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行的綜合稅率不一樣
Ⅰ 為什麼同一征稅對象,不同納稅人稅率不同
同一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率不同,是因為有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稅率是17%,小規模是6%!望採納
Ⅱ 為什麼每個公司的稅點都不一樣
每個公司的稅點不一樣的原因在於國家的宏觀調控。
一個國家的稅收是相對公平的,還是調整國家經濟的重要工具,對每個納稅人,都會因為經營規模、經營品種、經營地點這些條件不同而繳納不同的稅收,但要相對公平,也就是企業經營規模大的,納稅額就多,經營規模小的,納稅額就少,對國家扶持的行業,稅率會少,不鼓勵的行業,稅率就會高,所以就有每個公司稅點不同的現象。
稅點,起稅點的簡稱,又稱「征稅起點」或「起征點」,是指稅法規定對征稅對象開始征稅的起點數額。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起征點的就全部數額征稅,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
起征點指稅法規定的對課稅對象開始征稅的最低界限。起征點與免徵額有相同點,即當課稅對象小於起征點和免徵額時,都不予征稅。兩者也有不同點,即當課稅對象大於起征點和免徵額時,採用起征點制度的要對課稅對象的全部數額征稅,採用免徵額制度的僅對課稅對象超過免徵額部分征稅。在稅法中規定起征點和免徵額是對納稅人的一種照顧,但兩者照顧的側重點顯然不同,前者照顧的是低收入者,後者則是對所有納稅人的照顧。對起稅點的多少一直有頗多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以多少位起征點最符合國情。
根據起征界限對象的不同,起征點分為起征價額和起征稅額。以征稅對象的價值金額作為開始征稅起點數額的,稱為起征價額;以應征稅額作為開始征稅起點數額的,稱為起征稅額。根據起征界限的數額不同,起征點又可分為幅度起征點和額度起征點。對征稅對象的價值金額只規定一定幅度作為開始征稅起點的,稱為幅度起征點;對征稅對象的價值金額規定具體數額作為開始征稅的起點的,稱為額度起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Ⅲ 為什麼同一類別項目的增值稅普通發票 不同地區的稅率不一樣呢
同一類別項目的增值稅普通發
票
不同地區的稅率不一樣,是由於納稅人的類型不一樣。一般納稅人(連續12個月應稅服務銷售額達到500萬元及以上),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小規模納稅人則適用3%的徵收率(不是稅率)。
Ⅳ 同種商品全國的稅率是不是一樣的
沒有可能。
同一種商品收到貨款是17%的稅率,開出去是6%,是絕對不可能的。
同一種商品,對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率都是一樣的。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沒有6%這一檔。
同一種商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收到發票是17%的稅率,開出去是3%,是有可能的。因為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抵扣進項稅,收到17%的票沒有抵扣進項稅的作用,銷售按照3%開票,這是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是合法正常的
Ⅳ 為何對於不同的行業增值稅採用不同稅率
稅收具有強制性,稅率高低是國家調節不同行業,不同收入者的經濟杠桿。對於高利潤率,高收入者提高稅率,對於·低·收入·低·利潤率的行業實行優惠稅率。所以,不同的行業增值稅採用不同稅率。體現稅收的職能。
Ⅵ 和同事同樣的工資為什麼扣的稅怎麼不一樣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