚴重的家庭之中。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被家長捧在手心裡保護著的,大部分家長都會格外寵愛自己的孩子。

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孩子就更是寵愛了。這種愛如果說掌握不好分寸的話,孩子就會被寵壞,變得越來越驕縱任性、蠻橫無理,脾氣很糟糕。

3. 孩子不懂如何正確管理情緒

還有些孩子,他們之所以脾氣很差,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家長沒有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喜怒哀樂是我們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不想變得暴躁,就需要掌握正確管理自己情緒的辦法。如果孩子沒有掌握的話,自然就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脾氣變得很差。

4. 孩子常常被忽視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之所以脾氣不好,是因為他們總是沒什麼存在感,在家也常常被父母忽視,父母很少給予他們關注與關心。

對於他們來說,發脾氣是他們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只有他們發脾氣,他們才能得到他人的關注,才會感到滿足。

雖然說,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主要的原因基本都是因為家長教育不當,家長沒有為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所以孩子才會越來越暴躁,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

如果說,家長想要改變這種現狀的話,那就需要從平時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出極大的改變才行。不然的話,孩子的脾氣只會越來越糟糕。

在這里,我也為大家總結了幾點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給各位家長做一個參考,讓我們的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

1. 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脾氣變得過於暴躁的話,我們就要時刻注意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盡我們自己所能,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只有我們自己先做到控制好情緒,孩子才不容易受到我們負面情緒的影響,才不容易成為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

2. 多給予孩子關心與陪伴

雖然說,有些家長平時工作很忙,總是顧不上孩子。但我們也要盡我們所能,多給予孩子關心與有效陪伴,讓孩子從心底里感受到我們的愛。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才會更有存在感,才不容易成為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

3.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更喜歡關注孩子的學習方面。但其實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理 健康 成長是家長千萬不能忽略掉的一方面。

如果說,我們不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脾氣十分暴躁的人的話,我們就要在平時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

4. 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雖然說,現在這個 社會 中獨生子女家庭有很多,很多家長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重視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果我們不想寵壞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脾氣暴躁的人的話,我們就要掌握好「愛」的分寸,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被寵壞,變得越來越驕縱任性、暴躁蠻橫。

5. 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如果家長不想要培養出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的話,我們在平時的時候還要多多注重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出現了錯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指出,並正確引導孩子。只有我們主動去教孩子如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才會更穩定。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也許這些影響在孩子小時候並不會有太大的體現,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容易被人看出來。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行。

你家孩子脾氣如何?

Ⅵ 為什麼小孩脾氣越來越暴躁,易怒,易吼

我曾經覺得我孩子也是這樣的,我家兩個孩子,大的11歲,小的3歲。有段時間姐弟倆發生予盾或者爭執的時候,姐姐就會脾氣特別不好,總是大著個嗓門吼小寶。當然,小寶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敵人舌戰,他必武攻。誰更勝一籌這不是關鍵的問題。關鍵的問題在於:

我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注意觀察大寶的一舉一動,猛然發現,她在發脾氣時訓人的語氣,看人的表情,甚至瞬間提高的大嗓門,還有情緒激昂下講出的那些話,那真是我的翻版。我突然意識到是我平時的言行影響到了她。

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在無意識地模仿大人,所以,我們如果不管控好自己的情緒,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後來我就注意這方面的問題,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她發脾氣時也會提醒她,讓她冷靜一下,然後給她分析一下令她發脾氣的這個事,幫助她解決。如果是和我起了沖突,溝通後我們依然堅持各自的想法的話,我會讓孩子爸打電話和她溝通,從中周折一下。這是大點的孩子的處理方法,畢竟能聽懂道理,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是兩、三歲的小齡寶寶,道理依然要講,但應該先轉移情緒和安撫,在寶寶平靜下來後再好好地告訴他剛才不應該這樣發脾氣。但如果是無理取鬧,比如去了超市為一個玩具撒沷打滾,建議當媽的別覺得不好意思,任他去作,千萬別妥協,妥協一次,就是他以後「撒沷」專業表演生涯的開始。

最大原因是父母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孩子和陪伴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愛養,孩子是大人的縮影,如果你脾氣暴躁,他們也會失去安全感,以為暴躁才能保護自己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所以我們大人首先就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先去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好好溝通

您好,我是阿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簡單的說下自己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

1、孩子是不是上幼兒園了,如果上了,脾氣變暴躁很正常,大多數都會有這種現象。主要是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和關注度引起的。

2、父母的脾氣這段時間有沒有見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更多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3、父母陪伴的時間比以前少了,造成孩子心理感覺父母不是太愛他了,他年齡小,表達不出來,又走不出來那種心理誤區。

解決方法:睡前半個小時,什麼都不要做,一定要抽出這半個小時的時間,用這半個小時來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聊天。特管用,可以試試。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孩子其實是最單純的,除了情緒爆發他想不到其他表達方式,所以有了問題不怕,我們來分析解決就好。

孩子如果在家裡沒有找到歸屬感和價值一般會有這些表現:1.引起注意,比如大喊大叫。2.權利斗爭,比如和你對著干。3.報復心理,比如摔東西搞破壞。4.自我放棄,比如沉默,拖延。

孩子問題很多是家長和家庭環境的問題,你好好想想在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大喊大叫,什麼情況下他會停止?你們和他交流相處的方式是怎樣的?你們家孩子是否是用這種方式來尋找家庭中的價值?

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才好對症下葯。沒有統一的答案,還是要整個家庭的配合才行。如果有具體的問題,可以問我。了解清楚了,才能給您提供正確的建議。

您好,我是@木喬家庭教育,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研究表明,大腦中負責情緒控制和自我平靜下來的前額皮質部分,在一個人長到20~25歲之前尚未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你能理解了吧!管理情緒對成年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孩子?

今天在小區里看到一個孩子,因為小朋友把他拔的草都扔了,他開始一聲高過一聲地尖叫。

大聲喊著:我不和你們玩了!又不肯離開,只是背對著小朋友。

孩子的奶奶在一旁斥責他:你怎麼又發脾氣呢?不是把草扔了,撿回來不就行了?不記得因為瞎叫喚唉了多少揍嗎?!

老人越斥責,他叫得越大聲。

這個孩子因為草都被扔掉,感受到挫敗、沮喪,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和小朋友的沖突,只會用尖叫表達自己的憤怒。

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不被理解、不被懂得的時候,又不會那麼嫻熟地表達自己,就會越來越暴躁、易怒。

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總是會遭到嚴厲的打壓,時間久了,這種向外的攻擊,很有可能被迫轉向對自己的攻擊,輕的是壓抑憤怒,重的會出現自殘、自傷的行為。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沖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一個孩子敢在父母面前哭鬧撒潑,起碼說明他覺得在父母面前發泄情緒是安全的,更說明你們的親子關系還算不錯。

首先父母要明白的是, 情緒只能疏導,不可能因為壓制而消失。

如果像滅火員一樣急於安撫,孩子就喪失了情緒體驗的過程,結果只能是下一次地 疊加爆發。

一穩,是父母的心態要穩,避免被孩子的情緒激惹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映照著父母看不見的自己。

我從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了驗證,當我對他動輒拉臉噘嘴的行為感到厭煩時,仔細一想,我也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不滿。

當你覺得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的時候,反觀自身,是不是自己最近脾氣越來越糟糕,對孩子越來越沒有耐心?孩子發脾氣的方式,和你有什麼相似的嗎?

二靜,孩子靜下來以後,再解決問題

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父母的理解。

如果能夠得到理解,原先困擾的問題也沒有那麼麻煩。

例如開頭提到的尖叫小孩,我對他說:剛才小朋友扔掉了你拔的草,這些是你辛辛苦苦收集起來的,被扔掉讓你感到很沮喪是不是?

他不再尖叫,憋著淚鼓著腮幫子。

「你撿的草,扔得到處都是,真是生氣呀!如果小朋友把你的草都撿回來,你還願意繼續和他們玩嗎?」他不吭聲,點了點頭。

三聽,是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

沒有無緣無故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要學會觀察,什麼樣的情況孩子會爆發,是因為他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情緒引導是一個系統工程,父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前提。

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常常和孩子建立 情感 上的聯結,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知道在關鍵時刻,如何做可以幫助孩子走出情緒漩渦。

發脾氣是孩子的一種溝通方式。當他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 發現就能引起父母的注意、阻止或是讓父母生氣,那你的孩子可能會認為這就是與你們建立聯系的一種方式。

對此問題,我的看法是:

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是孩子脾氣暴躁的根源,需要花時間修復因溺愛導致的深層次創傷。

01

是什麼導致了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和易吼?


我分析有5個原因

原因一: 如果孩子家人同樣的脾氣暴躁、易怒和易吼,那他也會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別人,他在模仿。

原因二: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也是他感到氣餒的時候。比如說,他因為能力不夠完不成他想做的事情;他與別人對抗失敗的時候。

原因三: 孩子已經發現,只要他一發脾氣,父母就會對他百依百順,所有眼前的障礙就都不存在了。如果父母拒絕,他就會變得更加暴力和憤怒,目的是為了讓父母聽自己的。孩子發脾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願,這種方法通常會很快收到效果。

原因四: 電子產品中的情節和畫面都會打亂孩子內心的平靜; 游戲 中的暴力、競技、聲光響都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刺激影響; 游戲 中的行為會引起孩子的模仿,

原因五: 如果沒有合適、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就會繼續用發脾氣的方式。


02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


我有7個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建議一: 如果孩子還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讓他自己待著,其他人都離開他,孩子很快就會恢復平靜;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家人同樣不去關注他的行為,他就會放棄發脾氣。請記住,即使孩子破壞家裡的物品,仍然要堅持讓他獨處,要抓住這個機會幫助內心受到困擾的孩子。

建議二: 對有些孩子來說,當他們發脾氣的時候,保住他安慰他,會有很好的效果。

建議三: 父母要始終相信孩子能自己處理自己的感受,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妥協和讓步,不要阻止或者改變他的感受。

建議四: 對發脾氣的孩子視而不見,用共情的態度陪著他,等他發完脾氣。

建議五: 父母要審視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嘮叨、說教、爭論、盤問、控制,這些都可能引起孩子生氣發脾氣;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就不需要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了。

建議六: 有些情況下,父母用行動比用語言更有效果。比如說,帶孩子離開生氣的現場,到屋子外面待一會,等待他平靜下來。

建議七: 接納孩子的發脾氣。我們自己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有時候不也感到心煩或者生氣嗎?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看到你很生氣,不過沒關系的。你想要得到那個東西,是嗎?我可能也會有和你一樣的感受。然後安靜地等待孩子或者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地方。

03

總結

父母需要改變愛孩子的方式,不能讓溺愛來代替真實的愛;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自己的感受是很正常的,並且即使發了脾氣,父母也是愛他的;父母需要知道孩子發完脾氣之後也就過去了,這是他的一種風格,不會傷害別人,我們成年人不也會這樣嗎?


最後,我想用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簡 尼爾森的一段話結束我們今天的話題: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獨特觀點(第79篇)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以我70後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驗和你一起,我們共同進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個有溫度的答案。

脾氣暴躁很重要的一點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各類故事來告訴孩子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現在的大多數孩子的通病都是脾氣暴躁易怒,因為現在絕大數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就是非獨生子女的,家裡最多也就兩三個孩子,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爺爺奶奶疼,外公外婆疼,爸爸媽媽疼,以至於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俗話說,自己慣著自己,導致孩子目中無人,彷彿如同溫室里的花朵,也接受不了批評,以至於脾氣越來越大,很容易發怒。。。

孩子的情緒反應模式肯定是從家庭環境中習得並漸漸強化的。首先父母和所有家庭環境中的人都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模式是否也是暴躁的。一般都會找到一個和孩子一樣的成人。

所以成人要首先開始改變以身作則然後同時把新的面對情緒的方式教授給孩子。成人也可以在有情緒之前盡快覺察一些呼吸急促,肌肉緊綳等發脾氣前身體和內心的感受。然後,可以在平常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心情好起來的錦囊包或者在家中布置快樂角。當發覺負面情緒的時候就需要這些措施和准備好的方法,去做積極的暫停,暫停很重要在情緒中是不可能有好的溝通的。

學會暫停,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在閱讀,音樂運動等最適合的方式中得到疏導。對孩子可能是聽故事,音樂,玩玩具,等等。對於孩子,肢體的擁抱甚至是手放到背上這樣的從觸覺幫助舒緩的動作,都可以幫助孩子感受到陪伴和愛。讓感覺好起來,而不是讓孩子感覺更糟。打罵是最差的方法,讓孩子不能得到理解,造成身心的傷害。讓孩子知道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是可以接受的,不需要壓抑。(打罵會讓孩子覺得負面情緒是不可接受的) 相反,應該讓孩子知道負面情緒可以叫做傷心,生氣,失望等等。學會識別情緒是第一個要教會孩子的方法。然後學會在陪伴和支持的環境中讓情緒得到改善,所謂的積極暫停。

對於大一點的,超過4歲的孩子可以在情緒好轉後給孩子講道理。下一次遇到情緒可以怎麼讓自己好起來,有什麼解決的辦法,有什麼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法和物品,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參與討論。也可以加入性格教育的繪本,並且逐漸鼓勵好的情緒管理的行為,鼓勵思考如何消除壞的情緒反應模式。情商在這種理性的過程中都可以培養起來,孩子出現的問題正是成長的機會。

另外孩子哭鬧如果是因為心裡想要達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成人不需要特別的多說話,有些老人喜歡說哄開心的話或者用糖果等孩子平常喜歡的東西來哄,這樣孩子認為發脾氣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下次還想用這種方式。陪伴讓他感到你的理解和陪伴,但要堅持的原則不能變——傳達:爸媽愛你,但不能答應你。這才是有利於兒童身心的方法。

從實踐經驗來看,孩子的變化也會很驚人的,所以家長不要灰心,發脾氣的不良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成人的情緒管理也是類似的步驟,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咨詢。

更多關於兒童教育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智慧愛子父母學堂,也可咨詢其他兒童養育和家庭溝通問題.

Ⅶ 小孩的脾氣不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孩子脾氣不好,通常考慮是家庭環境,或是患有多動症所造成的。
1、家庭環境:
孩子平時在日常的生活里,脾氣不好、比較容易生氣可能是與家庭環境有關,比如家庭環境氛圍不好,如父母經常性的吵架,在孩子面前摔東西,發脾氣等等,孩子也就可能會通過沖動的行為來解決問題。建議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和睦相處,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境。
2、多動症:
有的孩子易怒、脾氣不好可能是患有多動症所造成的。孩子患有多動症,在臨床上典型的症狀,一般會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還會出現上躥下跳、翻箱倒櫃以及比較沖動,脾氣不好,可能經常與同伴打架斗毆,甚至破壞公共設施、虐待幼小兒童、虐待各種小動物等行為。建議到正規的醫院兒科或者是心理門診進行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後,才能夠給予科學規范的干預和治療。

Ⅷ 孩子脾氣特別的差,而且脾氣還特別暴躁為什麼家長怎麼教育

為什麼十歲的孩子特別脾氣暴躁?

 1、年齡原因

  俗話說「狗七八歲嫌棄」,七到十歲的孩子因為好奇而脾氣暴躁。 父母會發現,孩子到處拆毀破壞,近乎偏執地追根究底,還經常跟父母吵架,就是因為他求知慾很強。

  4、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

  很多家長覺得十歲的孩子還很小,有些東西可以騙他們,沒必要照他們說的做。 事實上,這么大的孩子什麼都知道。 如果父母抱有這樣的想法,不僅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而且孩子以後還可能對父母撒謊。 因此,父母必須始終言出必行,做到對孩子的承諾。

Ⅸ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的脾氣特別暴躁呢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發脾氣,情緒容易失控?

1、父母本身的情緒管理不佳,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緊張、好發火等情緒失控表現,孩子天天地耳濡目染,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一旦也遇到類似的情形,孩子很容易會模仿父母,所以人們說,看到孩子的表現,有時候就能知道他的父母、他的家庭如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值得商榷

有的父母過於溺愛孩子,讓孩子順風順水一路坦途,萬一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突然感受到落差,就會情緒失控、發脾氣。

還有的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的挫折教育,不知道如何排解失敗和挫折帶來的心理沮喪情緒,孩子就只能通過情緒失控、發脾氣,來舒緩挫敗帶來的心理不適。

3、孩子身體原因

還有的孩子情緒失控、發脾氣,純粹就是身體原因,孩子感到不適,但又無法排解,只能通過哭鬧來宣洩自身的不適感。

比如老人們常說的,孩子想睡覺了,總要鬧一陣子,俗稱「鬧覺」。



情緒失控、愛發脾氣的孩子,總是讓家長束手無策,有時候也讓家長跟著一起惱火。一般情緒失控的孩子,輕則會哭鬧、口不擇言、亂扔東西,如果撫慰不當,也許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二、情緒失控的孩子有什麼不當行為

1.孩子碰到不滿就愛發脾氣,喜歡和家長犟嘴;一旦情緒上來不計後果

孩子情緒失控時,往往不顧場合,也會讓家長很難堪。如果不加以引導,這種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和同學、同事都處理不好關系,因為沒有誰會像家人一樣遷就你的,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將來的交友、工作。

2. 孩子極易情緒化,喜怒無常,情緒比較敏感

孩子情緒極為敏感,高興了就情緒高昂,不高興就發脾氣。情緒變化很快,絲毫不懂得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這種情緒管理糟糕的孩子,情緒表現太明顯、太直接,有時會讓別人下不了台,敬而遠之。因為人在社會中生存,有贏家也有輸家,輸了不沮喪,贏了也別太張揚。

3.如果小時候不及時糾正,孩子青春期容易叛逆,成人後容易行為出格

孩子小的時候愛發脾氣,情緒失控,家長對結果還是可控的,可是家長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壞毛病,對情緒不加掩飾、控制,慣著孩子的壞脾氣任由發展,孩子極易養成唯我獨尊的驕縱性格,一有不如意,就靠發脾氣來宣洩不良情緒。

將來孩子走入社會,會遇到很多問題,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壞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時,只會讓自己更加沮喪。這種心裡的落差,會讓孩子情緒更加失控,採取更加極端、出格的方式來應對。



孩子一出生,本是一張白紙,為什麼有的孩子性情溫和,陽光開朗,而有的孩子卻驕縱蠻橫,性格乖張呢?其實孩子的不良性格,很多根源在父母!

孩子良好情緒管理的培養模式,就在父母手中!

三、培養一個溫文爾雅、情緒正常的孩子,家長要分四步走

聰明家長會使用情緒訓練方法來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1、關心孩子,不僅僅體現在物質生活上,情感的關注更重要

家長關心孩子,不只是體現在物質生活上,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尤其是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更要進行有效的干預,讓孩子意識到不良情緒的危害。

家長要積極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指導孩子解決問題或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2、學會換位思考,認真回應孩子的情緒變化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孩子的世界和視角,肯定和成年人的不一樣。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情緒不對,也會去積極關注,溝通,但會表現得敷衍了事,覺得孩子的事,哪有什麼大事,這種敷衍的態度,孩子肯定可以感受得到,也不會被家長所謂的「教育、溝通」打開心結。這種教育引導,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家長應該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感受,從孩子角度出發來探討和解決問題。



3、幫孩子學會分析情緒失控背後的真正的隱情。

孩子遇到挫折情緒失控,在表象上都一樣,要麼哭鬧、要麼扔東西。但是孩子背後的小心思其實是不一樣的,只是孩子還不自知罷了。

這時候,做為家長在傾聽完孩子發脾氣的原委後,應該知道孩子情緒失控的原因了,無非是嫉妒、失敗、失去、分離等原因。

家長應慢慢梳理,直指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再幫孩子有的放矢,找到應對之策。在下次遇到相似情況下,孩子就會想起家長曾經的教誨,較好的剋制自己的情緒,積極反思應對之策。

4、教會孩子情緒失控應有度,借機培養孩子規則意

最後,家長教會孩子應對不良情緒的策略後,也要借機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在情緒失控時,往往會哭鬧、犟嘴、扔東西,甚至其他暴力行為。家長在梳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教會應對之策後,家長還有一項關鍵的任務,就是要指出此次情緒失控,所做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不允許再次出現同樣的行為。

只有這樣慢慢引導,孩子才會慢慢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多思考,不逾矩,不隨意發脾氣,慢慢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Ⅹ 孩子7歲了,上小學一年級,脾氣特別不好,小孩子性格暴躁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暴力、暴力、攻擊家人,甚至憎恨家人,這是親子關系破裂的一個非常嚴重的表現。 此時,單純的給予愛或推理並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為。

3、隨著網路信息的發展,兒童可能會接觸到暴力信息。 家長也要注意這方面,不要讓孩子毫無節制地玩手機和電腦。

4、周末,家長和孩子可以帶孩子去散散步,去圖書館或者公園,放鬆一下,或者讓孩子通過運動來發泄一下。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壓力。 其他讓他發泄壓力的方式也是一種方式。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一上學動作慢 發布:2025-10-20 08:58:17 瀏覽:1016
腎虛為什麼眼睛會難受 發布:2025-10-20 08:27:38 瀏覽:709
人類的眼睛為什麼是透明的 發布:2025-10-20 08:02:01 瀏覽:775
男生為什麼不忍心看女生生氣 發布:2025-10-20 07:52:04 瀏覽:118
蘋果咬了一口為什麼會變顏色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476
兩周的孩子晚上睡覺總哭為什麼 發布:2025-10-20 07:39:46 瀏覽:878
為什麼注冊微信時協議點不了 發布:2025-10-20 07:36:14 瀏覽:836
為什麼小米更換不了鎖屏壁紙 發布:2025-10-20 07:36:13 瀏覽:639
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用陌陌app 發布:2025-10-20 07:31:12 瀏覽:438
小米手機同等配置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10-20 07:25:02 瀏覽: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